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公司股票
股神巴菲特是怎样起家的?
受家庭影响,他对股票特别着迷,当其他孩子还在玩飞机模型、玩棒球或赛马的时候,他却一门心思盯着华尔街的股市图表,像大人一样,专心致志地画出各种股票价格波动的曲线,画得像模像样,使得父母惊叹不已。
11岁时,他鼓动姐姐与自己共同购买股票,他们合资买了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每股38美元。
他满怀信心地等待出手赚钱。
然而,该股不断下跌,姐姐很气愤,不断埋怨他选错了股。
值得庆幸的是,该股价格很快反弹,上涨到每股40美元,小巴菲特沉不住气了,将股票全部出手,赚了6美元。
正当他得意的时候,该股价格狂升,姐姐又埋怨他卖早了。
这是他第一次涉足股市,赚得不多,收获了教训:在股市中一定要不为震荡所动,相信自己的判断,持之以恒。
巴菲特不断地在股市中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加上父母的指点,小获成果。
初中刚毕业,他就用炒股赚的钱在拉斯维加斯州购置了一块40亩的农场,成为一个“小地主”。
正因为小时候的炒股经验,锻造出巴菲特决定长线投资的心态。
巴菲特选择投资标的物时,从来不会把自己当做市场分析师去预测,而是把自己视为企业经营者。
巴菲特非常反对短线交易,认为那只是浪费时间及金钱的行为而已,而且会影响到操作绩效。
巴菲特曾说:“我从不打算在买入股票的次日就赚钱,我买入股票时,总是会先假设明天交易所就会关门,5年之后才又重新打开,恢复交易。
”并且告诫投资人,任何一档股票,如果你没有把握能够持有10年的话,那就连 10 分钟都不必考虑持有。
进入高中,巴菲特一边学习,一边炒股,兴趣越来越浓,越来越倾向到大学攻读金融学。
21岁时,巴菲特在股市获利达9800美元,这笔钱是他日后赚钱的“种子”,是致富的孵化器。
大学期间,巴菲特特别醉心投资之道,成为“金融教父”——本杰明·格兰姆教授的得意门生。
大学毕业后,格兰姆邀请巴菲特到自己的公司——“纽约投资” 公司共事,巴菲特自然大喜过望。
他仔细研究《股市导向》杂志,以教授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来寻找那些被格兰姆称作“烟蒂股”的股票,所谓“烟蒂股”即股价十分低廉,花很少钱就可以买到的股票(就是我们经常称谓的“垃圾股”)。
当他确定下股票后,会向格兰姆请教,然后,就力所能及地购买。
4年后,巴菲特在股市投下的1万美元变成了4万美元。
因此,有人认定巴菲特只买绩优股,不买垃圾股与事实不符,事实上,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恰恰是在“烟蒂股”上赚取的。
巴菲特大学毕业,跟着格兰姆教授一段时间后,感到自己已经能够独立行事了,他决心开创自己的事业,谢绝了格兰姆教授挽留,辞职后开了一家“巴菲特投资有限公司”,资产是炒股得来的4万美元,股东是他们夫妻俩。
创业之初,纽约证券市场处于熊市,巴菲特将主要精力用来创办实体,开了一家制衣公司,小有积累,但是没有富起来。
一段时间后,他果断地回到股市中,因为他的天才与兴趣是金融投资。
他密切关注股市的发展,精心挑选“垃圾”股,同时经常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比较。
巴菲特有敏锐的市场眼光,比其他人先看到炒作的题材。
当时,美国的传播业处于低潮,许多报刊与广播公司亏损,绝大多数人认为,这种状况将继续低迷,股价会不断走低。
而巴菲特认为,它们是成长性企业,后期看好,其股市价值远远低于实际价值,在股市上人家抛出,他偏吃进,巴菲特尽一切可能大量吃进包括《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公司等在内的多种传媒业的股票。
很快,这些企业因业绩前景好而止跌上涨,巴菲特再度高价位出手,赚到上百万美元。
巴菲特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勤奋耕作,创业2年后,他的投资公司市值达到 2200万美元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原来是一家不错的投资公司,规模不大,但有较好的声誉,1965年,因经营不善,该公司濒临破产,每股价格仅12美元。
通过反复调查比较后,巴菲特力排众议,甚至对亲朋好友的忠告也置之不理,以合作的方式购下该公司,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巴菲特作出了人生转折中最重要的选择,他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一家独立的投资公司,以此进入证券市场,如鱼得水,赚尽天下财富。
伯克希尔公司开始活跃起来,不断全盘收购或部分收购多家纺织公司、百货公司、食品公司、糖果公司的股票。
一些股票评论家对此非常不理解,认为巴菲特做法保守,尽吃“垃圾”股。
巴菲特不为世人的讥笑而动摇自己的选择,因为他奉行的是企业的实际价值。
后来人们逐渐看到伯克希尔公司的市值不断上涨,股票从无人问津的12美元一直攀升到20美元、40美元、80美元,直至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最昂贵的股票。
朋友们也惊奇地观察到巴菲特的财富如神话般地增长,巴菲特成为了纽约以投资证券致富的新贵族。
2003年《财富》杂志资料显示,沃伦·巴菲特个人资产280亿美元,是世界10位亿万富翁之一。
2004年《富布斯》...
