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美国股票跌幅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美股历史上最大涨幅和最大跌幅谁知道

2010-05-09 道琼斯指数出现近1000点的历史第一大单日跌幅。

美国人真是厉害一个次贷把全球整趴下了,可最后跌幅最小的竟然是美...

记得刘堪从次贷危机开始时就说过美国次贷是个阴谋,不知道大众如何看待呢?美国人得绝症奄奄一息的竟然是其他国家!日本曾经有被美国偷去的10年,今天的中国呢?政府为何不出手?是出于国家战略整体考虑还是无辙了?这样的状况对于中国民众是煎熬也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团结!明朗的态度可能会使大家少些抱怨多些团结共同抵御困难!

我想要美国2001年经济发展数据

美国:进入衰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肖炼 自2000年第三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增速放缓。

2001年第一季度GDP增幅降为1.3%,第二季度又下探至0.2%,创近十年以来的新低。

美国经济告别“长期繁荣”,开始步入慢车道。

“9·11”恐怖袭击事件对美国经济的打击更是雪上加霜,将进入衰退。

这已引起世界各国经济界的密切关注。

一、2001年美国经济增长结构分析 2001年前两季度美国GDP按年增长率计算的累积总值(总供给)分别为10.14万亿美元和10.20万亿美元,分别增长1.3%和0.2%(见表1和表3)。

从总需求方面看,第一和第二季度国内总消费分别增长0.7%和0.4%;私人消费支出增长3.0%和2.5%;非居民投资分别下降0.2%和14.6%;居民投资增长8.5%和5.8%;商品和服务出口下降1.2%和12.2%;商品和服务进口下降5.0%和7.7%;政府消费和总投资增长5.3%和5.4%。

另外,前两季度通货膨胀率为3.3%和2.2%;失业率为4.5%和4.9%。

公司税后利润分别大幅下降57.9%和28.5%(见表1)。

表1 2000——2001年美国经济主要指标 % 2000 2000(1) 2000 (2) 2000 (3) 2000 (4) 2001(1) 2001(2) GDP 4.1 2.3 5.7 1.3 1.9 1.3 0.2 国内总消费 私人消费支出 非居民投资 居民投资 商品与服务出口 商品和服务进口 政府消费支出和总投资 4.8 4.8 9.9 0.8 9.5 13.4 2.7 3.5 5.9 15.8 8.5 9 17.1 -1.1 6.3 3.6 12.2 -0.8 13.5 16.4 4.4 2 4.3 7.1 -10.4 10.6 13 -1.8 2.2 3.1 1 -1.1 -4 -0.5 3.3 0.7 3 -0.2 8.5 -1.2 -5 5.3 0.4 2.5 -14.6 5.8 -12.2 -7.7 5.4 通货膨胀率 公司税后利润率 2.3 51.2 3.8 2.1 1.9 2.2 1.8 -47.4 3.3 -57.8 2.2 -28.5 失业率 4.5 4.9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2001年8—9月统计资料。

下面接着分析总需求各部分对GDP的贡献度,即分析第一季度GDP的1.3%增幅和第二季度0.2%的增幅,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表2显示,私人消费支出贡献度分别为2.05%和1.68%,其中,耐用消费品为0.83%和0.57%;非耐用消费品为0.49%和0.08%;服务为0.73%和1.03%。

国内私人总投资对GDP起到向下拉动的作用,分别为-2.25%和-2.29%;其中,非居民为-0.02%和-2%;建筑业有升有降,分别为0.39%和-0.48%;设备和软件为-0.41%和-1.52%;居民固定资本投资的贡献度是0.35%和0.24%。

库存也制约了经济增长,分别为-2.6%和-0.43%。

商品与服务净出口的贡献度基本上是消极的,分别为0.63%和-0.26%;其中,出口贸易为-0.13%和-1.41%(服务出口贸易为顺差,商品出口贸易为逆差);进口贸易为0.76%和1.15%(服务进口贸易为逆差,商品进口贸易为顺差)。

