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股票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你是怎么看待中国股市的?为什么很多股民一边吐槽中国股市还一边积...

李大霄:我这么卖力预测,可能没有人比我更加卖力了,就要突破,向上突破!可为什么就是没有人相信我呢?百思不得其解。

有 人说,李大霄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绝顶的大好人,所作所为都是心系着散户,不光敬重他的观点,更敬重他的为人。

而有些人观点就不一样了,一听到李大霄几 个字眼就想破口大骂一顿,骂上三天三夜都不过瘾,甚至有网友放言称要活捉李大霄。

其实也不为怪,确实很多散户因为听了李大霄的言论而亏得血本无归。

把时间往前推,就像纪录片倒带,看看他过去的预测史。

2016年4月23日,钻石顶亮晶晶,地球顶沉甸甸,婴儿底报紧紧,三千点是地平线,婴儿底依然存在。

2015年8月31日,中国股市有希望了,中国股市的婴儿底(蓝筹底)正式成立了!2015年3月24日。

大盘正在3600点时,李大霄坚定的判断了地球顶。

2012年12月8日:1664,中国证券市场融冰之旅首度启程;1949,中国证券市场融冰之旅再度启程。

2012 年4月16日:其实我并不是一个盲目的乐观主义者,在大部分时间都是非常痛苦的,因为中国短短20年的股市历史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绝对高估的,20年来我 的工作大部分是提醒风险,而325,998,1664,2132点在A股中是异常珍贵的也是非常短暂的,钻石底并不多见,钻石只有在很久以后才会慢慢体现 其价值。

2012年1月6日达到2132.63点后李大霄喊出“钻石底”。

2011年10月27日:我绝对不和任何人赌,1664是底,2307亦然,仅仅是我个人一点小观点,供社会贡献大者在茶余饭后观赏之用,无足轻重。

2011 年7月1日:当出现2/3的证券公司重组时,就是998点.当出现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时就是1664点.当出现一股掀起做空中国概念股时,当大部分人热衷 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不再购买股票时就是2610点.2610可能成为继1664点及2319点后的第三个重要低点,外围市场随着希腊问题及美国房地产露出 好转的正面信号而回暖,煤炭地产等主力品种之发力上攻显示底气足。

自1664始之小牛在2610重生。

2011年3月24日:再度向3000点长江天险进攻的号角也许已经吹响。

2010年11月26日:2011年的市场是融冰之旅进入佳境,震荡向上。

2010年11月26日:目前A股处在3000点附近,我们需要的是一起坚持。

2009年12月3日:坚持就是胜利!李大霄参加武汉某活动时曾如此评价自己:“李大霄是谨慎的人,看多只是看多好股票”。

当时,李大霄预言从5178点的最高点跌到2850点,年 内最大的下跌行情已经结束。

然而,距离这番话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沪指便“愈挫愈跌”,跌破2700点,来到了2655.66点的位置。

沪指这一跌不只是 跌破了李大霄之前提出的“婴儿底”,而且还彻底击穿了后续版本的“婴儿底2”2743点。

然后李大霄再次发微博称道:“先搞清楚李大霄是好人还是坏人,再投资”。

从 网友的评论中可以看得出市场上面对于李大霄的两排分化已经特别明显了,一派就是李大霄的忠实死粉,不管李大霄发表什么样的观点都会支持。

而另一派不管李大 霄说什么都是作,就是讨骂的!还有一派是间接骂他的:战场上只是鼓励人勇敢冲锋,而从来不告诉士兵如何躲避风。

但是不管是哪一派,李大霄的发言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存在一定影响的。

很多人会说:“似乎钻石底、婴儿底一个都没对过”,但是其实不然,就拿钻石底来说,回头看下当年李大霄提出这个2132.63点是钻石底概念一直到去年五千点的时候,会有中神奇一面:如图当年李大霄提出这个概念后,遭到很多人的质疑,但是时间长了,人们只会关注当时的走势,并没有人会关注到这个2132.63点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酝酿,甚至 两年半之久,这个过程中,大盘一直在这个位置震荡起伏,并没有太大的突破,一直到2014年8月左右的时候,大盘再次到达了2132.63点,而就从这个 时候,大盘开始崛地而起,运作了长达一年的大牛市,很多投资者在这个时候获利不少,市场也不断的踊跃出一批接着一批的新股民!再说说婴儿底:只附上一张图,不再多说婴儿底了!应该都能够明白了!在 受到很多人质疑的时候,李大霄还是给自己的分析打了个满分。

2016年1月25日李大霄又说:“2850点有非常坚实的基础!”我并不会给股民说这个有多 么可信!我知道解释再多绝大部分人也不会搭理我,但是我坚信婴儿底!但如今却疑似已无力承受网友吐槽的心酸。

我想,最终,时间会给出答案。

有没有懂股票的大神,男朋友炒股,现在收益是百分之五十多。

但是感...

吐槽 大家经常在动漫作品中的电视里看到二人搞笑类节目--漫才(まんざい)下面部分摘录POPGO字幕组给出的注释来结合这个给出吐嘈的解释: "漫才是什么? 起初拿到初翻的时候, 发现全译作了相声, 虽然不中亦不远矣, 然而考虑再三, 在心中翻滚的漫才魂的鼓动无法抑制的情况下, 终于决定还是照翻漫才, 并附上这一段废话作为解释. 基本上, 漫才是由名为"万岁"(和漫才同音)的古曲艺发展而来的传统艺术, 以两人的滑稽问答为中心, 形式类似我国相声, 然而本质差的不少. "普遍而言, 漫才分作发呆役(boke)和吐槽役(tsukkomi). 怎样是boke, 怎样是吐槽呢? 并不仅限于语言, 可以包括动作, 乃至一般的行为, 然而这种行为往往不合常理, 比如樱木常说我是天才, 又比如唐僧唱only you, 都是boke行为. 自然相对的, 以过激的言语, 动作等反应对发呆者进行教育指正的, 这就是吐槽了, 想对于前文而言, 就是赤木的拳头, 就是周星驰说"哦你妈个头啊哦", 动画中有名的漫才组合无数, 比如宗介和千鸟, 宗介的呆劲大家都知道吧, 至于kaname手中的纸扇, 那则是吐槽的神器, 无以企及的最终杀招. 自燃, 也不限于两人, 常见的群体漫才如乱太郎三人组, GA六人组, 阿滋七人组等等. 这都是漫才技巧在动画中的体现. "然而回过头去再看漫才本身, 或许和我国青年的sense实在是不合了, 留存的终究只有正面的推掌, 头顶的手刀, 颌下的指突, 乃至高位的逆十字固定等等的吐槽方法以及更数不胜数的技巧了...其实漫才在日本年轻一代中也很不得志, 哪个国家的传统艺术, 都面临危机啊..." 日本动漫中的“吐槽”一词的确是指漫才里的“突っ込み” 但是在日语里没有“吐槽”这个词 这是一个台湾的方言词汇 意思就是日语里的“突っ込み” 正统普通话里 没有一个能百分之百 表达出日语“突っ込み”的词语,最接近的词恐怕是“插嘴” 但是 台湾方言中却有“吐槽”一词 所以台湾的翻译都是翻成“吐槽”,然后大陆也开始用了。

85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