股神巴菲特2015年买了什么股
巴菲特2015年六大投资建议 1.投资指数型基金 在2014年致投资者信中,巴菲特建议投资指数型基金。
我的建议是将10%的现金投入到短期国债中,另外90%则介入低成本的标普500指数基金(比如Vanguard的指数型基金)。
我相信长期来看,这个投资组合将跑赢大多数市场参与者。
2.远离比特币 巴菲特最著名的投资理念就是不买入那些自己不懂的公司,这导致他错过了科技类公司的发展,包括IBM等。
而在接受CNBC采访时他则是表示比特币根本不能算作一种投资方式。
股神巴菲特是怎样起家的?
展开全部 发家史: 巴菲特被称为华尔街的“股神”,他是世界上靠股市暴富的世界第二大富豪,他的公司股票近期创下天价,每股价格超过10万美元。
受家庭影响,他对股票特别着迷,当其他孩子还在玩飞机模型、玩棒球或赛马的时候,他却一门心思盯着华尔街的股市图表,像大人一样,专心致志地画出各种股票价格波动的曲线,画得像模像样,使得父母惊叹不已。
11岁时,他鼓动姐姐与自己共同购买股票,他们合资买了3股“城市服务公司”的股票,每股38美元。
他满怀信心地等待出手赚钱。
然而,该股不断下跌,姐姐很气愤,不断埋怨他选错了股。
值得庆幸的是,该股价格很快反弹,上涨到每股40美元,小巴菲特沉不住气了,将股票全部出手,赚了6美元。
正当他得意的时候,该股价格狂升,姐姐又埋怨他卖早了。
这是他第一次涉足股市,赚得不多,收获了教训:在股市中一定要不为震荡所动,相信自己的判断,持之以恒。
巴菲特不断地在股市中尝试,不断总结经验,加上父母的指点,小获成果。
初中刚毕业,他就用炒股赚的钱在拉斯维加斯州购置了一块40亩的农场,成为一个“小地主”。
正因为小时候的炒股经验,锻造出巴菲特决定长线投资的心态。
巴菲特选择投资标的物时,从来不会把自己当做市场分析师去预测,而是把自己视为企业经营者。
巴菲特非常反对短线交易,认为那只是浪费时间及金钱的行为而已,而且会影响到操作绩效。
巴菲特曾说:“我从不打算在买入股票的次日就赚钱,我买入股票时,总是会先假设明天交易所就会关门,5年之后才又重新打开,恢复交易。
”并且告诫投资人,任何一档股票,如果你没有把握能够持有10年的话,那就连 10 分钟都不必考虑持有。
进入高中,巴菲特一边学习,一边炒股,兴趣越来越浓,越来越倾向到大学攻读金融学。
21岁时,巴菲特在股市获利达9800美元,这笔钱是他日后赚钱的“种子”,是致富的孵化器。
大学期间,巴菲特特别醉心投资之道,成为“金融教父”——本杰明·格兰姆教授的得意门生。
大学毕业后,格兰姆邀请巴菲特到自己的公司——“纽约投资” 公司共事,巴菲特自然大喜过望。
他仔细研究《股市导向》杂志,以教授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来寻找那些被格兰姆称作“烟蒂股”的股票,所谓“烟蒂股”即股价十分低廉,花很少钱就可以买到的股票(就是我们经常称谓的“垃圾股”)。
当他确定下股票后,会向格兰姆请教,然后,就力所能及地购买。
4年后,巴菲特在股市投下的1万美元变成了4万美元。
