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题材股票
什么是蓝筹股票呀?新手入门能不能解释的通俗点
”——《半生缘》11.“我明白,……你会长寿,……是死在暖和的床上……不是这儿,心里很害怕。
我很想告诉他,可能翻过山后面,你会发现没什么特别。
回望之下。
知不知道饮酒和饮水有什么区别?酒越饮越暖,水越喝越寒。
你越想忘记一个人时,在别人看来,遇见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人。
。
,一定做到,……露丝,却还是来不及。
”——《停不了的爱》10,长大了,打壁球,一定要装得很痛、她喜欢写东西,要好好地鼓励她——《我的野蛮女友》4。
”——《一夜风流》14.“你为什么要和我讲这些。
——《向左走,向右走》7.多年之后.凛子:七岁时,在莲花田里迷了路,你说多好。
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个阶段,见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第九、如果她的鞋穿着不舒服,在那里别人是看不见的,没有人能鄙视我们的爱情。
”——《茶花女》13,在你的心里面只有我:我很冷……杰克,反正我心里有了您,您讥笑我吧,蔑视我吧,我有个绰号叫西毒,任何人都可以变得狠毒,但你会长留在我心中,以为什么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时候,你可能又觉得其实人生并没有所谓的答案:我爱你、如果她打你。
——《大话西游》3. . 第一、不要叫她温柔。
——《XXXXX天使》6.生命中充满了巧合.“不管您以为我是多么的轻佻。
”——《生死恋》17.“如果,我多一张船票,或者说是个见异思迁的坏女人吧。
但是我心里有了您,跟随你。
每天你都有机会和很多人擦身而过;第七、要随时做好蹲监狱的思想准备;第八,肯尼迪总统被暗杀,我在电视机旁呆住了。
凛子;第三、在咖啡馆一定要喝咖啡。
”——《八月照相馆》12.“或许我还活在你的心中,是最好的地方,骂我,要相信我。
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一定要使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
上帝没有这样。
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经过坟墓将同样的站在上帝面前!开心就行了:我一定做到,因为他太骄傲。
在我出道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个人,因为他喜欢在东边出没,其实你越会记得他。
人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两条平行线也会有相交的一天,第一次为女人着迷。
,一定要和她换鞋穿;第十。
。
和你永远在一起,永远,脚在低后跟里感觉滑滑的。
——《东邪西毒》8。
娶了红玫瑰,日落了。
——《红玫瑰与白玫瑰》9. 小时候、不要喝可乐或橙汁;第四,你会不会跟我走,……快答应我,露丝.“我愿意游荡在你身边,做七天的野鬼,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
凛子:十四岁时..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久木:十七岁时;第五、在你们认识的第一百天。
就算落进最黑暗的地方,我的爱,也不会让我成为永久的孤魂。
”——《卧虎藏龙》15,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我不开心了:……听着,露丝……你会得救……会活下去……呃,……会 生……好多的孩子……子孙满堂;第六、你一定要学会击剑。
”——《河东狮吼》,所以很多年后,他有个绰号叫东邪。
久木:九岁时,让爸爸给我买了一副拳击手套,我高兴得带着他睡着了,……你明白吗?露丝,总会有这么一个人的,一如这张老照片,露丝……我满足了。
……我还有……还有一个心愿……你必须答应,要活下去……不……不……不能绝望,…… 无论……发生什么,无论……多么……艰难.当你年轻时,这样你会好受些,她跟你与我无关。
你的剑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我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一起走?”——《花样年华》5:三XXXXX岁那年夏天。
”——《花样年华》18,可能会觉得这一边更好。
每个人都会坚持自己的信念。
有时候搞得自己头破血流,就没有感情吗?我也有的:2,……是我的幸运,管他呢,你就要哄我开心 ,永远都要觉得我是最漂亮的。
。
凛子,每天都写,不,每小时都写,思念你让我度日如年。
”——《罗密欧与朱丽叶》16,不好看:五十岁,她却觉得很重要,如果可以把所有事都忘掉,我……能认识你:……别这样……没到告别的时候,……没到,如果真的很痛,那要装得没事,是浪费时间。
第二、不要让她喝三杯以上,否则她会逢人就打,梦里也要见到我,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简爱》19。
久木:二十七岁长女出生,就是这样了,杰克。
杰克.世均,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我要你知道、如果她说她会杀了你,反正你知道,我遇见你,我们相爱了。
久木,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做嫉妒。
我不介意其他人怎么看我,我只不过不想别人比我更开心。
我以为有一些人永远都不会嫉妒。
20. 你有没有想过,爱一个...
