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股票平均成本怎么算的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怎么计算股票平均成本,有公式吗?

参考平均成本价=(14.62*1000+14.62*1000*0.3%双边佣金+14.62*1000*0.1%印花税)÷1000+(15.42*1500+15.42*1500*0.3%双边佣金+15.42*1500*0.1%印花税)÷1500+(15.05*1500+15.05*2600*0.3%双边佣金+15.05*2600*0.1%印花税)÷2600+(13.18*3100+13.18*3100*0.3%双边佣金+13.18*3100*0.1%印花税)÷3100+【上述每行计算的是你一次交易包括了佣金和印花税的单价,4行计算结果相加,假设等于X,那么X÷4=你所有股票综合计算的参考成本价】

股票盈亏成本是怎么算出来的?

股票盈亏成本的计算:股票盈亏成本=(该股票平均买入成本*持仓总股数-该股累计总盈利额)/持仓总股数简介:盈亏成本会根据用户在某只股票上实现的盈亏情况而相应变化,会实时加上套现后的亏损或减去套现后的盈利,即盈亏成本反应是的在某只股票上的获利情况,买入卖出交易对它都有影响;买入成本则只考虑买入的成本,不考虑套现后的盈亏情况,只跟买入交易有关。

所以:某股票盈亏成本=(该股票平均买入成本*持仓总股数-该股累计总盈利额)/持仓总股数

股市当中的平均成本是什么意思?它能说明什么?

成本均线CYC成本均线在计算中考虑了成交量的作用,并用神经方法解决了在计算时间内短线客反复买卖的问题,可以真实的反应最后的持股人的成本。

5日、13日、34日成本均线分别代表5日、13日、34日的市场平均建仓成本。

如某日13日成本均线为10.2元,表示13日以来买入该只股票的人平均成本为10.2元。

无限长的成本均线则表示市场上所有的股票的平均建仓成本。

成本均线比用移动平均线作为一段时间的平均成本要准确,所以比移动均线的表现要好。

比如,成本均线的多头或空头排列相当稳定,在行情没有反转之前,出现的假交叉要比移动均线少得多;成本均线表现出明显的支撑和压力作用,尤其是34日成本均线和∞成本均线,其支撑压力作用更显。

成本均线的压力作用成本均线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成本均线,它是市场牛熊的重要分水岭,股价在此之上,市场在玩追涨游戏,是牛市;股价在此之下,市场在玩割肉游戏,是熊市。

∞成本均线的速率相当稳定,相比之下,有限时间的移动均线都有随行情波动不够稳定的特点。

∞成本均线的支撑和压力作用很显著,在熊市中可以明显看到∞成本均线构成了一次一次反弹的高点,直到它最终被一轮有力的带量上涨突破,才宣告熊市结束。

在牛市中,∞成本均线很难被短期回调打穿,成为明显的支撑;而当股价最终跌破这条线的时候则常常是最后的出逃机会,必须立刻倾仓,因为此线之下支撑力量顿减,一旦突破会有一段较快的下跌,而且以后∞成本均线将开始发挥压力作用,熊市会延续相当一段时间,所以可以把∞成本均线作为最后的止损线。

如果以向上突破成本均线为买入信号,以向下突破成本均线为卖出信号,则获利为持股期间成本抬高的部分,这是一个较温和的获利。

34日成本均线也有较好的支撑和压力作用,中等力度的回调一般都无法突破34日成本均线。

短期成本均线随价格波动比较明显,支撑和压力作用减弱,但比较起来仍比同时间的移动均线的表现好。

股票持仓成本价计算:你的股票成本价到底是多少

持仓成本:在一个时期内连续分批(买入、卖出)交易某金融产品或衍生品(例如股票或期货)后的交易总成本减去浮动盈亏的数额除以现持有数量得到的数值,即(单位)持仓成本。

股票的持仓成本就是流通盘在不同的价位有多少股票数量。

对股票进行持仓成本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实战意义。

持仓成本能有效地判断成交密集区的筹码分布和变化及能有效地识别主力建仓和派发的全过程。

策略吧股票配资平台,提供5/6/8倍杠杆,专业的风控团队,第三方资金托管。

1、股票持仓成本价计算:持仓成本价释义:持仓成本价是指某一证券持有期内的成本价格。

其包含了持有期内每次交易的盈亏。

算法:持仓成本价=(持有期内买入所用资金总和-持有期内卖出所得资金总和)÷(股份可用数)2、股票持仓成本价计算:买入均价释义:买入均价是股票交易成本价的一种计算方式。

