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股票有几种
小麦品种类型有哪些?
(2) 圆锥小麦约?占2%,在我国中部、西部和西北部有 零星种植。
(3) 硬粒小麦分布于西南和西北地区,约占1%。
(4) 密穗小麦不足1%,分布于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
(5) 波兰小麦主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种植,数量极少。
(6) 云南小麦普通小麦的一个亚种,是我国独特的一种 小麦类型,春性强,不易脱粒,种植于云南的西部地区。
按春化特性和播期,可把小麦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 大类。
小麦的主要品种有哪些?
科农2011小麦种子、豫教5号小麦种子、郑麦7698小麦种子、西农979小麦种子、藁城8901、豫麦34、高优503、济南17、野猫、格来尼和辽春10号、小偃54、烟农15、烟农19、滋麦12、皖麦33、皖麦38和中优9507等。
选购小麦品种的原则目前我市农业生产上以稻—麦一年两熟种植方式为主,也有少部分其它一年两熟种植方式的。
鉴于各地自然条件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选用小麦品种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用的品种应为通过河南省或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审定区域含本地区;2、适应当地的生态条件和环境;3、抗逆性抗病虫性强。
豫南稻茬麦区是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土传花叶病、蚜虫等病虫害以及湿害渍害的易发多发重发区。
因此,选用的小麦品种应具有耐湿、耐渍、特别是耐后期高温高湿能力,抗穗发芽,耐肥抗倒,耐寒、特别是耐倒春寒能力要强;抗耐小麦赤霉病、条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土传花叶病、蚜虫等主要病虫害,综合耐病虫性好;4、丰产稳产性好、产量潜力大;5、品质好,达到国家小麦质量要求;6、熟期适中或偏早;7、种子质量达到国家标准: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
8、淮北半冬性、弱春性品种均可,沿淮及淮南以弱春性品种为主。
冬性强或春性强的品种不宜选用,半冬性至弱春性品种比较适宜豫南旱茬或稻茬麦区种植。
小麦品质类别有哪些?
通常所指的小麦品质,主要包括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
而对优质商品小麦生产来说,主要是指加工品质,加工品质又可分为 制粉品质和食品加工品质。
由于小麦可制成种类繁多的食品,在 小麦收购、流通过程中,还经常采用籽粒外观品质指标。
(一)外观品质 小麦外观品质包括籽粒形状、整齐度、饱满度、粒色、角质 率等。
籽粒形状是小麦的品种特性,有长圆形、卵圆形、椭圆形 和圆形等,以近圆形且腹沟较浅的籽粒为优。
粒色主要分为红 色、白色两种,还有琥珀色、黄色、红黄色等过渡色。
国内外研 究表明,小麦籽粒颜色与品质无必然联系。
在优质小麦生产中不 能单纯追求籽粒颜色,而应根据具体生态条件和专用小麦类型来 决定种植的小麦品种。
整齐度是指小麦籽粒大小和形状的一致 性,同样形状和大小籽粒占总量的90%以上者为整齐,小于 70%为不整齐,籽粒越整齐,出粉率越高,反之,出粉率低。
饱 满度多用腹沟深浅、容重和千粒重来衡量。
腹沟浅,容重和千粒 重高,小麦籽粒饱满,出粉率高。
角质率主要由胚乳质地决定, 既可根据角质胚乳或粉质胚乳在小麦籽粒中所占比例表示,也可 根据角质籽粒占全部籽粒的百分数计算。
(—)商品品质 包括容重、籽粒大小、形状、整齐度、腹沟深浅、皮色和胚 乳质地(透明度和硬度)等,其中,容重最为重要,以克/升表 示。
小麦容重是一个遗传性状,能综合反映小麦品质。
容重大的 籽粒成熟饱满,细胞结构紧密,籽粒大腹沟浅,出粉率高,反之 则低。
小麦容重的标准,一等级为790克/升,二等级770克/ 升,三等级750克/升。
胚乳质地表现在角质率上,与出粉率和 面粉灰分含量密切相关。