因此,有人认定巴菲特只买绩优股,不买垃圾股与事实不符,事实上,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恰恰是在“烟蒂股”上赚取的。
巴菲特大学毕业,跟着格兰姆教授一段时间后,感到自己已经能够独立行事了,他决心开创自己的事业,谢绝了格兰姆教授挽留,辞职后开了一家“巴菲特投资有限公司”,资产是炒股得来的4万美元,股东是他们夫妻俩。
创业之初,纽约证券市场处于熊市,巴菲特将主要精力用来创办实体,开了一家制衣公司,小有积累,但是没有富起来。
一段时间后,他果断地回到股市中,因为他的天才与兴趣是金融投资。
他密切关注股市的发展,精心挑选“垃圾”股,同时经常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比较。
巴菲特有敏锐的市场眼光,比其他人先看到炒作的题材。
当时,美国的传播业处于低潮,许多报刊与广播公司亏损,绝大多数人认为,这种状况将继续低迷,股价会不断走低。
而巴菲特认为,它们是成长性企业,后期看好,其股市价值远远低于实际价值,在股市上人家抛出,他偏吃进,巴菲特尽一切可能大量吃进包括《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公司等在内的多种传媒业的股票。
很快,这些企业因业绩前景好而止跌上涨,巴菲特再度高价位出手,赚到上百万美元。
巴菲特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勤奋耕作,创业2年后,他的投资公司市值达到 2200万美元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原来是一家不错的投资公司,规模不大,但有较好的声誉,1965年,因经营不善,该公司濒临破产,每股价格仅12美元。
通过反复调查比较后,巴菲特力排众议,甚至对亲朋好友的忠告也置之不理,以合作的方式购下该公司,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巴菲特作出了人生转折中最重要的选择,他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一家独立的投资公司,以此进入证券市场,如鱼得水,赚尽天下财富。
伯克希尔公司开始活跃起来,不断全盘收购或部分收购多家纺织公司、百货公司、食品公司、糖果公司的股票。
一些股票评论家对此非常不理解,认为巴菲特做法保守,尽吃“垃圾”股。
巴菲特不为世人的讥笑而动摇自己的选择,因为他奉行的是企业的实际价值。
后来人们逐渐看到伯克希尔公司的市值不断上涨,股票从无人问津的12美元一直攀升到20美元、40美元、80美元,直至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最昂贵的股票。
朋友们也惊奇地观察到巴菲特的财富如神话般地增长,巴菲特成为了纽约以投资证券致富的新贵族。
2003年《财富》杂志资料显示,沃伦·巴菲特个人资产280亿美元,是世界10位亿万富翁之一。
2004年《...
