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的产生
股市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中国的经济改革以企业改革先行。
当为数不少的公司进行改革,实行股份制后,很快便有了各种各样的股票。
这时麻烦出现了:到哪里进行公开竞价交易?要不要设立证券交易所?这些资本主义的东西能不能在我国实行? “1990年11月,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在去深圳特区的飞机上与有关人员谈了两个多小时,最后说,股票市场还是要保留下去。
”后来成为证监会第一任主席的刘鸿儒回忆说:“自1990年5月以后,股票买卖就突然火爆起来。
但伴随的争论也非常尖锐,包括对股票制的看法、对股票市场的看法。
”实际上,这个问题就是要不要接受新的变化,走向一条新的道路的问题。
这种火爆是任何人都无法熟视无睹的。
从1990年5月25日到6月27日,深市“老五股”涨疯了。
深发展股价涨了100%,万科涨了380%,原野涨了210%,金田210%,安达380%。
想想看,面值只有一元钱的股票,不到一个月就可以变成100元或者最高时的380元! “有件事让我很难忘。
”后来成为深交所第一任负责人的王健回忆说,当年他被西方一位记者问得哑口无言。
这位记者问:“你们有公司法吗?有证券法吗?有会计法吗?有证券商吗?什么都没有。
无法过户、无法交割,发的股票不就是一张废纸吗?” “当时就说一定要把‘法’建立起来,把交易所建立起来,把各种规章制度建立起来,否则股票像魔鬼。
”王健回忆。
在激烈的争论和法制的欠缺下,政府不得不有所行动。
在江泽民总书记表示“证券市场要保留”之后,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业,为保险起见,称之为“试营业”。
直到1991年7月3日,才举行正式开业典礼。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高调挂牌。
至此,可以说中国的证券市场实际上已经诞生。
但争论仍在继续,而且非常激烈,并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关注。
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明确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
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关了,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以可以留一点尾巴。
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错误。
” 这种表态将所有争论都放在了一边,这在当时需要何等的胆识与魄力! “坚决地试!”一锤定音。
2 股市狂飙 制定的规则“比我人还高” 发生在1992年的8·10风波,演绎了股市的疯狂。
周焕涛在《股市18岁》中再现了当年的一幕:1992年8月7日下午,一则由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深圳市工商局、公安局、监察局联合发布的公告———《1992年新股认购抽签发售公告》,发布在深市的各种传媒上。
据规定,深市将向社会公众发行面值5亿元的新股票,采用认购抽签表的方式认购。
8月9日至10日两天,集中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500万张,中签率为10%,每张表100元,每人可持10张身份证购10张抽签表。
中签者可买1000股新上市的股票。
此消息早已提前走漏了。
只要有足够的身份证,就有可能买到原始股,就能获得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利润。
8月5日,深市邮局收到一个大包,17.5公斤,里面全是身份证,共计2800个!为一张小小的抽签表,百万人已经南下深圳。
消息公开后的当天下午便有人开始排队。
8月8日,人与物的长龙便将深圳街道分割成破布一样的碎片,许多人倾家出动,带着凳子、床、席子、自行车、纸箱、报纸、砖头,排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龙之中。
顾不得体面,忘记了性别、年龄,人挤人人挨人排起了队买抽签表。
一边是抽签表“售罄”的通知,一边是黄牛的高价倒卖。
终于在8月10日,顾不得吃喝排了几天还没有购买到抽签表的人愤怒了。
于是,涌向深圳市政府门前,示威、游行,并与治安人员发生冲突,焚毁了公安人员的值勤巡逻车。
这场风波令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成立全国性的证券监管机构已显得非常紧迫。
1992年10月26日,“由五部委组成的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正式成立,朱镕基为第一任主任。
我们从财政部借了200万元,租了一间办公室,成立了证券委。
”刘鸿儒介绍说,就在这天,证监会也宣告成立。
他被朱镕基“钦点”为证监会第一任主席。
差不多同时,在上海也是“人人说股成风”。
北京问天律师事务所的张远忠,是一位老股民。
据他讲,延中实业、真空电子、飞乐音响、爱使股份(6.39,0.14,2.24%)、申华实业、豫园商城(19.54,0.78,4.16%)、飞乐股份(6.82,0.24,3.65%)、浙江凤凰,这是沪市仅有的“老八股”,供不应求。
加上由于涨停版的限制,市场做多的势力一触即发。
刚刚上市的轻工机械(10.11,-0.13,-1.27%),5月20日收盘价为36元,5月21日,便跳高以195元开盘,205.50元收盘,涨幅高达470.83%!其它股票也大大地撒了一回野,当日涨幅惊人。
刚刚打开股票市场的笼子,就发生了这么多的疯狂行为,没...