其体现的是持有期内买入所用资金总和。

算法:买入均价=(持有期内买入所用资金总和)÷(持有期内买入数量总和)二、股票持仓成本价计算方法在交易中券商使用的委托系统均使用以下两种方法计算:1、成本价只计算买入的成本即用户买入单只股票后,成本价为买入股票的买入金额加上交易费用(佣金和手续费)除以持股股数的数值,持股期间不考虑卖出股票有盈利。

计算公式:成本价=买入金额/持股股数举例:用户某日以10元买入某股票1000股,交易费用50元,则成本价为(1000*10+50)/1000=10.05如用户第二日卖出此股票的一部分,剩余部分股票的成本价不变,卖出部分股票直接计算盈利,不摊薄到剩余股票的成本价。

举例:用户第二日以11元卖出此股票500股,交易费用25元,兑现金额为500*11-25=5475,此时盈利部分直接计入资产总额,持有股票的成本价不变仍为10.05元。

如用户第二日继续买入此股票,则持有股票的成本价会根据其买入的成本情况,进行摊薄。

计算公式:成本价=(第一次买入金额+第二买入金额)/持股股数举例:用户第二日以10.50元买入同一股票1000股,交易费用52元,则成本价为{(500*10+25)+(1000*10.5+52)}/1500=10.385,如用户第三日以11元卖出800股,交易费用为49元,兑现金额为800*11-49=8750,盈利部分直接计入资产总额,剩余持有的700股成本仍为10.385元。

2、成本价计算持股期间卖出股票盈亏即用户买入单只股票后,成本价为买入股票的买入金额加上交易费用(佣金和手续费)除以持股股数的数值,如持股期间卖出股票有盈利,则买入金额需要扣除这些金额。

计算公式:成本价=(买入金额-盈亏金额)/持股股数说明:1、公式中的盈亏金额包括卖出股票的盈利或亏损金额。

2、如盈亏金额为负值,即为亏损,公式中减负值则为加正值,因此公式中的分子比买入金额大,成本价增加;反之当卖出股票盈亏,盈亏金额为正值,则公式中的分子比买入金额小,成本价减小。

举例:用户某日以10元买入某股票1000股,交易费用50元,则成本价为(1000*10+50)/1000=10.05用户第二日股票亏损0.5元,并以9.5元卖出1000股,交易费用为49元,而用户卖出后又以9.3元的价格买入1000股,交易费用为48元,则成本价为{(1000*9.3+48)+[1000*(10-9.5)+49]}/1000=9.897,用户持仓成本价格增加到9.897元。

用户第二日股票盈利0.5元,并以10.5元卖出1000股,交易费用为51元,而用户卖出后,又以10元的价格买入1000股,交易费用为50元,则成本价为{(1000*10+50)-[1000*(10.5-10)-51]}/1000=9.601,用户持仓成本价降低为9.601元。

如用户第二日股票盈利0.5元,并以10.5元卖出500股,交易费用为25元,剩余500股,而用户卖出后,又以10元的价格买入1000股,交易费用为50元,则成本价为(500*10+25)+{(1000*10+50)-[500*(10.5-10)-25]}/1500=9.9。

3、如买入金额小于盈亏金额,则成本价为负值,此种情况需要T+0操作,进行高抛低吸。

股票成本价怎么计算

股票成本价=买股票的价格+券商的手续费+印花税+过户费。

展开全部比如说你买入的股票价格是18元/股,买入500股,(此股为深圳的股票)总成本有:18*500+18*500*1/1000+18*500*3/1000。

备注:18*500*1/1000是印花税,18*500*3/1000是手续费,说明:手续费各公司证券公司是不一致的,最高是千分3,最低每笔收5元。

卖股票的总市值-券商的手续费-印花税-过户费,如果卖出股票收到的钱大于买股票的总成本,则有赚钱。

拓展资料:成本计算对象的计量单位。

可以是实物单位,也可以是相对单位。

实物单位如件、台、公斤、吨、千瓦小时等。

相对单位以标准实物单位表示,标准实物量换算公式为:标准实物量=实物量*换算系数确定成本计算单位是为了计算产品的单位成本,以利于成本的比较分析。

单位确定是否正确合理,尤其是相对单位,对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有一定影响。

成本计算单位有时也可理解为担负成本责任的单位,如以车间或小组为单位计算成本,这里的单位具有成本中心的涵义成本计算 百度百科...

股票成本价如何计算?

展开全部 股票成本价=买股票的价格+券商的手续费+印花税+过户费。

比如说你买入的股票价格是18元/股,买入500股,(此股为深圳的股票)总成本有:18*500+18*500*1/1000+18*500*3/1000。

备注:18*500*1/1000是印花税,18*500*3/1000是手续费,说明:手续费各公司证券公司是不一致的,最高是千分3,最低每笔收5元。

卖股票的总市值-券商的手续费-印花税-过户费,如果卖出股票收到的钱大于买股票的总成本,则有赚钱。

...