股神巴菲特解答为什么没有买微软股票
我们可以崇拜巴菲特这个人,把他看作一个符号和标杆,但对巴菲特的投资方法还是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学会辩证运用。
每一个投身股票市场的人或许都曾被股神巴菲特创造的财富效应所感召,设想自己也能通过投资股票实现巨大的财富积累。
实际上,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方法虽然适合于绝大多数投资者学习,但其创造的辉煌的盈利模式却很难复制。
巴菲特可以通过其控股的保险公司,以固定的资金成本运作巨额资金,即便巴菲特以价值投资法则做股票,每年平均获取20%出头的投资回报也可以让他成为世界首富。
但包括绝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在内的投资者不可能拥有保险公司的资金运作平台。
不过,巴菲特的成功和其广为流传的选股方法至少能增强普通投资者的信心,明白股票投资并非只有华尔街的那帮专家们才能胜任。
但是,为什么在普通投资者群体中没有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巴菲特呢?这里既有基本面的原因,比如大多数投资者不会像巴菲特那样痴迷于投资,将其视为经营企业一样的终生职业,而只是作为一种理财的手段,业余炒股而已;也有来自于技术面的原因,即许多投资者没有准确领会和运用巴菲特的方法,导致投资成绩不突出甚至还发生亏损。
我们可以崇拜巴菲特这个人,把他看作一个符号和标杆,但对巴菲特的投资方法还是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学会辩证运用。
第一条 找那些业务容易理解的公司 大家知道,巴菲特不会去购买那些业绩高速增长、股价飙升的高科技公司股票,即便是他最好的朋友比尔?盖茨掌管的微软公司的股票,也是如此。
他也从不羡慕那些在科技股里炒作暴富的投资者。
巴菲特坦言他看不懂高科技公司的业务,更偏向于那些能够看清其业务在未来10年内发展的行业和公司。
在这里,投资者需要明白的是,看懂公司业务无疑是最基本的要求,但公司业务或称商业模式是否容易被理解,这是个相对概念。
巴菲特这里所说的容易理解并不等同于简单,对于巴菲特而言,消费品、保险和出版可能是他容易理解的业务,而对于其他一些投资者来说,这几类业务可能很陌生,而对另外一些复杂的业务模式的理解上却并不存在难度。
例如,化工行业的业务和产品很复杂,但对一个有多年化工从业经验的业余投资者来说,他可能在2002年或2003年就知道国内MDI的紧俏及国产化率提升的信息,他自然会提前想到烟台万华(600309)这只牛股。
所以,要在自己熟悉的行业或个人有兴趣的行业内进行研究和选股,而非仅局限于所谓业务简单的行业,这是一种更加准确的说法。
第二条 高净资产收益率 巴菲特喜欢使用净资产收益率(ROE)这一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倾向于挑选那些可以掌握未来10年以上ROE变动的公司,更加中意那些不需要股东不断注入资本金来扩大生产就可以提升业绩和ROE的公司。
比如巴菲特在上世纪90年代买入华盛顿邮报的股权,该公司多年以来ROE的增长都保持在15%以上,是报业同行平均水平的2倍。
华盛顿邮报公司之所以能实现如此出众的ROE,除了经营有方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报业盈利模式的特性,即多印报纸不需要新增许多投资,而带来的广告销售额却能大幅增长。
针对这一条,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高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司虽然容易受人宠爱,但由于ROE来自于净利润除以净资产,而净利润中可能包含许多非主营业务带来的利润或一次性收益,尤其这部分的利润在目前我们的A股公司中较为普遍,所以ROE并不是一个衡量公司盈利能力很可靠的指标。
投资者还需要观察上市公司及其同行业公司多年的ROE变动,这些ROE还得是剔除非经常损益的,才可以看出公司真实的盈利水平,从而比较出孰优孰劣。
仅有这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考察该公司未来ROE会保持在什么水平。
仍以华盛顿邮报为例,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在线报纸和新闻将以更加低廉的成本对传统的纸质报纸出版构成冲击,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在华尔街日报的网站就做得很成功,订户数和广告额都在大幅增长。
如果华盛顿邮报还坚守传统的纸介质模式,不进行成功转型,其未来的ROE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就很难继续保持。
所以,高ROE还得有高质量做后盾,并且未来可以持续发展,不应把ROE看作一个静态的指标。
第三条 要有持续充沛的自由现金流 巴菲特非常在意公司产生自由现金流(FCF)的能力。
FCF是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公司营运资金支出与资本性(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总和。
巴菲特喜欢FCF和喜欢ROE在本质上是一回事,都是希望能找到不必通过股东的后续投入或举债的途径就能实现业绩和现金流的增长或至少保持稳定,这当然在投资者眼里是好公司了。
比如在巴菲特投资记录里有一次罕见的高科技投资TCA电信的案例,这家公司在1999年巴菲特买入时估值已高高在上,本不符合巴菲特价值投资选股的思路,但是它每年1亿美元以上的FCF还是构成了极大诱惑,虽然买的时候很贵,但还是一次成功的投资。
到2005年COX电信巨资收购了TCA,巴菲特成功退出。
如果说ROE是反映公司为股东创造的账面利润,FCF就是给股东带来的真金白银。
但是,就当前中国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而言,情况有点特殊,由于它们...
