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发行稳定定价策略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简述股票发行时通行的三种定价方法?

发行价格=每股净资产值X溢价倍数。

3. 现金流量折现法。

通过预测公司未来盈利能力,据此计算出公司净现金流量值,并按一定的折扣率折算未来现金流量,从而确定股票发行价格的方法。

股票发行(share issuance)是指符合条件的发行人以筹资或实施股利分配为目的,按照法定的程序,向投资者或原股东发行股份或无偿提供股份的行为。

股票发行是指符合条件的发行人按照法定的程序,向投资人出售股份、募集资金的过程。

致使金融机构丧失了继承经营的能力,经批准登记撤销后,其法人资格消灭的法律行为。

股票在上市发行前,上市公司与股票的代理发行证券商签定代理发行合同,确定股票发行的方式,明确各方面的责任。

股票代理发行的方式按发行承担的风险不同,一般分为包销发行方式和代理发行方式两种。

我国的股票发行价格采取什么方法定价?

股票发行注册制定义: 注册制主要是指发行人申请发行股票时,必须依法将公开的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向证券监管机构申报。

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是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作形式审查,不对发行人的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而将发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给市场来决定。

注册制的核心是只要证券发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虚假、误导或者遗漏,即使该证券没有任何投资价值,证券主管机关也无权干涉,因为自愿上当被认为是投资者不可剥夺的权利。

这类发行制度的代表是美国和日本。

这种制度的市场化程度最高。

下面是各大专家关于注册制对股市影响的解读。

董登新[微博]:IPO注册制将带来A股慢牛短熊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微博表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资本市场改革定调: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其中,最大亮点或重中之重就是IPO注册制的试点与推行,这将引发A股市场革命性的深刻变化,值得投资者兴奋、期待! 董登新还表示,A股市场IPO推行注册制,将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一,证监会不再直接干预股市涨跌;其二,证监会不再干预IPO节奏,更无权暂停IPO;其三,证监会监管重心将从IPO后移至二级市场,严厉打击违规者及证券犯罪行为;其四,投资者将会真正自觉地学会用脚投票。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还权于市场,还权于投资者。

推行注册制,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接近尾声、最后阶段的临门一脚。

这一脚、这一刻已无退路,别无选择。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十分高调、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去行政化”已成为当前中国股市最重大的改革任务,而一级市场IPO则是过度行政干预的重灾区,因此,推行IPO注册制将是唯一选项。

董登新最后称,注册制的推行,将会迎来A股市场“慢牛短熊”的新格局、新时代。

美国股市是典型的“慢牛短熊”,它的牛市一般持续5——7年,而熊市至多为1——2年;与此相反,中国一贯的“快牛慢熊”格局则是:牛市至多1——2年,熊市则长达5——7年。

这就是中国股市与成熟市场的巨大反差。

IPO注册制将改写这一格局! 李迅雷[微博]:IPO注册制将压低股价 短期难推行 海通证券(18.80, -2.09, -10.00%)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新浪财经表示,这次金融领域的一大看点就是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改革,但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的过渡有一定难度,明年推行可行性也不大。

他认为如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上市公司发行规模将会扩大,发行价格将会降低,未来股市更加市场化,而中国股票市场表现不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发行价格过高。

对券商而言整体利好,但是未来保荐风险将加大。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这不是特别好的事情。

孙立坚[微博]:上市公司好坏将由专业投资者决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立坚认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将让那些无资产支持的好公司获得更强的融资能力,抑制公司上市过程中的寻租现象,上市公司的好坏由投资者尤其是专业化的投资者来决定。

华生:中小盘股将受发行注册制冲击 据深圳商报报道,燕京大学校长、经济学家华生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内容写进《决定》里,意味着证券市场改革非常重大。

中国证券市场成立20多年来,新股发行一直都是审批制、核准制。

这次的改革提出从审批制、核准制转向注册制,应该说这个改革是非常具有实质性的,等于要对新股发行审核制度进行根本改革,这个市场化方向改革是对的,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了。