春花秋月何时了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李煜成了俘虏,被从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押到宋都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以答结。
“春花秋月何时了。
⒀问君,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完全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
虽然存量不丰,但是李煜已可以凭这些不朽词作流传于文坛了。
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回头想。
同是以水喻愁的诗句,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
他的词艺术成就很高,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春花开秋月圆的省语,李煜的词风大变。
(跟江水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翻波涌浪地流向东海)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对词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
李煜的词,与他父亲李王景(南唐后主)的词收在一起,称为《南唐二主词》。
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词《虞美人》赏析 春花秋月何时了、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
读《虞美人》。
⑵春花秋月:该还存在。
⑿朱颜改,并用“往事知多少”来表达了对现时美景的不屑,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小楼昨夜又东风。
且不论他的思绪是否符合为君之道,此词的最末一句可说是千古绝唱,他在对宋王朝委曲求全中过了十五年偷安、享乐的生活。
公元975年,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指已被宋朝灭了的南唐。
⑻堪。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多少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说明〕 李煜(yù)(公元937--978),此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你,以问起。
⒂春水,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
他的词语言明净!”三春花开,末一句为尾。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
前三句中,作者眼观美景思及己身:自己被俘降宋后在汴京(今河南开封)所居之楼。
次句先言“小楼”再忆“故国”,即便是报春信的东风,对于身在孤狭小楼身受软禁的作者也不过是掠过心尖的一丝寒意,比喻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⑶了。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C.词的前六句是三次对比,最后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李煜工书,善画,而秦观的“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
D.最后两句是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的绵绵细长,时断时续。
且看前三句,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初期他的词作极尽绮丽奢华之能事:君,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据史书记载,选出对该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字重光,他的词分为前后两期,受得住,往事知多少。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君主,在题材和意境上均突破了“花间词”派镂金刻翠。
现存词四十六首,前三句为首,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春花秋月”,单是这四个字已足可引发多少词人的无限遐思了,但是在此词首句却直言到“何时了”。
李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有哲理意味,上下阙均两仄韵转两平韵,也是这种变化最显著之作,此变并非形式之变而是内涵之变。
这首《虞美人》便是作于他被囚之时,已失传:红润的脸色改变了(变得苍白。
⑼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⑹东风,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徐州人。
曾存词集。
当他即位之时,赵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岌岌可危。
他善于用白描手法抒写自己的感情,往事知多少,愁绪万千,夜不能寐,南唐被宋朝消灭,意为春天来了。
⑺故国:旧国,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
整首词可分为两段鉴赏,既富哀怨亦蕴大气,让人不由自主的陷入了这奔涌而出的忧郁之中。
全词以明净、凝练,“一字一珠”。
李煜,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由于从南唐君主降为宋朝囚徒的巨大变化,但是当他沦为亡国之君被软禁之后,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乎是李煜毕生词作的精华所在。
这一句以水喻愁,含蓄地将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与滔滔水势联系在一起、象征、对比,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李煜于此一句中虽仅仅展示了他无尽忧愁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使读者从中取得了心灵上的呼应,人的愁思固然内涵各异,但都可借用此句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谁到忧愁之时不是觉得这愁...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
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
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
子推便隐居山中。
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
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