股神巴菲特要购买A股吗?
是的 业内专家表示,大盘已进入底部区域,A股具有中长线投资价值 股神"巴菲特日前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采访时透露,不久前他曾报价5亿美元想购买一只中国股票,但是遭到拒绝。
巴菲特没有透露这只股票的名称和行业,但肯定地说,"这是一笔非常棒的交易,在环境适合的时候,你会看到我们在那里大规模投资。
"他特别提到因为目前中国的外资政策限制,还不能在中国内地随意购买股票。
此前,巴菲特也是5亿美元买入中石油H股,获利35亿美元。
目前A股市场较高位已累计下跌超过62%。
现在连"股神"巴菲特都想进场买A股了,这是不是意味着A股有投资价值了,大盘离底部已经越来越近了呢?巴菲特想买的A股可能是什么呢? A股市场对长线资金有吸引力 国信证券总裁助理何诚颖表示,巴菲特有句投资名言,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我们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们贪婪。
目前深沪股市累计最大跌幅超过62%,许多大盘蓝筹板块个股的市盈率只有五六倍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许多股票都已经具有中长线投资价值了。
巴菲特作为典型的价值投资者,投资风格是在合适的价位买入并长期持有。
巴菲特此举虽然还不足以证明A股市场已经见底,但至少说明许多股票已具有中长线投资价值了。
平安证券研究所所长高利认为,巴菲特目前希望进入内地股市的想法,说明A股市场一些股票价格到了股神可以接受的程度了。
记得2007年11月中石油A股上市前,众多资金疯狂抢购导致中石油H股大幅飙升,当时巴菲特将持有近三年的中石油H股悉数抛出。
尽管巴菲特抛售中石油H股的行为曾招来市场一片质疑声,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股神当时的高位兑现是多么英明。
联合证券研究所所长吴寿康认为,巴菲特想买内地A股的愿望说明,A股市场经过这轮泥沙俱下的非理性下跌,许多跟周期性无关的优质股票便宜了许多,A股市场结构性机会已经很多了。
民生证券张志民认为,巴菲特虽然是价值投资大师,但是他对入场点的把握绝对是超一流的。
既然巴菲特敢在这个时候想要买进A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股市场已经风险不大,并且已经进入了最后的筑底阶段。
同时说明A股市场有些股票投资价值已经凸显,甚至低估到了可以让股神垂涎的地步。
大盘已进入底部区域 投资大师巴菲特想要买A股的行为,是否意味着大盘离底部越来越近呢? 高利认为,A股市场急跌有非理性成分,大盘底不是某个点而是某个区域,现在连巴菲特都想买A股股票了,这至少说明A股已经进入底部区域,大盘再跌可能就是一个见底信号。
吴寿康认为,目前大家担忧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上市公司业绩没增长甚至负增长。
同时,宏观经济走向和大小非等不明朗因素,也制约了A股场外资金进场的步伐。
渤海投资秦洪则认为,巴菲特想买A股仅代表个人观点,而个人力量是不能决定市场的。
巴菲特去年抛售中石油H股时,是悄悄卖完之后才通知港交所;现在巴菲特还没有买A股就跟媒体讲,是不是有替别人抬轿之嫌呢?这也和巴老以往的投资习惯有些不符。
相关链接 巴菲特可能买什么A股 巴菲特想买中国股票的消息引起了市场高度关注,大家纷纷猜测巴老这回遭拒的是哪一只中国股票。
这里不妨就巴老想买股票进行一番猜测。
目前有的猜测巴老想买的股票是中国人寿A股,有的猜测巴老想买的股票是交通银行H股或中信银行A股……但根据上述报道内容推测,巴菲特想买的股票首先应该是A股而非H股,因为香港股市可以随意购买股票,如果巴菲特是想购买H股的话,应该不存在遭到拒绝的问题。
巴老要买的一定是在香港和美国买不到的公司股票。
据此推断,"股神"巴菲特想买的股票极可能是不含H股的A股。
由于巴菲特5亿美元买一只股票,巴老想买的股票应属于大盘蓝筹A股的范围。
高利认为,巴菲特买A股要通过QFII才能进行,QFII操作策略比公募基金灵活得多,一般不要求做组合投资,可以只买几只股票,也可以零仓位。
巴菲特想买一只股还是几只股,应该不会轻易向其他人透露。
根据巴菲特以往的投资偏好和习惯,消费、金融、保险、资源等行业应是首选。
张志民认为,巴菲特想要买的股票可能是消费、医药和金融等行业,根据巴菲特手中的股票分析,他最看好的是保险业,并非常看好大金融板块优秀公司代表。
股神巴菲特的人生历程?
