4月17日股票预测
4月17日为什么股市大跌
1989年最后一个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达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其他市场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
1990年2月,指数从最高点12682点一路崩盘,一直跌到2485点才止住,8个月的时间跌掉一万点。
从12000点的下跌过程中,许多人屡次抄底,屡次套牢,从12000点回到8000点以下,有人开始进行买进,7000点买进,6000点买进,5000点更是买进,日后是一路跌到了2485点。
2、中国式股灾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依然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股灾。
一次发生在1996年。
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
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
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
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
”涨势终于被遏止。
上证指数开盘就到达跌停位置,除个别小盘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
全体持仓股民三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
3、另一次发生在2001年。
当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
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
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与国外股灾相比,中国股灾的发生原因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势大大脱离经济的基本面,因此注定难以持续,一有风吹草动,便全线溃败,而股市中人则投机心态过盛,或风雨将至仍勉力为止,或追涨卖跌全凭感觉,终不免悲惨收场。
4、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1月份,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开始抛售泰铢,买进美元。
泰铢直线下跌。
其目的很明确: 搅乱东南亚金融市场,以图浑水摸鱼,狠捞一笔。
而东南亚一些国家房地产、外汇储备、金融市场管理的混乱与失控,给投机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吃柿子挑软的拿,索罗斯的如意算盘是:先从最不堪一击的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入手,进而搅乱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最后攻占香港,以图造成他们无坚不摧的印象,击溃市场信心,引发"群羊"心理。
索罗斯认为,只要击垮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其它国家就不可避免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这就是所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5、2008-2009全球金融危机 全球金融系统正面临自1929年以来的最大危机。
始于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癣疥之疾,如今酿成了全球性的深重危机。
1.危机愈演愈烈 全球联手应对 2008年10月8日,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外的街头交谈。
全球主要央行同步实行降息以防止金融危机升级为全球性的经济衰退,但此举未能缓解投资者对经济基本面的忧虑情绪,当日纽约股市波动剧烈,收盘时三大股指连续第六天下跌。
西方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8日采取联合行动同时降低利率,努力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和恢复市场信心。
当天,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欧洲中央银行以及英国、加拿大、瑞士和瑞典等国的央行均宣布将基准利率降低0.5个百分点。
随着危机向南美地区蔓延,8日墨西哥和巴西采取措施干预外汇市场,防止本国货币对美元汇率大幅下跌。
墨西哥央行宣布,从该国外汇储备中拿出25亿美元进行拍卖,以阻止墨西哥比索对美元比价持续下跌。
当天,墨西哥比索对美元比价一度跌至14比1,创历史最低纪录。
在墨西哥央行宣布采取上述措施后,墨西哥比索对美元比价回升至12比1。
墨西哥央行行长吉列尔莫·奥尔蒂斯说,墨西哥外汇市场6日出现自1995年该国银行业危机以来的最剧烈动荡。
但他同时强调,墨西哥的银行机构仍比较稳固。
墨西哥央行还宣布,如果今后单一交易日墨西哥比索对美元比价下跌幅度超过2%,墨西哥央行还将在该交易日再拍卖4亿美元。
墨西哥外汇储备总额目前约为840亿美元。
此外,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还建议,出台一个总额达530亿比索(约合43亿美元)的紧急计划,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墨西哥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2008年10月8日,巴西央行为了遏制巴西雷亚尔对美元快速贬值的势头,开始在现货市场上抛售美元。
这是巴西央行最近5年来首次采取这种做法。
7日,巴西雷亚尔对美元比价下跌5.09%,跌至2.31比1,为2005年下半年以来的最低点。
8日,在巴西央行的干预下,巴西雷亚尔对美元比价略为上涨,为2.29比1。
巴西央行没有公布所拍卖美元的具体数额,但外界估计至少超过10亿美元。
巴西央行行长梅雷...
