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和海尔股票
海尔的成功之路张瑞敏何以领导海尔走向的成功?
国际特色的垄断是标准的垄断,专利的垄断,技术的垄断。
可在中国,真正能形成很高的技术门槛,别人难以复制和超越,从而获得垄断利润的高科技产品还实在是太少。
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这样两类垄断: 中国是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有很多资源还是掌握在政府手里,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决定了仍然有一些项目是要由政府来管理的,这就必然形成垄断经营。
第二种垄断就是通过整合各地资源,成为一个行业乃至一个产业的龙头,形成寡头垄断。
随着全球产业分工的大调整,中国将成为未来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中国将有可能成为这个产业的寡头。
而如果在中国率先进行那些具有比较竞争力的行业的大重组,成为该行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龙头,这无疑会带来可观的垄断利润。
什么叫做“CEO”?如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缩写CEO)是在一个企业中负责日常事务的最高行政官员,又称作行政总裁、总经理或最高执行长。
他向公司的董事会负责,而且往往就是董事会的成员之一。
在公司或组织内部拥有最终的执行权力。
在比较小的企业中首席执行官可能同时又是董事会主席和公司的总裁,但在大企业中这些职务往往是由不同的人担任的,避免个人在企业中扮演过大的角色、拥有过多的权力,同时也可以避免公司本身与公司的所有人(即股东)之间发生利益冲突。
张瑞敏为何坚持塑造海尔品牌?
张瑞敏坚持塑造海尔的原因是,在德国时有一个晚上安排节日烟花,陪同方对他说:这是从中国进口的烟花,中国的工业落后,但你们祖先的四大发明棒!张瑞敏听着不舒服,而白天谈判的一幕更是令人尴尬。
张瑞敏觉得设备昂贵,试着砍价,三番五次后德国人怒了,将本子摔到桌上:“德国设备就这个质量、这个价格,你们可以不买。
只有我们才会有奔驰、宝马这样的好品牌。
张瑞敏深受刺激,定下一个原则:要塑品牌,而不是给外国产品进行代工。
媒体报道,如今张瑞敏的日记本里仍夹着第一次出国的登机牌。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说海尔要探索的三个“无”分别是什么?
海尔集团董事局张瑞敏说海尔要探索的三个“无”分别是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
企业无边界。
美国的企业史学家钱德勒曾经说资本主义的原动力就是规模和范围,规模就是要做大。
管理无领导。
原来的企业都是金字塔式的,一层一层,把所有的信息集中起来分析,再把决策一级级贯彻下去。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最基层的人得到的信息和你得到的是一样多,甚至比你还多,等你做出决策一切都晚了,所以要实现组织的扁平化。
供应链无尺度。
过去供应链是有尺度的,比如最低批量是1000台或者5000台。
现在是个性化定制,一台也要满足。
现在用户就是最大的概念,是用户来选择你。
而且,企业眼中的用户,一定要加上两个字,变成“交互”用户。
...
为什么马云对海尔张瑞敏说要在年轻力壮的时候生儿子,是因为海尔张...
不是因为海尔张瑞敏个人资产和妻子的原因,不是因为海尔张瑞敏个人资产和妻子的原因,马云和张瑞敏说到的生儿子是指的企业接班人问题。
“生儿子一定是年轻力壮的时候生。
别到80岁的时候生儿子,生出的儿子不一定好,因为你已经没有力气了。
你不知道怎么管他了。
你今天40岁生两个儿子不行可以再生两个儿子,你今天还有机会。
”他告诫学员们,一定要早一点培养接班人,这样企业也形成一个生态。
生态的好处是什么?春夏秋冬、死而不亡。
展开全部...
请问海尔总裁张瑞敏写过什么书啊?