但什么是注册制?是不是什么企业注册了就可以上市?那恐怕也不行。

这个注册制指的是什么?美国IPO也叫注册制,但和我国的工商注册是两回事。

华生说,不管怎么理解吧,目前来看这个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力度是空前的。

实际上过去还没有认真研究过,一下子就将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写进了《决定》里,这个步子迈得非常大的,肯定股票市场直接融资方面,力度会是空前的。

但是,希望在制度设计上,要有大智慧(10.04, -1.11, -9.96%),不然,对证券市场的冲击也将非常大。

过去20多年,政府负责审批审核,但政府也在保护这个市场。

一下子市场化了,全面放开了,这个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特别是A股股价,中小盘股比起香港市场仍然高高在上,对这个冲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因此,在制度设计上要有大智慧,不能因为改革给投资者造成太大的伤害,要有一个过渡。

总体来说,《决定》指明了方向,看来证券市场配合整个国家市场化改革的力度非常大。

老艾:券商股是最受益的 新浪财经评论员老艾称,审核制改注册制是中国股市一项革命性的突破,上市公司数量将大大增加,此项规定最受益的是券商,投行业务有望再次成为最赚钱的一块,这也是周五券商股集体井喷的直接原因。

刘纪鹏[微博]:IPO不宜从核准制直接过渡到注册制 据华夏时报报道,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表示,需要强调的是,尽管一直提到新股发行的改革,但我并不太主张一步就从核准制过渡到注册制。

证监...

IPO抑价的抑价对策

新股发行高抑价提供了市场无风险套利机会,造成大量的申购资金汇集到一级市场。

资金的抽逃导致了市场供求机制的失衡:一级市场超额收益率刺激了市场投机心理,导致二级市场股价畸高,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发展,很可能使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受损。

因此,采取措施控制IPO抑价现象,消除市场的套利机会.成为当务之急。

(一)推行制度资本市场发展事实证明,我国2013年采用的核准制存在种种弊端。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要适时推出注册制,从制度上完善资本市场,增加资本市场的透明度,减少由于信息不完全造成的弊端.以有效地解决IPO高抑价问题。

证监会2004年发布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自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发行的询价制度。

这是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向市场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该通知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及其保荐机构应通过向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保险机构投资者等询价对象询价的方式确定股票发行价格。

而询价分为初步询价和累计投标询价两个阶段。

询价制可以更加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对于提高IPO定价效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与此同时,询价制与完全市场化定价仍有许多区别,在实际的运行中仍存在许多需要完善之处。

(二)优化结构中小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是我国证券市场主要的噪声交易者.与机构投资者注重对上市公司价值的研究分析、规范投资风格有很大差别。

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促进机构投资者的全面发展,提高其比重与素质,加强其在我国证券发行和交易中形成主导地位,培育理性投资的市场基。

随着询价制度的完善,为大力培育真正的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契机。

具体可从证券投资基金人手,进一步大力发展开放式基金。

同时,推动保险机构、信托机构以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人市.形成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群体。

(三)倡导投资投资者的心理成熟程度、解读信息的知识量、知识结构等的改进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时间短、规则变化大、信息流动效率差,成熟投资者更具难度。

如前所述,在我国证券市场上IPO抑价率高的重要原因在于市场上投机资金的推动。

因此应倡导理性投资,形成理性的市场价值投资理念。

要重视对中小投资者的教育,主要包括投资决策教育、个人资产管理教育和市场参与教育等三个方面。

帮助投资者形成理性的市场价值投资理念,使中小投资者对机构投资者侵犯自身权利的证券欺诈行为有所认识,进而提高市场监管效率和维护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完善体系为了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信息有效性、减少盲目跟随的非理性投资现象,有必要完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机制,减少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提高市场交易透明度。

从新股发行角度而言,保荐机构和新股发行企业有必要加强与广大投资者的信息沟通,强化新股发行的推介工作,减少新股发行企业和广大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从而避免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IP0抑价现象,提高新股定价效率。

