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豆方面的股票
请问农业板块,大豆类的股票有什么比较好的啊?谢谢啊
北大荒: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农业。
公司主要从事水稻、大豆、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生产、销售;尿素的生产与销售。
丰乐种业: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种业为主的企业。
主营业务范围:农作物种子、农药、专用肥、植物生长素、农化产品、薄荷油及其衍生产品、农副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速冻食品、花卉、包装材料生产、销售;全息生物学技术应用、开发;茶叶生产加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出口,本企业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仪器仪表、机械设备、零配件及技术进口(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及技术除外)。
请问有大豆和玉米概念的农业股票有哪些啊?谢谢啊
农业种植和农产品加工股600108亚盛集团 马铃薯产业600737中粮屯河 番茄产业600371万向德农 黑龙江:玉米深加工000860顺鑫农业 农业综合600075新疆天业 软饮料600251冠农股份 果业种殖、马鹿养殖000626如意集团 连云港:蔬菜种植002507涪陵榨菜 榨菜产业002200绿大地 植物种苗盆景600095哈高科 哈尔滨:大豆深加工、生物医药002200绿大地 植物、种苗、盆景000061农产品 深圳:农产品经营、菜篮子工程600093禾嘉股份 四川:农产品加工000895双汇发展 食品加工002220天宝股份 食品加工600537海通集团 食品加工002143高金食品 食品加工002216三全食品 食品加工600073上海梅林 罐头食品、电子商务
粮食/食品价格上涨将主要影响股票的哪些板块,如何影响的,程度如何...
粮食和食品是社会基本生活物资,上涨既可能是代表供小于求社会整体购买力提高,也可能是代表货币贬值社会生活水平下降,不能一概而论。
就上市公司的影响而言,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同类生产销售公司业绩提升(这种提升只是因为涨价前相对低价进货,不具备长期性稳定性)2、同类替代品提升竞争力。
(比如原本物价偏高的有机种植,及其设备制造公司会更多的进入购买方视线)3、粮食和食品为原料的生产制造企业成本增加(比如许多制药公司都需要淀粉或玉米)4、外贸出口竞争力相对降低最后,以上四个方面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但影响面除非涉及持续性上涨,否则真实影响并不大。
真正受到影响的是劳工成本面临增加,而这一块包含了各行各业。
中国入世后的大豆受到什么影响?
垄断着国际大豆贸易的国际粮商们,已将触角伸到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进口约占全球总进口量的三分之一。
一方面是美国政府对大豆的巨额补贴,一方面是国际粮商通过大量参股中国的大豆压榨企业,逐渐控制大豆渠道。
他们的战略明确:低价买入南美及享受巨额农业补贴的美国大豆,再高价卖给中国的压榨企业,赚取垄断的贸易利润。
而留下的,则是中国压榨行业的低利甚至亏损,以及中国本土大豆的滞销。
外资“控盘”中国大豆产业遭遇危机 外资基本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布局,在控制了中国大豆60%的实际加工能力后,国际粮商同时控制了中国大豆的进口,ADM、邦基、嘉吉和路易·达孚四大粮商已经控制了中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 有关中国农业在加入WTO后将受到进口农产品冲击的忧虑,在入世后的5年终于成为现实。
不过与最初预想的不同,冲击中国农业的并不是国外农产品的质优价廉,而是美国对豆农的巨额补贴及国际粮商在全面控制中国农产品加工、贸易环节后,向中国倾销农产品。
中国的大豆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受到境外资本挤压的产业“样板”,民族大豆加工业面临全军覆没的风险,国产大豆价格暴跌,销售困难,豆农苦不堪言。
本土压榨企业覆没 在三年前就曾担心中国大豆出现“拉美化”现象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说,自2004年大豆危机以来,跨国粮商正在形成对中国大豆加工业的垄断布局,形势严峻。