股票的种类以及概念
1.A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普通股票。
它是由我同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我国A股股票市场经过几年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 2.B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特种股票。
它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
它的投资人限于:外国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人。
现阶段B股的投资人,主要是上述几类中的机构投资者。
B股公司的注册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内,只不过投资者在境外或在中国香港、澳门及台湾。
二者的区别是:股、B股及H股的计价和发行对象不同,国内投资者显然不具备炒作B股、H股的条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沪市挂牌B股以美元计价,而深市B股以港元计价,故两市股价差异较大,如果将美元、港元以人民币进行换算,便知两地股价大体一致。
以字母代称进行股票分类,不甚规范,根据中国证监会要求,股票简称必须统一、规范。
可以相信,随着我国股市的进一步发展,A股、B股、H股等称谓将成为历史。
-------------------------- ST是“特别处理”special treatment的缩写。
(是垃圾股的代名词) 1998年4月22日,沪深证券交易所宣布将对财务状况和其他财务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进行特别处理(英文为specialtreatment,缩写为“ST”)。
其中异常主要指两种情况:一是上市公司经审计两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均为负值,二是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
在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被实行特别处理期间,其股票交易应遵循下列规则:(1)股票报价日涨跌幅限制为5%;(2)股票名称改为原股票名前加“ST”,例如“ST钢管”;(3)上市公司的中期报告必须经过审计。
----------------------------- G股就是已经完成股权分置的股票 ,如G三一,G金牛 而所谓"G板"这个概念是源于监管层还是民间?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办公室的一位人士道出一个基本事实。
他说,"当时有过G板的叫法,但并非设立独立板块的意思。
大致上是指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这类公司,也就是G类公司。
所以,如果说监管层说过G板,实际上是指G股。
" 6月17日三一重工股票简称变更为"G三一",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第一只G股。
"G股"的设立,表明了证监会的政策意图。
"不解决全流通就不能进行再融资"的规定,也让更多的上市公司纷纷上报股改方案。
在42家第二批试点公司中,至少有宏盛科技、中孚实业等10家公司提出再融资方案,约占四分之一。
什么是股票?股票有什么特征?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股份凭证。
股票代表着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
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
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等。
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
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股票一般可以通过买卖方式有偿转让,股东能通过股票转让收回其投资,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系不是债权债务关系。
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负有限只任,承担风险,分享收益。
股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股份制和股票也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企业可以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用于生产经营。
国家可通过控制多数股权的方式,用同样的资金控制更多的资源。
目前在上海。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绝大部分是国家控股公司。
股票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l)不可偿还性。
股票是一种无偿还期限的有价证券,投资者认购了股票后,就不能再要求退股,只能到二级市场卖给第三者。
股票的转让只意味着公司股东的改变,并不减少公司资本。
从期限上看,只要公司存在,它所发行的股票就存在,股票的期限等于公司存续的期限。
(2)参与性。
股东有权出席股东大会,选举公司董事会,参与公司重大决策。
股票持有者的投资意志和享有的经济利益,通常是通过行使股东参与权来实现的。
股东参与公司决策的权利大小,取决于其所持有的股份的多少.从实践中看,只要股东持有的股票数量达到左右决策结果所需的实际多数时,就能掌握公司的决策控制权。
(3)收益性。
股东凭其持有的股票,有权从公司领取股息或红利,获取投资的收益。
股息或红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公司的盈利分配政策。
股票的收益性,还表现在股票投资者可以获得价差收人或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通过低价买人和高价卖出股票,投资者可以赚取价差利润。
以美国可口可乐公司股票为例。
如果在1983年底投资1000美元买人该公司股票,到 1994年7月便能以 11 554美元的市场价格卖出,赚取10倍多的利润。
在通货膨胀时,股票价格会随着公司原有资产重置价格上升而上涨,从而避免了资产贬值。
股票通常被视为在高通货膨胀期间可优先选择的投资对象。
(4)流通性。
股...