介绍一下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
中国股票市场的产生、发展至今,仅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几乎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股票市场200多年的发展历程,这是辉煌的改革成果。
当前无论是市场的组织结构,还是交易清算系统的效率,甚至包括市场的规模,同不少西方国家的股票市场相比,可以说没有太大的差距。
然而,当代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转轨”的市场,从“姓社、姓资”的长期争论,到邓小平的“坚决试,不行可以关”的英明决策;从股份制改革的争论,到开放股市为国企改革服务,并直到目前基本完成的股权分置改革,中国股市走过了近20年的风雨成长历程,经历了多变的政策选择。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育、发展,是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逐渐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也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股票市场产生、发育的特殊历史背景 中国的股票市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
通俗的讲,西方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是遵循股票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在市场经济的土壤里,自然生成的“天然产品”。
而中国的股票市场,则是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同时探讨公有制经济多种实现形式的土壤里,在既要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又要考虑中国国情、遵循中国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催生的“人工产品”。
这就决定了中国股票市场是有中国特色的股票市场。
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育、发展的历史,不能不首先搞清楚中国股票市场产生、发育的特殊历史背景。
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的需要,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逐步从独资、合伙发展到股份公司,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
建立在股份制度自然演化基础之上的西方国家股票市场的产生、发展、成熟过程,也必然表现为一个瓜熟蒂落的自然成长历程。
在中国,股票市场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产物。
由于新中国建立初期学习前苏联的经验,存在对公有制形式的片面理解,单纯强调发展国有经济。
社会化规模经营的大工业企业是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化分配制度,采取政府投资、国家所有的方式建立起来的。
与此相适应,中国改革前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几乎是单一的国家所有、国有独资的形式。
经过解放初期对独资、合伙甚至是股份制的旧官僚企业、民族资本家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解放后30多年的国家投资、国家重建,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形成了覆盖各个领域的庞大的国有企业体系。
并在这种以国家独资为资本组织形式的制度基础上,形成了与之对应的社会分配机制、储蓄和投资运行机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也日趋突出地显现出来,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国有企业因传统的计划运行机制的弊端和自身的体制改革、运行机制改革一直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面临着经营困难、亏损面增大、负债率过高、资产结构不合理的困境;另一方面,在金融领域,因长期实行单一的银行信用体制和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预算软约束”,使得国家银行独自承受的金融风险日渐增大,其他国家不时爆发的区域性金融危机也一再为中国敲响警钟。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中国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在国有企业领域先后推行放权让利、租赁制、承包制、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等多项改革措施;在国有银行领域,先后推行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分离、对国有银行进行企业化改革等多种尝试。
但是这些改革效果都不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经济特区先行尝试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成功。
随后,在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广下,股份制改革被推到了中国整个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前台,股票市场成为令国人关注的焦点。
可以说,中国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真正出现改革热潮,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股票市场诞生后,才进一步引发起来的。
在股票市场发展的初期,在巨大投资利益的诱惑下,广大投资者蜂拥入市,热情参与。
改制后的企业和地方政府亦体验到股份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利益,地方政府和企业发现进行股份制改造是一条迅速获取大笔资金并借此使企业迅速摆脱困境的捷径,于是也倾注出巨大的热情。
虽然,由股票市场热推动起来的中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带有很大的、甚至不正常的利益驱动因素,但其在实践中显示出来的巨大魅力,却促使人们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中引入股份制的可行性有了更为统一的认识。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这充分表明时至1997年,对于大力推行股份制、发展股票市场,已经得到了包括中央领导高层在内的上下各界人士的一致认识和高度重视;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政策基调,已经从“坚决试”转变为“大力发展”。
二、中国股票市场的阶段性发展规律 纵观各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历史,都呈现出一种阶段性发展的规律,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新兴股票市场表现得更为明显。
股票市场具有阶段性发展...
