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的市场发展历史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介绍一下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历史

展开全部1.1870—1949年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股票是洋人发行的。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外商开始在中国兴办工商企业并开始发行股票。

最早在中国设立股份银行的是英国汇丰银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设立总行,4月在上海设立分行,1870年前后中国出现了买卖外商股票的的经纪人。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由于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市场的控制,中国民族工商业迅速发展,股份公司日益增多,股票大量发行,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1914年上海股票商业公会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部证券交易条例,证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规。

当时的上海股票商业公会设在上海二马路一带(今九江路)。

最初有会员12家,后增至15家,会员缴纳12两白银作为公会资本,每月还要交会费2两。

交易品种包括政府公债、铁路债券、公司股票及外汇等等。

交易方式是现货交易,交易时间为上午9——11时,手续费按1%—5%收取。

这标志着中国人自己经营的第一家现代证券交易所诞生了。

1920年孙中山先生与虞洽卿联名向北洋政府申请成立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集资500万元,于同年7月1日开业,经营品种除证券之外还有金银、皮毛、花纱布、粮油等等。

与此同时,上海股票商业公会也根据北洋政府颁布的《证券所交易法》改组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集资300万元,经纪人有55名,主要经营北洋政府发行的公债。

这两个交易所业务兴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业半年就赚了100多万,引起了各方面投资者的注意,各种证券物品交易所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来,仅在上海就有200多家。

随后全国一些大城市陆续建立了证券交易所。

1918年北京股票交易所成立,1921年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

当时的天津证券物品交易所资本200多万元,分为10万多股,由天津和上海两地筹资,理事长为曹锟之弟曹均,沪方代表由孙棣三担任,监督人为天津一位巨绅。

当年10月1日在天津东马路开业,先是买卖公债,然后增加了股票交易,也曾兴盛一时。

1921年秋,风云突变,当时上海先后兴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发行股票成立了信托公司,因股票价格大幅下跌而倒闭,引起了连锁反应,上海有近百家证券物品交易所倒闭,只剩下包括上海货商交易所在内的十几家。

天津的证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价暴跌、交易所倒闭之风的影响,于1922年停止了营业。

后来人们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托公司的倒闭风潮称为信交风潮,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次暴跌。

1949年以前中国有香港、上海、天津、北平四个证券市场。

香港是开业最早的证券市场,1891年香港股票经纪协会成立,1914年易名为香港证券交易所。

1921年建立了第二个证券交易所。

1941年香港被日军占领,这两个交易所停止活动。

1947年两个交易所合并,成立了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

实际上,香港从1866年开始股票买卖到1947年香港香港证券交易所成立这一阶段,市场规模很小。

2.1950—1980年1949年6月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为了稳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闭了上海证券交易所。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军管会接收和清理了原国民党时期的证券交易所,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天津证券交易所,该所于1949年6月正式营业,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

1950年2月1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

这两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对融通社会资金,恢复生产起了积极作用。

1950年以后金融和物价趋于稳定,证券交易减少。

1952年天津证券交易所并入天津投资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业。

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大陆的有价证券是国家发行的公债,但只能还本会息不能买卖和转让。

80年代中国大陆又兴起国债、企业债券和股票的交易。

香港证券市场是1949年以后一部分内地资金的转入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但市场狭小,银行信贷是各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

1965年平均月营业额410万美元(约3200万港元),1967年8月31日恒生指数曾降至58.61点,香港证券交易所曾两次停市10天。

1968年香港经济增长,使证券市场成为地方实业重要的资金来源,1969年平均月营业额2720万美元(约2.12亿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 月17日远东证券交易所开张。

1971年9月15日金银证券交易所开业,1972年九龙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开业,在如此狭小的地区拥有四个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见的。

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发展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港英当局和中外财团的投资迅速增长。

1972年香港四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种,当年上市的就有98种,成交额达到43.397亿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

1983年成交额达到482.17亿港元,比1968年增长了53倍,总市值达到了1734.5亿港元。

在这期间香港股市也经历了1973年和1982年的两次暴跌。

1980...