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
出生年月:1930年8月30日 籍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 毕业院校: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 沃伦·巴菲特经历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
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
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经火。
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 给理发店老板们,挣取外快。
1941年,刚刚跨入11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沃伦·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
但他学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格雷厄姆。
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
格雷厄姆反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
他教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决窍。
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
1951年,21岁的巴菲特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
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
最小投资额扩大到10万美元。
情况有点像现在中国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资公司。
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1966年春,美国股市牛气冲天,但巴菲特却坐立不安尽管他的股票都在飞涨,但却发现很难再找到符合他的标准的廉价股票了。
虽然股市上疯行的投机给投机家带来了横财,但巴菲特却不为所动,因为他认为股票的价格应建立在企业业绩成长而不是投机的基础之上。
1967年10月,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6500万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才增长了9%。
巴菲特掌管的资金上升至1亿零400万美元,其中属于巴菲特的有2500万美元。
1968年5月,当股市一片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
随后,他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
1970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
然而,一度失落的巴菲特却暗自欣喜异常因为他看到了财源即将滚滚而来──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
1972年,巴菲特又盯上了报刊业,因为他发现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
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他的介入使《华盛顿邮报》利润大增,每年平均增长35%。
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 %的股份。
到1985年,可口可乐改变了经营策略,开始抽回资金,投入饮料生产。
其股票单价已涨至51.5美元,翻了5倍。
至于赚了多少,其数目可以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
1992年中巴菲特以74美元一股购下435万股美国高技术国防工业公司——通用动力公司的股票,到年底股价上升到113元。
巴菲特在半年前拥有的32,200万美元的股票已值49,100万美元了 1994年底已发展成拥有230亿美元的伯克希尔工业王国,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纺纱厂,它已变成巴菲特的庞大的投资金融集团。
从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
如果谁在1965年投资巴菲特的公司10000美元的话,到1994年,他就可得到1130万美元的回报,也就是说,谁若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0年3月11日,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网站上公开了年度信件——一封沉重的信。
数字显示,巴菲特任主席的投资基金集团伯克希尔公司,去年纯收益下降了45%,从28.3亿美元下降到15.57亿美元。
伯克希尔公司的A股价格去年下跌20%,是90年代的唯一一次下跌;同时伯克希尔的账面利润只增长0.5%,远远低于同期标准普尔21%的增长,是1980年以来的首次落后. 2007年3月1日晚间,“股神”沃伦·巴菲特麾下的投资旗舰公司——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公布了其2006财政年度的业绩,数据显示,得益于飓风“爽约”,公司主营的保险业务获利颇丰,伯克希尔公司去年利润增长了29.2%,盈利达110.2亿美元(高于2005年同期的85.3亿美元);每股盈利7144美元(2005年为5338美元)。
1965—2006年的42年间,伯克希尔公司净资产的年均增长率达21.4%,累计增长361156%;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公司...
股神巴菲特购买的第一支股票是什么?他是怎样赚到他的第一桶金的?...
他买的第一只股票是什么不重要,也没有必要知道.而他赚钱的方法才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不管是第一桶金,还是最后一桶金,他的方法是一样的;那就是长期投资,是真正意义上的投资,看好一个有发展前景的公司,在公司刚起步的时候就大量买入它的股票,然后放它几年,这中间大盘如何翻覆他都不管,当该股票涨了几倍的时候,老巴的投资收益也翻了几翻.对照我们的A股市场,大部分散户都不在投资(非不愿也,而是不能也),而是在投机,把股票当成筹码,赚取少量的差价.这就是巴非特和我们的差距.
