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股票行情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美国历史上什么行业的股票上涨幅度最大

纽约证交所的交易方式也跟传统市场一样,是采取议价方式,股票经纪会依客户所开出的买卖条件,在交易大堂内公开寻找买主卖主,然后讨价还价后完成交易。

纽约证交所上市条件较为严格,还没赚钱就想上市集资的公司无法进入纽约证交所。

美国证券交易所 AMEX美国证交所是美国第二大的证券交易所,超过1,131支股票在此上市。

美国证交所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方式大致都和纽约证交所相同,只不过在这里上市的公司多为中、小型企业,因此股票价格较低、交易量较小,流动性也较低。

在还没有那斯达克证券市场以前,一些现在知名的企业因为资本额小、赚的钱不够多,无法达到纽约证交所的上市标准,因此就在美国证交所上市,像石油公司艾克森Exxon和通用汽车GeneralMotors都是在这里长为大企业后,才再到纽约证交所上市的。

美国证交所在1998年被那斯达克证券市场购,不过目前这两个证券市场仍然独立营业。

店头市场Over-the-Counter 店头市场, 即指那斯达克证券市场.之所以叫做店头市场,是因此它的交易方式不同於传统的证交所,证交所的交易方式是由经纪人在交易场内为客户买卖股票,但是店头市场的交易方式,是经由庞大的电脑系统来进行,投资人想要买卖店头市场的股票,需要透过坐在柜后面的专业经纪人利用电脑来进行,故被称为店头市场。

楼上估计是把你说的纳斯达克股市理解成了纳斯达克指数,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简述美国股市发展历史。

1776年美国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中出来,从那时一直到1850年左右,其早期金融发展基本是复制英国和荷兰的金融,也就是侧重发展银行、保险和债券市场,同时也开始股票交易。

从19世纪初开始,美国将英国工业革命初期中推出的新技术很快地学过来,更确切的说,先是把英国的纺织机械化技术学过来。

最初,美国股市发展也缓慢,1800年时美国共有335个股份有限公司,除了6个跟生产制造有关以外,其它公司全都是桥梁、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公司(占245 个)以及银行与保险公司(67个),股票投资者也很少。

第一个现代纺织业公司是成立于1813年的“波士顿制造公司”,但该公司到1850年也不过只有123位股东。

因此,到那时美国股市的发达程度也非常有限,跟英国的证券市场类似,美国的证券市场也主要以公债和公司债为主。

英国金融是受海洋贸易而激发起来的,而以股市为特色的美国金融则是围绕科技创新而起的。

最初的起点是交通运输技术。

1820年代在世界上开始出现蒸汽轮船,远洋运输从帆船改成汽轮,在运输技术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但是,人们发现蒸汽船再强大也没办法上陆地,这样一来外贸以及国内贸易就基本上围绕着有水、有海的地方发生,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经济最初是在东海岸崛起,比如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原因就是这些城市挨着大西洋。

现代火车大约于1804年在英国发明,第一条实用火车线于1825年建于英国。

火车的实用对当时的世界带来全新的希望,使最热的科技题目由海运转向铁路。

人们发现,有了火车技术,只要把铁路在全美国各地修遍,经济发展就不再只局限在沿海地区了,可以向内地的很多地方扩张。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显然是个新时代的开端。

我们现在都谈互联网技术可以改变世界,那个时候人们则认为火车可以改变世界。

在铁路技术概念的刺激下,19世纪中期大量美国铁路公司在新英格兰、芝加哥等地方相继成立,大家认为应该修很多的铁路把美国各地都串通起来,每个人都觉得铁路是新世界到来的象征。

所以,那时在纽约和波士顿掀起了购买铁路股票的热潮。

于是,1860年后美国交易的多数是铁路公司股票。

从另一个角度讲,正因为当时这么多人非理性的对铁路股票狂热,才使美国的证券市场开始从过去的债券市场变成真正的股票市场。

如果没有那一次股票热的冲击,美国的证券市场可能还要等很多年才能转变。

再者,那次铁路股票泡沫把股价炒得很高,使不少铁路股票像今天的“百度”一样成为广泛关注的故事,不仅催生创业文化,而且为当时愿意冒险创业的人提供非常便宜的资本。

接下来的新概念就是1875年由美国人贝尔发明的电话,随后贝尔创立“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的前身——“贝尔电话公司”,在美国推广电话的使用,AT&T于1891年上市,其股票很快被炒得火热。

