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的债务转到股票
为什么地方政府会有债务的
在会计帐目处理上,每一项经济业务,以借贷记帐法全面系统连续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增减变化情况。
基本原理是以“资产+费用”=负债+所以者权益+收入”会计等式的经济内容的数量关系为理论依据。
展开全部...
为什么地方政府会有债务的
在会计帐目处理上,每一项经济业务,以借贷记帐法全面系统连续地反映会计对象的增减变化情况。
基本原理是以“资产+费用”=负债+所以者权益+收入”会计等式的经济内容的数量关系为理论依据。
地方政府债务是什么意思?
在我国,不论是居民的养老金发放,还是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发放等民生问题,都有财政兜底,不会直接受到地方债问题影响。
我国也不会轻易开为增加财源而新设税种的口子。
目前,国务院也多次提出,并实际减免了一些企业的税收,减税应该是个政策趋势,这方面个人和企业也不用过于担心。
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将怎么处理?
1. 首先要减少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能力,同时削弱地方政府考核升迁的政绩观,减弱地方盲目投资上项目的冲动。
然后通过政府主导的地方融资平台模式的改革,阻断对地方举债的金融支撑。
同时加强对举债的预算管理和地方政府举债用途的监督与考核。
2. 地方债危机是指规模庞大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问题,正在迅速显现。
国家审计署2011年6月27日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万亿元。
据称,大约有5.7万亿元的债务在未来两年半内到期,偿债压力非常大。
同时,媒体传出个别地方融资平台可能现债务违约,引起地方债务危机的担忧。
从地方政府欠债数目看,其经济风险有限,但背后反映的政治风险则不容忽视。
什么叫地方政府债务?为什么政府会欠债务?
“地方债”(全称:地方政府债务),指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及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是地方政府根据信用原则、以承担还本付息责任为前提而筹集资金的债务凭证。
它是作为地方政府筹措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而发行的,其收入列入地方政府预算,由地方政府安排调度。
2013年12月10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日前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地方债成内地官员政绩考核重要指标,留烂帐离任也究责。
地方债券仅仅是地方债务中显性债的一部分。
而地方债是一个包含显性负债、隐性负债和地方或有负债的概念。
结构调整带来的宏观紧缩和房地产调控,给地方政府带来了空前的压力,也使央地关系在实际上变得很紧张。
所以,如果要将中央意志不打折扣地执行下去,就必须找到办法来缓解地方政府面临的困境。
从目前来看,允许地方发债是呼声最高的途径。
如何看待地方政府债务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地方政府的债务显著增长。
由此产生了一种普遍的担忧和不安,甚至有的认为我国已经面临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到底应当怎样看待地方政府债务,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重大问题。
单纯就债务论债务没有意义 应当承认,地方政府债务近年来有快速增长。
有的专家学者从贷款的去向来推算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在2009年天量贷款的背景下,认为地方债务危机已经变成了现实。
之所以有这样的推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债务至今仍是一个“黑箱”,没有一个正式的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来让它变成透明。
在猜测和推测的情况下,估计出来的数据大相径庭,得出危机的结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不管怎样,从警醒的意义上看,地方政府面临债务危机的呼喊不啻为一种社会预警的提示。
从方法论来看,要正确判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或危机,需要从三个层次综合考虑:第一,需要分清楚不同性质的债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地方政府债务有四种类型:显性的直接负债、显性的或有负债、隐性的直接负债和隐性的或有负债。
从地方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的显性或有负债较多,而显性的直接负债规模相对较小。
不可把地方国有企业的债务都视同为政府的直接负债。
即使是投融资平台的债务也不能一概简单地视为政府的直接债务,这就像国有政策性银行、担保公司的债务不能直接当作中央政府债务一样。
应当重视地方政府的或有负债,但不等于应直接当作政府的直接负债来管理。
混淆不同性质的债务将会人为地扩大政府债务风险。
第二,需要和偿债的公共资源联系起来,孤立地就债务论债务是没有意义的。
依据债务增长速度、债务绝对规模这样的指标是无法判断风险状态的:债务风险到底是在扩散还是在收敛?偿债的公共资源有三个层次:一是政府收入,包括地方的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二是政府的资产,包括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三是地方政府的资源性资产,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这些资源性资产在市场化过程中资本化会带来大量的政府收益。
如果这些资源不足以去偿还现有的债务,也就是地方政府净值为负数,则意味着产生了债务危机的。
若是相反,无论债务规模是否达到了历史新高,都无法得出债务危机的结论。
第三,要正确判断地方债务风险,还要看地方政府债务使用产生的效应,包括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等。
正面的效应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这样,债务就可与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有助于形成良性循环的债务,可以说是“良性债务”,这样的债务即使是短期快速增长,也不足为虑。
若是相反,那怕是债务规模不大,增长不快,也会带来债务危机。
所以,对债务带来的风险大小,应有资产、资源的概念,而且应从动态循环的视角来认识。
地方投融资平台是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有效结合的一种中国式创新更进一步分析,地方债务风险的大小还与地方政府债务的体制机制密切相关。
如果地方政府的融资、投资机制存在重大缺陷,则会放大债务风险,否则就会收敛债务风险。
因为地方政府的融资、投资机制决定了政府债务能否有效地加入到地方的经济循环中去。
以系统论的方法来认识,地方政府通过债务融资来投资,将会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系统的初始条件。
如果改变了初始条件,例如地方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人力资本得到积累、关键性的产业得到扶持,那么,经济系统在自组织过程中就会向正反馈状态转变,经济系统扩展,也就是经济增长。
如果相反,地方政府债务没有产生效果,对经济系统的初始条件没有带来改善,那么,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就会急剧扩大。