硬质小麦由于胚乳淀粉粒与蛋白质紧密 黏结,胚乳易与麸皮分离,因而出粉率高,软质小麦则相反。
出 粉率与籽粒整齐度关系很大,籽粒较小的出粉率明显下降,圆 形、腹沟浅、种皮薄的籽粒出粉率高,面粉的颜色决定于胚乳的颜色,烘烤品质取决于面筋含量、质量。
(三) 营养品质 小麦营养指小麦籽粒中蛋白质、氨基酸(主要是赖氨酸)、 糖类、脂肪、矿物质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
小麦营养品 质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含量的多少、质地优劣及各种蛋白质组成比 例,并影响加工品质。
普通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平均在13% 左右,并含有各种必需氨基酸,是完全蛋白质,但其氨基酸组成 不平衡,第一限制性必需氨基酸是赖氨酸,其次是苏氨酸和异亮 氨酸等。
蛋白质含量对食品加工品质影响很大,一般而言,含量 达到15%以上的适于做面包;11. 5%以下的适合做饼干和糕点; 12.5%〜13. 5%适于做馒头和面条等。
小麦籽粒中含有多种矿物 质元素,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含量一般为1.5%〜2.0%,面 粉中矿物质含量多少常作为评价面粉等级的重要指标,在精制面 粉中含量很少。
(四) 小麦的加工品质 分制粉品质与面粉的加工品质。
制粉品质一般要求制粉时机 具耗能要少,易碾磨,胚乳与麸皮易分开,易过筛,易清理,出 粉率高,灰分低,粉色好等。
反映磨粉品质的主要指标有出粉 率、容重、硬度、面粉灰分和白度等。
制粉品质好的指标是指出 粉率高,灰分含量低(面粉精度指标),白度大,磨粉的耗能 低。
白皮小麦不仅籽粒外观好看,而且在制粉时,皮层容易剥 离,因此出粉高,耗能低,白色的皮混一些到面粉中,也不影响 面粉白度,提高了出粉率。
面粉的加工品质是评价籽粒和面粉品 质的基本指标与依据,主要指标包括面筋含量、面筋质量、面团 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沉降值、软化度、评价值、延伸性、最大 抗延阻力等多项指标。
其中,面团稳定时间和抗拉伸强度与面粉 品质关系最大。
(五)食品加工品质 是指面粉加工成不同食品的特性。
食品厂要求面粉能制作适 合不同需求、适口性好、外形又美观的食品,以满足广大消费者 的需求。
小麦面粉的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与面筋的质和量关系极 为密切,面筋含量是衡量小麦食品加工品质的重要指标。
面筋是 小麦蛋白质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与小麦蛋白质含量成正比,占 小麦蛋白质含量的80%左右,面筋主要由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 组成,这两种蛋白质都不溶于水,前者溶于酒精,又称醇溶蛋 白,后者溶于稀酸又称酸溶蛋白,这两种蛋白的作用也不同,麦 胶蛋白影响面团的延展性,麦谷蛋白影响面筋的弹性,烘烤品质 取决于面筋的含量和质量。
沉降值是评价面筋品质的重要指标。
根据沉降值大小将面粉进行分级,高强度面粉的沉降值大于40 毫升,低强度面粉的沉降值小于30毫升,两者之间为中强度 面粉。
小麦病毒病的种类有哪些?
小麦病毒病是指由病毒侵染而造成一类病害的总称。
小麦上 主要有小麦黄矮病、小麦丛矮病和小麦黄花叶病3种。
1.小麦黄矮病由蚜虫传播,在广大麦区都有发生,但一般只在局部地区发 生为害严重。
小麦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病,但一般发病愈早,植株 矮化和减产愈严重。
幼苗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 绿相间条纹,以后叶片黄化呈鲜黄色,植株生长缓慢。
明显矮 化。
分蘖减少,根系浅,苗弱,易冻死,能越冬幼苗生长发育受 抑制;不抽穗或穗小粒秕。
拔节期发病,新叶下一二片叶先变 黄,一般可以抽穗但籽粒不饱满。
孕穗期发病一般旗叶发黄,引起减产。
黄矮病发生流行和麦蚜的消长关系密切,并受气候的影 响很大,一般在冬温正常,春季暖而干燥的情况下,蚜虫增殖扩 散快,发病也重。
小麦室内考种有哪些内容?