同期间,另一位大发明家——爱迪生于1878年成立他的“爱迪生电气照明公司”,并于次年发明电灯泡,随后发明发电机以及商业供电厂。

他的公司在1892年与另一家电力公司合并成立今天美国最大的“通用电气公司”(GE),该公司的股票于1902年在纽约上市交易。

19世纪末期围绕着电话和电力技术的创新,使人们的关注目标由原来的铁路转到电话与电力概念股上来。

这期间,还有石油和钢铁股票也是股市炒作的热点。

当然,除了这些令人激动的观念股推动着美国股票文化的快速发展外,这里还不得不提到JP摩根,在他于1870至1905年间改变美国证券业之前,华尔街证券公司都规模很小,往往只有几位合伙人的资金组成,能销售的证券发行量很小。

但是,JP摩根于1871加入投行公司——Drexel, Morgan and Company之后,随即对各类大大小小的铁路公司进行整合,通过一系列并购把它们组合成几个实力较强的大公司。

他的技能是如此的高超,1895年他把其就职的Drexel, Morgan and Company重组为他自己的公司——JP Morgan and Company。

之后,他成功整合“通用电气公司”并把其股票推向股市。

他最大成名作之一是于1905年左右,他找到足够多的资本将众多美国钢铁公司合并,成立“全美钢铁公司”(US Steel Corporation),创造美国历史上第一个10亿美元公司。

他把证券公司的业务从简单的证券经纪上升到包括行业、企业整合的策划与融资全套服务,创新了现代投资银行的理念。

1910年以后又出现了新的投机概念——汽车,例如福特汽车就是此时期炒出来的。

不幸的是,1910到1929年间的汽车股票泡沫最终以著名的1929年大股灾结束,接下来的经济危机使美国股市沉闷多年。

到了1980年代,才又出现了大家熟悉的电脑股票热,英特尔、微软等公司是这时期的代表作。

到1990 年代则是互联网股票热,等等。

过去200多年里,美国股市几乎是一部连续不断的股市热潮史,这背后当然是一部部财富创造的故事,同时也一波一波地把美国股市推向成熟,使它的定价和融资能力达到多方位的深化。

为什么美国股市能够发展到今天如此的规模 起决定性的因素是,美国股票市场是法规健全、管理严密而透明,但最重要的是它是一个自由的市场,股票价值完全自由涨落,除了法制的约束,对股...

中国股民和美国股民的区别

中国股民和美国股民的区别:1、美国人不会在公众场合大谈股票,一只股票可以藏它几十年。

记者有一位美国朋友,辞了职专心炒股。

身边的亲友都很不以为然,甚至猜想他是否在生活上遇到什么问题,是否精神暂时失常。

2、美国人口3亿,股市开户人数8000多万,开户人数占总人口的近27%,这一比率远远高于中国。

但由此说美国“全民炒股”,却是一个误判。

“全民持股”不等于“全民炒股”, 美国人持股多半为了养老。

3、美国基民“多于”股民;富裕程度不同,涉股方式也不同。

美国公司劳动纪律很严,上班时间不能“炒股”。

如果有人一边上班一边“炒股”,最后的结果,十有八成是被老板“炒鱿鱼”。

4、中美两国股民在买股行为上的差异,还源于对股票功能的不同定位上。

中国更多地把股票作为赚钱工具,衍变为类似赌钱的行为。

美国股民更重视股票的投资功能。

在美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股疯”,只是那个阶段早已过去了。

5、美国的股市仍是目前世界上监管得最好的股市。

然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管的重点不在于维持指数的稳定,而在于维护股市的公正性。

股指的涨落是正常的,关键不在于多少人赚钱,多少人亏钱,关键在于所有人必须在一个公平、透明的平台上交易。

世界股灾历史记录

一、美国股灾1)1929年大股灾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9跌到28,20种铁路的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

美国钢铁公司的股价由每股262美元跌至21美元。

通用汽车公司从92美元跌至7美元。

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间出现了四次银行恐慌。

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2)1987年股灾1987 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开盘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

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

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

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10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 14.9%,创下东京证券下跌最高纪录。

10月26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126点,跌幅达 33.5%,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将自1986年11 月以来的全部收益统统吞没。

