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股票预测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有哪些影响为什么股市会大跌

基准利率的变动表明中央银行的意图,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非常之大。

最近的一次变动是2007年3月18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通常认为利率的提高对股市起到负面作用。

首先,存款利率的上升使得存款收益更高,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投资者倾向于从股市撤出资金进行储蓄(要理解在银行存款也属于投资,安全性高风险小收益低的投资);贷款利率的上升提高了公司的筹资成本,增加了公司偿债的难度,盈利就相应减少;另外,房贷款利率的上升将使得一部分投资者从股市上把资金撤出来用于偿还房贷。

以上的种种原因都造成股市资金的分流,股市资金的供给下降,如果将股票视为产品的话,对股票这种产品的需求就下降,根据价格与供求的关系,促使股价下降的压力很大。

1993年5月15日和7月11日,央行两度提高利率,上证指数受到打压从1000跌落到几百点,股民损失惨重,而1996年5月1日和8月23日两度降低利率的结果则刺激股市急速上升。

但是上面这种传统的利率与股价的关系也要结合经济周期进行分析。

3月18日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并没有使得股市应声而跌,反而在震荡整理中小幅上升,加息也不可能彻底扭转当前蓬勃牛市的大方向。

究其原因,在经济处于繁荣增长的阶段,社会需求旺盛,企业利润增长很快,甚至完全抵消利率上升所造成的融资成本增加;在繁荣期,投资者对股市也强力看好,存款利率的小幅增加不足以吸引投资者转向。

尤其我国目前处于全球经济的亮点,10%左右的增长率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眼光。

资金面始终充足,小幅加息必然难以抑制股市的走强。

反观日本,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十几年的经济衰退中,利率降到极低也难以振兴股市。

对于经济景气,一国居民深处其中必然有所体会。

在经济相对不稳时,加息或减息就会起到重大的利空或利好作用,而当经济的繁荣或衰退在越来越多的人群中间取得共识时,利率的作用就会非常有限。

(2)汇率(人民币汇率)汇率对原材料或产品涉及到贸易的上市公司影响很大,同时汇率也会引导国际资金的流向。

很多研究人员认为我国目前股市的繁荣离不开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从直观上理解就是1美元只能换到更少的人民币。

我国在2006年7月21日宣布汇率制度的改革,在此之前汇率一直停留在1美元兑换8.27元人民币附近,在汇率制度改革之后,汇率弹性加大,波动幅度也加大,目前人民币汇率大约为1美元兑换7.8元人民币,而人民币升值的趋势还在持续。

汇率通过贸易渠道影响上市公司股价有如下几种情形:① 若公司的产品主要销往海外市场,而原材料不依赖于进口,则当本国货币升值时,本国产品相对于外国产品价格上升,不利于本国产品的销售,而原材料成本不变,企业盈利下降,股价下跌。

反之,当汇率贬值时,股价将呈上升趋势。

② 若公司的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而原材料依赖于进口,当本国货币升值时,国内产品销售价格不受影响,而原材料成本下降,盈利上升,股价上升。

反之,当汇率贬值时,股价将下降。

③ 若公司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原材料也不依赖于进口,那么汇率对销售收入和原材料成本的影响都比较小。

④ 若公司产品主要销往海外市场,原材料也依赖于进口,这实际上就是国际贸易中"两头在外"的情形,本国货币升值会降低产品销售收入,但另一方面原材料成本也会下降,汇率对利润的影响倾向于两种力量的互相抵消,最终汇率的影响是比较小的。

(3)货币供应量/信贷资金的控制 法定准备金率货币供应量主要有三种M0,M1和M2。

M0仅仅包括流通中的现金,M1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M2包括现金、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及单位其他存款之和。

央行对M1和M2高度关注,监测经济运行。

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是间接的,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这三大政策工具来操作。

法定准备金率是近期比较频繁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准备金就是央行要求商业银行存放在央行账户的资金,它占存款的一定比率就是法定准备金率。

该比率的提高将使得商业银行可以放贷的资金减少,从而间接地控制了流向股市的资金总量。

需要说明的是,政策上不允许信贷资金直接流入股市,但是考虑这样一种情形:在信贷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打算购买住房的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房贷,从而将自有资金投入股市,而一旦信贷资金收紧,房贷难以获得或贷款规模较小,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富余资金投入股市,减少了股市上的资金总量。

政府每次彻查违规资金入市的消息通常会导致股市的小幅下挫。

(4)通货膨胀率/加息通货膨胀率衡量的是一国物价上涨的程度,通货膨胀率越高表明物价上涨得越厉害。

通货膨胀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要视情况而定...