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考种内容。
一般主要有如下10项内容:(1)株高由单株基部量到穗顶(不算芒长)的平均数,以厘米为单位。
如在田间测定,则由地表量到穗顶(芒除外),一般需要测量10株以上,然后计算平均数。
如果做栽培研究,常把样点取回,按单茎测量株高,然后计算平均值,可依此计算出株高的变异系数,凡变异系数小的整齐度好,反之则整齐度差。
(2)穗长从基部小穗着生处量到顶部(芒除外),包括不孕小穗在内,以厘米为单位。
一般应随机抽取样点,测量全部穗长(包括主茎穗和分蘖穗),然后求平均值。
也可依此计算出穗长的变异系数,凡变异系数小的整齐度好,反之整齐度差。
芒根据麦芒有无或长短或性状,一般可分为:无芒:完全无芒或芒极短。
顶芒:穗顶小穗有短芒,长3~15毫米。
短芒:全穗各小穗都有芒,芒长在20毫米左右。
长芒:全穗各小穗都有芒,芒长在20毫米以上。
曲芒:麦芒勾曲或蜷曲。
穗型一般可分以下几种类型,纺锤形:穗的中部大,两头尖。
长方形:穗上下基本一致呈长方体。
圆锥形:穗上部小而尖,基部大。
棍棒形:穗上部大,向下渐小。
椭圆形:穗特短,中部宽。
分枝形:麦穗上有分枝,生产上较少见。
穗色以穗中部的颖壳颜色为准,分红、白两色。
小穗数数出每穗的全部小穗数,包括结实小穗和不孕小穗,求平均值。
穗粒数数出每穗的结实粒数,求平均值。
粒色一般分红粒(包括淡红色)与白粒(包括淡黄色)两种,也有少数绿粒和黑粒(包括紫色)小麦品种。
千粒重风干子粒随机取样1000粒称重(以克为单位)。
以两次重复相差不大于平均值的3%为准,如大于3%需要另取1000粒称重,以相近的两次重量的平均值为准。
数粒时应去除破损粒、虫蚀粒、发霉粒等,也可用数粒仪进行测定。
容重用容重器,称取1升的子粒重量。
单位是克/升。
一般一级商品小麦容重790克/升,二级为770克/升,三级为750克/升。
测量容重时要注意将杂质去除干净。
我国小麦种植地区有哪些?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仅次于水稻。
我国小麦的播种面 积和产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居第三位。
小麦属于温带农作物,耐寒、耐旱性比较强,环境适应能力比较好。
我 国的领土面积比较广,各地气候与地质条件差异较大,因此较适合种植小麦。
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30%,分布遍及全国各 省市。
根据各地域的气候特征、地势地形、土壤类型、品种生态类型、种植制 度以及栽培特点和播种、成熟期早晚等,全国大体可分为三类小麦产区。
一*、春小麦区 春小麦地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及六盘山、岷山和大别山以西地区,包 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区及甘肃大部分, 四川的西北部,陕西、山西、河北等省的北部。
这一地区的大部分地方地处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天气寒冷,小麦不能 安全越冬,因此只能在春季播种。
包括以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辽宁除南 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的东北春小麦区;以河北、陕西两省 为主的北部春小麦区;以甘肃及宁夏为主,包括内蒙古西部及青海东部的西 北春小麦区k及新疆冬春麦区。
春小麦区分布的范围比较广,但生产差异能力比较大,东北春小麦区的 生产能力比较高,全区麦田面积及总产量在全国所占的比重比较高,是我国 春小麦的主要产区,其中黑龙江省为该区的主产区。
二、 北方冬小麦区 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的平原地区,秦岭一淮河以北,六盘 山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山东、河南全省及河北、山西、陕西和甘肃的南部, 江苏和安徽的北部。
北方冬小麦区是我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以山东、河南、河 北和陕西最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冬小麦种植逐渐向北、向西推进,河西走 廊和南疆地区也开始种植,甚至海拔4000米高的西藏高原也有种植。
三、 南方冬小麦区 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一淮河以南,岷山、大别山以东的地区, 包括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重庆市、广东省、广西壮 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海南省及安徽省、江苏省的南部地区。
南方冬小麦地区居民以稻米为主食,但这一地区的小麦商品率高,因此 成为我国重要的小麦商品生产基地。
这一地区内的小麦生产水平能力差异非 常大,江西以及湖南南部地区亩产仅50余千克,为我国小麦最不适宜种植 区,而同一区域内的江苏中部亩产达250余千克,是全国亩产最高处。
小麦倒伏有哪些种类?
小麦倒伏有根倒伏和茎倒伏两种。
根倒伏是由于耕作层浅、土壤结构不良、播种浅或因土壤水分过多,根系发育不良造成的。
茎倒伏的原因是氮肥施用过多或施用时间不当,中部叶片徒长或密度过大,群体生长过旺,通风透光不良,以致基部节间柔弱,遇大风雨茎的下弯力超过了茎秆的抗弯力,植株就顺着风向弯曲或折断而倒伏。
小麦在乳熟期最易发生倒伏,因为这时麦粒的重量增加很快,茎秆内的储存物质和作为茎杆骨架的结构物质,如纤维素、木质素、木胶等部分分解向子粒运送,降低了茎秆的强度。
小麦倒伏后,常因茎秆重叠,造成群体郁闭、光合作用强度降低、田间湿度增加、病害加重,以致灌浆不足、结实不良、麦粒皱缩、产量降低、品质恶化,并造成收获操作困难。
小麦的生态类型品种有哪些?
