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叫私募基金的意义

广辉2分享 时间:

私募基金(Privately Offered Fund)是指一种针对少数投入者而私下(非公开)地募集资金并成立运作的投入基金,因此它又被称为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或“地下基金”,其方式基本有两种:一是基于签订委托投入合同的契约型集合投入基金,二是基于共同出资入股成立股份企业的企业型集合投入基金。

私募基金在国际上的进展及其特点

私募基金在国际上进展迅速,私募基金的紧要构成形式是对冲基金(Hedge Fund),是为谋取最大回报的投入者而设计的合伙制私募发行的投入工具。对冲基金与共同基金(Mutual Fund)区别,后者一般是公募发行,须公开投入组合并接受公开监管,对冲基金因其合伙私人投入性质,不受政府管制,但并不意味着其不受任何监督;一般而言,外部有债权人(贷款银行)的监督,内部有合伙投入人的监督。对冲基金进展至今全球超过4000种,总规模超过4000亿美元,虽数量与规模还比不上共同基金,但进展势头强劲,著名的如巴菲特掌管的基金、索罗斯量子基金和长期资本企业LTCM都是对冲基金。对冲基金虽然前两年处境比较艰难,但2000年以来赢利水平有所回升。

私募基金在国际上得到快速进展,证明其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与私募基金相对于公募基金的优势不无关系。同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有以下特点:

1、由于私募基金是向少数特定对象募集的,因此其投入目标可能会更有针对性,更能满足客户特殊的投入要求。

2、政府对私募基金的监管相对宽松,因此私募基金的投入方式更加灵活。

3、私募基金不必像公募基金那样定期披露详细的投入组合,因此其投入更具隐蔽性,受市场追踪的可能性较小,投入收益可能会更高。

此外,私募基金内部治理结构也有较大特点。私募基金一般实行合伙人制,能有效降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下的委托代理危机。合伙制的私募基金是由有限合伙人与一般合伙人组成。有限合伙人(委托人)是真正的出资人,一般合伙人由投入专家组成,投入的紧要是人力资本及少量现金。收益分配上是有限合伙人也获得较大部分。而投入失败,一般合伙人的出资将首先受到损失。这就形成以下局面,一方面,丰厚的投入收益分配成为激励一般合伙人的巨大动力;另一方面,对一般合伙人而言,首先承担损失的责任可约束其道德危机。这样委托代理危机大为降低。

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优劣势

与封闭基金、开放式基金等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具备十分鲜明的特点,也正是这些特点使其具备公募基金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私募基金通过非公开方式募集资金。在美国,共同基金和退休金基金等公募基金,一般通过公开媒体做广告来招徕客户,而按有关规范,私募基金则不得利用任何传播媒体做广告宣传,其参加者紧要通过获得的所谓“投入可靠消息”,或者直接认识基金经营管理者的形式加入。

其次,在募集对象上,私募基金的对象只是少数特定的投入者,圈子虽小门槛却不低。如在美国,对冲基金对参与者有非常严格的规范:若以个人名义参加,最近两年个人年收入至少在20万美元以上;若以家庭名义参加,家庭近两年的收入至少在30万美元以上;若以机构名义参加,其净资产至少在100万美元以上,而且对参与人数也有相应的限制。因此,私募基金具备针对性较强的投入目标,它更像为中产阶级投入者量身定做的投入服务产品。

第三,和公募基金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区别,私募基金这方面的要求低得多,加之政府监管也相应比较宽松,因此私募基金的投入更具隐蔽性,运作也更为灵活,相应获得高收益回报的机会也更大。

此外,私募基金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基金发起人、经营管理人必须以自有资金投入基金经营管理企业,基金运作的成功与否与他们的自身利益紧密相关。从国际目前通行的做法来看,基金经营管理者一般要持有基金3%—5%的股份,一旦发生亏损,经营管理者拥有的股份将首先被用来支付参与者,因此,私募基金的发起人、经营管理人与基金是一个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利益共同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解决了公募基金与生俱来的经理人利益约束弱化、激励机制不够等弊端。

