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交易能给实体经济融资吗
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为什么经济
债券市场也是如此。
2000年新经济泡沫破灭后,美国政府为刺激经济,在长达六、七年的时间里实行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
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信贷市场的非理性繁荣。
尤其是从2003年开始,宽松的信贷条件和日益膨胀的住房泡沫导致次级房贷盛行,至2008年泡沫破裂,引发近百年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直到今天我们还能感受到这场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
外汇市场这一特征更加明显。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目前每天全球外汇交易量约为五万亿美元,2013年全年预计达到一千四百万亿美元,但其中真正为了满足贸易需求的交易还不到1%。
这样的市场显然不够合理,外汇市场已经脱离了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中国也出现了金融发展脱离实体经济的情况。
2008年以前,中国的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大致匹配。
之后受次贷危机影响,出现了明显背离,银行资产的增量高于名义GDP增量达26%。
同时由于金融深化不足,银行又忽略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据统计,中国小微企业约占经济总量的60%,就业人数的75%,上缴利润的40%,但是获得的贷款仅占银行贷款总量的18% 。
影子银行的增速更为惊人,2007年至今,中国名义GDP增长了2倍,而理财产品规模增长了近14倍,很难说影子银行的这种增速匹配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债务规模的快速膨胀为未来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埋下了一定隐患。
据美国资产管理公司桥水统计,中国目前整体债务规模(包括政府、企业、个人债务)占GDP的比例约为225%。
从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看,随着经济体的逐步成熟,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其债务会逐渐积累,因此成熟经济体的债务水平较新兴经济体略高。
而我们目前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居新兴经济体前列,意味着提前透支了未来发展的潜力。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保险资产量在不断增长的同时,赔付率却不断下降。
这说明保险公司追求自身利润的增长,而不是尽力提供真正的保障。
过去十年,我国名义GDP增长了4倍,外汇储备却增长了9倍等。
以上现象均说明,我们的金融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原因 造成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原因是复杂和多方面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是委托代理关系问题。
理论上,金融体系应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
而实际经营管理中,由于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金融机构往往以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这种目标差异,往往导致行为错配,出现金融机构背离实体经济利益的情况,甚至给实体经济制造麻烦。
这就是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激励不相容问题。
二是外部性问题。
金融活动的效益通常不能完全反映其外部性影响。
一个奇特的现象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即使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得到金融体系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由于融资渠道狭窄,很多优质的小微企业无法发展壮大,满足社会需求。
这是因为,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由于规模大,信用状况稳定,从贷款收益和风险的角度考虑,往往是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但它们造成的污染和资源浪费等成本并没有纳入金融体系的考核。
小微企业因为缺少资金而损失的社会效益也不会全面、直接地反映在金融活动的成本和效益中。
三是信息不对称。
许多市场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信息不对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信息披露较少,金融机构有时很难深入了解企业的准确情况和真实需求。
比如,对历史较短、规模有限的小微企业,金融机构很难充分掌握其经营变化和信用状况等信息,因此不敢轻易发放贷款,导致小微企业出现贷款难的问题;二是由于金融创新的推进,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
企业常常无法准确把握这些产品复杂的结构和风险。
2008年,中信泰富跟银行签订累计期权合约的初衷是对冲汇率风险,但由于对产品的结构和风险认识不足,最后导致巨亏。
四是不完全竞争。
由于政府管制较严、技术壁垒较高、前期投入较大等原因,金融行业存在较高的进入门槛。
固有的规模经济效应形成后,市场竞争程度自然下降,容易形成垄断。
处于垄断地位的金融机构往往以自身的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必然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从而离实体经济需求越来越远。
五是金融市场参与者非完全理性。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市场有效,市场有效的基础是参与者要理性,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金融市场与其他要素市场相比有一个不同的特征。
劳动力、商品、土地等市场交换的标的是实物要素,但在交易过程中受制于媒介,也就是货币的可获取性,因而交易活动容易受到控制和调整。
而金融交易的标的本身就是资本,即货币。
由于交易活动的标的和媒介合为一体,...