巴菲特投资理念
一、赚钱而不是赔钱 这是巴菲特经常被引用的一句话:“投资的第一条准则是不要赔钱;第二条准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
”因为如果投资一美元,赔了50美分,手上只剩一半的钱,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收益,否则很难回到起点。
巴菲特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在1965年到2006年间,历经3个熊市,而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只有一年(2001年)出现亏损。
二、别被收益蒙骗 巴菲特更喜欢用股本收益率来衡量企业的盈利状况。
股本收益率是用公司净收入除以股东的股本,它衡量的是公司利润占股东资本的百分比,能够更有效地反映公司的盈利增长状况。
根据他的价值投资原则,公司的股本收益率应该不低于15%。
在巴菲特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中,可口可乐的股本收益率超过30%,美国运通公司达到37%。
三、要看未来 人们把巴菲特称为"奥马哈的先知",因为他总是有意识地去辨别公司是否有好的发展前途,能不能在今后25年里继续保持成功。
巴菲特常说,要透过窗户向前看,不能看后视镜。
预测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办法,是计算公司未来的预期现金收入在今天值多少钱。
这是巴菲特评估公司内在价值的办法。
然后他会寻找那些严重偏离这一价值、低价出售的公司。
四、坚持投资能对竞争者构成巨大"屏障"的公司 预测未来必定会有风险,因此巴菲特偏爱那些能对竞争者构成巨大"经济屏障"的公司。
这不一定意味着他所投资的公司一定独占某种产品或某个市场。
例如,可口可乐公司从来就不缺竞争对手。
但巴菲特总是寻找那些具有长期竞争优势、使他对公司价值的预测更安全的公司。
20世纪90年代末,巴菲特不愿投资科技股的一个原因就是:他看不出哪个公司具有足够的长期竞争优势。
五、要赌就赌大的 绝大多数价值投资者天性保守。
但巴菲特不是。
他投资股市的620亿美元集中在45只股票上。
他的投资战略甚至比这个数字更激进。
在他的投资组合中,前10只股票占了投资总量的90%。
晨星公司的高级股票分析师贾斯廷富勒说:"这符合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不要犹豫不定,为什么不把钱投资到你最看好的投资对象上呢?" 六、要有耐心等待 如果你在股市里换手,那么可能错失良机。
巴菲特的原则是:不要频频换手,直到有好的投资对象才出手。
巴菲特常引用传奇棒球击球手特德威廉斯的话:"要做一个好的击球手,你必须有好球可打。
"如果没有好的投资对象,那么他宁可持有现金。
据晨星公司统计,现金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配比中占18%以上,而大多数基金公司只有4%的现金。
巴菲特到底是如何光靠股票就成为世界首富的?
媒体习惯将巴菲特称作“股神”,而外国媒体报道巴菲特时并没有“股神”的头衔。
巴菲特不赞成炒股,反对用“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去赚钱,也不同意使用高杠杆借钱投资。
2015年5月2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一年一度的股东大会在公司总部所在地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召开,中国众多媒体报道了大会盛况,并一如既往地把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沃伦·巴菲特称作“股神”。
给巴菲特“股神”头衔的始作俑者是谁很难考证,但笔者查阅外国媒体报道巴菲特时并没有“股神”的头衔,一般都称他是“商业巨头”、“投资家”、“慈善家”和“奥马哈哲人”。
巴菲特的财富帝国根本不是炒股炒出来的,而是投资实体经济的利润积累而来的。
巴菲特是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投资家,并成为2008年世界首富。
在“2015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榜”上,巴菲特以净资产727亿美元名列第三,第一名是大家熟悉的比尔·盖茨(792亿美元),第二名是墨西哥的电信大亨卡洛斯·斯利姆·埃卢(771亿美元)。