如何知道股票主力的成本价?

股票计算出主力的成本价,也就是指主力的持仓成本,持仓成本是主力的最高机密,但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获得这一机密。

一、从操盘软件中直接获取。

一般来说,所有券商提供的实盘操作系统都可以查询。

从F10资讯中,我们可从“股东研究”一栏了解机构的进出情况。

首先,从“股东户数”及“人均持筹”数据的变化可以从整体上判断机构动向以及个股筹码的变动趋势。

一般地,股东人数越少,表明筹码越集中;股东人数越多,则表明筹码趋于分散,盘中缺乏主力关照。

其次,预测机构介入成本。

由于公布报表的时间和股东人数的统计时间有一段时间差,所以我们要预测机构介入的成本,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目前的股价比三季度的平均成本还低,说明主力也被套;如果涨幅不大且成交量平平,说明主力短期并没有出局;如果涨幅较大了,再看近期的量能变化情况再作研判。

比如说,新北洋(002376,股吧)(002376,,资讯,)季报显示,三季度末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全部为基金公司,占流通股35.73%。

除一家基金公司持股数未变之外,新进三家,其余六家全部加仓,其中中银基金旗下的一只基金以所持257.9万股位列第一位。

如图所示,第三季度期间,主力建仓的加权均价为39.38元,区间换手率为243%,而三季度报公布的时间是2010年10月22日,以22日的开盘价41.8元来计算,也仅仅上涨6.14%,涨幅不大,且期间成交量不温不火,说明机构短期并没有出局。

若再结合二季度进驻的机构来估算成本,在目前的价位上,部分机构也可能被套。

因此,根据推算结果,我们可以在当前价位或逢低大胆介入,因为主力的建仓成本就在附近。

值得一提的是,股东人数的增加与减少并非决定股价涨跌的唯一因素。

在用该指标选择个股时,应注意该指标的局限性。

比如主力机构有可能期末采用突击重仓或分仓的方法来达到迷惑中小投资者的目的等。

特别是那些典型的庄股,即使股东人数再减少我们也应该岿然不动。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与公司基本面的变化结合起来判断。

二、根据均线来推断。

一般而言,中短线主力建仓时间大约需要4-12周,平均约8-10周。

从周K线图上,我们可以估算8-10周均价线是主力的成本区域(虽有一定误差,但不会偏差10%,所以谨慎起见,我们取10周线作为主力建仓成本)。

作为主力,其操盘的个股升幅至少在50%以上,多数为100%甚至更多。

一般地,一只股票从一波行情的最低点到最高点的升幅若为150%,则主力的正常利润是100%-120%左右。

这是因为,主力要想在市场中获利,也必须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是固定不变的,也是主力在“坐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这就是建仓成本。

亦即主力的建仓成本大约需要付出20%-40%的利润空间。

主力的建仓成本算出来以后,再在这个价位上乘以150%,即为主力将来拉升的最低目标位。

举例说明:精功科技(002006,股吧)(002006,行情,,),如图所示,从周K线图可以看出,自7月初开始底部明显放量,有主力资金介入迹象。

两个月的时间换手率达300%之多,涨幅达41.71%,加权均价为13.42元(10周线的平均成本也在13.4元左右),可以说,两个月的震荡盘整,为主力的吸货建仓期。

这期间,主力的建仓成本大约消耗了20%-40%的利润。

而行情启动之后,从启动价14.2元开始一路上扬,利润高达100%之多,而建仓期的最低价11.41元至最高价29.67元,振幅高达160%。

测算出主力的成本之后,也就摸清了主力的底细,看清了主力的底牌,就可以做到在操作上有的放矢,不再惧怕主力的“洗盘”、“挖坑”等操盘伎俩。

只要目前价位没有大幅上涨,不管道路多么曲折,股价迟早都会到达测算的价位,因为主力若非迫不得已,绝不会亏损离场。

而主力资金量大,进出两难,有时系统性风险来临时,想出也出不去,这是主力永远的心病。

总之,投资者如果能计算出主力的建仓成本,就能测算出当前主力有无获利空间或获利大小,从而以此来决定自己的投资策略。

若目前股价低于主力成本,投资者可大胆重仓介入;若目前股价只能让主力微薄获利,投资者可积极逢低参与;若股价已使主力获利丰厚,则投资者应及时出局,或以观望为主。

但也要注意一点,虽然能测出主力的成本价,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还要多观察主力的资金动向才行。