中国股票发展史?

展开全部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1、1990年-1991年是股市的初创阶段。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股市由此第一次具备了资源配置的功能。

这一阶段是中国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项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资本市场大多处于自我演进发展状态,资本市场体系初步搭建,整个市场规模较小,并以分隔的区域性试点为主,股票市场的发行和交易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规范和集中监管。

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试验阶段。

此时股市能否长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问题的困扰,姓资还是姓社,成为影响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话题。

1992年1、2月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

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1]此后,中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

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由此中国股市也于1996年5月迎来了大牛市行情。

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股市价格暴涨暴跌,投资者尚未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投机之风盛行,黑市行为大量滋生等。

打压整顿股市也因此成为接下来的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

从证券监管的角度来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过渡阶段。

股市的监管机制开始形成,监管体系初具雏形,并规定了涨跌幅及交易量限制。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从宪法的层次上承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个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场的地位正式确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规范阶段。

从1998年开始,中国开始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

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国务院确定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单位,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同时其职能得到了加强。

1999年股市又一次出现牛市行情高潮,一直持续到2001年。

然而,太过火爆的股市已经严重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违规行为也不断被暴露出来,银广夏、蓝田等上市公司事件的发生就是当时股市混乱的缩影。

同时股市的作用被定义为“国企解困”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国企进入股市寻找资金,其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

以1999年7月《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股票市场步入了以“规范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也逐步走向成熟。

经过几年的法制建设,中国证券法规体系逐步完善。

到2001年底,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补充,以部门规章为主体的系统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转轨阶段。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矛盾的转移,对股票市场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它不仅是筹资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涨还能带来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增长,有助于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等。

股票市场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虑。

中国股票市场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层领导提出股票市场不仅要为国有经济改革服务,而且要为国家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

但是,由于此阶段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设不尽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经验,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认识不够,使得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高层次、综合性功能的发挥仍不理想,社会各界对中国股票市场功能发挥的现状有颇多不满。

新一届的中国证监会开始着手完善监管体制。

然而在股权分置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国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结果。

这一阶段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甚至一度低于面值,股市不仅没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连最基础的筹资功能也无法实现。

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和风险集中爆发,是中国股票市场运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应。

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表明了政府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决心,以促使资本市场的运行更加符合市场化规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阶段。

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重塑的一个过程。

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98%的应股改公司完成或...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史?

展开全部 证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市场体系中居重要地位。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从监管缺位到监管逐步完善,从初具规模到发展壮大,证券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1、第一阶段: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库券开始发行。

1986年9月26日,上海建立了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办理由其代理发行的延中实业和飞乐音响两家股票的代购、代销业务,这是新中国证券正规化交易市场的开端。

1990年12月,新中国第一家经批准成立的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1991年4月,经国务院授权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

以沪深交易所成立为标志,中国证券市场开始其发展历程。

2、第二阶段:全国统一监管市场的形成1992年中国证监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开始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监管框架,全国性市场由此开始发展。

中国证券市场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证券市场的法规体系。

1993年国务院先后颁布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此后又陆续出台若干法规和行政规章,初步构建了最基本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

1993年以后,B股、H股发行出台,债券市场品种呈现多样化,发债规模逐年递增。

与此同时,证券中介机构在种类、数量和规模上迅速扩大。

1998年,国务院证券委撤销,中国证监会成为中国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部门,并在全国设立了派出机构,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监管框架,证券市场由局部地区试点试验转向全国性市场发展阶段。

3、第三阶段:依法治市和市场结构改革1999年至2004年是证券市场依法治市和规范发展的过渡阶段。

1999年7月《证券法》实施,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证券市场的地位,奠定了我国证券市场基本的法律框架,使我国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001年,证券业协会设立代办股份转让系统。

这一阶段,证券监管机构制定了包括《证券投资基金法》(2003年)在内的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措施,推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改善,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不断改革完善股票发行和交易制度,促进了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对外开放。