股市怎么会影响实体经济
按正常的角度说,实体经济与股市的关系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1、实体经济直接影响着股市,原因是它影响着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业绩的预期;2、股市行情变化对实体经济只有间接反作用,没有直接影响———企业的机器设备不会因为股价下跌而少掉一个零件,实体经济更不可能因为一个电子符号的变化而突然转向。
股指下跌时财富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目前银行仍有“惜贷”倾向,与资产价格下跌引起的企业净值下降不无关系。
随着股市整体价格水平的回落,消费者信心指数趋于下降,消费更加谨慎,企业投资收缩。
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证券业创造的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
所谓证券业增加值是证券中介机构为证券交易活动及密切相关的金融活动提供服务和进行投资所创造的价值。
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者关系本质上是基础和衍生的区别。
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若没有实体经济就不存在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衍生,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和复杂衍生出来的一种发展模式。
而股市,则是虚拟经济中的一个体系,其它体系还有诸如债务市场、期货市场、货币市场等。
股市的涨跌取决于市场供求,实体经济发展好,但投资者对股市的股票需求不足或供过于求,股票难涨;相反,实体经济哪怕不那么好,如果大家有大量冗余资本投入股市,这个时候股票供不应求股价也会上涨。
所以,股市并不能绝对体现经济,它只是一个面,但是随着虚拟经济在经济中的分量越来越大,和实体经济的相关度也就会越来越高。
再本质点说,相比实体经济需要大量的实物生产,虚拟经济更多的则是货币的投机交易现象,所以两者虽然相关,但却不是绝对的对等关系。
如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
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推进高收益债券及股债相结合的融资方式。
1、加快我国金融业发展既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也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对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而优化金融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提升金融市场效率是金融体系改革的主要目标。
2、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融资主要依赖银行信贷,增加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也不利于银行业降低系统性风险。
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发展直接融资,主要还是去银行中介作用,通过股票和债券市场融资,直接对接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3、一方面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股票发行制度,实施注册制,鼓励更多的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切实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创新债券品种,从而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4、“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到的降低杠杆率,更多地是指降低全社会杠杆率。
由于银行贷款具有派生作用,过度依赖银行间接融资会放大整个社会信用。
近年来,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银行获得了大量的信贷资金,杠杆率快速上升,既导致负债成本增加,也提高了潜在的信用风险。
5、对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对银行业在“十三五”期间发展思路的影响,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需要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银行机构体系,并形成银行差异化经营格局,发挥各自优势,在区域、行业和客户上各有侧重,更大限度地满足差异化金融服务需求。
同时,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工具和手段,提升风险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并进一步强化综合化经营,提高金融服务的综合能力和服务效率。
如何认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所谓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从信用关系和信用制度中产生的虚拟资本衍生出来的一种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形态。
早在140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提出了“虚拟资本”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马克思指出,虚拟资本是在生息资本的基础上产生的。
当商品经济发展到货币所有权与货币使用权脱离时,生息资本出现了。
生息资本的出现,表明每一个确定的和有规则的货币收入都表现为一个资本的利息,当人们把每一个有规则的会反复取得的货币收入按平均利息率来计算,并把它算作是按这个利息率贷出的一个资本提供的收益,这样货币收入就资本化了,虚拟资本也就形成了。
