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牛熊
股市的牛熊之道要如何分辨?
道氏理论包括了以下3大原理:1)价格反映一切市场行为;2)价格跟随着特定的趋势变化,而不是完全随机的;3)历史会不断重演。
(独家证券参考,全新角度看股市……) 道氏所说的趋势变化可分为3种,分别为主要走势、次要走势和小型走势,这3种走势是同时并存的。
例如港股由1995年初至1997年8月内的大型升浪便是主要走势。
主要走势通常维持1至2年,道氏比喻为水流形态之中的“循环”(Cycle);在此升浪中的调整(即方向与升浪相反),便称为次要走势,通常维持3周至数月不等,并调整主要走势1/3至2/3升幅(或跌幅),他喻为波浪(Waves);期间日常的升跌便称为小型走势,即涟漪(Ripples)。
要判别“牛市”或是“熊市”,便要看股价的主要趋势是上升或下跌,而每个主要趋势都可分为3个阶段,下文以牛市作解说例子。
牛市第一期:怀疑期 经济长期陷入困境,人们对股市悲观绝望,不惜盲目?售,但一些有远见的投资者开始憧憬经济好转,在低位吸纳股份,价格便开始和地上升,但成交量却很薄弱。
牛市第二期:乐观期 市场对经济的评价逐步转好,公司的盈利亦见好转,投资者对前景的信心开始恢复过来,成交量亦开始配合股价上升,但不时会出现上落市,股市每每上升了一段时间之后,便会出现一段巩固期。
牛市第三期:狂热期 经济已经全面复苏,股市在各种利好消息刺激下,一片欣欣向荣,即使有利淡消息出现,亦很容易会被消化,投机意味浓烈的情况下,借钱买卖的金额亦会增加,成交量亦大增。
这种炽热的买卖气氛,最终会将股价推高至脱离企业盈利的高位。
股市牛熊交替规律有哪些?
M1、M2的数据变化有很多玄机 从最近十多年的历史看,每当M1比M2低时,尤其是二者差距超过5个点时,股市就会见底,一轮新的牛市将会拉开序幕;而M1高M25个百分点时,牛市行情会结束,熊市会到来。
例如,1994年和1995年,M1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使M1和M2的差距开始拉大,1994年和1995年M2比M1分别快7.7个百分点和12.8个百分点。
为1996年之后的大牛市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在1999年5?19行情之前,M1和M2同样出现了这样的背离走势,最大差距达到6个百分点。
本轮行情是2005年底开始启动的,笔者当时曾经撰文指出《M1、M2的异动透露牛市曙光》。
从2006年1月初央行公布的2005年度的金融统计数据看,我国的货币供应量M1和M2出现了明显的“异动”:到2005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9.88万亿元,同比增长17.57%,增幅比上年末高2.94个百分点;而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0.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8%,增幅比上年末低1.8个百分点。
笔者当时指出:“这二者之间的差异隐含着丰富的经济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我们把握宏观经济走势以及分析金融市场的趋势(包括股票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再次验证了我的判断。
为什么M1比M2低时会产生新牛市 从统计内容看,M2和M1的差异主要是M1不包括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因此,M2和M1的“异动”应该是由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的“异动”引起的。
例如:2005年的企业定期存款增加迅速,年末的余额是33099.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41%,在各项银行负债中增长速度最快。
不仅企业的定期存款增长迅速,居民的定期储蓄存款也出现加速增长的态势,储蓄存款的年终余额是143278.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98%,其中定期存款增加16257.64亿元人民币,占新增的储蓄存款的68.5%,该比例比2004年增加了8个百分点。
企业和居民将更多的资金选择定期的形式存在银行,主要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定期存款的增长速度加快说明微观的盈利能力下降,多余的资金开始从实体经济循环中沉淀下来,货币的流通速度开始放慢,经济景气下降。
第二种可能是,货币供给量大量增加,实体经济不需要那么多的货币,于是多余的货币暂时沉淀下来。
从历史经验看,1996年-1997年行情和2001年前后的M1增长速度超过M2是属于第一种情况,而2005年以来出现的M1增长速度超过M2的现象可能是属于第二种情况。
但从国外的经验看,股市与实体经济(尤其和房地产市场)一般呈现正相关关系,即房地产市场繁荣,股市上涨。