我知道她的工作.张瑞敏和他的助手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距中,创造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模式——OEC,即日清日高管理系统,并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重视。
朱钅容基、邹家华、李岚清等3位副总理均作出重要批示,建议在全国推广这一经验。
OEC是英文Overall Every Controland Clear的缩写,即全方位地对每人、每天、每事进行清理、控制,其主要内涵,就是贯穿在企业各项工作中的“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具体地讲,就是企业每天所有的事都有人管,做到控制不漏项;所有的均有管理、控制内容,并依据工作标准对各自控制的事项按规定计划执行,每日将实施结果与计划指标对照、总结、纠偏,达到对事物发展过程日控、事控的目的,确保事物向预定目标发展。
按照这一管理模式,上至总裁,下至一般员工,哪怕是一个修剪花草的花匠,都十分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
干多少,按什么标准干,达到什么结果。
张瑞敏认为,目前,一些大中型企业的条条框框制定得十分严密但有不少流于形式。
因此,张瑞敏认为,制定一项好的制度不易,能够坚决执行则更难。
OEC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一丝不苟地坚持。
在企业管理中,海尔强调“人人是人才”的观念。
张瑞敏认为,所有的员工都是可造就的人才,应该设法把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发挥出来,使之对企业的爱达到“投入地爱一次,忘了自己”的境地。
为此,海尔制定了许多有关的制度,如通过实行公开招聘上岗制度,发现人才和促进了人才流动,使许多年轻有为的员工走组建联合舰队上了领导岗位。
经过几年呕心沥血、脚踏实地的奋斗,张瑞敏带领广大员工把青岛电冰箱总厂这只破烂不堪、弱不禁风的小木船,迅速改建成一艘装备精良的航空母舰。
按说,张瑞敏该满足了,然而他深知,一只战舰的实力再强也是有限的。
在现代化的战争中,孤军作战很难应付复杂的情况,也难免顾此失彼,惨遭败局。
因此,他朝思暮想的是要尽快组建一支实力强大的海尔联合舰队,邀游世界,同外国的舰队一比高低。
他说:“在市场竞争中,有名牌,但没有规模,名牌便无法保持和发展;有规模而无名牌,规模便无法保持和发展。
因此,海尔创出名牌后,必须走规模经济的道路,组建联合舰队。
” 实践的磨炼使张瑞敏更加成熟,更加敏锐。
他在总结了自己管理企业的经验后深有体会地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认为,一个精明的企业家必须有3只眼睛,只有两只不行。
要用一只眼睛盯住内部,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要用第二只眼睛盯住外部,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还要用第三只眼睛盯住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时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企业规模” 张瑞敏就是长了3只眼睛的企业家,具有超前意识的指挥官、富于创新精神的设计师。
他在指挥广大员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离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抓住了各种稍纵即逝的遇,发展海尔,壮大海尔。
1991年12月20日,青岛电冰箱总厂兼并了处境艰难的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厂。
尔后,分别更名为青岛海尔冷柜总公司和青岛海尔空调器总公司,并组建成立了海尔集团公司,张瑞敏出任总裁,实现了他组建海尔联合舰队的初步愿望。
仅仅一年时间,两厂分别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产品质量、经济效益、职工素质等均跃上一个新台阶。
1994年,两厂双双通过了ISO9001国际认证,从而使海尔集团成为我国唯一3个主导产品都通过ISO9001国际认证的家电企业。
1995年底,在全国畅销国产商品金桥奖评选中,海尔冷柜、海尔空调和海尔冰箱同时荣获金桥奖,并分别名列同行业第一名,使海尔集团成为获奖最多,奖项最高的企业。
国家统计局对1997年全国600家大中商场家电商品主要品牌市场统计结果显示:海尔冷柜和海尔空调市场份额均居榜首。
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期间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小平同志的讲话,使长了3只眼睛的张瑞敏看到了中国经济要大发展的光环。
他叮嘱自己:绝不能错过时机。
当年6月,他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果断地用较低的价格在青岛市高科技工业园买下了720亩土地,决定筹建中国最大的成片开发的家电生产基地——海尔工业园。
1992年11月16日,海尔工业园这项浩大的工程破土动工,边设计、边建设、边投产、边受益。
1995年初第一期工程完工,完成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70%的投资已经偿还。
分体式空调器、与日本三菱重工合资的柜式空调器、与意大利梅罗尼合作的滚筒式洗衣机、与意大利合作的商用展示柜等生产线和专为上述工程配套的大型精密冲裁基地先后竣工投产,海尔中心大楼、公用设施等也先后投入使用,使海尔的生产手段更加先进,使联合舰队的装备更加精良、实力更加雄厚。
1995年7月4日,青岛市政府决定,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
拥有3500多名员工的原红星电器公司是我国洗衣机行业的骨干企业,年产洗衣机达70万台,年销售收入达5亿元。
但进入1995年后,生产经营每况愈下,资不抵债,债务达1.33亿元,前景极不乐观。
张瑞敏深知,此次兼并成败关系重大。
成功了,海尔联合舰队将增...
现在海尔上班能见到张瑞敏吗?见了他后应该如何称呼他?他现在的职...