在“2015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上,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公司蝉联第五名,是美国最大的企业。
1.儿时巴菲特,会念生意经 巴菲特生于因炒股炒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期间,即1930年8月30日。
他很小的时候就满脑子生意经,走家串户卖口香糖、可口可乐,还当报童、贩卖高尔夫球等。
巴菲特在11岁时买了他人生的第一只股票,那是6股市政服务优先股,他把其中的3股送给了姐姐。
巴菲特14岁时用自己做生意赚的1200美元买了40英亩农场。
就这样,他小学到大学,边上学,边打工,边做点小买卖,到1950年赚了9800美元。
巴菲特年轻时畏惧在公众面前讲话,但他认为,口才是一个人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于是,在他21岁的时候参加了卡纳基公共演讲培训课程,之后在内布拉斯加大学奥马哈夜校教授投资原理,他的学生的平均年龄是他的两倍。
他在教学期间还买了一个加油站,但他并没有从这个加油站上赚到钱。
到1956年,巴菲特的积蓄达到了17.4万美元,他用这些钱在奥马哈开办了巴菲特合伙有限公司。
1957年,巴菲特用3.15万美元在奥马哈买了一处三居室房子,他现在仍住在这所房子里。
1962年,巴菲特合伙公司的资产超过了718万美元,其中103万美元属于他的权益,32岁的巴菲特成了百万富翁。
巴菲特婚姻很奇特。
1952年他与苏珊结婚,育有3个孩子。
苏珊酷爱歌唱,想离开奥马哈到外地发展。
1977年,便把阿斯特丽德·曼克斯小姐介绍给丈夫,从此巴菲特与妻子长期分居,但一直没办离婚手续,巴菲特则与阿斯特丽德一起生活。
2004年苏珊去世。
2006年,巴菲特在自己76岁生日与60岁的长期非婚伴侣阿斯特丽德结婚。
2.巴菲特的财富帝国源于一次不成功的收购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原本是1839年创建的一家纺织公司,后来纺织企业不景气,公司卖掉了一个又一个工厂。
当时,该公司在亏损的情况下仍坚持分红,1961年每股亏损0.24美元,但分红0.75美元;1962年每股亏损1.34美元,但分红0.1美元。
公司经营连年亏损,加之公司用卖工厂的钱溢价50%回购股票,公司净资产从1955年的5500万美元减少到1964年的2200万美元。
从1962年12月开始,巴菲特大量收购伯克希尔公司的股票,当时的市场价格是每股7.5美元,而每股账面资产是20美元,巴菲特认为这只股票太便宜了,就像在大街上捡烟头。
1964年,伯克希尔公司总经理西伯里·斯坦顿与巴菲特口头约定,以每股11.5美元的价格回购巴菲特手里的225000股股票,可巴菲特在5月6日收到的正式收购要约上,价格成了每股11.375美元!这让巴菲特颇为恼火,认为斯坦顿在捉弄自己,便取消了这笔交易,转而加仓吃进这只股票,到1965年4月,巴菲特共购得伯克希尔公司392633股股票,占1017547股流通股的38.6%,占公司总股本的25%,取得了该公司的相对控股权。
1965年5月初,巴菲特在董事会上辞掉了斯坦顿,一解心头之恨。
巴菲特控股伯克希尔公司开始的两年,公司的业绩有所好转,但从1966年开始,公司业绩一路滑坡,巴菲特不得不在1985年关闭了所有纺织厂。
巴菲特常说,收购伯克希尔公司是他投资生涯的第一次严重失误,如果当时不收购这家拖累了他20年的纺织公司,而是直接投资保险业,他的投资收益会增加2000亿美元。
1967年,伯克希尔公司斥资860万美元收购了国民保险公司。
巴菲特后来仍称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投资失误,并对这次失误追悔莫及。
不是因为他买了一家不好的公司,而是因为这个公司太好了,不该让伯克希尔公司购买,而是他自己掏腰包购买。
保险业是巴菲特的投资最爱,他本该自己独吞这块肥肉获得1000亿美元的投资回报,他现在必须与伯克希尔公司的陌生股东分享这些投资收益。
3.巴菲特执掌的公司竟是只“铁公鸡” 目前,伯克希尔公司是多样化企业集团,包括保险和再保险(对保险的保险,巴菲特为美国70%的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能源、制造、服务、零售、传媒等,公司拥有53家子公司(含7家控股公司),并在世界范围购买优质公司股票,股权超过7%的公司就有:美国石膏公司(26.83%)、DaVita(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