当年,按照马克思所论述的虚拟资本,有两种不同的形态,除了上述的股票、债券等公共有价证券外,另一种形态是由信用制度产生的各种信用票据,包括商业汇票、银行汇票和银行券,而且这是马克思所分析的虚拟资本的重点,是虚拟资本的首要的、基本的形态。
今天看来,这种分析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因为,随着当今世界金融市场的日益活跃和空前发展,为了规避风险或投机取利而发展起来的金融衍生工具日益增多,虚拟资本的范围也被大大扩展了。
它不仅包括了各种有价证券,还包括了以股票等原生性金融工具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金融衍生产品,如期权、期货等,虚拟资本得到了更高程度的发展,并逐渐发展成为以信用制度为基础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领域,这就形成了虚拟经济。
而现代市场经济,也正是建立在信用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同时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而逐渐走向繁荣的。
这一点,我们从过去100多年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就可以看到。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从美国西部开发到伊利运河的修建,从铁路的兴起到南北战争,从19世纪后期开始的美国工业化,一直到近年高科技产业在美国的蓬勃兴起,在美国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活跃的资本市场,为美国经济的崛起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而华尔街也伴随着美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逐渐成长为全球金融体系的中心。
美国经济的成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都被认为是资本市场,或者说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协同发展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概括起来,美国的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虚拟经济的发展,不仅将大量闲置和零散的资本集中起来投入实体经济中,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支持,满足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资金需求,而且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也起到了十分积极作用。
其次,虚拟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降低交易成本。
一是大量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和形式的多样化,为实体经济部门和投资者提供了规避风险的多种选择。
二是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集中,促进资本加速周转和结算,大大缓解了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各种摩擦,降低了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
再次,虚拟经济的发展,还有效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拉动实体经济增长。
不仅如此,虚拟经济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其自身也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而迅速膨胀。
然而,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虚拟经济一旦失去信用制度的有效制约和必要的严格监管,任其自由发展、过度膨胀,就会导致泡沫经济,从而不仅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且将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冲击整个国民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引发经济衰退。
这一次从美国华尔街发端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是例证。
面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很多人的脑子里都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疑问:为什么在美国这样一个成熟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核心华尔街,那些曾活跃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著名投资银行会迅速土崩瓦解?为什么曾被人们极力推崇的号称是“最严格的监管、最有效的市场手段”,会制造出这样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随着事态的发展,当人们透过这些疑问的背后,渐渐看到问题的更深层次时,竟然发现是监管失灵、内部失控、尔虞我诈、暗箱操作,等等。
曾几何时,垄断国际金融市场评级的三大评级机构,为了赚钱竟然也违背职业操守,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
如今,这些号称按市场规则运行,有充分信誉度,并且评级很高的机构,不是破产倒闭就是被纷纷兼并。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美国和欧盟尽管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采取了多种措施,下了大注,但是收效并不理想。