4、第四阶段:深化改革和规范发展2004年至2008年是改革深化发展和规范发展阶段,以券商综合治理和股权分置改革为代表事件。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相关政策,2004年8月,中国证监会在证券监管系统内全面部署和启动了综合治理工作,包括证券公司综合治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发展机构投资者在内的一系列重大变革由此展开。

2004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证券市场的发展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是资本市场定位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004年5月起深交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是证券市场制度创新的一大举措。

200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

股权分置改革后A股进入全流通时代,大小股东利益趋于一致。

2006年1月,修订后的《证券法》、《公司法》正式施行。

同月,中关村高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制企业开始进入代办转让系统挂牌交易。

2006年9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批准成立,有力推进了中国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完善了中国资本市场体系结构。

2007年7月,中国证监会下发了《证券公司分类监管工作指引(试行)》和相关通知,这是对证券公司风险监管的新举措。

5、第五阶段: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发展2009年10月创业板的推出标志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框架基本建成。

进入2010年,证券市场制度创新取得新的突破,2010年3月融资融券、4月股指期货的推出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双向交易机制,这是中国证券市场金融创新的又一重大举措。

2012年8月、2013年2月转融资、转融券业务陆续推出,有效的扩大了融资融券发展所需的资金和证券来源。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提出对金融领域的改革,将为证券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1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新一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正式启动。

2013年12月,新三板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开,新三板市场正式扩容至全国。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深化,新三板、股指期权等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推进,中国证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证券市场为中国经济提供投融资服务等功能将日益突出和体现。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不论是从上市公司的数量,还是从融资金额、投资者数量等方面,中国资本市场均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其在融资、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自1990年证券市场形成,截至2013年末,中国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A、B股)2,489家,总市值达到23.91万亿元,流通市值19.96万亿元。

证券市场投资者规模日益壮大,其结构...

股票市场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股份制度是股票市场之母。

要了解股票市场的发展,首先需要了解股份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分工的日益发达、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取代了自始自足的小生产。

这时,无论是生产者自身的资本积累,还是有限的借贷资本。

都难以满足企业从事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巨额资金。

于是股份公司和股份制度应运而生。

股份公司通过面向社会发行股票,迅速集中大量资金,实现生产的规模经营;而社会上分散的资金盈余者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投资股份公司,谋求财富的增值。

最早的股份公司、产生于17世纪初荷兰和英国成立的海外贸易公司。

这些公司通过募集股份资本而建立,具有明显的股份公司特征:具有法人地位:成立董事会: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按股分红;实行有限责任制……。

股份公司的成功经营和迅速发展,使更多的企业群起效仿,在荷兰和英同掀起了成立股份公司的浪潮。

到1695年。

英国成立了约100家新股份公司。

18世纪下半时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在这场变革中,股份制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工业革命向其他国家扩展,股份制也传遍了资本主义世界。

19世纪中叶,美国产生了一大批靠发行股票和债券筹资的筑路公司、运输公司、采矿公司和银行,股份制逐步进入了主要经济领域。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制造业产值的90%由股份公司创造。

19世纪后半叶,股份制传人日本和中国。

日本明治维新后出现了一批股份公司。

我国在洋务运动时期建立了一批官办和官商合办的股份制企业,1873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发行了中国自己最早的股票。

股票的出现,促使股票交易所产生。

早在1611年,就有一些商人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买卖海外贸易公司的股票。

形成了股票交易所的雏形,1773年,在伦敦柴思胡同的约那森咖啡馆正式成立了英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以后演变为伦敦证券交易所,1792年。

24名经纪人在纽约华尔街的一颗梧桐树下订立协定。

形成了经纪人联盟,它就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1878年,东京股票交易所正式创立。

它是东京证券交易所的前身。

1891年。

香港成立了香港股票经纪协会,后发展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14年,中国当时的北洋政府颁布证券交易所法,1917年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进入20世世纪之后。

股票市场发展迅速,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自由放任阶段(1900~1929年)。