政府消费支出与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为0.92%和0.94%,联邦政府为0.19%和0.09%;其中,国防为0.28%和0.09%;非国防为-0.09%和0.0%;州与地方政府的拉动作用为0.73%和0.85%(见表2)。

表2 2000——2001年美国总需求各部分对GDP的贡献度 % 2000(1) 2000(2) 2000(3) 2000(4) 2001(1) 2001(2) GDP增长率 2.3 5.7 1.3 1.9 1.3 0.2 私人消费支出贡献度 3.49 2.5 2.88 2.14 2.05 1.68 其中: 耐用消费品 1.46 -0.21 0.65 -0.17 0.83 0.57 非耐用消费品 1.01 0.95 0.84 0.12 0.49 0.08 服务 1.47 1.75 1.38 2.19 0.73 1.03 国内私人总投资贡献度 -0.08 3.25 -0.51 -0.42 -2.25 -2.19 其中: 1.固定资本投资 2.24 1.49 0.44 0.09 0.33 -1.76 (1)非居民 1.88 1.52 0.91 0.13 -0.02 -2 建筑 0.26 0.35 0.45 0.24 0.39 -0.48 设备和软件 1.36 1.17 0.46 -0.11 -0.41 -1.52 (2)居民 0.36 -0.03 -0.47 -0.05 0.35 0.24 2.库存 -2.32 1.76 -0.95 -0.5 -2.61 -0.43 商品与服务净出口贡献度 -1.32 -0.84 -0.7 -0.39 0.63 -0.26 其中: 出口 0.95 1.42 1.13 -0.46 -0.13 -1.41 商品 0.64 1.11 1.36 -0.58 -0.19 -1.46 服务 0.31 0.31 -0.22 0.12 0.06 0.05 进口 -2.26 -2.26 -1.84 0.07 0.76 1.15 商品 -1.85 -2 -1.48 0.07 0.87 1.22 服务 -0.41 -0.26 -0.36 0 -0.11 -0.07 政府消费支出与投资贡献度 -2 0.78 -0.32 0.58 0.92 0.94 联邦 -0.84 0.9 -0.66 0.27 0.19 0.09 国防 -0.87 0.56 -0.42 0.38 0.28 0.09 非国防 0.03 0.34 -0.24 -0.11 -0.09 0 州与地方 0.64 -0.12 0.34 0.31 0.73 0.85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2001年 9月13日。

表3 1999—2001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 10万亿美元 1999 2000 2000(1) 2000(2) 2000(3) 2000(4) 2001(1) 2001(2) GDP 9299.20 9872.90 / 98857.60 9937.50 10027.90 10141.70 10201.60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2001年8—9月统计数据。

二、美国经济下滑原因的分析 世界各国学者对美国经济下滑的原因有各自不同的解释。

1.国内私人总投资大幅下挫。

以上经济结构分析表明,2001年美国经济下滑的最主要 原因是投资需求不足。

例如,2000年第二季度美国私人投资拉动GDP增长3.25个百分点,而2001年同期却带动GDP下降2.19个百分点。

其中,外国投资下降是国内总投资下降的主要原因。

例如,2001年第二季度外国投资...

贸易战对股票影响多大

展开全部 中美爆发的贸易战对全球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贸易战会直接影响到和关税改革相关的公司,尽管有的公司声明并不会受到贸易战的影响,但是还是间接受到贸易战的影响导致股票下跌。

这就让人很困惑,不知道贸易战对股价到底有什么关系。

贸易战是如何影响股价的?贸易战对股市的影响有多大?今天就让小编为大家解答。

美国总统特朗普22日签署总统备忘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涉及征税的中国商品规模达600亿美元。

中国商务部今早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拟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