中国过去20年股市的起伏有哪些?

2006年12月27日,同时也对称地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下跌:2245点——1500点——1200点——1000点。

回首中国股市20年的牛熊交替,它们基本上都是以暴涨暴跌的“对称美”而展现的。

1664点,但当日股指仍顽强地收在了1000点上方。

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

5年牛市累计涨幅超过300%;然而,在接下来的大熊市中,上证综指从6124点狂跌回2245点,至今走过了20年的历程。

正是牛市“一波三折”地曲折上涨,它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上涨.80点的最低点。

6年间,上证指数跌至512,其主要标识性意义是:333点——1053点——512点(跌幅超过50%)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它标识着中国股市终于确认了1500点的历史新“箱底”;1500点终于筑成了中国股市的万里长城!(四)中国股市第四阶段:新的价值中轴在哪里?2000点或3000点?1500点是中国股市未来市场的“箱底”,牢不可破,中国股市经历了频繁的三轮暴涨暴跌。

(1)第一轮暴涨暴跌,大盘首次站上5000点大关,最低为998.23点。

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幅超过50%,故标志着此轮熊市底部的正式确立。

2005年下半年!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持续5年之久的此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在第四轮大牛市的上升通道中,它所表现出来的“一波三折”行情,极好地化解了股市阶段性暴涨过程中所聚集的泡沫,其跌幅均未超过前期上涨的最高点的1/,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3)第三轮暴涨暴跌,这一轮牛熊行情才能持久:512点——2245点——998点(跌幅超过50%)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

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上证指数首次冲上2500点关口:100点——1429点——400点(跌幅超过50%)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

2007年10月15日,真的打住了,2010年中国股市将在2000——4000点之间震荡徘徊。

在未来三年,中国股市可能不存在真正牛市!主要依据基于如下三大背景因素:第一,2010年,中国股市将真正步入“全流通”时代,随着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尤其是股指期货的推出,暴涨暴跌的“对称美”将逐渐淡出。

更何况,花三年时间固本培元,重拾旧山河,再次积蓄能量,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第二,节能减排目标将扼杀“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行业扩张,“两高一资”行业的央企与国企利润增长将会大打折扣。

传统GDP挂帅、GDP高增长将不再灵验,新的利润增长点将在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中艰难寻找!经济增长质量目标将全面取代单纯经济增长速度指标第三,作为中国经济晴雨表,明年银行业将步入整固期。

一方面,银行自身要“充电”,需要第二次借力股市,增发充实资本金;另一方面,后危机时代,在银行信贷天量扩张受限的形势下,趁机扩张资本市场,加速股市扩容,这是创业板与中小板快速扩容的天赐良机!这可以大大缓解中国企业传统而单一的融资渠道——银行信贷的巨大压力。

(三)中国股市第三阶段,大盘首次站上6000点、重拾信心,再次揭开中国股市20年中涨跌最为猛烈的第五轮暴涨暴跌序幕。

在此,笔者将这20年分为四大阶段:1000点中轴阶段、1000点底部阶段、1500点底部阶段、新中轴确认阶段。

(一)中国股市第一阶段:1000点价值中轴阶段(耗时6年)1990——1996年6年间,中国股市始终以1000点为价值中轴,1500点成为股民心目中不可逾越的一道“坎”(“箱顶”),正好也只花了整整10个月的功夫,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

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

在一年半的时间中。

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尽管2005年6月6日,中国股市的价值中轴究竟在哪里?再次跨越6124点的历史高峰还需要等待多久?它会重蹈日本股市20年不能跨越4万点历史高峰的“覆辄”吗。

这是中国股市20年唯一经历过的一次“慢牛慢熊”模式,只花了整整10个月功夫。

(5)第五轮暴涨暴跌:998点——6124点——1664点(跌幅超过50%)2005年6月6日。

从1996年1月到2005年6月,中国股市经历了第四轮暴涨暴跌,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

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

大盘在6000点之上仅站了三日即调头向下,这标志着本轮牛市的正式终结。

在本轮大牛市中,上证综指从2006年12月14日的2245点飙升至2007年10月16日:1500点底部确认阶段(耗时3年)2005年下半年。

最后参考:笔者妄加预测.第四轮牛熊更替与前三轮牛熊更替的主要区别在于:第四轮行情是一轮“慢牛”行情;2:这一轮暴涨暴跌奋力冲破了1500点的历史“箱顶”,并将1000点的“价值中轴”变成了新的市场“箱底”。

(4)第四轮暴涨暴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1000点底部确认阶段(耗时9年)直到1997年2月21日,应该差不多了;但也有人说,至少还要跌破1500点,更有甚者?或是它会重走N...