亚洲股市崩溃的信息又回传欧美,导致欧美的股市再次下泻。

二、日本股灾1989 年12月,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进入90年代,日本股市价格旋即暴跌。

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

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猛。

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

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 1985年的水平。

三、1973年香港股灾1969年由李福兆牵头的一群华资经纪暗中筹备一间华人的股票交易市场远东交易所(The Far East Exchange Limited),并于12月17日开业,由此开始了普罗市民参与证券及股票买卖,当时恒生指数于12月29日创下160.05当年新高,其后股市节节上升,1971年9月20日创下406.32新高位,不足两年上升1.5倍。

1973年发生了香港股票普及化后第一次股灾,恒生指数于一年内大跌超过九成,数以万计的市民因此而破产。

四、1990年台湾股灾1987 年到1990年,台湾股指从1000点一路飙升到12682点,整整上涨了12倍。

当时台湾经济已实现连续40年平均9%的高增长,台币兑换美元更从1比 40升到1比25元,加上券商的执照开放等,都是热钱涌入的重要原因,当时房市和股市一起火爆。

由于新台币的升值预期,海外“热钱”大量涌入岛内,在居民财富增长作用下,一时间台湾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当时,岛内可以说完全是资金泛滥,巨大的资金流贪婪地寻找各种投资机会。

1989年最后一个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达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其他市场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

五、中国历史上3次股灾中国股市发展历程较为短暂,但依然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股灾。

1)一次发生在1996年。

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

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

证监会连续发布了后来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

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

”涨势终于被遏止。

上证指数开盘就到达跌停位置,除个别小盘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

全体持仓股民三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

2)另一次发生在2001年。

当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

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 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

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了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3)最近一次发生在2015年6月,2个月时间沪指跌幅高达45%,国家采取一些了措施才稳住跌势。

美国87年股灾对我国的启示

崩盘的历史- - 1929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溃 历经25年的熊市才回到原有的指数 丘吉尔目睹股灾的序幕 买空卖空加剧股灾的发展 亡羊补牢,国会立法整顿股市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大的证券交易所,它的道·琼斯指数(及以后的纳斯达克科技股指数)不光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也是世界上大多数股票市场的风向计,一荣俱荣,一败俱败。

1929年10月的那次股市暴跌,当时不论是美国的股市投资者,还是世界上其他的股市投资人绝对不会想到的是,1929年9月3日是股票平均价格最高的一天,股市大崩溃以后,要等待整整25个春秋,股价才恢复到1929年的最高水平。

中国的股市虽说也经历过几次熊市,但最多也不过是两三年时间,因此很难想象漫长的25年熊市是怎样熬过来的?如果不吸取美国股市的教训,谁能保证中国的股市也步美国历史的后尘呢!因此有必要把这次股灾的主要原因找出来。

狂热引起灾祸 如果不是这次股灾的发生,美国是不会下决心整顿证券市场,成立证券管理委员会并制定出一个又一个有关监管证券的法律。

也就是说,大家终于认识到如果控制不住无法无天的狂热,下一场戏必定是股灾。

这场股市暴跌起源于席卷美国股市行情不断上涨。

从1928年开始,股市投机成为一种全国性的业余爱好,1929年1月2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新年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一开市,买单就像潮水般地涌来,股价与交易量飞速上升,通用电器等绩优股上涨了20美元左右,其他股价也上升了5美元以上。

纽约时报更预计1929年将是美国股市最辉煌的一年。

实际上,在当年9月以前,已经股票价格急剧升腾,参与股票投资的人越来越多,简直到了男女老少齐疯狂的状态。

出租车司机一面驾驶汽车,一面情不自禁地建议你应当买那只股票,即使路旁擦皮鞋的小童也能向你介绍当天的热门股。

人们买股票只是一心想着在短时期内再卖出,井非为了长期投资。

作家G·托乌斯和摩根·威特斯在《1929年大萧条的内幕》一书中这样写道:“……股市的狂热居然涌进了地铁的车厢里!一个发疯的人愤怒地指责没有在每节车厢里装上电传打字电报机……他的这个要求不见得太荒唐。

因为,在波土顿的一家工厂里,在所有的车间都安放了大黑板,一名职员每隔一小时就用粉笔写上交易所的最新行情。

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大牧场上,牧牛仔们通过接通电台的高音喇叭,一分钟一分钟地了解行情。