影响股票市场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基本因素 作者: 万帼荣 马向前 股票市场价格波动是股市运行的基础,也是股票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股价的波动受各种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分析这些因素的影响,可为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本文结合我国股市波动的实例,从各种因素对股价影响的传导机制入手,着重对影响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基本因素作一般性考察。
虽然影响股价波动的因素很多,但对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三点出发: (1)股价有其内在价值,股价围绕其内在价值波动,内在价值决定论是基本面分析的基础; (2)股价随投资者对各种因素的心理预期的变化而波动,心理预期理论是技术分析的基石; (3)股价波动是诸因素形成合力作用的结果; 以此为出发点,就可以从经济因素、市场因素、非经济因素三个方面,全面地考察影响我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基本因素。
一、宏观经济因素 宏观经济因素从不同的方向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公司的经营及股票的获利能力和资本的增值,从不同的侧面影响居民收入和心理预期,而对股市的供求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1.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表现为扩张和收缩的交替出现,在经济的收缩、复苏、繁荣和衰退四个阶段内,股市也随之周期性波动,成为决定股价长期走势的最重要因素。
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增长率、通涨率、失业率、利率等指标的分析,判断出经济周期的发展阶段。
有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股市波动比宏观经济周期的波动超前大约4—6个月。
2.通货变动 通货变动包括通货膨涨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总的看来会影响收入和财产的再分配,改变人们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影响到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
因此,通货膨胀对股价的影响也是复杂的。
而通货紧缩则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就我国股市而言,通货膨胀在适度范围内发生,股价波动与之呈现正相关关系,但通货膨胀严重时,股价波动与之呈反方向变动。
1998年上半年开始的通货紧缩,使股价持续下跌,尽管1999年上半年有股市利好消息及管理层发表发展市场的言论,使沪深股指双双创出历史新高,但通货紧缩始终抑制着股价的进一步弹升。
3.国际贸易收支 当出口大于进口时,国际贸易对国内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使股价上升。
相反,则使股价下跌。
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外贸出口增长大幅下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同时,直接对我国股票市场相关行业和上市公司产生负面影响。
4.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差额通过影响一国国内资金供应量,从而对股价产生间接影响。
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保持顺差,大量的外汇储备,国内资金供应量增加,使可用于购买股票的资金来源扩大,促使股价上升。
5.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一方面直接使我国投资者产生心理恐慌,影响股票市场,另一方面从宏观面和政策面间接影响股票市场的发展。
二、宏观经济政策因素 我国股市作为一个初兴的市场,宏观经济政策因素对股市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按照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程度分为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在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时,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对股价形成向下压力,而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意味着货币供给增加和利率下调,使股价水平趋于上升。
我国中央银行具体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贷款规模控制、公开市场业务、汇率等。
(1)利率 利率对股市的影响是十分直接的。
从七次降息和股价变动的关系看,我国股市与利率存在着高度的负相关性,但利率变动对股价的作用逐渐减弱。
(2)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在货币乘数作用下,调整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需求,进而影响股市的资金供给和股价。
如1998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将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调为8%,对股市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来控制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业务。
它是中央银行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
从1996年4月起,我国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启动,由于现阶段可供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工具有限,只以短期国债为交易工具,限制了对股市的影响,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其影响会逐渐增强。
2.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根据其对经济运行的作用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财政收入政策和支出政策主要有:国家预算、税收、国债等。
(1)国家预算 作为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国家预算能够全面反映国家财力规模和平衡状态,并且是各种财政政策手段综合运用结果的反映。
扩大财政支出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其结果往往促使股价上扬,近两年,我国实行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基础设施建设类上市公司及相关行业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受益。
(2)税收 通过税收政策,能够调节企业利润水平和居民收入。
减税将增加居民的收入,扩大了股市的潜在资金供应量,减轻上市公司的费用负担,增加企业的利润,股价趋于上升。
如我国的高科技企业享受所得税的减免优惠,股价理应看到一线。
对...