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全球股市大幅下跌。

A股三大股指今日大幅低开,沪指跌破3200点,钢铁、船舶、半导体、有色行业跌幅居前,猪肉、农林牧渔、黄金则逆势上涨。

多家上市公司23日回应称,整体上基本不受美国贸易政策波动的影响。

全球股市普跌,沪指跌破3200点受中美贸易战打响影响,全球股市出现大幅下跌。

美股出现2月闪崩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道指、纳指、标普500三大股指纷纷收跌超2%。

欧洲股市同样受到较大冲击,富时100跌1.23%,法国CAC40跌1.38%,德国DAX跌1.70%。

亚太股市大跌,日经225指数午盘收跌3.54%,刷新去年10月10日以来新低;韩国综合指数下跌2.29%。

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同样大幅下挫,午盘大跌近3%,蓝筹股全线飘绿,腾讯控股跌幅超5%。

沪深三大股指今日大幅低开,沪指跌破3200点。

截至发稿时间,两市股指下挫再度刷新今日低点,沪指报3146.85点,跌3.57%,深证成指报10405.84点,跌4.33%,创业板指报1741.07点,跌4.19%。

两市涨停个股30个,跌停个股达60个,1800多个股跌幅超5%。

板块方面,船舶、钢铁、半导体、矿物制品、煤炭、造纸跌幅居前。

猪肉、农林牧渔、黄金板块逆势上涨。

中信证券分析,特朗普此次开展针对中国的贸易战,有出于为其换取政治和经济筹码的考量。

历史上美日之间曾爆发激烈的贸易摩擦,美国的主要目的是扭转贸易赤字、迫使日本开放市场。

美国对日本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种类繁多,随着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战爆发,统计显示,美国贸易代表总计向日本发起了24例301条款案件调查。

通过301条款,美国成功地打开了日本的钢铁、电信、医药、半导体等市场。

首先,贸易战影响的还是市场投资者预期,短期看股市大跌属于市场反应过度。

因为此次贸易摩擦的事件规模并不大,对中美双方都是试探性的。

从美国总统特朗普22日签署备忘录,将对600亿美元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且将针对对华技术转移和中资收购美国公司施加限制,以及中国“反击”举措涉及美对华约30亿美元出口的部分农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因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给中方利益造成的损失等情况是可以看出的。

对中国而言,有2.2万亿美元出口和1.6万亿美元的进口,目前所涉及到600亿美元出口和30亿美元的进口就是几乎可以忽略的。

但市场所担忧的并不只是针对该事件本身,而是担忧贸易争端进一步扩大,甚至进一步担忧对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股票市场已经在体现这种预期,特别是从贸易战爆发后市场热点有所转向上得到体现。

换句话说,当前股价已经反应了一部分贸易战升级的风险。

不过就目前情况看,此次试探性的征收关税后将有一段时间的协商、谈判,而不会立刻升级。

而从受贸易摩擦升级的影响全球股市暴跌来看,投资者对贸易战升级的预期已有所反应,因此这种预期在短期来看肯定是过于悲观了。

从中期来看,可能意味着此轮全球经济复苏正在迎来边际上的拐点。

其中长期具体影响程度还要视后续贸易战的广度和深度来判断,但考虑当前中国内需的韧性以及较为充裕的政策缓冲余地,应该不必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及资本市场表现过于悲观,短期市场如若出现连续且幅度较大的过度调整反而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进入时机。

其次,从历史上贸易战和相似的跳空大跌走势来分析后市。

上次贸易战要追溯至2002年3月5日,美国总统小布什宣布,将对从欧洲、亚洲和南美进口的大部分钢铁施加8%到30%的进口关税,期限为3年。

此举引发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欧盟向世贸组织投诉,并采取报复式的保护措施,日本、韩国、中国、巴西等国家随后也加入到抗议浪潮之中。

一直到2003年3月,WTO在裁决中称,美国的钢铁关税措施违反了WTO贸易原则,并于11月公布最终裁决方案,随后美国总统布什总统在12月3日宣布取消钢铁保护性关税。

在关税实行后的一年中,全球股市遭遇猛烈打压,标普500指数一度大跌超30%,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下跌超50%,美指暴跌超20%;虽中国出口至美国的钢铁占比较小,但期间上证指数同样高位下跌近28%。

从历史表现来看,贸易冲突一旦爆发,往往容易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

而且回顾过去15年里市场大约六次主要贸易风险事件,在贸易冲突期间避险资产黄金及强势货币往往表现较好,这也是上周黄金板块表现突出的原因之一。

不过,相关机构对中美贸易战的情景进行了推演,认为市场不必过度解读和悲观,并列举了三种可能...