高音喇叭装在牧场上和牲口棚里。

” 当时美国的券商雇佣大批股票推销员在城市的街道上,在乡镇里,在几百家小银行内,在千家万户门前,向市民和农民们一遍又一遍讲述炒股的好处,把老板的公司在二级市场上购买的股票转卖给这些不知行情的散户,推销员从每笔交易中获得手续费,老板的公司也从中获利。

推销员还把根本没有偿还能力的外国政府发行的债券卖给老百姓,但却从不提“风险”二字。

为了吸引更多的妇女入市,许多证券经济商还专门设立了“女士专用房间”,有时还配有简易的免费美容院。

在这里,女投资人可以从大黑板上得知最近的行情,女股民已占总投资者队伍的20%。

各家上市公司的职工也成了华尔街最忠实的投资者。

各公司的购股计划从1915年到1929年翻了6倍,三分之一的职工积极参与股票买卖之中。

在空前绝后的投机潮中,纽约股市一涨再涨。

一些激动不已的金融分析家称之为“金融火山”。

从1928年3月初到1929年9月初,股票市场交易额的增长率与1923年至1928年初期整个时期的增长率相同,主要工业公司股票的价格上涨有时竟高达每天10个或15个百分点。

其实,大崩溃前不久,股市已开始下跌了,而下跌浪潮的加剧是从10月19日星期六开始的,但是由于22日星期二略有回升,小股票持有者对周三股市的下跌,就不再担心了。

唯有专职金融商(银行家、经纪人等)24日清晨仍惊恐不安,他们不安地等待交易所10时开门。

令他们特别感到不安的是,储户在银行门口排了长队,以便打听消息,或是为了提取存款。

而资金雄厚的通用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埃尔弗莱德 。

斯洛恩也来宣布“膨胀已告结束”。

美国的一场股灾,导致美国,甚至世界股市长达25年的熊市,即通过1/4世纪,股指才回到25年前的价位。

触目心惊之余,我们当然不希望中国的股市会步这个后尘。

丘吉尔目睹股灾的序幕 10月24日,是美国证券史上永远难忘的日子。

纽约证交所的1100名会员几乎全都到场,比平日多出300多人。

一开市,交易员们发疯了似地来回奔跑,但还是赶不上股价下跌的速度。

在短短的几分钟里,160万股被抛出,好股坏股无一幸免。

由于及时传递行情在技术上办不到而使风潮进一步加剧。

通过电报和电话来传递信息过度频繁,人群挤得水泄不通,以至互通消息被推迟一个多小时,因此,巴尔的摩10时30分发出的指令,要到11时30分才在华尔街电传打字机上显示出来。

结果大家都惊恐万状。

当时担任记者,后来当了英国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根据他的现场采访写了一篇报道刊登在《每日电讯报》上:“我看见这些人……自动出售几大捆股票,这些股票已贬值一半或2/3,但没有物色到一个有足够胆量去接受这批可靠财富的人。

这批财富是别人忍痛出售的。

到12...

07 08年美国股市下跌多少?

展开全部 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美国股市从2007年10月开始一路下跌,截至到2008年11月,短短一年多间,道琼斯指数由最高14279点(2007年10月11日),最低跌至7800点附近(2008年10月10日),跌幅达到45%。

随着众多金融机构的倒下,次贷风波愈演愈烈,已经演变成一次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全球主要的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波及。

各国股市纷纷下滑,而中国首当其冲,上证指数从6124点一路下跌,最低时跌至1664点,跌幅达到了72.83%,成为全球下跌相当严重的股票市场。

美国股票市场历史比较悠久,市场相对成熟,全球的股票市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美国股市的影响,中国也不例外。

我们希望通过对美国历次股市下跌的分析,以及中美股市的对比,为当前中国股市的运行趋势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是美国历史最久的指数之一,下图是它从1928年10月以来的运行情况,图中画圈的是几次比较大的股市下跌:从历史走势上看,美国股市在2007年的金融危机之前,经历过6次较大幅度的下跌,分别发生在1929年、1937年、1974年、1977年、1987年和2001年。

下面我们来具体观察一下这几次股市大跌: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9美元跌到28美元,20种铁路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

从1929年9月繁荣的顶峰到1932年夏天大萧条的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81点跌至36点,缩水90%。

受股市影响,金融动荡也因泡沫的破灭而出现。

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

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自成立112年来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而且持续的时间也超过以往经历的任何一次。

到1933年底,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几乎还达不到1929年的三分之一。

实际产量直到1937年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1930—1940年期间,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业人数少于800万。

1933年,大约有1300万人失业,几乎在4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失业。

...