股票市场是怎么运作的
股票市场也称为二级市场或次级市场,是股票发行和流通的场所,也可以说是指对已发行的股票进行买卖和转让的场所。
股票的交易都是通过股票市场来实现的。
一般地,股票市场可以分为一、二级,一级市场也称之为股票发行市场,二级市场也称之为股票交易市场。
我们已经说过,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
有价证券除股票外,还包括国家债券、公司债券、不动产抵押债券等等。
国家债券出现较早,是最先投入交易的有价债券。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后来才逐渐出现股票等有价债券。
因此,股票交易只是有价债券交易的一个组成部分,股票市场也只是多种有价债券市场中的一种。
目前,很少有单一的股票市场,股票市场不过是证券市场中专营股票的地方。
股票市场是上市公司筹集资金的主要途径之一。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大量的长期资本。
而如果单靠公司自身的资本化积累,是很难满足生产发展的需求的,所以必须从外部筹集资金。
公司筹集长期资本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向银行借贷;二是发行公司债券;三是发行股票。
前两种方式的利息较高,并且有时间限制,这不仅增加了公司的经营成本,而且使公司的资本难以稳定,因而有很大的局限性。
而利用发行股票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则无须还本付息,只需在利润中划拨一部分出来支付红利即可。
把这三种筹资方式综合比较起来,发行股票的方式无疑是最符合经济原则的,对公司来说是最有利的。
所以发行股票来筹集资本就成为发展大企业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而股票交易在整个证券交易中因此而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股票市场的变化与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股票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始终发挥着经济状况晴雨表的作用。
所谓“牛市”,也称多头市场,指市场行情普遍看涨,延续时间较长的大升市。
所谓“熊市”,也称空头市场,指行情普遍看淡,延续时间相对较长的大跌市。
道·琼斯根据美国股市的经验数据,总结出牛市和熊市的不同市场特征,认为牛市和熊市可以各自分为三个不同期间。
牛市第一期。
与熊市第三期的一部分重合,往往是在市场最悲观的情况下出现的。
大部分投资者对市场心灰意冷,即使市场出现好消息也无动于衷,很多人开始不计成本地抛出所有的股票。
有远见的投资者则通过对各类经济指标和形势的分析,预期市场情况即将发生变化,开始逐步选择优质股买人。
市场成交逐渐出现微量回升,经过一段时间后,许多股票已从盲目抛售者手中流到理性投资者手中。
市场在回升过程中偶有回落,但每一次回落的低点都比上一次高,于是吸引新的投资人入市,整个市场交投开始活跃。
这时候,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公司业绩开始好转,盈利增加引起投资者的注意,进一步刺激人们入市的兴趣。
牛市第二期。
这时市况虽然明显好转,但熊市的惨跌使投资者心有余悸。
市场出现一种非升非跌的僵持局面,但总的来说大市基调良好,股价力图上升。
这段时间可维持数月甚至超过一年,主要视上次熊市造成的心理打击的严重程度而定。
牛市第三期。
经过一段时间的徘徊后,股市成交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投资人进入市场。
大市的每次回落不但不会使投资人退出市场,反而吸引更多的投资人加入。
市场情绪高涨,充满乐观气氛。
此外,公司利好的新闻也不断传出,例如盈利倍增、收购合并等。
上市公司也趁机大举集资,或送红股或将股票拆细,以吸引中小投资者。
在这一阶段的末期,市场投机气氛极浓,即使出现坏消息也会被作为投机热点炒作,变为利好消息。
垃圾股、冷门股股价均大幅度上涨,而一些稳健的优质股则反而被漠视。
同时,炒股热浪席卷社会各个角落,各行各业、男女老幼均加入了炒股大军。
当这种情况达到某个极点时,市场就会出现转折。
熊市第一期。
其初段就是牛市第三期的末段,往往出现在市场投资气氛最高涨的情况下,这时市场绝对乐观,投资者对后市变化完全没有戒心。
市场上真真假假的各种利好消息到处都是,公司的业绩和盈利达到不正常的高峰。
不少企业在这段时期内加速扩张,收购合并的消息频传。
正当绝大多数投资者疯狂沉迷于股市升势时,少数明智的投资者和个别投资大户已开始将资金逐步撤离或处于观望。
因此,市场的交投虽然十分炽热,但已有逐渐降温的迹象。
这时如果股价再进一步攀升,成交量却不能同步跟上的话,大跌就可能出现。
在这个时期,当股价下跌时,许多人仍然认为这种下跌只是上升过程中的回调。
其实,这是股市大跌的开始。
熊市第二期。
这一阶段,股票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触发“恐慌性抛售”。
一方面市场上热点太多,想要买进的人反因难以选择而退缩不前,处于观望。