小麦品种的生态类型一般是以品种对气候生态条件的反应特性为主要依据,结合品种的抗逆性、生理特性、形态特征和经济性状等进行分类。
在诸多生态因子中,温度和光照因子是对小麦生育进程起决定作用的气候生态因子。
小麦完成生活周期对温度反应的不同表现出冬、春性特性。
根据小麦品种春化发育阶段对低温敏感性的不同,可将小麦划分为3大类型。
1.春性品种北方春播品种在5-20℃、秋播地区品种在0-12℃的条件下,经过5-12天可完成春化阶段发育,未经春化处理的种子在春天播种能正常抽穗结实。
如辽春17号、宁春33、扬麦5号、扬麦158、徐州21、偃展4110、豫麦70、豫麦34和郑麦9023等。
小麦优质品种的选择2.半冬性品种在0-7的条件下,经过15-35天,即可通过春化阶段。
未春化处理的种子春播,不能抽穗或延迟抽穗,抽穗极不整齐。
如周麦9号、晋麦45、冀麦5418、宝丰7228、豫麦54、百农矮抗58、豫麦41、豫麦49、周麦16、周麦18、新麦9号、新麦9408、高优503、藁麦8901和济麦20等。
3•冬性品种对温度要求极为敏感,在0-3℃条件下,经过30天以上才能完成春化阶段发育。
未经春化处理的种子春播,不能抽穗。
如京841、京冬1号、京冬6号、农大146和矮丰3号等。
小麦在完成春化阶段后,在适宜条件下进人光照阶段,这一阶段对光照时间的长短反应特别敏感。
小麦是长日照作物,一些小麦品种如果每日只给8小时光照,则不能抽穗结实,给以较长时间光照,则抽穗期提前。
根据小麦对光照阶段的反应,可分为3大类型。
1•反应迟钝型在每日8-12小时的光照条件下,经16天以上就能顺利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不因日照长短而有明显差异。
2•反应中等型在每日8小时的光照条件下,不能通过光照阶段,但在每日12小时的光照条件下,需经24天以上才可通过光照阶段。
3•反应敏感型在每日8-12小时的光照条件下,不能通过光照阶段,每日12小时以上,经过30-40天才能通过光照阶段,正常抽穗。
温度对小麦的光反应也有较大的影响。
据研究,4℃以下时光照阶段不能进行,20℃左右为最适温度。
因此,有的冬小麦品种冬前可以完成春化阶段发育,但当气温低于4℃时,便不能进人光照阶段。
小麦进人光照阶段后,新陈代谢作用明显加强,抗寒力降低。
所以,掌握小麦温光反应特性,有利于防止冬小麦遭受冻害。
以上对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的划分,在目前生产中仍然是适用的,随着世界范围内品种的交流,小麦品种的遗传基因不断丰富,生态类型日趋多样化,各类型小麦的冬春性有强弱不同。
在小麦生产上,品种生态型划分得越细,各地适宜的品种类型就越具体,对当地品种利用的指导性就越强。
小麦的播种方式有哪些?
小麦的播种方式有条播、撒播和点播3种:1.条播条播的优点是植株分布均匀,覆土深浅一致,出苗整齐,后期通风透光条件较好,便于田间管理和麦行套种或间作其他作物。
条播有宽幅条播,播幅13-20cm,幅距16-24cm,窄行条播,行距15-20cm;宽窄行条播,宽行30-35cm,窄行20cm。
套种玉米和大豆等作物的田块,应适当加大宽行间距,便于条状套种。
2.撒播撒播的优点是省工,有利抢时播种,缺点是覆土深浅不易一致,后期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差,麦田管理不便。
因此,撒播麦田高产栽培上要特别抓好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和杂草防治工作。
3.点播点播的优点是播种深浅一致,出苗齐全,便于集中施肥和麦田管理。
为保证基本苗数和有效穗数,一些地区采用密点播,增产效果较好。
如四川省推广的小窝密植,采用缩小行距、增加穴数和减少每穴粒数的方式,使麦苗生长均匀,穴内株间的竞争作用减少,成穗率提高,增产作用明显。
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省东阳市虎鹿镇农技站利用点播机,每公顷播45万穴,每穴3株苗,多年产量在6t/hm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