从政府监管角度而言,一方面要完善上市公司监管制度,对上市公司年度募集资金进行专项审核,要求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和披露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分布以及建立诚信档案并公开披露。

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关股市违规行为处罚制度,对操纵股市等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以规范资本市场秩序.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论我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关于股市运行机制问题 我国股市在某种程度上只注重“扩容发展”,没有理顺“监管”与“改革”、“发展”的关系。

我国股市的“圈钱”体制,粗放式扩张,虽然使股市得到了跳跃式的扩容,但累进的结构性制度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笔者认为我国股市发展历史上最大的失误在于解散了跨部门、跨利益集团的股市发展政策设计部门,如国务院证券委。

正是失去了这一战略思维的“心脏”,我国股市出现了“只谈发展”“不谈发展改革”,“只谈监管”不谈“改革发展”。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现状是:由警察部门主导的全面规划发展!如果不能正确处理股市“监管”与“发展”“改革”的关系,就难以处理“破”与“立”的关系,我们“破”了不规范的市场力量,但没有“立”起相应规范化的市场力量。

打击不规范力量给“庄家”“私募基金”“跨市场、跨产品套利”等种种交易行为以重创!而这种重创基本瓦解了由他们组成的自下而上的自发形成的我国股市的流动力提高机制。

但是,由于我们没有相应的针对“规范化”市场运作机制的主动的战略性的建设方案,在瓦解的同时没有建立流动力提高机制。

这样做的严重消极影响就是:随着我国股市流动力提高机制的不断被削弱被瓦解,我国股市的运行安全正收到严重威胁。

因此,只有处理好监管者和市场的关系,才能建立良性的股市运作机制,促进股市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作为市场监管者既不能“当婆婆”,也不能放任自流。

在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之前,经典的自由市场理论大行其道,认为政府是“守夜人”,反对政府对市场进行任何的干预。

在发生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之后,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强有力干预的凯恩斯主义逐渐取得了经济学中主流地位。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要熨平经济波动的“峰”和“谷”,政府应主动实施反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

二、关于机构投资者 在美国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中,机构投资者占绝大多数,占股票总值的80-85%。

美国股票市场的重要投资者依次是:养老基金、人寿保险基金、财产保险基金、共同基金、信托基金、对冲基金、商业银行信托部、投资银行、慈善基金等。

这些机构投资者都是以证券作为主要的投资业务,他们素质高,经营丰富,通过投标方式来参与新股发行的定价,制定出的价格通常能反映发行公司的价值。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规模太小,2000年全美共同基金资产总值达4万亿美元,而同期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资产总值则只有700亿元人民币。

二是单个基金的块头太小,目前世界上基金规模动辄上千亿美元,而我国最大规模的只要30亿元人民币,三是家数太少,美国达7000多只,我国不到40只。

这几年,我国股市的发展重点之一是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并且把发展的形式定位在“公募型契约”证券投资基金。

但出现了“唯证券基金独尊“的发展战略。

由此,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队伍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出现了以证券投资基金取代其他一切机构投资者的倾向。

相对于证券投资基金的快速发展,我国股市的其他机构投资者明显萎缩 这种只扶持证券基金的片面的股市发展政策,实践证明已危及股市运行安全。

证券投资基金的研究表明,证券投资基金的行为从整体上而言表现为“顺势操作”,因此从整体和长期而言并不能明显为股市提供流动力支持。

分析从2000年以来的四个1300点附近的各类投资者的行为模式我们可以看出,证券投资基金并未表现出逆势进场的模式,从而无能力担当起为市场提供流动力的重任。

但是与此同时,随着不断的监管和加压,在这四个1300点附近,其他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正趋于土崩瓦解之势。

比较2000年以前的我国股市,我们在市场上已经越来越难以看到“抄底“资金的身影。

投资者的高度“同质化”,破坏了证券市场应有的机构投资者的“异质化”结构。

这就破坏了证券市场上各类机构投资者的应有的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的生态平衡局面,带来了独家垄断性发展的失衡状态。