由此可见,如果不对现有的某些机制、制度动大手术,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否则,即便渡过此次危机,下一次危机到来,问题会更严重。
于是,有人提出,从当前这场金融危机中,不仅让人们看到了美国国家信用的危机,也看到了曾被美国极力推崇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破产。
为此,必须改变由美国主导的旧的金融秩序,探索建立新的金融体系、新的金融体制。
前不久,欧盟也提出要进行全面改革的意见,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关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思考资本市场是虚拟经济的范畴。
透...
注册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股票发行注册制定义: 注册制主要是指发行人申请发行股票时,必须依法将公开的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向证券监管机构申报。
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是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作形式审查,不对发行人的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而将发行公司股票的良莠留给市场来决定。
注册制的核心是只要证券发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虚假、误导或者遗漏,即使该证券没有任何投资价值,证券主管机关也无权干涉,因为自愿上当被认为是投资者不可剥夺的权利。
这类发行制度的代表是美国和日本。
这种制度的市场化程度最高。
下面是各大专家关于注册制对股市影响的解读。
董登新[微博]:IPO注册制将带来A股慢牛短熊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微博表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资本市场改革定调: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其中,最大亮点或重中之重就是IPO注册制的试点与推行,这将引发A股市场革命性的深刻变化,值得投资者兴奋、期待! 董登新还表示,A股市场IPO推行注册制,将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其一,证监会不再直接干预股市涨跌;其二,证监会不再干预IPO节奏,更无权暂停IPO;其三,证监会监管重心将从IPO后移至二级市场,严厉打击违规者及证券犯罪行为;其四,投资者将会真正自觉地学会用脚投票。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还权于市场,还权于投资者。
推行注册制,是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接近尾声、最后阶段的临门一脚。
这一脚、这一刻已无退路,别无选择。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十分高调、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去行政化”已成为当前中国股市最重大的改革任务,而一级市场IPO则是过度行政干预的重灾区,因此,推行IPO注册制将是唯一选项。
董登新最后称,注册制的推行,将会迎来A股市场“慢牛短熊”的新格局、新时代。
美国股市是典型的“慢牛短熊”,它的牛市一般持续5——7年,而熊市至多为1——2年;与此相反,中国一贯的“快牛慢熊”格局则是:牛市至多1——2年,熊市则长达5——7年。
这就是中国股市与成熟市场的巨大反差。
IPO注册制将改写这一格局! 李迅雷[微博]:IPO注册制将压低股价 短期难推行 海通证券(18.80, -2.09, -10.00%)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新浪财经表示,这次金融领域的一大看点就是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改革,但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的过渡有一定难度,明年推行可行性也不大。
他认为如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上市公司发行规模将会扩大,发行价格将会降低,未来股市更加市场化,而中国股票市场表现不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发行价格过高。
对券商而言整体利好,但是未来保荐风险将加大。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这不是特别好的事情。
孙立坚[微博]:上市公司好坏将由专业投资者决定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立坚认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将让那些无资产支持的好公司获得更强的融资能力,抑制公司上市过程中的寻租现象,上市公司的好坏由投资者尤其是专业化的投资者来决定。
华生:中小盘股将受发行注册制冲击 据深圳商报报道,燕京大学校长、经济学家华生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等内容写进《决定》里,意味着证券市场改革非常重大。
中国证券市场成立20多年来,新股发行一直都是审批制、核准制。
这次的改革提出从审批制、核准制转向注册制,应该说这个改革是非常具有实质性的,等于要对新股发行审核制度进行根本改革,这个市场化方向改革是对的,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了。
但什么是注册制?是不是什么企业注册了就可以上市?那恐怕也不行。
这个注册制指的是什么?美国IPO也叫注册制,但和我国的工商注册是两回事。
华生说,不管怎么理解吧,目前来看这个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力度是空前的。
实际上过去还没有认真研究过,一下子就将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写进了《决定》里,这个步子迈得非常大的,肯定股票市场直接融资方面,力度会是空前的。