美国历史简介

美国人民是个勇敢而爱好自由的民族. 他们原本来自世界各地, 是许多不同的文化、种族和宗教, 经过长时期的共存结合而形成的, 渐渐他们以身为美国人而自豪. 17世纪以前, 北美广大原野仅有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居住, 但经过百余年的移民, 这里已成为欧洲国家人民的新家园, 而其中最主要为英国人所建立的13州殖民地, 这13州殖民地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 几经协商与改革, 联邦体制的美国, 于法国大革命前夕, 正式登上世界舞台. 早期的美国很欢迎外来的移民, 这些移民使她迅速地成长. 美国人口, 在1776 年只有300万人, 而现在则超过2亿. 在人口迅速增加的过程中, 新的生存空间, 也跟着不断开拓, 而方向则由东向西, 拓疆的先驱们不但从事农耕畜牧, 也寻找矿产及其它资源. 到了20世纪,美国不但已成为世界强国, 并且也是科学、技术、医药及军事力量的先进国家. 殖民时期以前(1607以前) 在两万多年前, 有一批来自亚洲的流浪者, 经由北美到中南美洲, 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 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 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 约有2,000万, 其中有大约100万人住在现在的加拿大和美国中北部, 其余绝大部分住在现在的墨西哥和美国南部. 大约1万年前, 又有另一批亚洲人, 移居到北美北部, 这是后来的爱斯基摩人. 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种人大概是维京人, 他们是一群喜好冒险的捕渔人, 有人认为他们在1,000年前,曾到过北美东海岸. 殖民时期(1607~1753) 1607年, 一个约一百人的殖民团体, 在乞沙比克海滩建立了詹姆士镇, 这是英国在北美所建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后150年中, 陆续涌来了许多的殖民者, 定居于沿岸地区, 其中大部分来自英国, 也有一部分来自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和其他国家. 18世纪中叶, 13个英国殖民地逐渐形成, 他们在英国的最高主权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议会. 这13个殖民区因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差异, 造成了各地经济形态、政治制度与观念上的差别. 独立运动(1754~1783) 18世纪中叶, 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与英国之间, 已有了裂痕. 殖民地的扩张, 使他们产生某种自觉, 自觉到英国的迫害, 而萌生独立的念头. 1774年, 来自12州的代表, 聚集在费城, 召开所谓第一次大陆会议, 希望能寻出一条合理的途径, 与英国和平解决问题, 然而英王却坚持殖民地必须无条件臣服于英王, 并接受处分. 1775年, 在麻州点燃战火, 5月, 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 坚定了战争与独立的决心, 并发表有名的独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来打这场仗, 这也是最后致胜的要素. 1781年, 美军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1783年, 美英签定巴黎条约, 结束了独立战争. 组成新政府(1784~1819) 革命的成功, 使美国人民有了以立法形式表达他们政治观念的机会. 1787年, 在费城举行联邦会议, 会中华盛顿被推为主席, 他们采取一项原则, 即中央的权力是一般性的, 但必须有审慎的规定和说明, 同时, 他们也接受一项事实, 那就是全国性政府必须有税收、铸造货币、调整商业、宣战及缔结条约的权力. 此外, 为了防止中央权力过大, 而采取孟德斯鸠的均权政治学说, 即政府中设置三个平等合作与制衡的部门, 即立法、行 政、司法三种权力相互调和, 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权占控制地位. 向西扩张(1820~1849) 19世纪初期, 数以千计的人, 越过阿帕拉契山, 向西移动, 有些开拓者, 移居到美国的边界, 甚至深入属于墨西哥的领地、以及介于阿拉斯加与加利福尼亚的俄勒冈. 开拓者勇敢、勤奋地向西寻求更好的生活. 南北冲突(1850~1869) 引起内战的原因, 不单是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的问题, 还包括了思想上的冲突. 内战暴露了美国的弱点. 对这个国家的存在, 作了一番考验. 经过了这次考验, 美国才步向一个中央集权化之现代国家的坦途. 南北之间, 为奴隶问题而起争执, 南方在全国政治上的主要方针, 就在保护和扩大"棉花与奴隶"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 主要是制造业、商业和 金融的中心, 这些生产无需依赖奴隶, 这种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冲突都是由来已久的. 1860年代初期, 11个南方的州脱离联邦, 另组政府, 北方则表示, 为了统一将不惜付出任何代价. 1861年, 内战爆发了, 这场美国人面对面的流血战, 打了四年, 南方遭到严重的破坏, 而且留下深深的伤痕. 1865年, 北方战胜了, 这项胜利不但显示美国回复统一, 而且, 从此全国各地不再施行奴隶制度. 工业化与改革(1870~1916) 19世纪初期, 美国开始工业化, 而内战之后, 则步入成熟阶段. 在从内战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不到50年时间内, 她从一个农村化的共和国变成了城市化的国家. 机器代替了手工,产品大量增加. 全国性的铁道网, 增进了货品流通. 应大众的需要, 许多新发明应市了. 银行业提供贷款, 促成工商业经营的扩大. 故从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间被称为所谓"进步时期", 1914 年, 世界大战爆发, 1917年,美国终于被卷入大战漩涡中, 并且在世界上尝试扮演新的角色. 世界的新地位(1917~1929) 在战后的10年间, 美国的社会与文化可说是个无生气、无感情, 属于商人阶级的10年. 据1929年统计, 居城 ...