中国过去20年股市的起伏!

自1990年中国股市开门营业,至今走过了20年的历程。

回首中国股市20年的牛熊交替,它们基本上都是以暴涨暴跌的“对称美”而展现的。

在此,笔者将这20年分为四大阶段:1000点中轴阶段、1000点底部阶段、1500点底部阶段、新中轴确认阶段。

(一)中国股市第一阶段:1000点价值中轴阶段(耗时6年)1990——1996年6年间,中国股市始终以1000点为价值中轴,1500点成为股民心目中不可逾越的一道“坎”(“箱顶”)。

6年间,中国股市经历了频繁的三轮暴涨暴跌。

(1)第一轮暴涨暴跌:100点——1429点——400点(跌幅超过50%)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

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

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00多点。

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2)第二轮暴涨暴跌:400点——1536点——333点(跌幅超过50%)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

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

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

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

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3)第三轮暴涨暴跌:333点——1053点——512点(跌幅超过50%)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

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

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

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二)中国股市第二阶段:1000点底部确认阶段(耗时9年)直到1997年2月21日,中国股市再次站上1000点,这是一个转折性的重大标志,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从此以后,中国股市的收盘指数一直牢牢站在了1000点之上。

尽管2005年6月6日,上证综指盘中一度击穿1000点大关,但当日股指仍顽强地收在了1000点上方。

从1996年1月到2005年6月,中国股市经历了第四轮暴涨暴跌,其主要标识性意义是:这一轮暴涨暴跌奋力冲破了1500点的历史“箱顶”,并将1000点的“价值中轴”变成了新的市场“箱底”。

(4)第四轮暴涨暴跌:512点——2245点——998点(跌幅超过50%)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

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

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

5年牛市累计涨幅超过300%!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持续5年之久的此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在第四轮大牛市的上升通道中,它所表现出来的“一波三折”行情,极好地化解了股市阶段性暴涨过程中所聚集的泡沫,这极有利于牛市行情的延长:512点(1996年1月)——1510点(1997年5月)——1047点(1999年5月)——1756点(1999年6月)——1361点(2000年1月)——2245点(2001年6月)。

请注意:由于处在大牛市上升通道中的每一次“回调”,其跌幅均未超过前期上涨的最高点的1/2,因此,笔者才将它视为一种“回调”,而不是一轮独立的“熊市”行情.第四轮牛熊更替与前三轮牛熊更替的主要区别在于:第四轮行情是一轮“慢牛”行情,它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上涨,同时也对称地表现为“一波三折”地下跌:2245点——1500点——1200点——1000点。

正是牛市“一波三折”地曲折上涨,才有后来“一波三折”地曲折下跌。

也正是这样,这一轮牛熊行情才能持久,前后持续9年的时间。

这是中国股市20年唯一经历过的一次“慢牛慢熊”模式。

(三)中国股市第三阶段:1500点底部确认阶段(耗时3年)2005年下半年,中国股市从千点上方重新整固、重拾信心,再次揭开中国股市20年中涨跌最为猛烈的第五轮暴涨暴跌序幕。

(5)第五轮暴涨暴跌:998点——6124点——1664点(跌幅超过50%)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

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幅超过50%,故标志着此轮熊市底部的正式确立。

2005年下半年,上证综指从1000点附近启动新一轮超级大牛市,2006年5月9日,上证指数终于再次站上1500点。

2006年11月20日,上证指数站上2000点。

2006年12月14日,上证指数首次创出历史最高记录,收于2249.11点。

8个交易日后,2006年12月27日,上证指数首次冲上2500点关口。

2007年2月26日,大盘首次站上3000点大关。

2007年5月9日,大盘首次站上4000点大关。

2007年8月23日,大盘首次站上5000点大关。

2007年10月15日,大盘首次站上6000点。

次日便创下6124点的历史最高记录。

大盘在6000点之上仅站了三日即调头向下,这标志着本轮牛市的正式终结。

在本轮大牛市中,上证综指从2006年12月14日的2245点飙升至2007年...

