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险可以抵扣个税吗
商业保险可以抵扣个税吗
部分商业险可以。
1.企业年金:根据国家政策规定,个人缴纳的企业年金中个人部分的缴费,在不超过个人缴费工资计税基数4%的范围内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年金不是强制性购买的保险,一般由企业为员工购买。
2.税优健康险:税优健康险实际上是一种一年期医疗险与万能账户的组合产品。在计算纳税额时,可以将税优健康险的保费在税前扣除,每年扣除限额为2400元(即每月200元)。但要注意,这里的2400元并不是实际减免的金额,而是在按月薪1万元计算时可能减少的税款。
3.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个人通过购买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可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在退休领取养老金时再补缴税款。根据规定,个人从工资薪金或连续性劳务报酬所得中,可以通过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扣除凭证来确定当月应扣除的金额,按照当月工资薪金或连续性劳务报酬的6%和12000元中较低者进行计算。
商业保险一年多少钱
商业保险的费用是根据企业的风险情况和保险产品的种类而定的。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保险产品对应的保费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商业保险的费用是按照保险金额的一定比例进行计算的。保险金额越高,保费也就越高。
商业保险的费用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企业的经营范围、行业风险、历史赔付记录等。一般来说,风险较高的行业和企业,其商业保险的费用也会相对较高。
商业保险的重大疾病有哪些疾病
商业重疾险中除了银保监会规定的必须包含的重大疾病之外,其余的疾病种类都是由保险公司自行约定,通常为120种左右。重疾定义改革以后各家公司重疾可以保28类高发重疾和3类高发轻疾。
如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永久性的功能障碍等28类都包含在银保监会规定的重疾险必须包含的保障项目之类,各家都可以赔,另外3类轻疾分别是:早期恶性肿瘤、轻微脑中风、极早期心肌梗死。
大家在选购一款重疾险时,除了重疾保障要充足之外,中症保障和轻症保障也一定不要落下。除此之外,最好再附加上被保险人或投保人患病保费豁免功能。
商业保险怎么买最划算
1. 越早买越好
很多保险对投保人的年龄还有健康状况都有一定限制,尤其是商业医疗险,如果投保人有过重疾记录或者慢性病记录,那么一般是无法投保的;
而且年龄越大,保费也越贵,有些商业医疗险,只要投保人超过一定年纪,无论身体状况如何,都会直接拒保。
所以如果有买保险的打算,当然是越早买越好,因为年轻一般意味着抵抗力强,身体健康,所以健康告知也能非常容易通过,而且保费也低不少,同样保障范围下,20岁的保费和40岁的保费,起码相差一倍。
2. 缴费期限
保障期限比较长的一般都是带有一些理财性质的保险,配置保险的理念是:先保障,后理财,所以就先不说这类长期理财险,我们来说说重疾险。
重疾险的保障期限一般比较长,保费也比较贵,一般投保人都会选择20年或者30年的缴费期来缴费,如果是我,梧桐君会选择最长的缴费期限。
因为拉长了缴费期限,每期交的保费就会变少,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保费的压力,而且很多重疾险都包含豁免权。
这个豁免权的意思就是,只要投保人出现保单合同上约定的轻症,就可以免交后续的保费,但是保障依旧生效,也就是白嫖保障,所以在缴费期限的选择上,最长的缴费期肯定比短时间的更划算。
3. 保障细节
购买商业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险的细节问题,单从重疾险来说吧,买的时候不能单看它保障多少种疾病,而是要看它保障多少高发疾病,还有等待期、赔付间隔、免赔额,这些因素都是一些保障细节;
比如有两家保险公司的重疾险,同样的价格,同样的保障,其中一家的等待期是80天,另一家是150天,那肯定优先选择80天等待期的重疾险,等待期越短,保单生效越快,能更快的给到我们保障。
4. 看需求
每个人在不同年龄段,对保险的需求都不同,像小朋友,高发的状况无非就是意外和疾病,所以在保险的配置上,更适合买医疗险和意外险;
但是大人就不同了,大人不仅有意外、疾病,最主要还有一份家庭责任,那么在险种的配置上,更倾向于意外险、重疾险和百万医疗险,如果家庭收入稳定,还可以配置一份寿险,既能做到保障自身,也能做到保障家庭。
购买商业保险需要注意什么
1、明确需求
买任何商业保险之前,我们一定要先明确自己的需求,就像平时买东西一样,我们需要它才买,不需要又跟风购买的话,最后都是“落灰”的下场。
买商业保险之前,明确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保障,然后再根据自己想要的保障去选择合适的商业保险产品,在这一点上是一定不能马虎了事的。
2、先做保障,再考虑理财
买商业保险需要遵循“先保障,后理财”的原则,不要因为贪图理财型保险的收益而忽略了健康型保险的保障。
要优先买好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寿险等人身健康类保险,如果还有剩余的预算,那可以考虑买年金险、增额寿这类能稳定增值的资产规划型保险。
3、合理控制保费支出
保险的目的是为我们转移危机,而不是制造危机,所以我们在保费的支出方面最好控制在年收入的10%~15%之间比较好,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很有可能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经济危机,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