从理论说,这是一种正常的相关关系,说明股票市场是比较有效率的,股市反映了实际经济的波动。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方向是相反的,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中国的股票市场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一直比较小,股市流通市值占GDP的比重在2005年之前只有10%左右,因此,股市与经济的相关性不大;二是中国的股市一直是新兴市场,是一个资金推动型的市场。
总之,我国的股市与实体经济是脱节的。
因此,股市是否上涨取决于资金的意愿,而不是实体经济的好坏(这样的情况在2007年之后可能会出现重大转变)。
当股市活跃之后,老百姓将储蓄资金投资到股市中去,储蓄资金便成了企业存款,表现为M1增长速度不断增加。
但经验数据表明,当M1超过22%之后,持续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最长的是2001年上半年,持续了5个月)。
这可能意味着后续的储蓄资金转化为股市投资资金的动力耗尽了。
存款下降可能是行情见顶信号 2000年至2006年的6年里(1999年之前缺乏统计数据),按照月份计算,存款减少的只有4个月,第一次出现是2000年的7月份,当月各项存款总额比上月减少了288亿元,主要是企业存款变动引起的,企业存款减少500亿元。
第二次是2000年10月份,当月存款总额减少9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减少538亿元;第三次是2001年5月,各项存款总额比上月减少了509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减少了646亿元,居民储蓄存款减少225 亿元;第四次是2001年7月份,各项存款总额减少了1490亿元,其中企业存款比上月减少了2087亿元。
从上述四次存款减少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几个有意思的结论:第一,每次存款减少都对应着股票市场上重要的点位或阶段。
例如,上海综合指数是2000年7月超越2000点的,同样,2001年6月份创造了2245点的“新”历史纪录。
第二,存款减少的情况是成对出现的,第一次存款减少和第二次存款减少出现的时间相隔2个月,第三次和第四次只相隔1个月。
第三个规律是,存款减少可能是股票市场见顶的标志。
另外,这四次存款减少都主要是由企业存款减少导致的,其中的缘由可能是那时的股票市场投资者主要是私募基金,个人投资者所占的资金比例较低。
在上述规律中,第三条规律最引人注意,把存款减少作为股票行情结束的标志是否正确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但笔者认为存款减少和行情见顶之间的确存在内在的联系。
因为决定行情的是边际增量资金,存款减少意味着边际增量资金会减少,尤其是存款的大幅度减少更意味着后续的增...
炒股如何辨别股市的牛熊之道?
1)趋势要与成交量配合 道氏认为成交量是次要的辅助指标,作趋势判断的时候,要看成交量是否配合。
如在牛市之中,价格上升应配合成交量增加,价格下跌时成交量亦应伴随下跌。
2)洞悉先机要思路清晰 道氏的3阶段理论看似简单,但很多时能够确认大市趋势,股市已经上升或下跌不少。
此外,由于完成整个趋势需时颇长,有的投资者会在途中迷失了。
如失去了分析牛市或熊市的能力,理论的好处亦会被削弱 3)第三阶段须提高警觉 投资者错失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升势,后果可能是少赚一点利润,但错过了第三阶段牛市出货的机会,到大市步入第一阶段熊市的后果则会十分严重,因为第三阶段牛市后,股市通常会出现急跌。
事实上,每段期间的转捩点并不十分明显,以港股1年前开始的牛市为例,笔者访问过数名股市专家,大家都表示港股已进入第二期牛市,但对于何时进入第二阶段则众说纷纭。
正因如此,投资者在第三阶段应提高警觉。
哪些股票能够穿越牛熊
首要条件,也是最重要的条件:该公司的净利润必须是逐年递增的,即成长性强。
这种股票才具备穿越牛熊的可能。
记住:还只是可能!净利润不增长,或增长幅度小的公司,只能当债券的来估值,其价格波动主要受资金成本的影响。
其次,该股票的价格必须适当。
即使利润逐年递增,只要价格炒的过高,仍然难以超越牛熊。
最好是随净利润的增幅缓慢上涨。
只要具备这两个条件,长期看,股票价格肯定是上涨的。
不相信的话,随便举个最让股民恶心的板块中最让股民恶心的股票:银行股中的建设银行。
建设银行在2013年之前,利润也是逐年递增的。
假设有个傻帽在2008年年底,金融危机闹得最厉害的时候买进,老实的持有到现在也翻了一倍多。
如果买进贵州茅台,涨的更多。
至于那种股票涨的多,这个问题就复杂了。
受到市值大小、股民预期、特殊的政策变化、特殊事件等多方面的复杂影响。
但是,只要利润递增,买的价格合理,穿越牛熊很容易。
股市中牛和熊是什么?我百度了一下,大概说的是牛代表上升趋势,熊...