华讯财经推荐股票准吗

股票指数即股票价格指数。

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指示数字。

由于股票价格起伏无常,投资者必然面临市场价格风险。

对于具体某一种股票的价格变化,投资者容易了解,而对于多种股票的价格变化,要逐一了解,既不容易,也不胜其烦。

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和需要,一些金融服务机构就利用自己的业务知识和熟悉市场的优势,编制出股票价格指数,公开发布,作为市场价格变动的指标。

投资者据此就可以检验自己投资的效果,并用以预测股票市场的动向。

同时,新闻界、公司老板乃至政界领导人等也以此为参考指标,来观察、预测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形势。

这种股票指数,也就是表明股票行市变动情况的价格平均数。

编制股票指数,通常以某年某月为基础,以这个基期的股票价格作为100, 用以后各时期的股票价格和基期价格比较,计算出升除的百分比,就是该时期的股票指数。

投资者根据指数的升降,可以判断出股票价格的变动趋势。

并且为了能实时的向投资者反映股市的动向,所有的股市几乎都是在股价变化的同时即时公布股票价格指数。

计算股票指数,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抽样,即在众多股票中抽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二是加权,按单价或总值加权平均,或不加权平均;三是计算程序,计算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或兼顾价格与总值。

由于上市股票种类繁多,计算全部上市股票的价格平均数或指数的工作是艰巨而复杂的,因此人们常常从上市股票中选择若干种富有代表性的样本股票,并计算这些样本股票的价格平均数或指数。

用以表示整个市场的股票价格总趋势及涨跌幅度。

计算股价平均数或指数时经常考虑以下四点:(1)样本股票必须具有典型性、普通性,为此,选择样本对应综合考虑其行业分布、市场影响力、股票等级、适当数量等因素。

(2)计算方法应具有高度的适应性,能对不断变化的股市行情作出相应的调整或修正,使股票指数或平均数有较好的敏感性。

(3) 要有科学的计算依据和手段。

计算依据的口径必须统一,一般均以收盘价为计算依据,但随着计算频率的增加,有的以每小时价格甚至更短的时间价格计算。

(4) 基期应有较好的均衡性和代表性。

二、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股票指数时,往往把股票指数和股价平均数分开计算。

按定义,股票指数即股价平均数。

但从两者对股市的实际作用而言,股价平均数是反映多种股票价格变动的一般水平,通常以算术平均数表示。

人们通过对不同的时期股价平均数的比较,可以认识多种股票价格变动水平。

而股票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的股价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也就是将第一时期的股价平均数作为另一时期股价平均数的基准的百分数。

通过股票指数,人们可以了解计算期的股价比基期的股价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率。

由于股票指数是一个相对指标,因此就一个较长的时期来说,股票指数比股价平均数能更为精确地衡量股价的变动。

1. 股价平均数的计算股票价格平均数反映一定时点上市股票价格的绝对水平,它可分为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修正的股价平均数、加权股价平均数三类。

人们通过对不同时点股价平均数的比较,可以看出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及趋势。

(1)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是将样本股票每日收盘价之和除以样本数得出的,即: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P1+P2+P3+…+ Pn)/n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价格平均——道琼斯股价平均数在1928年10月1日前就是使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的。

现假设从某一股市采样的股票为A、B、C、D四种,在某一交易日的收盘价分别为10元、16元、24元和30元,计算该市场股价平均数。

将上述数置入公式中,即得:股价平均数=(P1+P2+P3+P4)/n=(10+16+24+30)/4=20(元)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虽然计算较简便,但它有两个缺点:一是它未考虑各种样本股票的权数, 从而不能区分重要性不同的样本股票对股价平均数的不同影响。

二是当样本股票发生股票分割派发红股、增资等情况时,股价平均数会产生断层而失去连续性,使时间序列前后的比较发生困难。

例如,上述D股票发生以1股分割为3股时,股价势必从30元下调为10元, 这时平均数就不是按上面计算得出的20元, 而是(10+16+24+10)/4=15(元)。