20世纪前30年中,美英等国的股份公司迅速增加,使股票市场规模和筹资能力迅速扩大。

一方面发行市场迅速扩大,流通市场空前繁荣,交易量直线上升。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股票欺诈和市场操纵时有发生,自由放任带来了严重的过度投讥。

当时主要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普遍被抬高到极不合理的程度,远远超过其实际价值。

1929年10月29日.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各国股票市场相继出现了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2〕法制建设阶段(1930~1969年),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各国政府对股票市场开始全面加强法制和规范化建设。

以美国为例,政府开始从法律上对证券市场加以严格管理,制定了《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等一系列严密可行的证券法律。

美国1934年成立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直接对股票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为美国证券市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证券市场奠定了基础。

其他有关国家的证券法制建设也不断加强,股票市场逐渐规范。

(3)迅速发展阶段(自1970年以来)。

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经济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东南亚和拉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蓬勃兴起。

以及现代电脑、通信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股票市场步人了迅速发展的阶段。

l986年全球股票市场的市值总额为6.51万亿美元,全球上市公司总数为2.82万家,到1995年年底、中值总额上升到17.79万亿美元。

10年问市值增长了近3倍、上市公司增加了1万多家、达到3;89万家。

1996年。

全球股票市值继续上升,达到20.29万亿美元。

在主要发达国家,证券化率(股票市价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1995年,美国、日本和英国的证券化率分别达到95.5%、83.5%和121.7%。

发展中国家的股票市场成长也相当迅速。

新兴市场的股票市价总值从1986年的0.24万亿美元增长到1995年的1.9万亿美元,10年问增长了近7倍。

在股票中场规模扩大的同时,交易活动也日趋活跃,1986年,全球股票中场的交易金额为3.57万亿美元,1995年达到11.66万亿美元。

股票的起源发展和意义

1602年,在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

就像他们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家一样,如今,他们又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组织。

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系 教授 维姆?范登德尔: 是的,可以这么说。

它是第一个联合的股份公司,为了融资,他们发行股票,不过不是现代意义的股票。

人们来到公司的办公室,在本子上记下自己借出了钱,公司承诺对这 些股票分红,这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筹集资金的方法。

荷兰阿姆斯特丹历史博物馆 馆长 洛德韦克·瓦赫纳尔: 他们聚集了650万的资金,差不多相当于300万的欧元,而那时候,这些钱值几十亿,用这些钱他们建立了公司。

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东印度公司成功地将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

甚至,阿姆斯特丹市市长的女仆也成了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

成千上万的国民愿意 把安身立命的积蓄投入到这项利润丰厚,同时也存在着巨大风险的商业活动中,一方面是 出于对财富的渴望,更重要的是,因为荷兰政府也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

政府将一些 只有国家才能拥有的权利,折合为25000荷兰盾,入股东印度公司,这就大大增加了东印度 公司的权限和信誉。

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系 教授 维姆·范登德尔: (政府给东印度公司的特权是)可以协商签订条约,发动战争,这样它就成了在亚洲的独立主权个体,或者说从南非到日本的整个地区,它都可以像一个国家那样运作。

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东印度公司的船队出航了。

西班牙国王几乎是用鄙夷的态度对待这个不自量力的挑战者。

但是,在东印度公司成立后的短短五年时间里,它每年都向海 外派出50支商船队,这个数量超过了西班牙、葡萄牙船队数量的总和。

荷兰阿姆斯特丹历史博物馆 馆长 洛德韦克·瓦赫纳尔: 前十年他们(东印度公司)没有付任何的利息,因为投资者喜欢把钱投到造船、造房子,以及在亚洲建立一个贸易王国上面。

做完这些,十年后,公司第一次给股东派发了红 利。

连续十年不给股东们分红利。

这样的经营方式为什么能够得到投资者的认可? 这是因为:荷兰人同时还创造了一种新的资本流转体制。

1609年,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阿姆斯特丹。

只要愿意,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可以随时通过股票交易所 ,将自己手中的股票变成现金。

早在四百多年前,在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易所中,就已经活跃着超过1000名的股票经纪人。

他们虽然还没有穿上红马甲,但是固定的交易席位已经出现了。

这里成为当时整个欧洲最活跃的资本市场,前来从事股票交易的不仅有荷兰人,还有许许多多的外国人。

大量的股息收入从这个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米的院子,流入荷兰国库 和普通荷兰人的腰包,仅英国国债一项,荷兰每年就可获得超过2500万荷兰盾的收入,价 值相当于200吨白银。

参考资料:《大国崛起》第二集:小国大业

股票的历史是怎样的?