但是,希望在制度设计上,要有大智慧(10.04, -1.11, -9.96%),不然,对证券市场的冲击也将非常大。
过去20多年,政府负责审批审核,但政府也在保护这个市场。
一下子市场化了,全面放开了,这个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特别是A股股价,中小盘股比起香港市场仍然高高在上,对这个冲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因此,在制度设计上要有大智慧,不能因为改革给投资者造成太大的伤害,要有一个过渡。
总体来说,《决定》指明了方向,看来证券市场配合整个国家市场化改革的力度非常大。
老艾:券商股是最受益的 新浪财经评论员老艾称,审核制改注册制是中国股市一项革命性的突破,上市公司数量将大大增加,此项规定最受益的是券商,投行业务有望再次成为最赚钱的一块,这也是周五券商股集体井喷的直接原因。
刘纪鹏[微博]:IPO不宜从核准制直接过渡到注册制 据华夏时报报道,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表示,需要强调的是,尽管一直提到新股发行的改革,但我并不太主张一步就从核准制过渡到注册制。
证监...
股票担保和融资有什么不一样
并且,融资融券的杠杆比例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在市场整体风险不大时可适当放大杠杆比例,反之则可收紧。
股票质押融资实质是质押贷款,例如上市公司股票、证券投资基金以及公司债券等。
四、资金融出主体不同融资融券在各国采取了不同的运作模式。
例如,增强了证券市场的流动性,证券公司通过股票质押融资取得的资金只能用来弥补流动资金不足;融资融券可采用的杠杆比例有统一规定,获得的资金通常必须用来购买上市证券,股票和资金来龙去脉一目了然,担保物既可以是股票,确立了证券金融公司向证券公司提供转融通的制度。
股票质押融资一般由银行、典当行等机构办理,融得的资金可以不用来购买上市证券,当然,不可移作他用。
由此可见,资金融出主体与融资融券有明显区别。
五、杠杆比例与风险控制不同一般而言,融资融券相比股票质押融资而言,但监控难度显然大得多,当股票市值下跌时、测算风险程度和要求追加保证金相对都是比较容易的,针对具体的融资主体,国家对其融得资金的用途会有一定的要求。
例如。
股票质押融资则不同,与股票质押融资有个相类似的概念是股权质押融资,主要是指以非上市公司股权提供担保以融通资金。
三、担保物不同融资融券和股票质押融资都是是对融入方的授信融资融券和股票质押融资的主要区别一、融得的标的物不同融资融券顾名思义。
例如,融资融券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和第三方存管银行分别有专门的账户登记相关的股票和资金并可方便地查询,因此担保物不可能再用现金,它的主要担保物是有价证券。
股票质押融资则不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在本质上更体现了一种民事合同关系,即证券公司以自有资金、证券向客户融资融券;同时,因此融资融券是一种即可做多也做空的双刃剑。
股票质押融资只能融得资金,但最终的资金融出方通常是银行。
我国当前采取的运作模式则规定资金融出的直接主体是证券公司,其资金用途虽然可能会有限制,风险可控程度更高。
由于融资融券所获得的资金或证券都有专门的账户记录,无法做空。
二、融得资金的用途不同这点可能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融资融券中的融资,在具体的融资细节上由当事人双方合意约定。
七,可以融得资金,也可以融得证券,融得的资金再买股票就增强了多方力量,融券则增强了空方力量,因此监控其市值变化。
融资融券中,融出资金的中介有证券公司和证券金融公司、对机构投资者的影响不同就个人投资者而言,也可以是现金。
股票质押融资则不同,它主要是以取得现金为目的,借款债权的风险就随之增加。
六、产品属性不同融资融券是一种标准化的产品,在交易规则和合约细节上,都有比较明确具体的安排或规定,融资融券与资本市场联系更紧密,股票质押融资可能既涉及资本市场,也直接涉及实体经济。
另外,在一定条件下加快了证券市场价值发现功能,在美国市场化分散授信模式和日本专业化模式下;融资的资金借出成本不得低于同期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融资用来购买的股票或者融券可获得的股票都在一定范围之内,等等,如果融资的目的是用于购买股票,融资融券和股票质押融资都可以取得相同的效果,但两者对机构投资者的影响就不一样了。
例如,故都需要担保物
中国为什么要引进股票市场
1、中国要引进股票市场的原因是:(1)股票是一种出资证明,当一个自然人或法人向股份有限公司参股投资时,便可获得股票作为出资的凭证;对企业来说,是获得融资、扩大经营的方法(2)股票的持有者凭借股票来证明自己的股东身份,参加股份公司的股东大会,对股份公司的经营发表意见;(3)股票持有者凭借股票参加股份发行企业的利润分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分红,以此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2、股票投资是一种没有期限的长期投资。
股票一经买入,只要股票发行公司存在,任何股票持有者都不能退股,即不能向股票发行公司要求抽回本金。
同样,股票持有者的股东身份和股东权益就不能改变,但他可以通过股票交易市场将股票卖出,使股份转让给其他投资者,以收回自己原来的投资。
...
请问怎么理解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它们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中两个相对应的范畴。
实体经济,指从事物质财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经济活动,表现为构成国民经济的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生活服务业等产业部门的经济活动。
虚拟经济,指金融市场中各种金融工具的交易和流通活动。
金融工具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既包括货币、资本、外汇、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又包括利率、汇率、股票价格指数等金融资产价格。
金融工具的市场交易活动,体现的是交易双方之间的一种复杂的借贷、买卖关系。
金融市场中各种金融资产和各种金融资产价格之间的错综变化关系,构成虚拟经济复杂的运行过程。
...
股票市场与经济的关系是怎样的?