拉美国家作为全球大豆主产国,大豆产业已经被国际粮商牢牢控制。
据《第一财经日报》调查,中国目前的大豆压榨能力已经超过7000万吨,日压榨能力为19万吨左右,实际开工量在3500万吨左右。
现在全国正在开工的大豆压榨企业共有97家,其中有64家为外资参股的企业,其日压榨能力为12.1万吨,也就是说,中国大豆实际压榨能力60%以上目前都属于外资企业。
另外,外资还在兴建一些大的榨油企业。
实际上,中国大豆加工业的外资企业,绝大多数属于ADM、嘉吉和邦基三大跨国粮商,他们已经掌握了中国近三分之一的大豆加工能力。
目前,ADM在中国已经参股了13个加工厂,总加工能力约1500万吨,同时今年拟通过其控股的托福公司收购华农集团30%的股份;嘉吉已在东莞、南通等地投资建厂,总加工能力约250万吨,今年还拟收购其他工厂;邦基已经收购山东三维。
外资基本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布局,在控制了中国大豆60%的实际加工能力后,国际粮商同时控制了中国大豆的进口,ADM、邦基、嘉吉和路易·达孚四大粮商已经控制了中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
程国强预测,跨国粮商初步完成了在中国的战略目标,今后2~3年内,跨国粮商将可能完全垄断我国大豆产业的布局。
国产大豆无优势 国际粮商控制了中国的大豆压榨产业,大量使用进口大豆。
就榨油来说,中国本土大豆没有竞争优势,国产大豆销售困难,农民利益严重受损。
据《第一财经日报》了解,大豆压榨企业收购东北大豆的资金成本非常高,以黑龙江为例,黑龙江收购的大豆,压榨企业每吨的平均利息成本达到了70元,因为黑龙江的大豆只能一次性收购,不能回流,一个大型油脂企业每年的资金周转只能达到2.8次。
但是如果在沿海买进口大豆,压榨企业每吨豆的支出成本只有20元,两者相差50元钱。
所以企业从资金成本考虑不会用国产大豆。
国产大豆的收购成本非常高,黑龙江的榨油企业收购农民的大豆,装卸、验收、收购人员的成本和场地租用费等平均收购成本是75元/吨。
在沿海,一艘大豆进口货船靠上码头,从船到车间的平均成本只有约18元/吨。
另外黑龙江省是产区不是销区,把黑龙江的大豆运到大连或者上海,运费约70元/吨,而这70元费用市场是不承认的,只能由榨油企业负担。
几项费用加起来,合计达到177元/吨。
也就是说中国的大豆只有比美国的大豆低177元/吨的时候,才能与美国大豆具有一样的竞争力。
另外,东北大豆的水分比进口大豆高,黑龙江的平均水分达到14%,而进口大豆为12%。
大豆价格即使按照2000元/吨计算,两个水分就相差40元钱。
所以实际上国产大豆价格至少比进口大豆价格低217元/吨,压榨企业采用国产大豆的压榨利润才能与进口大豆持平。
一位榨油企业老总说,以前都认为进口大豆质优价廉,那是认识误区。
美国和阿根廷大豆的出油率、蛋白率都与中国大豆相差无几,只是巴西大豆高油高蛋白,但是色泽不好。
美国大豆的竞争力就在于它是依靠巨额的补贴进来的,而我们的豆农没有补贴,怎么能和进口大豆竞争。
国产豆销售困难农民苦不堪言 随着外资对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的渗透,外资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直接从原料产地采购大豆的方式,中国的大豆贸易商生存困难。
受国际粮商控制中国大豆压榨能力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国的农民,外资榨油企业更多的使用进口大豆,中国大豆进口量日益庞大,据预测,2005/2006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将达到创纪录的2700万吨。
沿海外资榨油厂基本以进口大豆为主,中国大豆仅仅作为“备用”。
目前主产区面临严重的卖豆难问题,中国大豆边缘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据中国大豆网总经理刘兆福介绍,目前黑龙江农民手中还有20%的...
中国是怎样丧失大豆定价权的?
"中国价格"意在争夺国际市场"定价权" 中国近年来成为举世闻名的"世界工厂",加工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国内产业部门对各种工业原材料需求的强劲增长。
这被世界各地的贸易商们冠以"中国因素"的名义: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仅在2003/04作物年度的进口量就达1650万吨,每年压榨用大豆需求量高达2200万吨左右,几乎全部进口大豆都用于榨油,国内2/3的压榨公司以外国供应作为原料来源。
▲中国的铜的消费量占世界的20%,居于世界第二,国内的铜的生产量只能满足35%的国内需求,而65%的铜需要进口,每月铜的消耗量在25万吨左右。