股票产生至今已有将近400年的历史,它伴随着股份公司的出现而出现。

随 着企业经营规模扩大与资本需求不足,要求以一种方式来让公司获得大量的资本 金。

于是产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态出现的,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企业组织。

股份公 司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股票形态的融资活动;股票融资的发展产生了股票交易的 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股票市场的发展最终又 促进了股票融资活动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发展。

股票最早出现于资本主义国家。

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诞生于1602年在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

股份 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态出现以后,很快为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利用,成为资本主义 国家企业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

伴随着股份公司的诞生和发展,以股票形式集资 人股的方式也得到发展,并且产生了买卖交易转让股票的需求。

这样,就带动了 股票市场的出现和形成,并促使股票市场完善和发展。

在1611年东印度公司的 股东们在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就进行着股票交易,并且后来有了专门的经纪人 撮合交易。

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

目前,股份有 限公司已经成为最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之一;股票已经成为大企业筹资的重要渠 道和方式,亦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选择方式;股票市场(包括股票的发行和交 易)与债券市场成为证券市场的重要基本内容。

概述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

展开全部 概述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史: 中国金融业的起点可追溯到公元前 256 年以前周代出现的办理 赊贷业务的机构,《周礼》称之为“泉府”。

南齐时(479~502)出现了以 收取实物作抵押进行放款的机构“质库”,即后来的当铺,当时由寺院 经营,至唐代改由贵族垄断,宋代时出现了民营质库。

明朝末期钱庄 (北方称银号)曾是金融业的主体,后来又陆续出现了票号、官银钱 号等其他金融机构。

中国明朝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比较缓慢,其中出现的各 大商帮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出现的著名的有徽、晋、 陕、鲁、闽、粤、宁波、洞庭、江右、龙游等十大商帮,其中以徽商 和晋商规模最大、实力最为雄厚,纵横商界500 年,最后却在清末民 国时期,被宁波帮后来居上、取而代之。

晋商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 地位:它绵延繁荣达500 年之久;商路踪迹遍布全国和近邻俄罗斯、 日本、蒙古等国;从晋商中产生的金融机构票号,执晚清中国金融牛 耳百余年,号称“汇通天下” 。

十大商帮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陕 西商人。

明洪武(1368-1398)初年为了供应北部边防粮食供应而实施纳 粮中盐的开中法,山西商人凭借地理之便迅速崛起。

明代山西商人主 要活动在黄河流域、各大盐场及四川地区。

随着清代国家的统一,版 图的拓展,山西商人的活动范围更加扩大,成为东北、蒙古、新疆的 主要商人力量,其活动范围甚至远至西藏,山西商人还垄断了对俄国 恰克图的贸易,并从事东南、两湖至西北的长途贩运贸易。

山西商人 除经营盐业外,还经营茶、粮、棉、布、丝绸及高利贷等,晋商的典 当业及高利贷很有名,被称为“西债”。

明清商人积累了巨额财富,据 说明代徽商的资产达到百万两,山西商人之富超过徽商,清代山西不 但“百十万家资者,不一而足”,资产达到千万两的也不乏其人。

道光 年间山西商人创造出经营汇兑业的票号,汇通天下,显赫一时。

但票 号在晚清的晋商行业中几乎是一枝独秀。

由于晚清金融倒帐风波不 断、票号顽固守旧,加之辛亥革命中战乱的影响,票号在辛亥革命后 不久彻底衰败。

明中期至清中叶,徽州商帮称雄华夏商界三百余载, 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

当是时,黄山白岳间十室九商,巨商显宦迭出, 自然美景、人文情态、商业经济交相辉映,盛极一时。

接下来,清末 社会动荡、朝廷政策变更、资本主义兴起,然而徽商们由于自身原因 未能及时实施经营转型,没有搭乘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航船,无 可挽回地从巅峰摔到谷底,徽州随之顿陷窘境。