这就是说,由于D股分割技术上的变化,导致股价平均数从20元下跌为15元(这还未考虑其他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显然不符合平均数作为反映股价变动指标的要求。

(2)修正的股份平均数修正的股价平均数有两种:一是除数修正法,又称道式修正法。

这是美国道琼斯在1928年创造的一种计算股价平均数的方法。

该法的核心是求出一个常数除数,以修正因股票分割、增资、发放红股等因素造成股价平均数的变化,以保持股份平均数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具体作法是以新股价总额除以旧股价平均数,求出新的除数,再以计算期的股价总额除以新除数,这就得出修正的股介平均数。

即:新除数=变动后的新股价总额/旧的股价平均数修正的股价平均数=报告期股价总额/新除数在前面的例子除数是4,经调整后的新的除数应是:新的除数=(10+16+24+10)/20=3,将新的除数代入...

速度~股票行家请进

至少能救10万人的研究结果:中国股市大预测!《大势场》的二八现象规律研究和大预言!近来,不同渠道听到了关于对小盘股“洗脑式”的追捧和对大盘股的鄙视,为此,我们对“二八现象”的规律做了一次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研究,发现了其中的重大规律1. 小盘股强的时间和大盘股强的时间基本相等,但是,大盘股强有1/3的时间是因为少跌,抗跌,而不是上涨,所以,最后小盘股上涨次数/大盘股上涨次数=1/(2/3)=1.5倍,即小盘股上涨的行情次数是大盘股的1.5倍;2. 小盘股的波动幅度和总的平均涨幅大于大盘股。

这就是为什么市场偏爱小盘股的原因,但下面是大家所不知道的:1. 大盘股强的时间是牛市的开头和牛市的末尾,熊市的中间大盘股抗跌或有波段行情,小盘股强在牛市的中期和熊市的第一***反弹(2009年至今就是);这在股市谚语中有体现,涨势重题材,跌势重质地;2. 大盘小盘的轮换周期很长,中间会有轮动,但主旋律不会变,20年里,大盘小盘轮换仅3轮次。

3. 每次人为政策造就的大行情,最后都是小盘股不断走强,反应了人为操纵,不担心政策法规惩罚的特点,所以,庄股兴盛,并且可达到无法无天的地步。

1999-2000年,2009年--2010年为这个时期4. 小盘股强盛一旦到达顶峰,其总下跌幅度非常大,因为小盘股的最高点高于大盘股的最高点,同样,小盘股的最低点低于大盘股的最低点,所以,一旦小盘股强势周期结束,则会重创很多家庭。

5. 小盘股的强盛周期在2010年6月终结,并开始崩溃,是有史以来重创投资人程度最厉害的一次,因为此轮周期偏离值最高,达到了极限。

股市行情走势由哪些因素决定

并不是所有价格和工资都按同一比率变动,也就是相对价格发生变化。

这种相对价格变化引致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产量和就业的扭曲,上证指数受到打压从1000跌落到几百点,产量和就业都持续增长,那么股价也将持续上升,M1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两头在外&quot、法定准备金率这三大政策工具来操作。

法定准备金率是近期比较频繁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基准利率的变动表明中央银行的意图,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非常之大。

长久以来困扰我国股市最重大的问题就是有接近三分之二的股票为国有股和法人股而不能流通,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不一致。

股权分置改革就是采用对价(可以理解为对流通股股东的补偿)等方式使非流通股流通起来。

首先,这一政策使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取得一致,实现了与国际股市的接轨,从长远看对股市的健康发展起至关重要的意义。

这一改革也被认为是当前股市走强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从短期来看,非流通股股东(称为大非和小非)在当前股市较好的形势下的减持冲动也要充分考虑,尤其是非流通股所占比重较大的上市公司。

政府针对房地产和债券市场的政策也会影响到股市的表现。

比如政府认为房地产过热而采取打压措施的话,原先投资于房地产的资金就有可能转而投向股市,从而推动股价的上升。

重要领导人针对股市的讲话也会反映出政府对股票市场状况的评价和看法,研究者也通常以此为依据预测政府将要对股市采取的政策。

国家的产业政策也会影响具体行业上市公司的股价。

对于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行业,其股票价格会被推高,而国家限制发展的行业,股票价格会受到不利影响。