正是因为有上述特点和优势,私募基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展十分快速,并已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时也培育出了像索罗斯、巴菲特这样的投入大师和国际金融“狙击手”。在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公开合法的私募证券投入基金,但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或个人从事的集合证券投入业务却早已显山露水,从一定程度上说,它们已经具备私募基金应有的特点和性质。据报道,国内现有私募基金性质的资金总量至少在2000亿元以上,其中大多数已经运用美国相关的市场规范和经营管理章程实行规范运作,并且聚集了一大批业界精英和经济学家。但美中不足的是,它们只能默默无闻地生存在不见阳光的地下世界里。随着入世的临近,中国基金市场的开放已为时不远,根据有关协议,5年后国外基金可以进入中国市场,未来市场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由此,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应尽快赋予私募基金明确的法律身份,让其早日步入阳光地带,这不仅有利于规范私募基金的经营管理和运作,而且可以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减少交易成本,推动金融创新,并不断创造和丰富证券市场上的金融产品和投入渠道,满足投入者日益多元化的投入需求。

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区别

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区别紧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本源区别

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最大区别是基金投入主体区别,私募基金面向特定投入者,满足特定基金投入群体的需要。由于存在特别的对基金目标有特殊期望的客户,基金发起人为填补市场空白,推出为某些定向客户定制的基金产品,也是扩大基金销售规模的一种市场策略。

正是私募基金的这一特性,使私募基金这一产品合同有协议的性质,即投入者可以与基金发起人协商并共同确定基金的投入方向及目标,而不是由基金发起人单方决定。也就是说,私募基金更注重特定投入者的需求。

2、法律法规上的区别

一般来讲,公开募集资金面向广大的普通投入者,国家法律法规为保护众多的中小投入者的利益,对公开募集行为(无论是股票还是基金)都实施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及更详细的信息披露要求。而私募基金由于投入者只是部分特定的群体,可以是个别协商的结果,一般法规要求可以不如公募基金严格详细,如单一股票的投入限制放宽(现在公募基金即新基金此投入限制为10%),某一投入者持有基金份额可以超出一定比例(现公募基金根据投入者的区别有不超过3-10%的要求),对私募基金规模的最低限制更低(现新基金的最小规模是2亿),不必每季公布投入组合(现新基金是每季公布),等等。

但是,如果政府认为私募基金的监管也要加强,也可能对私募基金提出如公募基金一样的监管要求。那么,在政府制定出相应的法规以前,讨论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的区别,就只能限定在募集方式上面。因此,除募集方式外,公募私募的其他区别特征,及各自的内涵,取决于政府监管手段的差异及差异程度。就私募基金的本质来讲,私募基金可以是只针对几个投入者。基金即有集合众多投入之义,因此,现实中,私募基金的定义是由政府根据本国实际状况而订立的法规所规范的。

总之,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明显区别仍在于募集方式,即是面向所有投入者公开发布招募书,还是对特定投入者发布投入意向书。

我国私募基金的进展历程

· 1993年-1995年:萌芽阶段,这期间证券企业与大客户逐渐形成了不规范的信托关系;

· 1996年-1998年:形成阶段,此期间上市企业将闲置资金委托承销商实行投入,众多的咨询顾问企业成为私募基金操盘手;

· 1999年-2000年:盲目进展阶段,由于投入经营管理企业大热,大量证券业的精英跳槽,凭着熟稔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市场营销,一呼百应。

