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银行股票价格
贵阳银行股票价格
有一个基本公式:股票价格=股息/银行利率解释:1、股票价格与股息成正相关关系:可以理解为,股息来源于上市公司的本年新创造的利润,只有当利润存在时,公司才会考虑发放股利;有了利润,不等于说股东就能够取得相应的股息,这还有取决于公司的股息分配方案。
只有当以上俩个条件同时具备而且有利于股东时,股息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状况,才能满足理论上的这个正相关关系——股息越多,反映公司盈利能力越好,公司的股票价格就相对越高2、股票价格和银行利率呈负相关关系:可以作如下理解,当银行提高利率时,居民以储蓄作为投资方式得到的收益率就会升高,相应的就会吸引一部分资金改变自己的投资方式,其中就包括从购买证券改为储蓄。
在整个国家资金规模一定的前提下,银行利率的提高就会使资金的流向发生改变:投资股票的资金转为储蓄,这样证券市场的买方力量就会削弱,以供求理论为基础,可以解释此时会呈现卖方市场,直接表现为股价下降,证券市场低迷。
所以说,两者是负相关关系。
3、在理解上面2点时会发现,很多的解释是以一定的假设前提成立为条件的。
现实中,很多前提不一定成立,所以这个理论用于实践时不一定成立。
eg: 以银行利率与股票价格关系为例:06年央行多次上调利率,但是股票市场并没有出现理论中所说的下降的局面。
这就是因为,影响股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股票价格是受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
仍然以为06年为例,央行在上调利率的时候,股市的资金会受到影响,但是有两个因素需要考虑:1、此时,股市投资收益率与储蓄收益率(即银行利率)两者孰高孰低;2、在央行此政策出台的同时,国家也在进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主要是打击投机),这时,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就会有部分流入股票市场。
这两个因素作用下,央行虽然上调利率,但不一定会使股票市场出现下跌的局面。
银行利率和股票价格的关系是怎样的?
利率(Interest Rate)又称利息率,是指在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
利率直接反映的是信用关系中债务人使用资金的代价,也是债权人出让资金使用权的报酬。
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利率的波动反映出市场资金供求的变动状况。
利息率的高低,决定着一定数量的借贷资本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利息的多少。
影响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或资本的供求关系。
此外还有承诺交付货币的时间长度以及所承担风险的程度。
利息率政策是西方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为了干预经济,可通过变动利息率的办法来间接调节通货。
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
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
上调利率和银行准备金,是为了刺激人们把钱存银行.这样投入到股市中的资金就会减少,自然股票要小跌一下股市的运行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利率的左右呢? 揭开利率的真面目 在影响股市走势的诸多因素中,利率是一种比较敏感的因素,而且可以说没有哪个因素能超过利率对股市产生更深远而实质的影响。
现代货币金融学认为利率是资金的价格,也是社会资金流动的平均成本,因为资金成本的高低将会影响股市中资金的流向。
不妨套用一句俗话来解释,"水往低处流,资金往(利率)高处溜"。
但是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中央银行公布的利率水平,仅仅是一种名义上的利率,虽然它是人们关心的焦点,可它只是真实利率的一部分,因而也就不是代表真正的社会资金成本。
资金的真正价格是实际利率或者说真实利率。
所谓实际利率是相对名义利率而言的,它是名义利率(通常按1年期定期存款银行利率为准),减去全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得出的利率水平。
可以看到,在物价指数保持稳定时,名义利率的调整将决定实际利率的高低。
但是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经济波动期,物价水平的变化幅度较大,即使名义利率保持不变,物价指数的大幅起落也同样左右实际利率水平的高低。
目前虽然名义利率不高,但实际利率的水平却处于我国改革开放25年来的最低水平。
这负利率将是有助于推动股市进入牛市阶段。
实际利率是根本 从根本上讲,实际利率代表着社会资金的平均成本,实际利率的变动改变着资金的分布和流向。
若实际利率越高,则意味着企业资金成本走高、企业利润下降,进而形成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开工不足、失业率增加的趋势,使国民收入总体水平下降,人们心理上的即期和预期的投资和消费水平不断回落,大量的商品出现滞销,实现不了其使用价值,导致整个市场呈现萧条和疲软,并最终表现为通货紧缩的经济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和投资的萎缩,促使物价下跌,而物价指数的回落,又会反过来引发实际利率的再度上涨。
于是投资者趋向储蓄、债券等固定收益的投资,因为这些投资工具的实际回报在不断提高,相比之下,股市的吸引力趋弱,资金运作的成本偏高,资金撒离股市成为必然选择。
另一方面,现期和预期物价的下降,将造成上市公司的业绩滑坡,投资者和消费者只要持币观望就会相对升值,于是股市也就缺少资金的有效供给,故人们会普通认为选择存款最为有利。
在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环境中,在世界经济复苏和弱势美元的条件下,拉动了消费物价指数回升,那么实际利率就被降下来,利率调节资金供求关系的杠杆作用就会被发挥出来,资金成本下降,生产者开始有利可图,企业利润和效益也将相应上升。
从公布的2003年上市公司年报业绩普遍上升,就可见一斑了。
更有意义的是,人们的心理预期也将改变。
因此拉升物价指数的途径来下调实际利率,对国民经济发展是既治表又治里的最好方法。
利率牵着股市走 1996年的行情,始于当年4月1日取消保值贴补率,同年5月1日公布下调银行名义利率,使实际利率下降,改变了人们心理预期效应。
重要的是当时的实际利率为2%左右,在这一实际利率的杠杆作应下,有利于资金从银行流向证券市场,从而使股市开始摆脱熊市的阴影,踏上牛市的征途。
从1997年以来,由于实现宏观经济的软着陆成功,物价指数持续回落,1998年上半年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2.1%,下半年商品物价指数更是大幅下降,市场陷入疲弱,引发银行"惜贷"、企业"愤贷"的现象,人们对投资和消费的预期持续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股市频频"失血",一直延续到1999年中期。
在《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催发下,又走出一轮牛市行情。
经过长期跟踪统计分析,实际利率的变动与股市指数变动之间,存在着一种相当紧密的关系,若按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来计算实际利率时,过去当其在2.5%以下时,一轮牛市行情则具备条件,一旦实际利率上升至6%左右时,股市指数可能会见顶转为弱势,尔后随着实际利率的攀升,股市指数会不断下滑。
1991年至今的股市运行趋势就是视实际利率走向演绎的。
现在国民经济方方面面的因素和国际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估计实际利率为负1.5%至1%,有利于股市行情的演绎,若一但实际利率负值在2%以上,并高居不下时,反映通货膨胀较为严重,宏观经济泡沫成分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