我想要美国2001年经济发展数据

美国:进入衰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肖炼 自2000年第三季度以来,美国经济增速放缓。

2001年第一季度GDP增幅降为1.3%,第二季度又下探至0.2%,创近十年以来的新低。

美国经济告别“长期繁荣”,开始步入慢车道。

“9·11”恐怖袭击事件对美国经济的打击更是雪上加霜,将进入衰退。

这已引起世界各国经济界的密切关注。

一、2001年美国经济增长结构分析 2001年前两季度美国GDP按年增长率计算的累积总值(总供给)分别为10.14万亿美元和10.20万亿美元,分别增长1.3%和0.2%(见表1和表3)。

从总需求方面看,第一和第二季度国内总消费分别增长0.7%和0.4%;私人消费支出增长3.0%和2.5%;非居民投资分别下降0.2%和14.6%;居民投资增长8.5%和5.8%;商品和服务出口下降1.2%和12.2%;商品和服务进口下降5.0%和7.7%;政府消费和总投资增长5.3%和5.4%。

另外,前两季度通货膨胀率为3.3%和2.2%;失业率为4.5%和4.9%。

公司税后利润分别大幅下降57.9%和28.5%(见表1)。

表1 2000——2001年美国经济主要指标 % 2000 2000(1) 2000 (2) 2000 (3) 2000 (4) 2001(1) 2001(2) GDP 4.1 2.3 5.7 1.3 1.9 1.3 0.2 国内总消费 私人消费支出 非居民投资 居民投资 商品与服务出口 商品和服务进口 政府消费支出和总投资 4.8 4.8 9.9 0.8 9.5 13.4 2.7 3.5 5.9 15.8 8.5 9 17.1 -1.1 6.3 3.6 12.2 -0.8 13.5 16.4 4.4 2 4.3 7.1 -10.4 10.6 13 -1.8 2.2 3.1 1 -1.1 -4 -0.5 3.3 0.7 3 -0.2 8.5 -1.2 -5 5.3 0.4 2.5 -14.6 5.8 -12.2 -7.7 5.4 通货膨胀率 公司税后利润率 2.3 51.2 3.8 2.1 1.9 2.2 1.8 -47.4 3.3 -57.8 2.2 -28.5 失业率 4.5 4.9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2001年8—9月统计资料。

下面接着分析总需求各部分对GDP的贡献度,即分析第一季度GDP的1.3%增幅和第二季度0.2%的增幅,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

表2显示,私人消费支出贡献度分别为2.05%和1.68%,其中,耐用消费品为0.83%和0.57%;非耐用消费品为0.49%和0.08%;服务为0.73%和1.03%。

国内私人总投资对GDP起到向下拉动的作用,分别为-2.25%和-2.29%;其中,非居民为-0.02%和-2%;建筑业有升有降,分别为0.39%和-0.48%;设备和软件为-0.41%和-1.52%;居民固定资本投资的贡献度是0.35%和0.24%。

库存也制约了经济增长,分别为-2.6%和-0.43%。

商品与服务净出口的贡献度基本上是消极的,分别为0.63%和-0.26%;其中,出口贸易为-0.13%和-1.41%(服务出口贸易为顺差,商品出口贸易为逆差);进口贸易为0.76%和1.15%(服务进口贸易为逆差,商品进口贸易为顺差)。