笔者认为:大力发展多样化的投资者队伍,建立生态平衡系统,市场机构化是当今国际资本市场的特点之一,也是我国股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步骤之一。

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是指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和共同基金这三类投资者。

有的国家还包括开办个人投资信托和证券自营的银行。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仍然以散户为主,证券投资基金刚开始发展,保险基金从1999年开始以购买证券投资基金形式间接入市,但尚不能直接投资股票,养老基金由于体制问题,也未形成一个真正的法人。

由此,培养机构投资者的任务艰巨。

培养机构投资者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开放式基金,扩大基金市场和基金品种,基金设立和发行要逐渐由审批制过渡到注册制,要通过组建中外基金管理公司,提高国内基金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素质和竞争力;为保险基金自由进入市场创造条件,包括保险基金可以作为基金管理公司发起人,通过自己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进入市场等;培养养老基金,帮助这部分基金进入市场。

目前我们欣喜的听到证券监管高层表态:将...

注册制对股票市场有何影响?

展开全部 股票发行注册制定义: 注册制主要是指发行人申请发行股票时,必须依法将公开的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向证券监管机构申报。

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是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作形式审查,不对发行人的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而将发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给市场来决定。

注册制的核心是只要证券发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虚假、误导或者遗漏,即使该证券没有任何投资价值,证券主管机关也无权干涉,因为自愿上当被认为是投资者不可剥夺的权利。

这类发行制度的代表是美国和日本。

这种制度的市场化程度最高。

下面是各大专家关于注册制对股市影响的解读。

董登新[微博]:IPO注册制将带来A股慢牛短熊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微博表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资本市场改革定调: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其中,最大亮点或重中之重就是IPO注册制的试点与推行,这将引发A股市场革命性的深刻变化,值得投资者兴奋、期待! 董登新还表示,A股市场IPO推行注册制,将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一,证监会不再直接干预股市涨跌;其二,证监会不再干预IPO节奏,更无权暂停IPO;其三,证监会监管重心将从IPO后移至二级市场,严厉打击违规者及证券犯罪行为;其四,投资者将会真正自觉地学会用脚投票。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还权于市场,还权于投资者。

推行注册制,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接近尾声、最后阶段的临门一脚。

这一脚、这一刻已无退路,别无选择。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十分高调、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去行政化”已成为当前中国股市最重大的改革任务,而一级市场IPO则是过度行政干预的重灾区,因此,推行IPO注册制将是唯一选项。

董登新最后称,注册制的推行,将会迎来A股市场“慢牛短熊”的新格局、新时代。

美国股市是典型的“慢牛短熊”,它的牛市一般持续5——7年,而熊市至多为1——2年;与此相反,中国一贯的“快牛慢熊”格局则是:牛市至多1——2年,熊市则长达5——7年。

这就是中国股市与成熟市场的巨大反差。

IPO注册制将改写这一格局! 李迅雷[微博]:IPO注册制将压低股价 短期难推行 海通证券(18.80, -2.09, -10.00%)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新浪财经表示,这次金融领域的一大看点就是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改革,但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的过渡有一定难度,明年推行可行性也不大。

他认为如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上市公司发行规模将会扩大,发行价格将会降低,未来股市更加市场化,而中国股票市场表现不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发行价格过高。

对券商而言整体利好,但是未来保荐风险将加大。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这不是特别好的事情。

孙立坚[微博]:上市公司好坏将由专业投资者决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立坚认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将让那些无资产支持的好公司获得更强的融资能力,抑制公司上市过程中的寻租现象,上市公司的好坏由投资者尤其是专业化的投资者来决定。

华生:中小盘股将受发行注册制冲击 据深圳商报报道,燕京大学校长、经济学家华生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内容写进《决定》里,意味着证券市场改革非常重大。

