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 年底
为什么通常年末股市都会大跌?
年底股票大跌的现象好像更多的是人们的一种心理主观感受。
现实情况是既有上涨又有下跌,而且下跌通常也不是什么大跌。
为什么许多人的感觉却是年底股票会大跌呢?其实,这个大跌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问题。
也就是大家都认为年底了,需要把钱变现,然后欢欢喜喜过个好年,所以,人们都把个人的想法扩大化之后就得出了“大家都从股市中把钱抽走了,所以,股市要下跌”的结论。
现实情况是这样吗?当然不一定。
可以做以下几个分析: 分析一:过年是需要花钱,但出除了极端个别的人,一般投资者手中通常会预备一些应急的钱,也不至于非要把股市中的钱用于过年,所以,一到过年人们就把股市中的钱都拿出来是站不住脚的。
分析二:如果年底股票大跌是个事实的话,那么一定会产生另外一个事实,即年初或年中股票大涨,不然又从何跌起呢?如果这个结论成立,那么,人们会如果操作?一定会在年底大举买入以等到年初的大涨,而大家都买又会产生一个结果,即股票价格上涨。
是不是又出现一个悖论? 分析三:人们买入或持有股票的前提是“预期”,如果预期好,大家就会买,如果预期差,大家就会抛出,而预期的好坏与是否过年好像没什么关系。
...
2015年底前,预测股票市场大盘最高多少点?补充:?
目前来看资金面紧张的局面暂时难以缓解,但是也很难回到9月份那种非常紧张的状态,所以,如果大盘破2300之后,勇敢买入还是机遇大于风险的。
再说2012年,如果通胀继续回落,那么市场也很难超越3400点,因为像以前3000点以上的信贷释放不太可能再出现。
近期指数就是这样一个走势。
需要说明的是,国家的政策对股市的影响非常明显,但是国家政策的调整是要看具体经济走势的,说到宏观经济的走势,并不是每一步都能看得清楚。
所以在月度之间,政策的前瞻性会更强。
白话的意思就是说,现在怎么预测都没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上个月
年底为什么股市会跌?
中国股票市场的产生、发展至今,仅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几乎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股票市场200多年的发展历程,这是辉煌的改革成果。
当前无论是市场的组织结构,还是交易清算系统的效率,甚至包括市场的规模,同不少西方国家的股票市场相比,可以说没有太大的差距。
然而,当代中国的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转轨”的市场,从“姓社、姓资”的长期争论,到邓小平的“坚决试,不行可以关”的英明决策;从股份制改革的争论,到开放股市为国企改革服务,并直到目前基本完成的股权分置改革,中国股市走过了近20年的风雨成长历程,经历了多变的政策选择。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育、发展,是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逐渐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也是中国经济改革成功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股票市场产生、发育的特殊历史背景 中国的股票市场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
通俗的讲,西方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是遵循股票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在市场经济的土壤里,自然生成的“天然产品”。
而中国的股票市场,则是在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在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同时探讨公有制经济多种实现形式的土壤里,在既要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又要考虑中国国情、遵循中国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催生的“人工产品”。
这就决定了中国股票市场是有中国特色的股票市场。
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育、发展的历史,不能不首先搞清楚中国股票市场产生、发育的特殊历史背景。
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化生产和规模经营的需要,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逐步从独资、合伙发展到股份公司,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
建立在股份制度自然演化基础之上的西方国家股票市场的产生、发展、成熟过程,也必然表现为一个瓜熟蒂落的自然成长历程。
在中国,股票市场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产物。
由于新中国建立初期学习前苏联的经验,存在对公有制形式的片面理解,单纯强调发展国有经济。
社会化规模经营的大工业企业是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化分配制度,采取政府投资、国家所有的方式建立起来的。
与此相适应,中国改革前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几乎是单一的国家所有、国有独资的形式。
经过解放初期对独资、合伙甚至是股份制的旧官僚企业、民族资本家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解放后30多年的国家投资、国家重建,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形成了覆盖各个领域的庞大的国有企业体系。
并在这种以国家独资为资本组织形式的制度基础上,形成了与之对应的社会分配机制、储蓄和投资运行机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也日趋突出地显现出来,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国有企业因传统的计划运行机制的弊端和自身的体制改革、运行机制改革一直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面临着经营困难、亏损面增大、负债率过高、资产结构不合理的困境;另一方面,在金融领域,因长期实行单一的银行信用体制和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预算软约束”,使得国家银行独自承受的金融风险日渐增大,其他国家不时爆发的区域性金融危机也一再为中国敲响警钟。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中国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在国有企业领域先后推行放权让利、租赁制、承包制、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等多项改革措施;在国有银行领域,先后推行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分离、对国有银行进行企业化改革等多种尝试。
但是这些改革效果都不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经济特区先行尝试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成功。
随后,在地方政府以及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广下,股份制改革被推到了中国整个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前台,股票市场成为令国人关注的焦点。
可以说,中国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真正出现改革热潮,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股票市场诞生后,才进一步引发起来的。
在股票市场发展的初期,在巨大投资利益的诱惑下,广大投资者蜂拥入市,热情参与。
改制后的企业和地方政府亦体验到股份制改革带来的巨大利益,地方政府和企业发现进行股份制改造是一条迅速获取大笔资金并借此使企业迅速摆脱困境的捷径,于是也倾注出巨大的热情。
虽然,由股票市场热推动起来的中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带有很大的、甚至不正常的利益驱动因素,但其在实践中显示出来的巨大魅力,却促使人们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中引入股份制的可行性有了更为统一的认识。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股份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这充分表明时至1997年,对于大力推行股份制、发展股票市场,已经得到了包括中央领导高层在内的上下各界人士的一致认识和高度重视;同时也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的政策基调,已经从“坚决试”转变为“大力发展”。
二、中国股票市场的阶段性发展规律 纵观各国股票市场发展的历史,都呈现出一种阶段性发展的规律,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新兴股票市场表现得更为明显。
股票市场具有阶段性发展...