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开始急于抛出,加剧股价急速下跌。
在允许进行信用交易的市场上,从事买空交易的投机者遭受的打击更大,他们往往因偿还融入资金的压力而被迫抛售,于是股价越跌越急,一发不可收拾。
经过一轮疯狂的抛售和股价急跌以后,投资者会觉得跌势有点过分,因为上市公司以及经济环境的现状尚未达到如此悲观的地步,于是市场会出现一次较大的回升和反弹。
这一段中期性反弹可能维持几个星期或者几个...
影响股票的因素有哪些?
股票的市场价格由股票的价值所决定,但同时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一般地看,影响股票市场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因素 包括对股票市场价格可能产生影响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A.宏观经济因素。
即宏观经济环境状况及其变动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包括宏观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等规律性因素和政府实施的经济政策等政策性因素。
股票市场是整个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是宏观经济运行微观基础中的重要主体,因此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理所当然地会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变动而变动,会因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而调整。
例如,一般地讲,股票价格会随国民生产总值的升降而涨落。
B.政治因素。
即影响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政治事件。
一国的政局是否稳定对股票市场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般而言,政局稳定则股票市场稳定运行;相反,政局不稳则常常引起股票市场价格下跌。
除此之外,国家的首脑更换、罢工、主要产油国的动乱等也对股票市场有重大影响。
C.法律因素。
即一国的法律特别是股票市场的法律规范状况。
一般来说,法律不健全的股票市场更具有投机性,震荡剧烈,涨跌无序,人为操纵成分大,不正当交易较多;反之,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完善,制度和监管机制比较健全的股票市场,证券从业人员营私舞弊的机会较少,股票价格受人为操纵的情况也较少,因而表现得相对稳定和正常。
总体上说,新兴的股票市场往往不够规范,而成熟的股票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则比较健全。
D.军事因素。
主要是指军事冲突。
军事冲突是一国国内或国与国之间、国际利益集团与国际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不可以采取政治手段来解决的程度的结果。
军事冲突小则造成一个国家内部或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动荡,大则打破正常的国际秩序。
它使股票市场的正常交易遭到破坏,因而必然导致相关的股票价格的剧烈动荡。
例如,海湾战争之初,世界主要股市均呈下跌之势,而且随着战局的不断变化,股市均大幅振荡。
E.文化、自然因素。
就文化因素而言,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储蓄和投资心理,从而影响股票市场资金流入流出的格局,进而影响股票市场价格;证券投资者的文化素质状况则从投资决策的角度影响着股票市场。
一般地,文化素质较高的证券投资者在投资时相对较为理性,如果证券投资者的整体文化素质较高,则股票市场价格相对比较稳定;相反,如果证券投资者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则股票市场价格容易出现暴涨暴跌。
在自然方面,如发生自然灾害,生产经营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有关股票价格下跌;反之,如进入恢复重建阶段,由于投入大量增加,对相关物品的需求也大量增加,从而导致相关股票价格的上升。
2.产业和区域因素 主要是指产业发展前景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
它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一种中观影响因素,因而它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主要是结构性的。
A.在产业方面,每一种产业都会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称为产业的生命周期。