就目前所有的资料来看,在1785年的英国,一本叫做《小街交易所指引》的书上,已经出现牛和熊这两个名词。
但是,当时牛、熊的意义跟现在不同,当时的伦敦证券交易所叫做小街交易所,简称小街。
从这本书作者的说法,可以看出200多年前牛跟熊的意义比现在明确多了。
牛不是指希望股市上涨的人,而是等于今天靠保证金买进股票却遭到亏损的人。
荷兰的郁金香交易所早在17世纪中叶,就已经发明了保证金制度,但是1785年的伦敦,买股票似乎不用保证金,“牛”可以身无分文,就买进股票,希望在必须缴款前卖出获利。
根据当时的作法,一个人即使全部财产不到10英镑,也可以在伦敦的证券交易所大买股票,例如,这个人可以在3月时购买价值4万英镑、在5月交割股款的股票,融资倍数高达四、五千倍。
这个人在结算前,可以想尽办法,把自己买进的股票卖出去,解脱肩上超级沉重的负担。
如果整个市场牛群聚集,他就找不到接手的人,就会遭到重大亏损,因此在付款之前,他必须跑遍整个交易所,从一家号子逛到另一家号子,找人接手,他心中充满希望和恐惧,表情阴晴不定,情绪低落、满脸不高兴、脾气不好,跟牛的行为差不多,因此这种作手被人称为“牛”。
在200多年前熊不只是抱持悲观看法的作手,还是实际放空的人,也就是卖出一批股票或公债,同意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交出他实际上没有的东西,因此他不断的要找人,希望低价买进他未来必须交出来的证券,因此对所有不幸的新闻、坏消息、能够压低证券价格的谣言等等,他都会很高兴,十足表现出幸灾乐祸的样子。
因此,当时要分辨牛和熊很容易,表情沉重、忧郁的人一定是牛,不断东张西望,拿坏消息吓人的人一定是熊。
牛希望股价上涨,熊希望股价下跌。
后来的人可能因此把上涨的股市叫做牛市,下跌的股市叫做熊市。
〖说法二〗据记载,这两个股市术语出现于19世纪早期美国股市。
首先出现的是熊,在1709年就有所记载,最早指因为预计股价会跌就卖掉将来才发行而现在还没到手的股票,这样就使得投机商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入股票。
这样的投机商就被称为牛皮批发商,源自词组 sell the bear\'s skin before one has caught the bear。
慢慢的,这个词组就表示对于股价越来越不乐观。
为了区分市场的升跌,他们把健步向前的牛作为涨升的象征,寓意向上的趋势不可阻挡.而把倔强好纠缠的熊作为下降的象征,表示下跌结束的遥遥无期.牛市的用法出现于1714年,也是受到了熊市的影响而产生的。
〖说法三〗因为牛是往上攻击 (牛角往上顶),所以代表多头市场,代表利多和股价往上走;熊是往下攻击 (熊掌向下挥)代表空头市场,代表利空和股价下跌。
〖说法四〗牛市,又称为多头市场,是指证券市场上价格走高的市场。
其相反为熊市(空头市场)。
称为多头市场或牛市的原因,是因为价格上扬时市场热络,投资人与证券经纪人挤在狭小的证券交易所中,万头攅动,如传统牛市集的圈牛群一般壮观,故戏称之为牛市。
牛在西方文化中是财富与力量的象征,源于古埃及。
空头市场又称为熊市 (Bear market) ,指证券市场上,价格走低的市场。
熊市的名称,来自美国西部拓荒时代,美墨边境的牛仔闲暇时常常比赛马、斗牛,或是抓灰熊来斗牛,围观下注作娱。
后来美国人就把熊和牛视为对头动物。
既然多头市场称牛市,空头市场就戏称熊市。
并不是真的曾有“熊市集”。
史上最有名的熊市是1930年代的美国经济大恐慌
什么样的股票可以穿越牛熊
一般中等的周期是3-5年,大的周期是10年左右。
这是跟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有关系,我们国家的领导人都是5年一个任期,一个领导人最多只能连任两届(10年)。
每个领导人的政治思路和治国方针都不一样,所以对国内国际的经济政策也是不一样的。
从我国这16年来的股市走势上来看,也确实是如此,91年-93年中国股市刚刚起步,经历了大涨大跌的两轮走势,但是同在一个牛市的通道里。
(这其中经历了2.6年)93.3--96.3刚好三年,都是熊市。
这一牛一熊又刚好是5.5年,差不多就是个经济的循环了。
96.3--2001.6股市一直处在上升震荡的行情里,刚好是5年,这也可以称做是一经济周期了。
又从前看起,91年股市开始到2001年股市到达2245,这是上一个牛市的历史最高,从大处看刚好的10年里,股市算是大牛了,后面的01年--05年的就是大熊了,历史上最大的熊市就是这一阶段了,(就目前来说,后面的熊市还不知道到什么时候结束呢)最近最大的牛市就2005--2007年的狂牛了,因此从经济周期上预计,6000点跌下来的熊市至少也得3年了
股票15分钟生命线,15分钟牛熊线怎么看呢
应该是五分钟生命线,五分钟生命线源于展锋自创的一个指标,但是股市均线系统中,多数人会把三十日均线视为生命线。
也是买卖的重要指标。
五分钟生命线是分时线的生命线,当熟悉五分钟k线时就能恰当买卖最高最低点。
这时生命线=本位线*5;那么日k线的生命线就是日K线图上五日均线,以此类推。
当本位线金叉上行生命线离差率过大时、量能不跟进就是阻力位。
反之本位线死叉下行生命线离差过大量能不足就是支撑位。
所谓15分钟牛熊线,是指短线操作以15分钟作为买卖点,就是15分钟均线,在日K线上点击右键,在时间周期选择上选择15分钟就可以看到,不用设置。
日线的牛熊线,就是120日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