股市年底前市场行情分析及看好行业和公司 ,上证指数的阻力位与支...
指数的底部区域在1900-2300之间。
重要的阻力位2700-2800,3100-3200。
首先是不死题材,并购重组。
包括一类重组(控制权转移)、二类重组(资产注入与分离)、三类重组(增发等)。
关注军工、钢铁、有色等主要。
新能源的深度挖掘。
这有点像世纪初狂炒网络概念股。
只要触网,股价就一飞冲天。
那进不管是养猪的,还是卖棉花的,都发布公告说上网了,然后股价连拉七八个涨停。
可以转做新能源的公司,比比皆是,但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个地步。
在将来一段时间,很多垃圾公司都可能会发布,投资几千万,从事某某新能源开发。
当然,这些公司是可能想像的,不能当真业绩会有突破,股价突破是大概率事件。
这需要重点关注。
想了解更详细资料,可以给我留言。
我国股票市场哪些年份出现过牛市行情?最好有一览表什么的,
第一轮暴涨暴跌:100点——1429点——400点。
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
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29%。
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第二轮暴涨暴跌:400点——1536点——333点。
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
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涨幅达284%。
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
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
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第三轮暴涨暴跌:333点——1053点——512点。
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
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
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
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第四轮暴涨暴跌:512点——1510点——1047点。
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
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
1997年5月12日达1510点。
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上证指数上涨接近300%。
自1997年下半年股市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调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点。
第五轮暴涨暴跌:1047点——1756点——1361点。
1999年“519”行情井喷,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
它第一次将历史的“箱顶”(1500点)狠狠地踩在了股民的脚下。
随后股市大幅回调。
2000年1月4日,上证指数直抵1361点。
第六轮暴涨暴跌:1361点——2245点——1000点。
由于继续受欧美股市大幅攀升的刺激,中国股市最后奋力一搏,终于冲上了本轮行情的“至高点”。
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
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本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2001年10月22日,上证指数快速跌至1515点这一敏感点位。
1500点究竟是中国股市的“箱底”,还是“箱顶”?历史似乎跟我们股民开了一个大玩笑。
原来1500点仍是中国股市的“箱顶”,曾经的“箱底”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不是吗?就在中国股市在1500点的上方稍作停留后,她依然还是回到了她熟悉的1500点的历史“箱顶”下方,这样的指数点位似乎让人感觉更真实、更安全、更踏实可靠。
2002年1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1339.2点;2004年9月13日,上证指数跌至1259.43点;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
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去1247点,这与此前专家预言“推倒重来”的1000点预测是十分巧合的。
这便是一种技术性的报复,更是上一轮疯狂的大牛市自制的“苦果”。
第七轮暴涨暴跌:1000点——3300点——1500点?2005年6月,上证综指破1000点,2006年1月从1200点启动,截止2007年4月6日收于3300点之上,过去的历史高点已被远抛脑后,一年多时间大盘累计涨幅超过了230%。
这一轮行情的上涨应该算是历史上最为猛烈的。
50倍的市盈率还能伴随这一波行情走多远?我们将拭目以待。
当然,这一轮大的行情结束后,将回调至何处,我们仍将拭目以待。
我认为目前5500是阶段性高点
2015年底以前,中国股市还会大跌吗?
根据目前整个国家的经济形势,保持每年6%~7%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及2020年进入小康社会是政府的经济发展方向和目标,新股发行和通过全社会融资促进经济发展也是政府的一项基本举措。
可以这样分析,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牛市,是“杠杆牛、改革牛、政策牛”三大重要因素共同作用推动起来的。
由于我国新股发行、股票交易及监管制度尚不十分完善、今年“去杠杆”所导致的股灾已将“杠杆牛”的推动作用基本消耗完毕,但“改革牛、政策牛”的牛市推动因素依然存在且正在发挥促进股市向上的推动作用。
因此,波浪式上升应该是年底直至明年春节前的基本趋势,在这个基本趋势下,虽然也会有阶段性的调整和下跌,但总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向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