每股股利支付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一般说来,金融市场上资金的购买价格,可用下式表示: 利率 = 纯粹利率+通货膨胀附加率+变现力附加率+违约风险附加率 +到期风险附加率 基本财务比率 : 变现能力比率 :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帐款净额)/流动负债 资产管理比率 : 营业周期 存货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 应收帐款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 负债比率 : 资产负债率 产权比率 有形净值债务率 已获利息倍数 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 赢利能力比率 : 销售净利率 销售毛利率 资产净利率 净资产收益率 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 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上市公司财务比率 : 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总数 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年末股份总数-年度末优先股数) 平均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月份数)÷12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股票获利率=每股股利/每股市价 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净收益 股利保障倍数=每股收益/每股股利 留存盈利比率=(净利润-全部股利)/净利润 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年末普通股数 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现金流量分析 : 销售收现比=销售收现/销售额 预计销售商品收入=销售额*增长率*销售收现比 预计经营现金流出=销售商品流入/流入流出比 预计购买商品和劳务付现=经营现金流出*购买商品和劳务占经营活动流出百分比 现金到期债务比 现金流动负债比 现金债务总额比 销售现金比率 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现金满足投资比率=近5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近5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净收益=(净收益-非经营收益)/净收益 经营活动净收益=净收益-非经营收益 经营所得现金=经营活动净收益+非付现费用 现金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所得现金 (外部)融资需求 =资产增加额-负债自然增加额-留存收益的增加额 =新增销售额*(敏感资产百分比-敏感负债百分比)-预计销售收入*预计销售净利率*(1-股利支付率) 外部融资占销售增长比=资产销售百分比-负债销售百分比-销售净利率*(1+增长率)/增长率)*(1-股利支付率) 内含增长率为仅仅*内部积累从而外部融资额为零时的销售增长率。

可持续增长率是指不增发新股并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条件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

可持续增长率的假设条件如下: 公司目前的资本结构是一个目标结构,并且打算继续维持下去; 公司目前的股利政策是一个目标股利政策,并且打算继续维持下去; 不愿意或者不打算发售新股,增加债务是其唯一的外部筹资来源; 公司的销售净利率将维持当前的水平,并且可以涵盖负债的利息; 公司的资产周转率将维持当前的水平。

在上述假设条件成立时,销售的实际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相等。

可持续增长率的计算公式: 根据期初股东权益计算: 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 根据期末股东权益计算 可持续增长率=收益留存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额/股东权益)*总资产周转率 1-收益留存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额/股东权益)*总资产周转率 基本损益方程式。

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 销量—固定成本 损益方程式的变换形式 ①求销售量的方程式 销量=(固定成本+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②求单价的方程式 单价=(固定成本+利润)/销量+单位变动成本 ③求单位变动成本的方程式 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固定成本+利润)/销量 ④求固定成本方程式 固定成本=销量*(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利润 包含期间成本的损益方程式: 税前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产品成本+单位变动销售和管理费)*销量-(固定产品成本+固定销售和管理费) 计算税后利润的损益方程式 税后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1-所得税率) 以上式计算实现目标税后利润的销售量时,可以表示为: 销量=[固定成本+税后利润/(1-所得税率)] /(单位-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方程式 ⑴边际贡献、边际贡献率和变动成本率 A。

边际贡献是指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的差额, 即: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也可用单位产品表示, 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由于对变动成本的理解不同,边际贡献又可具体分为制造边际贡献和产品边际贡献。

制造边际贡献=销售收入-产品制造变动成本 产品边际贡献=制造边际贡献-销售和管理变动成本 B。

边际贡献率是指边际贡献占销售收入的比率,即: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100% 通常,边际贡献和边际贡献率都是指产品边际贡献和产品边际贡献率。

C。

变动成本率是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比率,即 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100% 或者=单位变动成本/单价*100% 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 ⑵边际贡献方程式 利润=销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 上式也可以变换...

股票的买入价和成本价怎么算的?急

买入价是7.14元,买入成本是,7.14*200+7.14*200*W6(低于5元按5元收)+2手*0.1(低于1元按1元收)=1434元。

现股票市价7.16元,卖出收入是,7.16*200-7.16*200*6/10000(低于5元按5元收)-7.16*200*1/1000(印花税)-2手*0.1(低于1元按1元收)=1424.57元。

盈亏为1424.57-1434=-9.43元。

股票指数是怎么计算的

股票指数即股票价格指数。

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指示数字。

由于股票价格起伏无常, 计算股票指数,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抽样,即在众多股票中抽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二是加权,按单价或总值加权平均,或不加权平均;三是计算程序,计算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或兼顾价格与总值。