中国证券市场成立20多年来,新股发行一直都是审批制、核准制。

这次的改革提出从审批制、核准制转向注册制,应该说这个改革是非常具有实质性的,等于要对新股发行审核制度进行根本改革,这个市场化方向改革是对的,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了。

但什么是注册制?是不是什么企业注册了就可以上市?那恐怕也不行。

这个注册制指的是什么?美国IPO也叫注册制,但和我国的工商注册是两回事。

华生说,不管怎么理解吧,目前来看这个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力度是空前的。

实际上过去还没有认真研究过,一下子就将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写进了《决定》里,这个步子迈得非常大的,肯定股票市场直接融资方面,力度会是空前的。

但是,希望在制度设计上,要有大智慧(10.04, -1.11, -9.96%),不然,对证券市场的冲击也将非常大。

过去20多年,政府负责审批审核,但政府也在保护这个市场。

一下子市场化了,全面放开了,这个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特别是A股股价,中小盘股比起香港市场仍然高高在上,对这个冲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因此,在制度设计上要有大智慧,不能因为改革给投资者造成太大的伤害,要有一个过渡。

总体来说,《决定》指明了方向,看来证券市场配合整个国家市场化改革的力度非常大。

老艾:券商股是最受益的 新浪财经评论员老艾称,审核制改注册制是中国股市一项革命性的突破,上市公司数量将大大增加,此项规定最受益的是券商,投行业务有望再次成为最赚钱的一块,这也是周五券商股集体井喷的直接原因。

刘纪鹏[微博]:IPO不宜从核准制直接过渡到注册制 据华夏时报报道,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表示,需要强调的是,尽管一直提到新股发行的改革,但我并不太主张一步就从核准制过渡到注册...

中国股票发展史?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1、1990年-1991年是股市的初创阶段。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股市由此第一次具备了资源配置的功能。

这一阶段是中国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项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资本市场大多处于自我演进发展状态,资本市场体系初步搭建,整个市场规模较小,并以分隔的区域性试点为主,股票市场的发行和交易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规范和集中监管。

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试验阶段。

此时股市能否长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问题的困扰,姓资还是姓社,成为影响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话题。

1992年1、2月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

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1]此后,中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

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由此中国股市也于1996年5月迎来了大牛市行情。

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股市价格暴涨暴跌,投资者尚未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投机之风盛行,黑市行为大量滋生等。

打压整顿股市也因此成为接下来的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

从证券监管的角度来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过渡阶段。

股市的监管机制开始形成,监管体系初具雏形,并规定了涨跌幅及交易量限制。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从宪法的层次上承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个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场的地位正式确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规范阶段。

从1998年开始,中国开始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

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国务院确定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单位,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同时其职能得到了加强。

1999年股市又一次出现牛市行情高潮,一直持续到2001年。

然而,太过火爆的股市已经严重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违规行为也不断被暴露出来,银广夏、蓝田等上市公司事件的发生就是当时股市混乱的缩影。

同时股市的作用被定义为“国企解困”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国企进入股市寻找资金,其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

以1999年7月《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股票市场步入了以“规范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也逐步走向成熟。

经过几年的法制建设,中国证券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到2001年底,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补充,以部门规章为主体的系统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转轨阶段。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矛盾的转移,对股票市场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它不仅是筹资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涨还能带来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增长,有助于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等。

股票市场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虑。

中国股票市场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层领导提出股票市场不仅要为国有经济改革服务,而且要为国家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

但是,由于此阶段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设不尽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经验,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认识不够,使得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高层次、综合性功能的发挥仍不理想,社会各界对中国股票市场功能发挥的现状有颇多不满。

新一届的中国证监会开始着手完善监管体制。

然而在股权分置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国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结果。

这一阶段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甚至一度低于面值,股市不仅没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连最基础的筹资功能也无法实现。

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和风险集中爆发,是中国股票市场运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应。

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表明了政府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决心,以促使资本市场的运行更加符合市场化规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阶段。

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重塑的一个过程。

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98%的应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进入...

7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