产业的生命周期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衰退期。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在经营状况及发展前景方面有较大差异,这必然会反映在股票价格上。
蒸蒸日上的产业股票价格呈上升趋势,日见衰落的产业股票价格则逐渐下落。
B.在区域方面,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区域对外交通与信息沟通的便利程度、区域内的投资活跃程度等的不同,分属于各区域的股票价格自然也会存在差异,即便是相同产业的股票也是如此。
经济发展较快、交通便利、信息化程度高的地区,投资活跃,股票投资有较好的预期;相反,经济发展迟缓、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地区,其股票价格总体上呈平淡下跌趋势。
3.公司因素 即上市公司的运营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上市公司是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运用者,也是资金使用的投资收益的实现者,因而其经营状况的好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极大。
而其经营管理水平、科技开发能力、产业内的竞争实力与竞争地位、财务状况等无不关系着其运营状况,因而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影响着股票的市场价格。
由于产权边界明确,公司因素一般只对本公司的股票市场价格产生深刻的影响,是一种典型的微观影响因素。
4.市场因素 即影响股票市场价格的各种股票市场操作。
例如,看涨与看跌、买空与卖空、追涨与杀跌、获利平仓与解套或割肉等行为,不规范的股票市场中还存在诸如分仓、串谋、轮炒等违法违规操纵股票市场的操作行为。
一般而言,如果股票市场的做多行为多于做空行为,则股票价格上涨;反之,如果做空行为占上风,则股票价格趋于下跌。
由于各种股票市场操作行为主要是短期行为,因而市场因素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短期性质。
在以上影响股票市场价格的诸多因素中,宏观因素、产业和区域因素及公司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股票发行主体即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来影响股票市场价格,它们在股票市场之外,因而被称为基本因素。
基本因素的变动形成了股票市场价格变动的主要利多题材和利空依据。
市场因素则主要是通过投资者的买卖操作...
股市崩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
1、一国的宏观经济基本面出现了严重的恶化状况,上市公司经营发生困难; 2、低成本直接融资导致“非效率”金融以及“非效率”的经济发展,极大地催生泡沫导致股价被严重高估。
3、股票市场本身的上市和交易制度存在严重缺陷,造成投机盛行,股票市场丧失投资价值和资源配置功能。
4、政治、军事、自然灾害等危机使证券市场的 信心受到严重打击,证券市场出现心理恐慌而无法继续正常运转。
股票市场的起源发展
最早的股份公司、产生于17世纪初荷兰和英国成立的海外贸易公司。
这些公司通过募集股份资本而建立,具有明显的股份公司特征:具有法人地位:成立董事会: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按股分红;实行有限责任制。
股份公司的成功经营和迅速发展,使更多的企业群起效仿,在荷兰和英国掀起了成立股份公司的浪潮。
到1695年。
英国成立了约100家新股份公司。
18世纪下半时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在这场变革中,股份制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工业革命向其他国家扩展,股份制也传遍了资本主义世界。
19世纪中叶,美国产生了一大批靠发行股票和债券筹资的筑路公司、运输公司、采矿公司和银行,股份制逐步进入了主要经济领域。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制造业产值的90%由股份公司创造。
19世纪后半叶,股份制传入日本和中国。
日本明治维新后出现了一批股份公司。
我国在洋务运动时期建立了一批官办和官商合办的股份制企业,1873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发行了中国自己最早的股票。
股票的出现,促使股票交易所产生。
早在1611年,就有一些商人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买卖海外贸易公司的股票。
形成了股票交易所的雏形,1773年,在伦敦柴思胡同的约那森咖啡馆正式成立了英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以后演变为伦敦证券交易所,1792年。
24名经纪人在纽约华尔街的一棵梧桐树下订立协定。