而从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投资的机制来看,与往年有了明显的变化。
最突出的特点是地方政府建立了集融资、投资于一体的投融资机构,与传统的城投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相比,实现了功能性的提升。
应当说,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不是事先设计出来的,而是被“逼”出来。
地方政府有强烈的融资需求,尤其是在实施为期两年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地方必须给中央项目提供配套资金的情况下,如何为政府性投资项目融资是头等大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自去年以来,各个地方涌现出很多投融资平台。
这些各有特点的投融资平台为地方政府实施积极的刺激政策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
由于没有中央政府统一的部署和安排,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五花八门,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量涌现,给人的感觉无疑是一种“乱象”。
但也许正是在这种乱象中,可能无意之中踩出了一条新路,形成地方政府与市场力量有效结合的一种新型方式。
创新总是会有风险,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建设更是如此。
其实,用创新的眼光,或者说从构建我国地方政府的投融资体制来观察,当前这些投融资平台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从各地方的实践来看,政府设立投融资平台的过程,同时伴随着地方政府改革。
这与过去的情况已有很大的不同。
从前是各个政府部门自办“投资公司”、“信托公司”、“市政公司”等等,部门各自为政,大肆借钱,最后出现问题,当还不起债时,由政府财政去兜底。
正是过去这方面的许多教...
截至2017年末中国政府债务余额多少?
展开全部 截止到2017年末,我国政府债务余额为29.95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国债余额13.4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47万亿元。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3月7日上午举行记者会,财政部部长肖捷,副部长史耀斌、胡静林就“财税改革和财政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有记者提问:有国际机构预测2018年中国政府的直接债务将达到GDP总量的40%,2020年有可能要上升到45%,请问财政部对此有何评论?下一步怎么样加强地方债务的管理?还有控制债务的风险。
谢谢。
肖捷:谢谢你的提问。
近一段时间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国际机构就有关问题作出这样或那样的预测。
我想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
按照中国预算法的规定,我国政府的债务范围是有界定的,它包括中央财政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以及经清理甄别认定的截止到2014年末的存量政府债务。
这里给记者朋友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强调截止到2014年末,因为从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实施了新的预算法。
肖捷:接下来我想告诉各位记者朋友,按照上述概念,截止到2017年末,我国政府债务余额为29.95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国债余额13.48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47万亿元。
我国政府负债率也就是用债务余额除以GDP所得出的比例是36.2%。
这个比例比2016年的36.7%有所下降。
按照这样一个比例,我国政府的负债率是低于国际社会通用的所谓60%的警戒线,也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负债水平。
我们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政府的债务风险指标水平与2017年相比,也就是我刚才跟大家通报的数据相比,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肖捷: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特别是在新的预算法实施之后,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措施覆盖了限额管理、预算管理、风险预警、应急处置以及日常监督等各个环节,可以说已经初步形成了地方政府债务的闭环管理体系。
按照新的预算法的规定,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唯一合法形式。
大家请注意,是唯一合法形式。
对于各类违法违规举债问题,我们的态度是坚决的、明确的,也就是发现一起,要查处一起、问责一起。
肖捷:记者朋友们可能也都注意到,去年我们已经查处并且公开通报了10批违法违规举债的案例,处理了近百名相关责任人。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采取“开前门”和“堵后门”并举的措施,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在“开前门”方面,我们考虑是合理增加债务规模,比如说今年我们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500亿元,比去年增加5500亿元。
同时,我们也将合理确定分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稳步推进专项债券管理改革。
肖捷:在“堵后门”方面,主要是严格执行预算法和担保法,从严整治无序举债乱象。
坚持谁举债、谁负责,用我们通俗的话讲就是“谁家的孩子谁抱”,严格落实地方政府的属地管理责任,债务人和债权人依法合理分担风险。
同时,将加大督查问责的力度,做到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我们相信,通过这些措施,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完全能够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谢谢。
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是什么意思——白话解释
展开全部 从文件上看,这一万亿是2015年第一批置换债券额度,这难免会让人联想是不是还有第二批?截至2013年6月底,2015年到期的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规模1.8万亿,但考虑到算上2013年6月以后新增债务,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预计在20万亿左右,到期债务会在1.8万亿基础上会有所增加,其中负有偿还责任债务约2.3万亿。
1万亿之后第二批可能还有超过5000亿的置换额度释放。
定向发行有点类似强行摊派,地方政府与银行贷款债权人自己协商置换问题,以达到解决配置需求不足的问题,这部分规模有多少?考虑到地方政府债务中银行贷款规模占比达50%,此次置换中针对银行贷款的定向发行规模约为9200亿元,另外非银行贷款部分债务经过协商也可能纳入定向发行范围,最后的定向发行的债券规模预计已经接近1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