▲中国是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需求增长占世界总量的41%,而石油进口增长超过1/3,预计今年全年中国原油进口将达1.1亿吨,进口依存度在40%左右。
原材料进口对中国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一般商品贸易不同,国际贸易中,作为加工制造业原材料的大豆、金属铜、石油产品等大宗商品的定价,是按照基差定价--以该商品"基准期货合约价格+各类升贴水"这样的惯例来计算。
在发达国家,期货市场由商品现货市场演变而来,经过长期的发展,期市与现货贸易紧密结合起来。
在美国,现货贸易就是基差交易。
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
在现实中,世界上主要的期货交易所因现货贸易而紧密联动,由于上述商品定价模式的存在,中国的期货市场负有参与原材料商品定价权国际竞争的重任。
争夺"定价权"--这正是"中国价格"之意义所在。
"中国价格"能否真正体现中国的"定价权"? 在沉寂多年之后,今年中国的期货市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尤其是随着棉花、玉米、燃料油3个新品种的上市,期货市场接连不断演绎出一波波火爆行情,成交量比前几年有了大幅增长。
"定价权"成为热门话题,不少媒体乐观地宣称:"中国价格"的时代已经到来。
然而,也就是在今年,国内的现货企业并没有获得多少好处,反而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顶过程中一再被迫高位接下单子,蒙受的巨大损失令人记忆犹新: ▲从2002年开始,CBOT大豆价格就不断上涨,03年底至今年初,国内企业同国外大豆出口商在高价位签订大量采购合同。
今年4月5日,CBOT的7月份大豆合约最高达到了每蒲式耳(1吨等于36.7 蒲式耳)1064美分,创15年半新高,而5月份价格开始下跌。
在十多天内,进口大豆价格狂跌1000多元,当时状况被人们称为"大豆地震"。
加上宏观调控造成的信贷紧缩,许多压榨企业不得不"洗船"(违约退货)。
相当多企业处于停产状态,几乎全行业亏损。
▲从今年5月起,国际国内铜市掀起了一轮大涨势头,尤其是9月以来,铜价经历了处于3000美元历史高位的大起伏,与此相应的则是国内30000元以上的现货价格。
这令不少铜材加工商望而却步,以停产来减少损失。
同时,过低的国内外比价使得跨市场套利盘规模空前,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不但使国内的投机者损失惨重,也造成库存和进口的异常紧张局面。
▲2003年以来,世界原油价格经历了一个大幅上涨的过程,至2004年10月中旬,美国原油期货价格飙升超过每桶55美元,之后有所回落,但目前仍在40美元上方。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今年1月到9月,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中国已为此多支付130亿美元。
亚洲开发银行认为,油价如果从2004年第二季度保持40美元一直到2005年底,将使中国2005年GDP下降0.8%。
上期所研发中心杨继认为,近期油价波动中人为因素起了决定作用。
国际石油巨商和投机基金利用石油定价权,联袂炒作油价。
实际上,中国在这些商品的定价上一直是没有话语权的! (1)首先,市场基础上看:尽管上述事例具体的情况各不相同,迫使中国买家"高位下买单"的原因也大相径庭,但在本质上有着共同点:尽管一些商品在国内的期货交易所有对应的合约,但我们从国外市场进口的这些商品,国内市场并没有参与到其整个价格形成过程中去。
价格形成机制才是定价权的核心,国内外期市因制度和法规处于人为的分割状态,国内的投资者无法从正常渠道直接参与对方市场的价格形成过程,几乎是游离于其外的。
目前为止,经证监会批准,可以从事境外期货交易的国内公司,一共26家,大都是一些"国"字号集团公司或行业大佬。
一般企业则很难通过正常途径参与境外期货市场套期保值业务。
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认为:要形成有世界影响力的市场,才能形成国际定价权。
之所以没有形成有世界影响力的市场,首先我们的政策条件不具备。
另一方面,尽管与前些年相比有了不少的发展,但中国的期货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发育很不充分。
与国外上百年历史的期货交易所相比,国内交易所推出的合约品种无论数量、规模、还是覆盖范围都难以望其项背。
大商所研究部总监王伟筠介绍:"中国黄大豆期货的交易量只占CBOT的1/4,还是一个规模有待拓展的市场,黄大豆的定价权大部分还掌握在美国的交易所手里。
" 品种方面,专业人员介绍,目前全球商品期货交易所有100多家,共有93类品种。
而国内加上新上市的3个品种,一共才9个,与中国的产业地位及不相称。
对于众多现货企...
农产品贸易战哪些国家将受益?