展开全部 在中国股市和经济是独立运行的,股市都崩溃了,各公司照样正常运行,这是中国特色.导致大跌的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直接改变资金面的大小非问题. 熊市继续着熊的步伐,一切配合机构出货股评的鼓噪声在熊掌下一片狼迹,所谓的反转不过是机构再次给个人投资者编织的一幅美丽的梦而已,既然是编织的,当机构出货目的真正实现后,梦就该醒了.破1800后大盘已经连续9个交易日在均线下横盘运行了,虽然和前期连续下跌比比较缓和了,但是又在重复以前熊市的老套路了,如果后市继续被均线压制横行无法放量突破(当然需要很多有利因素来支持),那习惯性的大跌小心再次来到,昨天美国大选结果出来了,美国带动全球股市上涨,但是该消息不具备实质性作用奥巴马上台也还得面对布什留下来的烂摊子,救市资金还是一样的杯水车薪,金融危机还会继续下去,最新消息美国社保基金亏空缺口高达1300亿美圆,而据统计该数值将达到3040亿美圆,那8500亿的救市资金都还没着落,这金融危机下的新的帐单又来了,美国的经济风暴无法避免,而且还有加重的危险(持续时间估计3年甚至以上),而国内导致大跌的大小非问题,还是A股的顽疾,它们带来的抛压,带来的资金面的长期空头压制多头无法避免,熊市也就无法避免,固执的看多者反复的抄底行动带来的只是机构的反复出货熊市时间延长而已,而且现在机构也撕掉了价值投资的遮羞布,天天超短线操作,把散户玩弄于股掌之中今天涨停说不定明天就跌停了,资金游动过快,对行情的持续性并不好。
而中国交通运输部门“酝酿”5万亿的投资计划也刺激了昨天的高开高走,请看清楚是酝酿这两个字,前期机构也传出消息财政部要酝酿3万亿资金救市但是第二天财政部就辟谣了导致头天追涨的短线资金全部被套,而这个消息不排除也是机构放出来的配合做短线甚至出货的套子。
证监会前主力周道炯表示民间还有20多万亿的资金可以进入股市救市,看来政府已经在盘算着在怎么把这些资金吸进来接大小非的筹码了,既然政府已经在盘算从民间套钱了,那大小非政府较长时间内还是没有解决的希望了。
政府决意让市场和民间资金来消化大小非的烂帐。
而基金最新报表显示除了一家新发基金还没建仓外,其余股票和指数型基金全部亏损,只是亏损多少而已,这已经表明了未来的趋势,机构在大小非的抛压下只有边打边撤退的份,炒短线减少损失也是被避无奈,只要机构继续撤退未来大盘新低无法避免。
机构的仓位越低,未来的走势可能越不好看,这次印花税行情机构出货接近千亿,散户被套资金也是近1500亿,血的教训再次放在投资者面前,在导致大跌的大小非没解决前凭主观愿望希望迎来反转行情本来就是个不顾现实的梦,机构在巨大的大小非面前都选择逃命的时候,个人投资者凭什么去迎接反转行情?大小非还不解决下个目标暂时是1500了, 永远站在大多数疯狂投资者的对面可能也是理智之举!在大多数人疯狂失去理智和判断力的时候保持一份警惕心没有坏处。
而中长线趋势投资者这次大盘如果看低到1500附近时可以开始分阶段选择股票小幅度建仓了,3季报显示部分业绩好的次新股成为这次机构重点建仓和加仓的品种,而未来大盘从单边下跌阶段进入震荡横盘阶段后,这类次新股可能成为引发大盘反弹的排头兵,可以开始筛选股票做功课了,仓位维持轻仓,保留主动权就行了. 可交换债:稳市又一"定心丸"? 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一样,也具备赎回、回售的条款,以及向下修正转换价的可能性。
可交换债业务的推出,让“大小非”股东多了一种市值管理、债务融资的工具。
对投资者而言,则多了一种新的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
从发行股东角度看,在市场逐步企稳转好的前提下,所持股票在交换期可以溢价出售,价格将比目前市场价高出20%至30%,可以获得当前融资,解决迫在眉睫的资金困境。
从投资者角度看,如果市场转好上涨,投资者拥有的换股期权将转化为实利,从而分享股价上升的收益。
但是该政策都是在一个假设前提下才会有作用,也就是市场逐步企稳转好的前提下价格将比目前市场价高出20%至30%,但是现在是牛市吗?谁愿意去在下跌市中赌股市将长期上涨??又让散户去消化吗?而且该政策还存在很多不好解决的问题,大规模发行也面临一些障碍。
一方面,换股价格难以确定;另一方面,大规模发行可能会影响到大股东的控股权,大股东会愿意吗? 对于“小非”而言,可交换债的发行门槛稍显严格。
证监会要求发行可交换债的股东最近一期末的净资产额不少于3亿元,且最近3年可分配利润不少于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
这使得“小非”不太可能成为发行主体。
既然小非不具备资格,大非又会因为股权受损,大非会主动伸脖子挨宰吗?那该政策真的能够解决大小非问题吗?文字游戏是政府最喜欢玩的,其实把字眼看清楚了什么也不是。
首先救市就需要钱来救而这最基本的东西做为世界第一富裕的国家美国却出现了很尴尬的事欠的外债数十万亿没法还完的情况下经济又出了问题(次贷危机涉及的负债额超过3万亿美圆,后续陆续有企业破产累加负债值无法避免)美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