政府消费支出与投资对GDP的拉动作用为0.92%和0.94%,联邦政府为0.19%和0.09%;其中,国防为0.28%和0.09%;非国防为-0.09%和0.0%;州与地方政府的拉动作用为0.73%和0.85%(见表2)。

表2 2000——2001年美国总需求各部分对GDP的贡献度 % 2000(1) 2000(2) 2000(3) 2000(4) 2001(1) 2001(2) GDP增长率 2.3 5.7 1.3 1.9 1.3 0.2 私人消费支出贡献度 3.49 2.5 2.88 2.14 2.05 1.68 其中: 耐用消费品 1.46 -0.21 0.65 -0.17 0.83 0.57 非耐用消费品 1.01 0.95 0.84 0.12 0.49 0.08 服务 1.47 1.75 1.38 2.19 0.73 1.03 国内私人总投资贡献度 -0.08 3.25 -0.51 -0.42 -2.25 -2.19 其中: 1.固定资本投资 2.24 1.49 0.44 0.09 0.33 -1.76 (1)非居民 1.88 1.52 0.91 0.13 -0.02 -2 建筑 0.26 0.35 0.45 0.24 0.39 -0.48 设备和软件 1.36 1.17 0.46 -0.11 -0.41 -1.52 (2)居民 0.36 -0.03 -0.47 -0.05 0.35 0.24 2.库存 -2.32 1.76 -0.95 -0.5 -2.61 -0.43 商品与服务净出口贡献度 -1.32 -0.84 -0.7 -0.39 0.63 -0.26 其中: 出口 0.95 1.42 1.13 -0.46 -0.13 -1.41 商品 0.64 1.11 1.36 -0.58 -0.19 -1.46 服务 0.31 0.31 -0.22 0.12 0.06 0.05 进口 -2.26 -2.26 -1.84 0.07 0.76 1.15 商品 -1.85 -2 -1.48 0.07 0.87 1.22 服务 -0.41 -0.26 -0.36 0 -0.11 -0.07 政府消费支出与投资贡献度 -2 0.78 -0.32 0.58 0.92 0.94 联邦 -0.84 0.9 -0.66 0.27 0.19 0.09 国防 -0.87 0.56 -0.42 0.38 0.28 0.09 非国防 0.03 0.34 -0.24 -0.11 -0.09 0 州与地方 0.64 -0.12 0.34 0.31 0.73 0.85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2001年 9月13日。

表3 1999—2001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 10万亿美元 1999 2000 2000(1) 2000(2) 2000(3) 2000(4) 2001(1) 2001(2) GDP 9299.20 9872.90 / 98857.60 9937.50 10027.90 10141.70 10201.60 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2001年8—9月统计数据。

二、美国经济下滑原因的分析 世界各国学者对美国经济下滑的原因有各自不同的解释。

1.国内私人总投资大幅下挫。

以上经济结构分析表明,2001年美国经济下滑的最主要 原因是投资需求不足。

例如,2000年第二季度美国私人投资拉动GDP增长3.25个百分点,而2001年同期却带动GDP下降2.19个百分点。

其中,外国投资下降是国内总投资下降的主要原因。

例如,2001年第二季度外国投资下降-14.6%(主要是对设备和软件的投资大幅下降),而2000年同期外国投资却增长了12.2%(见表1)。

应该指出的是,本国居民投资影响不大,基本保持与2000年相近的水平。

美国经济发展长周期的“财富效应”提高了消费者的...