大事记海尔官方就有啊。
而且官网上还能链接海尔商城在线销售。
我找了一下这些大事记,希望对你有用啊。
2005年12月25日 2005年12月25日,“海尔创业21周年暨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
研讨会上,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宣布启动新的发展战略阶段、发展模式及新的企业精神和作风。
至此,海尔进入继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之后的第四个发展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2005年10月29日 10月29日,由《中外管理》杂志社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外管理官产学峰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应邀出席峰会并发表主题演讲——“海尔:创新发展模式,打造全球化品牌”。
张瑞敏首席执行官从发展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企业文化创新三个方面诠释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精彩的演讲引起与会代表强烈反响。
2005年10月18日 《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相继刊发了对海尔集团创业20余年来坚持自主创新、矢志不渝创世界名牌的做法和发展历程的重点报道:10月24日《人民日报》在“品牌时代”专版中刊发了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署名文章:《中国不能没有世界名牌》。
从10月25日起,《经济日报》将连续四天从“品牌”、“流程再造”、“技术创新”、“国际化”四个方面推出对海尔集团的专题报道。
2005年10月18日 10月18日,美国南卡州政府亚洲办事处成立仪式在上海举行,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作为南卡州政府的特邀嘉宾出席了成立仪式,并发表演讲。
在成立仪式上,南卡州州长Mark Sanford先生向张瑞敏首席执行官颁发了“全球商业领袖奖”,以表彰海尔在推动南卡州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005年09月20日 9月20日-21日,2005全球海尔经理人年会在海尔国际培训中心召开。
100余位来自全球各地的海尔海外经理人和客户代表齐聚青岛,按照海尔3A发展战略,与各产品本部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交流,并认真听取了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对海外市场发展的指导,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2005年08月12日 8月12日,北京奥组委在青岛奥帆基地正式宣布:海尔集团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白电赞助商。
2005年07月08日 7月8日,海尔集团全球第15个工业园——重庆海尔工业园投资签字仪式在重庆举行。
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鸿举,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等重庆党政领导,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董事局副主席武克松等领导参加了签字仪式。
2005年04月07日 2005年4月7日上午9时15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巴基斯坦总理阿齐兹一起视察了巴基斯坦海尔工业园。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就巴基斯坦海尔的工作向两国总理作了汇报。
2005年03月01日 3月1日,约旦撒哈布的海尔中东工业园举行了开业仪式。
海尔中东工业园总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设计生产能力超过100万台,是中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家电工业园,它将成为海尔集团在中东运作的一个枢纽。
2004年11月01日 11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在山东省和青岛市市有关领导张高丽等的陪同下,视察了位于青岛开发区的海尔工业园。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向贺国强部长汇报了海尔的发展。
2004年10月01日 10月份,巴基斯坦海尔顺利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巴基斯坦家电行业国外品牌中第一个通过该认证的企业,也是海尔集团第一个通过该认证的海外工厂。
2004年07月01日 7月1日,在与海尔美国总部大楼仅隔三个街区的曼哈顿广场,有大批美国消费者排起了长队在等候购买海尔空调,最终7000台海尔空调在7小时内销售一空。
2004年05月20日 5月份,以海尔集团为原型的主旋律电影《首席执行官》被日本富士映象股份有限公司买走放映权,2005年1月份作为“贺岁片”在日本商业院线全线上映。
2004年05月04日 5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山东省、青岛市有关领导的陪同下,视察了位于青岛市开发区的海尔集团国际物流中心。
在听了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汇报的“海尔过站式物流用时间消灭空间,使企业实现零营运资本”的思路与做法后,李长春说:“这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它能够大幅度降低流通的费用,这对企业来说是很大的问题!” 2004年03月03日 3月3日,首批标有“海尔”品牌标志的5500台笔记本和台式电脑,登陆法国市场。
这是我国企业首次大批量利用自有品牌出口电脑,开创了国内品牌电脑走向国际市场的先河,同时标志着海尔电脑正式拉开了“跨国作战”的帷幕。
2004年02月20日 2004年2月20日,国家总理温家宝关于海尔集团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做出重要批示:“自己的品牌,就是自主的创新,就是竞争力和影响力。
我完全相信,海尔一定能够在创世界名牌的道路上走在前列。
” 2003年12月26日 12月26,“海尔创业十九周年,流程再造五周年暨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发展研讨会”在海尔软件学院举行。
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806亿元,平均增长70%。
2003年12月10日 12月10...
海尔张瑞敏"子女“海尔旗下有几个品牌?