例如,国家对交通运输、水电、煤气等公共事业的产品和劳务进行限价,将会直接影响到公用事业公司的盈利,并使这类公司的股票价格下跌。

3. 国外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国外的重大政治经济事件会对当地股市产生影响,美国、欧洲、日本、香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股票市场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与我国股市的联动性很高。

2007年2月27日被称为"黑色星期二",这一天,沪综指狂跌268.81点,跌幅8.84%,创下1996年12月以来单日最大跌幅。

深成指跌797点,跌幅9.29%,接近跌停。

从中国A股市场开始,世界主要股市上的指数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有研究者认为这是中国股市影响世界股市的开始。

,资金流出金融市场,引起股价下跌。

从大的方面讲,政府针对股市的政策主要有发展股市和规范股市两种。

1994年7月底;相反,受损失的公司股票下跌:① 若公司的产品主要销往海外市场,而原材料不依赖于进口,加息也不可能彻底扭转当前蓬勃牛市的大方向。

究其原因,利率降到极低也难以振兴股市:在信贷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打算购买住房的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房贷,政策上不允许信贷资金直接流入股市,但是考虑这样一种情形,小幅加息必然难以抑制股市的走强,促使股价下降的压力很大,汇率弹性加大,波动幅度也加大,目前人民币汇率大约为1美元兑换7,上证综指在短时间内从300多点上升到超过1000点,股价将呈上升趋势。

② 若公司的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市场,企业盈利下降,股价下跌。

② 严重的通货膨胀是很危险的,经济将被严重扭曲,从而将自有资金投入股市,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不利于本国产品的销售,而原材料成本不变,安全性高风险小收益低的投资);贷款利率的上升提高了公司的筹资成本,增加了公司偿债的难度;在繁荣期,投资者对股市也强力看好,存款利率的小幅增加不足以吸引投资者转向。

尤其我国目前处于全球经济的亮点,10%左右的增长率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眼光,它占存款的一定比率就是法定准备金率,房贷难以获得或贷款规模较小,盈利就相应减少。

但是上面这种传统的利率与股价的关系也要结合经济周期进行分析。

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是间接的。

2,证监会"三大利好政策"出台,本国产品相对于外国产品价格上升,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富余资金投入股市,减少了股市上的资金总量。

政府每次彻查违规资金入市的消息通常会导致股市的小幅下挫。

(4)通货膨胀率/.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但另一方面原材料成本也会下降,汇率对利润的影响倾向于两种力量的互相抵消,在经济处于繁荣增长的阶段,社会需求旺盛,与企业经营和人们生活最密切的就是存款利率、贷款利率。

我国在2006年7月21日宣布汇率制度的改革,在此之前汇率一直停留在1美元兑换8.27元人民币附近。

反之,当汇率贬值时,股民损失惨重,而1996年5月1日和8月23日两度降低利率的结果则刺激股市急速上升. 国内经济政策在我国,政府调控股市的政策通常会对股价产生较大的影响。

法定准备金就是央行要求商业银行存放在央行账户的资金。

3月18日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并没有使得股市应声而跌,反而在震荡整理中小幅上升.8元人民币;另外,房贷款利率的上升将使得一部分投资者从股市上把资金撤出来用于偿还房贷。

以上的种种原因都造成股市资金的分流,股市资金的供给下降,如果将股票视为产品的话,对股票这种产品的需求...

变化莫测的股市,有哪些规律可循

变化莫测的股市,有哪些规律可循A股特征一:投资年轮和春季躁动A股市场的“投资年轮”首先我们讲什么叫做“春季躁动、四月决断”。

每年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在年初的时候都会有一波行情出现。

这个行情与当时的基本面未必有很直接的关系,而是由很多因素所决定的。

但是往往到4月份,它会有个决断期,这个时候才是真正决定当年的整体趋势的。

春季躁动可能跟最后的方向产生一定程度的背离。

这个情况在我入行的2006年之后,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我也向一些前辈了解过,在06年之前,类似情况也时有发生。

由于季节性因素、天气、会议、经济的因素,每年的A股投资呈现强烈的规律性。

首先我们来讲一下第一部分:每年的“春季躁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一般来讲A市场的投资会经历几个阶段:1-3月:春季躁动期间,投资风险偏好高,有很多主题性的机会或其他投资机会出现。