随着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贸易摩擦加剧,不少国家打起了“小算盘”,比如向其中一方兜售同类商品,以期从中获利。
继美国宣布对华加收钢铝关税及拟征税清单后,中国于本月1日和4日两次宣布对美采取反制措施。
其中包含美国水果、酒类和肉类制品等农产品。
众所周知,农产品是美国的“命门”。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2017年美国农产品出口额创下历史新高,贸易顺差达到213亿美元。
外媒指出,中国作为美国农产品重要的出口市场,一旦不选择美国农产品,中国买家可以选择从欧洲、南美或其他地方进口同类产品。
不买美国大豆 巴西成主要取代国大豆是中美贸易谈判的重要筹码,目前已经入中方拟对美加征关税清单,有较大可能被列入下一批制裁名单。
资料显示,美国62%的大豆销往中国。
如果中国对美国大豆筑起贸易壁垒,将重创美国大豆出口。
美国大豆出口情况,红色为出口至中国美国曾刊发社论指出,美国农产品在中国有很大的市场份额,美国每年向中国出售124亿美元的大豆,一旦爆发贸易战,有可能被巴西取代。
对此,巴西方面的确有些乐见其成。
巴西一家专门从事农业研究的智库分析称,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使得作为全球最大大豆出口国的巴西从中受益:可以预见中国将减少从美国进口大豆,而更多地转向巴西。
2017年中国进口大豆的最大供应来源就是巴西,占进口总量的一半以上,美国大豆约占1/3。
由于市场预测中国可能最终削减美国大豆采购量,巴西的大豆价格目前已经出现上涨。
在巴西巴拉纳瓜港,大豆的报价已经比国际参考价高出1美元/蒲式耳,创下3月的最高价。
中国对巴西和美国的月度大豆进口量变化据该团队分析,目前来看,贸易争端对大豆的影响更多是心理层面。
每年4-8月基本是南美的大豆主宰中国的货源,只在这一时段制裁的话,对于中国的产业链影响不大。
如果贸易争端进一步升级的话,南美能够供给中国的大豆数量大概7000多万吨,而中国的需求量大概9700万吨,仍存在几千万吨的供应缺口。
缺口的满足可能通过三种途径满足:第一,国储,数量机密,但预计可以满足缺口;第二,从周边进口,如俄罗斯;第三,寻找大豆的替代品,如肉类、植物油。
根据中信农业盛夏团队大豆专家电话会议纪要,美国大豆出口协会负责人表示,中方打出的“大豆牌”还只是姿态,并没有落实。
今年阿根廷减产,总体南美受天气影响,减产1500万吨左右。
总体来讲,从南美出来的大豆在每年4-8月主要供应中国市场,巴西今年1.13亿吨相比于去年有所增长,冲抵了其他国家的减少,实际的供应量还是充足的,去年也有大量库存,达千万吨级,可以支撑住全球的供应量。
相反,美国如果丢掉了中国市场,其他市场不能完全承接中国的市场份额。
从美国整体情况来看,期末库存不断增加(现在1500万吨),今年度还得上调。
2014-2017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数量走势图曾援引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海斯多费尔的声明称,如今美国农业收入与2013年相比已严重下降,正处在艰难复苏时期。
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美国的农场净收入预计连续第四年下滑至620亿美元,远低于2013年创纪录的1240亿美元。
在此情况下,特朗普政府将矛头对准美国大豆业最大贸易伙伴,令人“极度沮丧”。
猪肉:巴西、俄罗斯眼馋欧洲、加拿大可取代除大豆外,巴西肉类产品或也将受益。
今年两个月,巴西向中国的猪肉出口就实现同比增长139%。
《环球时报》援引巴西动物蛋白协会主席弗朗西斯·图拉称,“中美贸易战将加大巴西肉类的国际需求,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不过,即便如此,巴西在中国猪肉进口的市场份额仍未能挤进前五。
今年1月,德国、西班牙、加拿大、丹麦和荷兰位列中国猪肉进口的前五位,美国位列第六。
援引德国报道称,德国、西班牙和荷兰等国希望加大对中国的猪肉出口。
由于中国买家采购主要是猪蹄和猪内脏等部位,这对大多数国家并没有什么价值。
此外,俄罗斯也对本国肉类出口中国寄予厚望。
俄罗斯报道称,俄罗斯中小企业社会组织“俄罗斯支柱”主席加里宁曾表示,“俄罗斯有机会把农产品出口到中国。
这涉及猪肉、葡萄酒类产品和此前是美国对华出口重要产品之一的大豆。
”第一财经援引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认为,考虑到中国的进口猪肉可替代国家很多,比如德国、西班牙、丹麦、荷兰、法国、英国等欧盟国家,还有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以及俄罗斯,因此填补中国进口的供需缺口,基本上没有问题。
更何况,在中国这样的缺口还在下降。
对美国来说,虽然美国猪肉位列中国进口的第六位,但中国却是美国猪肉的第三大市场。
过去十年间,美国的猪肉及制品出口到中国的量增加了近4倍。
2017年,美国对中国出口近200亿美元农产品,其中美国的生猪产业对华出口11亿美元。
2016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猪肉约21.6万吨如果贸易战打响,这11亿美元的猪肉出口份额,或被加拿大或欧洲取代。
此外,由于前两年,中美间猪肉价差明显,导致美国的出口贸易商、猪肉生产企业,都大量向中国出口猪肉,获利丰厚。
因此,美国生猪养殖企业,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充了产能,而且在增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