展开全部 郎咸平从一开始就没有搞清楚海尔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他先是指责海尔董事会“集体侵吞国有资产”,他的“四问海尔”,显然是建立在“海尔是国有企业”的误解上;在海尔作了一针见血、十分到位的回应后,郎改口说是侵吞大集体资产;到2004年年底,他对海尔被青岛国资委监管一事表明态度时,不知为什么又逻辑混乱地说:“即使海尔现在是一个集体所有制企业,那么一个原来纯国有制的公司,为什么变成集体所有制?这个转型过程我相信社会大众也希望知道。
” 可问题是,海尔什么时候有过国企出身?对此不光郎咸平没弄懂,众多义正辞严评论海尔的人士也不小心犯了低级错误。
他们的问题出在“拍脑瓜”想当然上。
张瑞敏说:“这么大的企业还是集体所有制的在中国恐怕没有第二个。
” 什么是集体所有制?来看一下辞典上的标准解释:它是指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与农业、手工业、商业、服务业和某些工业部门中社会化程度较低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相适应。
在集体所有制中,生产资料是集体财产,只归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支配和使用,国家和其他单位不能任意无偿调拨集体经济的生产资料、劳动力、产品和资金。
集体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自主进行,每一个集体经济组织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郎咸平可能要先学点中国复杂的经济史再来发言。
海尔集团的经济性质是旧体制下的二轻集体,城市二轻系统的工商企业和农村人民公社虽然也属于国家所有制的两种实现形式,但国家没有投资,而是通过政治运动把它们变成“二全民”。
在所有制结构上,产权清晰的手工业合作社被改造成“财产归大堆”的“二国营”,私营经济被限制,实际上是被取消,结果是单一的公有制形式背离了我国多层次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海尔的前身青岛电机厂是50年代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最初是几个人凑钱干起来的,后来国家有赎买政策,又用合作社的利润给他们退了股,这个企业就变成了集体所有制。
从根本上来讲,用企业的利润退股其实是不对的,那应该是股东的分红,但合作社上面有一个二轻集体企业联社也就是手工业联社,联社集中上去的管理费倒过来给股东,就算作退股,等于是一种回购。
从历史上看,海尔在青岛一直隶属于二轻联社,“从娘胎里头就是这样”。
在1993年青岛海尔的上市报告中,对它的初始资本说得非常清楚。
张瑞敏亲自看过50年代股东入股的原始凭据,有人出钱,有人以生产资料作价,几百元、几十元的都有,本来就是几个人凑起来的一家股份制企业。
国家赎买之后,企业属于集体公有,主导产品是一种家庭用的电葫芦(吹风机),亏损147万元,濒临倒闭。
直到张瑞敏进入,转产冰箱,二轻联社用自身积累的利润在此时投入200余万,上市的时候又把这一投资作为法人股权。
张瑞敏上冰箱的时候,1700多万投资,全部是从银行贷的款。
其实二轻联社给的200万还不是上项目的钱,是用于搞技术开发一类的事,也不是一次到账,而是一点一点拨给的。
200万够干什么呢?就是买了一些试验仪器,做了几个样机,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成果。
当时谁也不当回事,但上市之后,二轻联社发现自己的股份越来越值钱,不仅每年从海尔这里都得到分红,而且,现在要是出手的话,就发大财了。
2004年12月,海尔在20周年纪念会上启动新标识,二轻联社主任还作为上市公司股东代表上台一起参与。
青岛海尔上市以后,青岛国资部门曾给海尔集团出过一个证明,即经过验资,海尔的资产内没有国有资产。
张瑞敏说:“海尔不存在像有些媒体所说的,原来是国有企业,现在又变成集体企业,这是根本不存在的事。
这些人等于对中国企业的性质根本就不了解。
过去集体企业千方百计想成为国有企业,但成不了,国家不让你成。
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 集体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差别在哪里呢?政府对集体企业的经营不进行干涉,与此同时也不提供资金援助,企业经营所需要的资金需要通过银行贷款等自行筹备。
国有企业的利润上缴国家,集体企业的利润可以留下来再发展、再投资。
1984年海尔开始创业的时候,员工非常羡慕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的很多优惠政策海尔得不到,很多员工说,我们不得“天时”;工厂是在平了一片坟地的基础上建起来的,离火葬场很近,当时员工上班没活干,有的员工看着火葬场的大烟筒说:我们这个厂是火葬场的八车间,言外之意,这个厂早晚要完蛋,年年亏损,不得“地利”;1984年上半年,厂里还有800多名员工,到了下半年,剩下不到700人,有100多人写了请调信调走,人心涣散,不得“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样样皆空,很多员工对企业丧失信心。
海尔在80年代的时候,企业里只有3个电大毕业生,那时大学毕业生都想到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国有企业工作,集体所有制企业一个也招不进来。
实际上,连张瑞敏都是被迫赴任的,因为连换三任厂长企业不见丝毫起色,张作为青岛市家电公司副经理责无旁贷。
而他拉时为家电公司普通干部的杨绵绵一起创业,原因也非常简单,就是觉得她和别人不同,在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