我国股票市场哪些年份出现过牛市行情?最好有一览表什么的,
第一轮暴涨暴跌:100点——1429点——400点。
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
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29%。
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第二轮暴涨暴跌:400点——1536点——333点。
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
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涨幅达284%。
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
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
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第三轮暴涨暴跌:333点——1053点——512点。
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
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
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
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第四轮暴涨暴跌:512点——1510点——1047点。
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
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
1997年5月12日达1510点。
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上证指数上涨接近300%。
自1997年下半年股市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调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点。
第五轮暴涨暴跌:1047点——1756点——1361点。
1999年“519”行情井喷,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
它第一次将历史的“箱顶”(1500点)狠狠地踩在了股民的脚下。
随后股市大幅回调。
2000年1月4日,上证指数直抵1361点。
第六轮暴涨暴跌:1361点——2245点——1000点。
由于继续受欧美股市大幅攀升的刺激,中国股市最后奋力一搏,终于冲上了本轮行情的“至高点”。
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
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本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2001年10月22日,上证指数快速跌至1515点这一敏感点位。
1500点究竟是中国股市的“箱底”,还是“箱顶”?历史似乎跟我们股民开了一个大玩笑。
原来1500点仍是中国股市的“箱顶”,曾经的“箱底”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不是吗?就在中国股市在1500点的上方稍作停留后,她依然还是回到了她熟悉的1500点的历史“箱顶”下方,这样的指数点位似乎让人感觉更真实、更安全、更踏实可靠。
2002年1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1339.2点;2004年9月13日,上证指数跌至1259.43点;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
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去1247点,这与此前专家预言“推倒重来”的1000点预测是十分巧合的。
这便是一种技术性的报复,更是上一轮疯狂的大牛市自制的“苦果”。
第七轮暴涨暴跌:1000点——3300点——1500点?2005年6月,上证综指破1000点,2006年1月从1200点启动,截止2007年4月6日收于3300点之上,过去的历史高点已被远抛脑后,一年多时间大盘累计涨幅超过了230%。
这一轮行情的上涨应该算是历史上最为猛烈的。
50倍的市盈率还能伴随这一波行情走多远?我们将拭目以待。
当然,这一轮大的行情结束后,将回调至何处,我们仍将拭目以待。
我认为目前5500是阶段性高点
股市平均几年一个轮回?
不一定的。
下面是我国的牛熊市交替情况。
第一轮暴涨暴跌:100点——1429点——400点。
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
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29%。
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第二轮暴涨暴跌:400点——1536点——333点。
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
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涨幅达284%。
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
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
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第三轮暴涨暴跌:333点——1053点——512点。
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
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
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
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第四轮暴涨暴跌:512点——1510点——1047点。
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
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
1997年5月12日达1510点。
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上证指数上涨接近300%。
自1997年下半年股市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调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点。
第五轮暴涨暴跌:1047点——1756点——1361点。
1999年“519”行情井喷,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
它第一次将历史的“箱顶”(1500点)狠狠地踩在了股民的脚下。
随后股市大幅回调。
2000年1月4日,上证指数直抵1361点。
第六轮暴涨暴跌:1361点——2245点——1000点。
由于继续受欧美股市大幅攀升的刺激,中国股市最后奋力一搏,终于冲上了本轮行情的“至高点”。
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
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本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2001年10月22日,上证指数快速跌至1515点这一敏感点位。
1500点究竟是中国股市的“箱底”,还是“箱顶”?历史似乎跟我们股民开了一个大玩笑。
原来1500点仍是中国股市的“箱顶”,曾经的“箱底”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不是吗?就在中国股市在1500点的上方稍作停留后,她依然还是回到了她熟悉的1500点的历史“箱顶”下方,这样的指数点位似乎让人感觉更真实、更安全、更踏实可靠。
2002年1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1339.2点;2004年9月13日,上证指数跌至1259.43点;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
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去1247点,这与此前专家预言“推倒重来”的1000点预测是十分巧合的。
这便是一种技术性的报复,更是上一轮疯狂的大牛市自制的“苦果”。
第七轮暴涨暴跌:1000点——3300点——1500点?2005年6月,上证综指破1000点,2006年1月从1200点启动,截止2007年4月6日收于3300点之上,过去的历史高点已被远抛脑后,一年多时间大盘累计涨幅超过了230%。
这一轮行情的上涨应该算是历史上最为猛烈的。
50倍的市盈率还能伴随这一波行情走多远?我们将拭目以待。
当然,这一轮大的行情结束后,将回调至何处,我们仍将拭目以待。
我认为目前4500是阶段性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