龙游商帮是指以浙江 衢州府龙游县为中心的衢商集团,它萌发于南宋,兴盛于明代中叶, 以经营珠宝业、贩书业、纸张业著名。

明万历年间(1573—1602),它 于徽商、晋商以及江右商人在商场中角逐,称雄一时,故有“遍地龙 游”之谚。

它以一府一县之地为基础,聚集了大量资金,而成为中国 十大商帮之一,至清代逐渐为宁绍商帮所替代。

毫无疑问,中国的商帮不仅对中国经济起到促进的作用,而在发 展过程中对中国金融市场的一种开发的能力,工具的使用的确促进中 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现代银行在中国出现较晚。

鸦片战争以后, 外国银行开始进入中国,最早的是英国丽如银行(1845)。

随后又相继 设立了英国的麦加利银行(即渣打银行)和汇丰银行、德国的德华银 行、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俄国的华俄道胜银 行等。

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 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

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中国的银行业开始 有较快的发展,银行逐步成为金融业的主体,钱庄、票号等相应退居 次要地位,并逐步衰落。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与民族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发展互为推进的。

这表明了金融业与工商业之间的紧密联 系,及其对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

中国在清朝的时候山西晋商虽然构 建起过覆盖国内诸多省份金融体系,但这一金融体系的功能主要局限 在存取、承兑方面,没有多少投资因素在内,还不能看作是金融市场 的出现。

而辛亥革命后,中国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发展真正开启了中国 金融市场发展的大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金融业始创于革命根据地。

最早的金融机构是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广东、湖南、江西、湖北等地的农村信用 合作社,以及1926 年12 月在湖南衡山柴山洲特区由农民协会创办的 柴山洲特区第一农民银行。

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各革命根据地纷纷 建立起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银行。

1948 年12 月1 日,中国人民银行在河 北石家庄市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银 行逐步并入中国人民银行。

政府没收了国民党的官僚资本银行,并对 私营金融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的 国家银行体系。

同时,政府在广大农村地区,发动和组织农民建立了 大批集体性质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并使它们发挥了国家银行在农村基 层机构的作用。

高度集中的“大一统”国家银行体系与众多的农村信用 合作社相结合是50~70 年代中国金融业的最显著特点。

从 1979 年起,中国开始对金融业进行体制改革。

中国人民银行 ...

股票的历史就是股票的起源及发展

股票的起源和发展 股票至今已有将近似400年的历史。

股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随着人 类社会进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时期,企业经营规模扩大与资本需求不足的矛 盾日益突出,于是产生了以股份公司形态出现的,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企业 组织;股份公司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股票形态的融资活动;股票融资的发展 产生了股票交易的需求;股票的交易需求促成了股票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而 股票市场的发展最终又促进了股票融资活动和股份公司的完善和发展。

所 以,股份公司,股票融资和股票市场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着股份公 司,股票融资和股票市场的共同发展。

(一)股票的产生 股票最早出现于资本主义国家。

在于17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 展,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由此而产生的资本短缺,资本不足便成为制 约着资本主义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筹集更多的资本,于是, 出现了以股份公司形态,由股东共同出资经营的企业组织,进而又将筹集资本 的范围扩展至社会,产生了以股票这种表示投资者投资入股,并按出资额的大 小享受一定的权益和承担一定的责任的有价凭证,并向社会公开发行,以吸收 和集中分散在社会上的资金。

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诞生于1602年, 即在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态出现以后,很快 为资本主义国家广泛利用,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企业组织的重要形式之一。

伴随 着股份公司的诞生和发展,以股票形式集资入股的方式也得到发展,并且产生 了买卖交易转让股票的需求。

这样,就带动了股票市场的出现和形成,并促使 股票市场完善和发展。

据文献记载,早在1611年就曾有一些商人在荷兰的阿姆 斯特丹进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票买卖交易,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 即股票交所。

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最基本的企业组织形 式;股票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业筹资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资者投资的 基本选择方式;而股票的发行和市场交易亦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证券师场的重 要基本经营内容,成为证券市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有哪些?