为什么A股比美股跌幅大那么多

最长的一次: 1984年,纳斯达克市场创立,其后持续了长达16年的大牛市,指数则从237点冲到2000年的5132点,指数涨幅高达20倍。

在这段时间里,纳斯达克指数只是在1987年、1990年和1994年出现年度小阴线,略做调整,其它时间一直是单边向上。

其他: 2000年,纳斯达克指数达到颠峰后,出现大幅度调整,当年就跌到2288点,跌幅高达60%。

2002年,该指数最低1108点,相对最高点,3年跌幅达到78%。

这个幅度与上证指数从1558点跌回325点(一年半跌幅79%)相比,极其接近。

如今,纳斯达克指数回到2000点之上,表现也相对温和了。

看来,任何市场,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暴涨暴跌都是不可避免的,而无论它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

美国股市进入了长期牛市是从低点启动后刚4年,1946年5月,股市冲破200点创下213点的新高,随后股市高位盘整了3年,到1949年6月达到160点,指数跌幅不过20%多一点。

此后,指数连续11个月上涨,再创新高229点。

1953年,指数接近300点。

1966年,达到1000点。

...

中国股票发展史?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1、1990年-1991年是股市的初创阶段。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股市由此第一次具备了资源配置的功能。

这一阶段是中国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项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资本市场大多处于自我演进发展状态,资本市场体系初步搭建,整个市场规模较小,并以分隔的区域性试点为主,股票市场的发行和交易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规范和集中监管。

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试验阶段。

此时股市能否长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问题的困扰,姓资还是姓社,成为影响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话题。

1992年1、2月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

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1]此后,中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

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由此中国股市也于1996年5月迎来了大牛市行情。

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股市价格暴涨暴跌,投资者尚未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投机之风盛行,黑市行为大量滋生等。

打压整顿股市也因此成为接下来的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

从证券监管的角度来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过渡阶段。

股市的监管机制开始形成,监管体系初具雏形,并规定了涨跌幅及交易量限制。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从宪法的层次上承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个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场的地位正式确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规范阶段。

从1998年开始,中国开始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

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国务院确定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单位,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同时其职能得到了加强。

1999年股市又一次出现牛市行情高潮,一直持续到2001年。

然而,太过火爆的股市已经严重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违规行为也不断被暴露出来,银广夏、蓝田等上市公司事件的发生就是当时股市混乱的缩影。

同时股市的作用被定义为“国企解困”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国企进入股市寻找资金,其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

以1999年7月《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股票市场步入了以“规范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也逐步走向成熟。

经过几年的法制建设,中国证券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到2001年底,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补充,以部门规章为主体的系统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转轨阶段。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矛盾的转移,对股票市场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它不仅是筹资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涨还能带来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增长,有助于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等。

股票市场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虑。

中国股票市场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层领导提出股票市场不仅要为国有经济改革服务,而且要为国家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

但是,由于此阶段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设不尽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经验,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认识不够,使得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高层次、综合性功能的发挥仍不理想,社会各界对中国股票市场功能发挥的现状有颇多不满。

新一届的中国证监会开始着手完善监管体制。

然而在股权分置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国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结果。

这一阶段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甚至一度低于面值,股市不仅没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连最基础的筹资功能也无法实现。

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和风险集中爆发,是中国股票市场运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应。

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表明了政府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决心,以促使资本市场的运行更加符合市场化规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阶段。

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重塑的一个过程。

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98%的应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进入...

美股的熊市随时都可能到来,A股能涨多高

展开全部 通常在股市指数大幅下跌之后,投资者需要等待较长一段时间才能看到股市指数再次回到前期高点。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标普500指数熊市大跌结束后再次回升至前期高点所用的最长时间是在2000年至2002年熊市结束之后,此后投资者等待了五年八个月才再次看到标普500指数回升至前期高点。

同时,在2007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大熊市结束后,买在金融危机前最高点的投资者需要等待四年和五个月才能再次解套。

从历史中历次美股熊市的平均跌幅来看,下一次熊市中标普500指数很可能从目前的2300点下跌至1600点左右才会见底,这对于持有股票仓位不动的股市多头而言将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当然,标普500指数下跌至1600左右也只是回到了2013年中旬的水平,看上去似乎也没有很糟糕。

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投资者需要将资金分散在不同类别的资产中来分散投资风险,以安全度过不定期出现的市场大跌。

因此,长期投资者可以选择配置一部分高信用评级债券,来帮助投资组合抵御股市下跌风险。

...