计算股票指数时,往往把股票指数和股价平均数分开计算。

按定义,股票指数即股价平均数。

但从两者对股市的实际作用而言,股价平均数是反映多种股票价格变动的一般水平,通常以算术平均数表示。

人们通过对不同的时期股价平均数的比较,可以认识多种股票价格变动水平。

而股票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的股价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也就是将第一时期的股价平均数作为另一时期股价平均数的基准的百分数。

通过股票指数,人们可以了解计算期的股价比基期的股价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率。

由于股票指数是一个相对指标,因此就一个较长的时期来说,股票指数比股价平均数能更为精确地衡量股价的变动。

1. 股价平均数的计算 股票价格平均数反映一定时点上市股票价格的绝对水平,它可分为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修正的股价平均数、加权股价平均数三类。

人们通过对不同时点股价平均数的比较,可以看出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及趋势。

(1)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 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是将样本股票每日收盘价之和除以样本数得出的,即: 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P1+P2+P3+…+ Pn)/n 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价格平均——道琼斯股价平均数在1928年10月1日前就是使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的。

现假设从某一股市采样的股票为A、B、C、D四种,在某一交易日的收盘价分别为10元、16元、24元和30元,计算该市场股价平均数。

将上述数置入公式中,即得: 股价平均数=(P1+P2+P3+P4)/n =(10+16+24+30)/4 =20(元) 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虽然计算较简便,但它有两个缺点:一是它未考虑各种样本股票的权数, 从而不能区分重要性不同的样本股票对股价平均数的不同影响。

二是当样本股票发生股票分割派发红股、增资等情况时,股价平均数会产生断层而失去连续性,使时间序列前后的比较发生困难。

例如,上述D股票发生以1股分割为3股时,股价势必从30元下调为10元, 这时平均数就不是按上面计算得出的20元, 而是(10+16+24+10)/4=15(元)。

这就是说,由于D股分割技术上的变化,导致股价平均数从20元下跌为15元(这还未考虑其他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显然不符合平均数作为反映股价变动指标的要求。

2 股票指数 (2)修正的股份平均数 修正的股价平均数有两种: 一是除数修正法,又称道式修正法。

这是美国道琼斯在1928年创造的一种计算股价平均数的方法。

该法的核心是求出一个常数除数,以修正因股票分割、增资、发放红股等因素造成股价平均数的变化,以保持股份平均数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具体作法是以新股价总额除以旧股价平均数,求出新的除数,再以计算期的股价总额除以新除数,这就得出修正的股介平均数。

即: 新除数=变动后的新股价总额/旧的股价平均数 修正的股价平均数=报告期股价总额/新除数 在前面的例子除数是4,经调整后的新的除数应是: 新的除数=(10+16+24+10)/20=3,将新的除数代入下列式中,则: 修正的股价平均数=(10+16+24+10)/3=20(元)得出的平均数与未分割时计算的一样,股价水平也不会因股票分割而变动。

二是股价修正法。

股价修正法就是将股票分割等,变动后的股价还原为变动前的股价,使股价平均数不会因此变动。

美国《纽约时报》编制的500 种股价平均数就采用股价修正法来计算股价平均数。

(3)加权股价平均数 加权股价平均数是根据各种样本股票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股价平均数,其权数(Q) 可以是成交股数、股票总市值、股票发行量等。

2.股票指数的计算 股票指数是反映不同时点上股价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

通常是将报告期的股票价格与定的基期价格相比,并将两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数值,即为该报告期的股票指数。

股票指数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一是相对法,二是综合法,三是加权法。

(1)相对法 相对法又称平均法,就是先计算各样本股票指数。

再加总求总的算术平均数。

其计算公式为: 股票指数=n个样本股票指数之和/n (2)综合法 综合法是先将样本股票的基期和报告期价格分别加总,然后相比求出股票指数。

即: 股票指数=报告期股价之和/基期股价之和 代入数字得: 股价指数=(8+12+14+18)/(5+8+ 10 + 15) = 52/38=136.8% 即报告期的股价比基期上升了36.8%。

从平均法和综合法计算股票指数来看,两者都未考虑到由各种采样股票的发行量和交易量的不相同,而对整个股市股价的影响不一样等因素,因此,计算出来的指数亦不够准确。

为使股票指数计算精确,则需要加入权数,这个权数可以是交易量,亦可以是发行量。

(3)加权法 加权股票指数是根据各期样本股票的相对重要性予以加权,其权数可以是成交股数、股票发行量等。

按时间划分,权数可以是基期权数,也可以是报告期权数。

以基期成交股数(或发行量)为权数的...

76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