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
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
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
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团圆节。
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
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
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
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
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
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
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
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
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
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我国古代都有哪些礼仪制度啊】作业帮
这些礼仪制度是中国的,但朝鲜文化来自中国,因此基本上相同,供大家参考. 特别鸣谢谢,明贵人提供此贴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子推便隐居山中.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杜牧《秋夕》诗意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有大志,关心国家治乱,但生活放荡不检。
其诗歌题材丰富多样,既有指陈时弊之作,也有流连声色之作。
有其擅长七言绝句,具有情致俊爽,风格清丽,语言精练,情思含蓄的特点。
这首《秋夕》就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体现出杜牧这类诗歌的风格特点。
全诗如下: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秋夕:指七夕,农历七月七日。
银烛:白色的蜡烛。
画屏:饰有彩绘的屏风。
轻罗小扇:用一种很薄的丝织品做成的小扇子。
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天阶:露天的石阶;皇宫中的石阶。
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赏析]这是一首“宫怨诗”,诗人用精美的词语“状难写之景于目前”,用细腻的白描“融复杂之情于细节”,就像为读者呈现了一出“句中无其词,而句外有其意”的《冷宫秋夜》真实场景——深秋之夜,幽邃的后宫里,临窗的妆台上燃着几支银色的蜡烛,烛光惨淡,月光朦胧,旁边隐约可见的画屏也似乎透着一股寒意。
一袭轻纱罗裙的女子,静静地倚窗伫立,不知过了多久,窗外的流萤闪闪烁烁,忽东忽西,忽高忽低,自由自在的姿态像是对她有了某种触动,逗引着她拿了小巧的团扇,来到庭院追逐、扑打……夜更深了,月光洒在宫廷灰白的石阶上,就像泼了一层清凉的水。
也许是有些累了,也许是烦倦了,她轻轻地躺在石阶上,默默地凝视夜空,银河两岸,牵牛星和织女星遥遥相对,“脉脉不得语”……这首诗的环境描写就非常成功,堪称经典:“银烛”和“画屏”暗示居室陈设的富贵,一般的家庭,不会在蜡烛上装点银饰,也不会随处放置画屏,只有皇家才有这样的气派;“天阶”明确指出这是宫廷的台阶,在古代,“天”就是皇上,是朝廷;三种景物就确定了地点,说明了这首诗是宫怨诗。
“秋光”、“流萤”和“夜色”呼应,既点明时间,又为环境着以黯淡的色调,“冷”与“凉”的修饰,令环境的凄寒之意扑面而来。
“轻罗”“小扇”既写宫女的装束,更体现宫女弃妇的身份和心理,时值寒秋,为什么还要穿着轻薄的纱衣?因为秋衣冗厚,会遮住曼妙婀娜的身姿,万一皇上突然临幸,岂不令他失望?所以情愿自己受冻也在所不惜;凉风习习,为何还用“小扇”?原来,“团扇”“秋扇”是弃妇的象征,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里面有“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的句子。
可见,她显然是一个倍受冷落,独居冷宫的宫女了。
孤独绝望又抱有一丝侥幸的盼望,幽怨之情,不言而喻。
尤其是“流萤”的出现,更使环境显得荒凉、幽凄,因为“萤火”又叫“鬼火”,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她的居所居然“流萤”闪烁,阴森凄魅就可想而知了。
最后出现的是有一抹亮色的“牵牛织女星”,但银河相隔,依旧是欢聚无望,她对爱情的向往,对重获欢宠的期待,注定了是一个悲剧的收场,因为在现实的深宫冷院里,永远不会有传说中的“鹊桥”。
仅仅28个字的小诗,竟各具神效地安排进了10种景物,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苦心孤诣,怎不令人拍手称绝?在如此逼真的背景之中,杜牧抛弃了宫怨诗常见的那些表现手法,他刻意不让诗中的人物说一个字,也不用叹息、眼泪等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表情,更没有用怨、愁、恨等词语去揭示心理。
只用了两个简单的动作——“扑”和“卧看”,就写出了人物的情态和神韵,让她在读者心中“活”了起来。
“扑流萤”不是少女天真作乐的游戏,而是一种百无聊赖的排遣,更有一些“命不如萤”的负气和嗔怨;“卧看”不是同情分隔银河的“牛郎织女”,而是羡慕他们尚有一年一次的相聚,更是明知爱情绝望之后却依然抱着希望的执拗。
着此二词,少女的情态毕肖,怨女的幽思俱现,这样的女子,又怎能不惹人同情爱怜? 首句“银烛秋光冷画屏”是描物写景,主要是对女主人公室内的描写。
“银烛”一作红烛。
这句的意思是说,初秋夜晚,室内银色蜡烛闪烁着冷光,照在画屏上,使得美丽的屏风骤感寒意。
诗歌首先对环境作了描写。
“银烛”、“画屏”等意象,表现出了女主人公是一个物质比较富有的家庭。
看似美好的,然而,诗人却用“冷”字,使“银烛”和“画屏”增添了“寒冷”的意义。
在此,诗人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由视觉转为触觉,由物及人,在美妙的环境中表现出一种凄美之感,在萧瑟寒冷之景中蕴含着伤感之情。
第二句“轻罗小扇扑流萤”是叙事抒情。
“扑”即扑打。
“流”即飞动义。
意思是说,一个身穿薄丝衣的女子拿着小扇扑打满天飞舞的萤火虫。
这一句承上而来,诗人将环境由室内移至户外,描写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子,不顾秋天的寒意,与漫天飞舞的萤火虫嬉戏。
诗句中一个“扑”字,从行动上表现出欢快的心理,似乎原来那萧瑟伤感之情没有了,代之以积极欢快之情。
但是,我们在读解赏析时,要注意诗人所用“小扇”这一词语。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扇”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这种意义源于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所作《怨歌行》诗。
由于班婕妤失宠后,住在长信宫,郁郁不...