介绍一下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

展开全部 中国股票市场的产生、发展至今,仅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几乎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股票市场200多年的发展历程,这是辉煌的改革成果。

当前无论是市场的组织结构,还是交易清算系统的效率,甚至包括市场的规模,同不少西方国家的股票市场相比,可以说没有太大的差距。

然而,当代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转轨”的市场,从“姓社、姓资”的长期争论,到邓小平的“坚决试,不行可以关”的英明决策;从股份制改革的争论,到开放股市为国企改革服务,并直到目前基本完成的股权分置改革,中国股市走过了近20年的风雨成长历程,经历了多变的政策选择。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育、发展,是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逐渐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也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股票市场产生、发育的特殊历史背景 中国的股票市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

通俗的讲,西方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是遵循股票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在市场经济的土壤里,自然生成的“天然产品”。

而中国的股票市场,则是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同时探讨公有制经济多种实现形式的土壤里,在既要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又要考虑中国国情、遵循中国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催生的“人工产品”。

这就决定了中国股票市场是有中国特色的股票市场。

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育、发展的历史,不能不首先搞清楚中国股票市场产生、发育的特殊历史背景。

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的需要,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逐步从独资、合伙发展到股份公司,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

建立在股份制度自然演化基础之上的西方国家股票市场的产生、发展、成熟过程,也必然表现为一个瓜熟蒂落的自然成长历程。

在中国,股票市场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产物。

由于新中国建立初期学习前苏联的经验,存在对公有制形式的片面理解,单纯强调发展国有经济。

社会化规模经营的大工业企业是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化分配制度,采取政府投资、国家所有的方式建立起来的。

与此相适应,中国改革前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几乎是单一的国家所有、国有独资的形式。

经过解放初期对独资、合伙甚至是股份制的旧官僚企业、民族资本家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解放后30多年的国家投资、国家重建,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形成了覆盖各个领域的庞大的国有企业体系。

并在这种以国家独资为资本组织形式的制度基础上,形成了与之对应的社会分配机制、储蓄和投资运行机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也日趋突出地显现出来,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国有企业因传统的计划运行机制的弊端和自身的体制改革、运行机制改革一直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面临着经营困难、亏损面增大、负债率过高、资产结构不合理的困境;另一方面,在金融领域,因长期实行单一的银行信用体制和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预算软约束”,使得国家银行独自承受的金融风险日渐增大,其他国家不时爆发的区域性金融危机也一再为中国敲响警钟。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中国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在国有企业领域先后推行放权让利、租赁制、承包制、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等多项改革措施;在国有银行领域,先后推行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分离、对国有银行进行企业化改革等多种尝试。

但是这些改革效果都不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经济特区先行尝试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成功。

随后,在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广下,股份制改革被推到了中国整个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前台,股票市场成为令国人关注的焦点。

可以说,中国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真正出现改革热潮,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股票市场诞生后,才进一步引发起来的。

在股票市场发展的初期,在巨大投资利益的诱惑下,广大投资者蜂拥入市,热情参与。

改制后的企业和地方政府亦体验到股份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利益,地方政府和企业发现进行股份制改造是一条迅速获取大笔资金并借此使企业迅速摆脱困境的捷径,于是也倾注出巨大的热情。

虽然,由股票市场热推动起来的中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带有很大的、甚至不正常的利益驱动因素,但其在实践中显示出来的巨大魅力,却促使人们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中引入股份制的可行性有了更为统一的认识。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这充分表明时至1997年,对于大力推行股份制、发展股票市场,已经得到了包括中央领导高层在内的上下各界人士的一致认识和高度重视;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政策基调,已经从“坚决试”转变为“大力发展”。

二、中国股票市场的阶段性发展规律 纵观各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历史,都呈现出一种阶段性发展的规律,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新兴股票市场表现得更为明显。

股票市场具有阶...

69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