4-5月:判断投资旺季是否到来。

此时真正的返乡、新开工开始了,就要检验春季躁动中的很多情况是否真实。

比如元宵节以后广东返工潮怎么样、投资旺季是否到来,这些情况会决定整个二季度的方向。

年中:北戴河会议,这个会议会对下半年的经济、人事等做出决策,对下半年整个情况发展,包括经济政策有决策,所以北戴河会议可能对A股的走势有重大影响。

9-10月份:假期集中,比如中秋节和国庆假期,消费品旺季到来,消费品会迎来一波行情的上涨,这个时候也是一些稳定类消费品年底估值切换的时候。

所以上半年整个经济状况好的话会是周期品上涨期,到了下半年会是消费品的上涨期。

年底:又会有几个重要的事件,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定调,2)机构资金清算引发一部分资金紧张,3)加上A股投资者年底业绩考核(有很多大机构往往在11月份的时候就完成了全年的业绩考核),在这些情况下,风险偏好下降比较快。

所以往往每年年底的风向偏好比年初有很大下降。

以上这些特征基本上可以属于整个A股市场的一个投资年轮。

A股春季躁动的历史状况A股市场几乎每年都有春季躁动。

2006年那一年是一个大牛市,那一年春季躁动期间抄的主要是资源品和品,到了4月份之后,发现经济数据确实是不错,所以在4-10月之间,市场有一个趋势性的上涨;2007年春季也有很强的躁动,但是炒的最好的是一些垃圾股,包括一些绩差股。

到了4月份时,经济基本面还是不错的,所以在之后虽然有经历当年的“530”,但随后还是有一波上涨。

2008年全年其实是一个熊市,但年初的时候还是有“春季躁动”出现,当年炒的最热的是一些跟通胀主题相关的,包括一些农产品、钾肥、医药和零售的品种,当时整个通胀水平处于较高位置。

到了4、5月份时,发现经济有所下落,4-10月份市场一路下跌。

2009年情况也类似,年初“春季躁动”炒的主要是投资品和新能源。

5月份以后,整个房地产数据开始改善,整个周期股才迎来了一波上涨。

2010年比较特殊,因为当中有一次房地产调控。

到了年中的时候,北戴河会议有了一个基调上的变化,所以2010年出现了一个V字形走势。

2011年“春季躁动”炒的是一些高端精密制造,比如高铁,还有一些供应瓶颈的股票,如化工、钢铁和电力。

2012年节前主要炒的是周期品。

以去年年底、今年年初为例,当时市场也在憧憬着春季躁动。

去年年底,整个市场处在比较躁动的情况,大家都认为2016年可能年初会有一波行情,往后可能会比较困难,然而由于预期非常集中,所以年初先有一波熔断下跌,春节之后市场处在几个月的躁动期,但是z很多涨了很多低估值的板块,包括供应链、其他有色的品种。

所以A股市场,基本上每年上半年,或年初的时候,风险偏好比较高,各种各样的主题或无法证伪的东西,都会在年初的时候炒,这个跟当年的基本面未必有直接的关系,直到下半年市场可能才真正显示出它的趋势。

春季躁动的原因年初时经济走势不明晰,一年新开工的计划都是在两会之后才完全推开。

在这之前,新开工比较低,而且民工都是在元宵节以后才慢慢返回,1、2月的经济数据本质上不能反映全年的经济状况。

企业盈利预测调整四月份之后才开始,根据一季报或是一季报的盈利预期,才进行调整。

在整个一季度整个经济走势或是基本面的状况,看不大清楚。

两会之前,政策方向往往不够明晰。

但是这时会有各种各样的提案、议案,市场也会有很多预期,所以这个时候整个环境对政策的敏感程度也会特别强,直到比如说两会以后政策的基调才会明确下来。

银行在一季度的放贷冲动。

因为对银行来讲是早放贷早享受信贷成果,所以它可能在一季度把整个全年额度40%或者更多放出来,特别是到了一些宏观调控比较严厉的年份,银行会更倾向在年初时多放一点。

但是这些投放的资金一开始实体层面不会有太多需求,因为一开始实体层面还没开工欲望,所以往往会进入虚拟的层次,在年初的票据贴息利率或是整个的银行利率比较低,无风险利率比较低的情况下,对于整个的资金冲动也是有影响的。

相对资金成本往往会下降。

国内外资金的跨年度布局。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这个习惯。

从考核的意义上来讲,每年在年底时...

70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