形成了经纪人联盟,它就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1878年,东京股票交易所正式创立。
它是东京证券交易所的前身。
1891年。
香港成立了香港股票经纪协会,后发展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14年,中国当时的北洋政府颁布证券交易所法,1917年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进入20世世纪之后。
股票市场发展迅速,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自由放任阶段(1900~1929年)。
20世纪前30年中,美英等国的股份公司迅速增加,使股票市场规模和筹资能力迅速扩大。
一方面发行市场迅速扩大,流通市场空前繁荣,交易量直线上升。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股票欺诈和市场操纵时有发生,自由放任带来了严重的过度投机。
当时主要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普遍被抬高到极不合理的程度,远远超过其实际价值。
1929年10月29日.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各国股票市场相继出现了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2〕法制建设阶段(1930~1969年),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各国政府对股票市场开始全面加强法制和规范化建设。
以美国为例,政府开始从法律上对证券市场加以严格管理,制定了《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等一系列严密可行的证券法律。
美国1934年成立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直接对股票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为美国证券市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证券市场奠定了基础。
其他有关国家的证券法制建设也不断加强,股票市场逐渐规范。
(3)迅速发展阶段(自1970年以来)。
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经济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东南亚和拉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蓬勃兴起。
以及现代电脑、通信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股票市场步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
l986年全球股票市场的市值总额为6.51万亿美元,全球上市公司总数为2.82万家,到1995年年底市值总额上升到17.79万亿美元。
10年间市值增长了近3倍、上市公司增加了1万多家、达到3.89万家。
1996年,全球股票市值继续上升,达到20.29万亿美元。
在主要发达国家,证券化率(股票市价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1995年,美国、日本和英国的证券化率分别达到95.5%、83.5%和121.7%。
发展中国家的股票市场成长也相当迅速。
新兴市场的股票市价总值从1986年的0.24万亿美元增长到1995年的1.9万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近7倍。
在股票中场规模扩大的同时,交易活动也日趋活跃,1986年,全球股票中场的交易金额为3.57万亿美元,1995年达到11.66万亿美元。
股票常识中市场的趋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市场的趋势是合力作用的结果。
市场中的各种买卖资金,实际上代表的是作用于两个方向的分力。
某一方向的资金量大,则在该方向产生的作用力就越大,趋势更有可能向这一方向演化。
由于每时每刻 都有资金在进行市场交易,这就相当于每时每刻合力的方向都是变化的。
因此,交易市场的运行是一个 动态的过程。
对于未来的趋势,由于投资者事前并不知道每个方向投入的资金和产生的作用力大小,所 以从本质上讲,市场的趋势是不可预测的。
但由于资金的投人及其产生的作用力具有一定的惯性,市场 的趋势也由此产生了一定的规律性,不过这改变不了市场不可预测的本质。
股市中形成牛市的因素有哪些呢?
1、经济因素:股份企业盈利增多、经济处于繁荣时期、利率下降、新兴产业发展、温和的通货膨胀等都可能推动股市价格上涨。
2、政治因素:政府政策、法令颁行、或发生了突变的政治事件都可引起股票价格上涨。
3、股票市场本身的因素:如发行抢购风潮、投机者的卖空交易、大户大量购进股票都可引发牛市发生。
股市中的趋势市如何形成的?