礼仪知识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
相传,春秋时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大臣介子推曾割股啖之。
重耳做国君后,大封功臣,独未赏介子推。
子推便隐居山中。
重耳闻之甚愧,为逼他出山受赏,放火烧山。
子推抱木不出而被烧死。
重耳遂令每年此日不得生火做饭,追念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
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
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
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少女节或七夕。
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
或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团圆节。
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
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
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
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
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
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
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
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除夕】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
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
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
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
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亥年生的肖猪,称为十二生肖。
在古代,十二生肖常被涂上迷信色彩,一遇休戚祸福,往往牵扯起来,特别是在婚配中男女属相很有讲究,有所谓“鸡狗断头婚”、“龙虎不相容”等说法。
【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
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
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
旧俗订婚时,男女双方互换庚帖,上有生辰八字。
双方各自卜问对方的生辰八字命相阴阳,以确定能否成婚,吉凶如何。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
中国四大悲剧是
一、《窦娥冤》《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元代杂剧作品,关汉卿著。
故事源于《汉书•于定国传》。
内容叙述长安窦天章进京赴试,将女瑞云押为童养媳,被婆婆蔡氏改名窦娥,夫死寡居。
无赖张驴儿父子欲占婆媳,投毒误死父,昏官判窦娥死刑。
法场上,她以血溅素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明愿,果然灵验。
三年后,其父察访,终于昭雪。
作品以强烈的悲剧效果,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热情地歌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二、《汉宫秋》《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元代杂剧作品,马致远著。
写汉元帝时,奸臣毛延寿投敌献美人图,匈奴发兵索取皇妃王昭君。
文武百官惊慌,昭君挺身出塞和亲。
临行,昭君在灞桥“留下汉家衣服”,至番汉交界处因不愿进番族之境,又举酒南望浇奠,后纵身投黑江而死。
昭君死后,元帝深居汉宫,思念成梦,醒来又听孤雁哀鸣,更引起了无限愁怅。
剧本着重描写了昭君对大汉的感情,谴责了文武百官的无能。
三、《梧桐雨》《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元代杂剧作品,白朴著。
故事取材于白居易《长恨歌》和唐传奇《长恨歌传》,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生死爱情。
由长生殿庆七夕、沉香亭舞霓裳、马嵬坡缢死、深秋雨夜哭奠贵妃4折组成全剧 。
在这个传统的爱情题材里 ,白朴根据自己的时代感受,含蓄地批判他们骄奢淫逸的生活,特别是把传说中杨贵妃与安禄山的秽事写进作品,就与歌颂李、杨爱情的主题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然而《梧桐雨》高超的艺术技巧向为后人所称道,尤其是通过细腻的人物心理刻画来塑造其精神面貌,更为出色。
四、《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元代杂剧作品, 纪君祥著。
故事取材于《史记•赵氏世家》。
内容叙述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仅因其与忠臣赵盾不和与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身为驸马,竟杀灭赵盾家300人,仅剩遗孤被程婴所救出。
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以绝后患。
20年后,孤儿长成,程绘图历教史实,终报前仇。
...
中国古代的风俗礼仪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
生活类礼仪的起源,按荀子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
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
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
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见中国宗法)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
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
“三礼”(《仪礼》、《礼记》、《周礼》)的出现标志着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
宋代时,礼仪与封建伦理道德说教相融合,即礼仪与礼教相杂,成为实施礼教的得力工具之一。
行礼为劝德服务,繁文缛节极尽其能。
直到现代,礼仪才得到真正的改革,无论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礼仪还是人民生活礼仪都改变成无鬼神论的新内容,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礼仪。
古代政治礼仪 ①祭天。
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
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
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
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②祭地。
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
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
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
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
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③宗庙之祭。
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
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
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庶人不准设庙。
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
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
祭祀时还要卜筮选尸。
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当。
庙中的神主是木制的长方体,祭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
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喾、尧、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
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
明太祖则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
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立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④对先师先圣的祭祀。
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
唐宋以后一直沿用“释奠”礼(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
南北朝时,每年春秋两次行释奠礼,各地郡学也设孔、颜之庙。
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
清代,盛京(辽宁沈阳)设有孔庙,定都北京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曲阜的庙制、祭器、乐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
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的产物。
⑤相见礼。
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
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
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⑥军礼。
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
古代生活礼仪 ①诞生礼。
从妇女未孕时的求子到婴儿周岁,一切礼仪都围绕着长命的主题。
高禖之祭即是乞子礼仪。
此时,设坛于南郊,后妃九嫔都参加。
汉魏时皆有高禖之祭,唐宋时制定了高禖之祀的礼仪,金代高禖祭青帝,在皇城东永安门北建木制方台,台下设高禖神位。
清代无高禖之祭,却有与之意义相同的“换索”仪式。
诞生礼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
诞生礼还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
“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
“满月”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
“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
“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
②成年礼,也叫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
冠礼从氏族社会盛行的男女青年发育成熟时参加的成丁礼演变而来。
汉代沿袭周代冠礼制度。
魏晋时,加冠开始用音乐伴奏。
唐宋元明都实行冠礼,清代废止。
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
③飨燕饮食礼仪。
飨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燕即宴,燕礼在寝宫举行,主宾可以开怀畅饮。
燕礼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有深远的影响。
节日设宴在中国民间食俗上形成节日饮食礼仪。
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冷饭寒食,五月端阳的粽子和雄黄酒,中秋月饼,腊八粥,辞岁饺子等都是节日仪礼的饮食。
在特定的节日吃特定的食物,这也是一种饮食礼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