最早的股份公司、产生于17世纪初荷兰和英国成立的海外贸易公司。

这些公司通过募集股份资本而建立,具有明显的股份公司特征:具有法人地位:成立董事会:股东大会是公司最高权力机构;按股分红;实行有限责任制。

股份公司的成功经营和迅速发展,使更多的企业群起效仿,在荷兰和英国掀起了成立股份公司的浪潮。

到1695年。

英国成立了约100家新股份公司。

18世纪下半时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逐步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在这场变革中,股份制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工业革命向其他国家扩展,股份制也传遍了资本主义世界。

19世纪中叶,美国产生了一大批靠发行股票和债券筹资的筑路公司、运输公司、采矿公司和银行,股份制逐步进入了主要经济领域。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制造业产值的90%由股份公司创造。

19世纪后半叶,股份制传入日本和中国。

日本明治维新后出现了一批股份公司。

我国在洋务运动时期建立了一批官办和官商合办的股份制企业,1873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发行了中国自己最早的股票。

股票的出现,促使股票交易所产生。

早在1611年,就有一些商人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买卖海外贸易公司的股票。

形成了股票交易所的雏形,1773年,在伦敦柴思胡同的约那森咖啡馆正式成立了英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所,以后演变为伦敦证券交易所,1792年。

24名经纪人在纽约华尔街的一棵梧桐树下订立协定。

形成了经纪人联盟,它就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前身,1878年,东京股票交易所正式创立。

它是东京证券交易所的前身。

1891年。

香港成立了香港股票经纪协会,后发展为香港证券交易所,1914年,中国当时的北洋政府颁布证券交易所法,1917年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

进入20世世纪之后。

股票市场发展迅速,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自由放任阶段(1900~1929年)。

20世纪前30年中,美英等国的股份公司迅速增加,使股票市场规模和筹资能力迅速扩大。

一方面发行市场迅速扩大,流通市场空前繁荣,交易量直线上升。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股票欺诈和市场操纵时有发生,自由放任带来了严重的过度投机。

当时主要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普遍被抬高到极不合理的程度,远远超过其实际价值。

1929年10月29日.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作为经济晴雨表的各国股票市场相继出现了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2〕法制建设阶段(1930~1969年),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各国政府对股票市场开始全面加强法制和规范化建设。

以美国为例,政府开始从法律上对证券市场加以严格管理,制定了《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等一系列严密可行的证券法律。

美国1934年成立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直接对股票市场进行监督和管理,为美国证券市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证券市场奠定了基础。

其他有关国家的证券法制建设也不断加强,股票市场逐渐规范。

(3)迅速发展阶段(自1970年以来)。

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经济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东南亚和拉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蓬勃兴起。

以及现代电脑、通信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股票市场步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

l986年全球股票市场的市值总额为6.51万亿美元,全球上市公司总数为2.82万家,到1995年年底市值总额上升到17.79万亿美元。

10年间市值增长了近3倍、上市公司增加了1万多家、达到3.89万家。

1996年,全球股票市值继续上升,达到20.29万亿美元。

在主要发达国家,证券化率(股票市价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1995年,美国、日本和英国的证券化率分别达到95.5%、83.5%和121.7%。

发展中国家的股票市场成长也相当迅速。

新兴市场的股票市价总值从1986年的0.24万亿美元增长到1995年的1.9万亿美元,10年间增长了近7倍。

在股票中场规模扩大的同时,交易活动也日趋活跃,1986年,全球股票中场的交易金额为3.57万亿美元,1995年达到11.66万亿美元。

86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