中国股民和美国股民的区别

展开全部 中国股民和美国股民的区别:1、美国人不会在公众场合大谈股票,一只股票可以藏它几十年。

记者有一位美国朋友,辞了职专心炒股。

身边的亲友都很不以为然,甚至猜想他是否在生活上遇到什么问题,是否精神暂时失常。

2、美国人口3亿,股市开户人数8000多万,开户人数占总人口的近27%,这一比率远远高于中国。

但由此说美国“全民炒股”,却是一个误判。

“全民持股”不等于“全民炒股”, 美国人持股多半为了养老。

3、美国基民“多于”股民;富裕程度不同,涉股方式也不同。

美国公司劳动纪律很严,上班时间不能“炒股”。

如果有人一边上班一边“炒股”,最后的结果,十有八成是被老板“炒鱿鱼”。

4、中美两国股民在买股行为上的差异,还源于对股票功能的不同定位上。

中国更多地把股票作为赚钱工具,衍变为类似赌钱的行为。

美国股民更重视股票的投资功能。

在美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股疯”,只是那个阶段早已过去了。

5、美国的股市仍是目前世界上监管得最好的股市。

然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管的重点不在于维持指数的稳定,而在于维护股市的公正性。

股指的涨落是正常的,关键不在于多少人赚钱,多少人亏钱,关键在于所有人必须在一个公平、透明的平台上交易。

...

07 08年美国股市下跌多少?

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美国股市从2007年10月开始一路下跌,截至到2008年11月,短短一年多间,道琼斯指数由最高14279点(2007年10月11日),最低跌至7800点附近(2008年10月10日),跌幅达到45%。

随着众多金融机构的倒下,次贷风波愈演愈烈,已经演变成一次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全球主要的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波及。

各国股市纷纷下滑,而中国首当其冲,上证指数从6124点一路下跌,最低时跌至1664点,跌幅达到了72.83%,成为全球下跌相当严重的股票市场。

美国股票市场历史比较悠久,市场相对成熟,全球的股票市场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美国股市的影响,中国也不例外。

我们希望通过对美国历次股市下跌的分析,以及中美股市的对比,为当前中国股市的运行趋势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是美国历史最久的指数之一,下图是它从1928年10月以来的运行情况,图中画圈的是几次比较大的股市下跌:从历史走势上看,美国股市在2007年的金融危机之前,经历过6次较大幅度的下跌,分别发生在1929年、1937年、1974年、1977年、1987年和2001年。

下面我们来具体观察一下这几次股市大跌: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9美元跌到28美元,20种铁路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

从1929年9月繁荣的顶峰到1932年夏天大萧条的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81点跌至36点,缩水90%。

受股市影响,金融动荡也因泡沫的破灭而出现。

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

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自成立112年来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而且持续的时间也超过以往经历的任何一次。

到1933年底,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几乎还达不到1929年的三分之一。

实际产量直到1937年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1930—1940年期间,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业人数少于800万。

1933年,大约有1300万人失业,几乎在4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失业。

8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