您这个问题是一个极难解释的问题,需要长期的投资经验才能理解,而且很多东西是无法用文字描述,我就用上涨趋势的形成的作为例子试着解释一下。
趋势的形成机理极为复杂。
趋势的形成过程类似把一盆水泼到平地上,前面的水自发的沿着地面的几个凹面向前流淌,后面的水就顺着前面的水都从哪个凹面流走了,一种趋势自发形成了。
但是,当我们泼水之前是无法预知水会在哪个凹面形成趋势的。
趋势的形成往往有一个第一推动力。
这个推动力很多,例如:过度的下跌导致投资者有上涨预期,国家出台政策刺激上涨,宏观经济转好,甚至一些突发事件都可能导致一波趋势的形成(例如2005年开始的牛市就是股改这个突发信息造成的第一推动力)。
正是这些信息,或者是一个,或者这些信息集中在一起,形成第一推动力,造成股市暂时逆转下跌趋势,出现上涨苗头。
但是苗头出现,却未必真能造成一波上涨趋势,有可能仅仅是反弹,反弹后继续下跌。
现在需要市场的验证。
如果,投资者看到苗头,认为股市将开始一波上涨,就会买进,持股的人停止抛售,股市将从苗头开始继续上涨。
投资者看到股市真的上涨了,就认为自己对趋势判断正确了,认为自己是预测大师,进而加强了对上涨趋势的认同(说句笑话,这个上涨纯粹是股民自己买出来的,他们却认为是自己预测出来的,实在可笑!)。
毕竟是第一次上涨,熊市的下跌还影响着人的心理,涨了一段时间后,很多人开始认为涨多了,要下跌了,认为这次上涨只不过是熊市中的反弹。
于是下跌预期成为市场的主流,于是股市就真的下跌了。
这时候这波上涨趋势将面临重大的考验。
如果股市跌到前期低点以上就停止了,就出现了上涨的苗头。
很多人又开始认为这次上涨是真的牛市来了,这种上涨预期再一次成为市场的主流,推动股价又一次开始上涨。
当然,有少部分人认为股市仍然是熊市,但是他们人数少,无法扭转趋势,只能在上涨中眼睁睁的看别人赚钱,心理承受巨大的打击,最后他们也被迫改变预期,加入到上涨行列里。
于是,股市展开了一轮迅猛的上涨。
迅猛的上涨,使大部分人又认为自己是股神,自信心大增;大增的自信心推动他们更疯狂的买进;疯狂的买进推动股市涨的更快,更快的上涨更加重他们的自信。
从而人的意识和市场形成了双向的影响过程,推动着一轮大牛市展开了。
到最后,只要买股票就能赚钱。
这种赚钱效应使很多从来没炒过股的人也加入进来,几乎全社会的钱都涌到了股市里。
股市上涨的象发疯一样,只到涨到所有想买股票的人都买完了,牛市才能结束。
我们从这个简单的描述中能想到,一个趋势的形成是无数因素造成的。
其中,在趋势的刚开始阶段,上涨完全有可能被一些信息扭转,继续下跌。
但是一旦进入疯狂阶段,几乎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股市的上涨趋势,包括政府、GCD、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都不能,你只能眼睁睁看着股市崩盘。
熊市趋势反过来想就行了。
您问趋势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太复杂了,复杂到目前人类还无法解释的地步。
当然,一个趋势已经显而易见的出现,往往会延伸一段时间,往往延伸到超过我们的承受力才能停止,熊市、牛市都是这样。
所以,想提前判断趋势的形成是不可能的。
除非趋势已经形成了好长时间你才能判定,不过这时候投资机会也很少了。
但是,我们中国人说过:心生万法。
只要大多数人内心还想富有,还想过好生活,不希望人类灭亡,善良、正直这些美好的东西还被大多数人认同,就可以断定股市长期看都是在上涨的。
同时,只要大多数人内心深处还有嫉妒、贪婪、自私、傲慢这些不好的习性,就可以断定任何趋势必然以崩溃为结局的。
知道这些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