· 2001年以后:逐步规范、调整阶段,其操作策略由保本业务向集中投入策略的转变,操作手法由跟庄做股到资金推动和价值发现相结合转变。

我国私募基金市场的现状

据圈内人士估计,我国现有地下私募基金的总量远远超过在深沪两地挂牌的封闭式基金。其总量保守估计已在2000亿元左右,较高估计则达5000亿元。按此估算,考虑到这些私募基金紧要投入于证券市场,我们可以认为,虽然在深沪两地挂牌的证券投入基金的股本和净值占流通市值的比率不到4%,但加上私募基金部分,则这一比例有可能赶上甚至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美国1999年投入基金占股票市值的比率为18%)。所以,私募基金实力强大,需要证券监管部门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步规范引导其走向正确进展的道路。

虽然我国私募基金市场的进展带有自发性、地下性,但却并没有乱成一团,而是相当讲求信誉,秩序井然,迄今为止几乎没有出现过大的纠纷问题。正是因为私募基金的市场化,许多公募基金难以解决的问题,甚至在这里得到了解决。

首先是基金持有者与经营管理人的激励兼容问题。证券法规范,公募基金每日基金经营管理人的报酬为上日基金资产净值乘1.5%乘1/365,比例相当高,这直接导致部分基金经营管理人希望在短时间内抬高资产净值以获益,临到年底分红时,又迅速做低净值,容易造成违规操作。相反,私募基金大部分只给经营管理者一个固定经营管理费以维持开支(甚至没有经营管理费),其收入从年终分红中按比例提取,这使得基金持有者与经营管理人利益一致。

其次是基金经营管理人的危机承担机制。国际上私募基金的基金经营管理人一般要持有基金3%至5%的股份,一旦发生亏损,这部分将首先被用来支付,以保证经营管理人与基金利益绑在一起。我国大部分私募基金目前也采用这种方式,区别的是其比例高达10%至30%,因此发生亏损时,反而是基金经营管理人损失最为严重。之所以比例这么高,是因为我国信用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同时由于其操作处于地下状态,危机较大,比例不高难以吸引资本加盟。

第三是基金经营管理人对于资金持有对象的主动选择机制。据称,一家70亿元规模的私募基金在招募时即对资本持有人提出“八不要”:资金少的不要,一般每人要在3000万元以上;要求固定回报的不要;时间短的不要。

第四是融资和投入方式的充分市场化,其中许多可能触及金融经营管理规范。在私募基金中,一些目前不合法但合理的做法非常盛行。

第五是私募基金开始注重治理机制问题。

我国私募基金进展前景解析

1.我国金融市场迅速进展,私募基金的投入空间广阔。

我国金融市场不断进展,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值不断增加,流动性不断提高,同时金融衍生品市场即将推出。截至2006 年6 月末,我国境内上市企业(A、B 股)达1375 家,总市值已超过4 万亿,流通市值大约1 万7 千亿,债券市场规模已近9 万亿。2006 年上半年,深沪两市股票成交金额近3.8 万亿,债券现货交易金额近5 万亿,债券回购交易金额超过11 万亿。

随着证券市场的进展,交易制度不断创新,进展衍生品市场是历史必然。从全球共同基金的进展看,各国对共同基金使用杠杆工具和投入衍生品市场都有严格的限制,共同基金很少参与衍生品交易。目前,我国对证券投入基金投入权证市场有严格的限制,估计未来对共同基金实行融资融券业务、参与卖空交易和投入衍生品都将有更为严格的规范。

目前,我国现货市场已经推出权证产品,融资融券制度刚刚开始实施,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已经筹备,预计2006 年内将推出第一个股指期货产品。融券卖空以及投入衍出产品,显然不适合散户操作,紧要由各种专业和机构投入者组成。其中,共同基金作为机构投入者的主力不可能成为衍生品市场的紧要投入者,私募基金将成为我国未来杠杆工具和金融衍出产品的紧要投入者之一。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进展,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新产品不断出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流动性不断增强,可供私募基金的投入空间日益扩展。私募基金在市场中的重要性将不断提高。

2.我国私募基金投入人队伍不断壮大,私募基金需求旺盛。

海外私募基金的投入者紧要包含以下几类: 个人投入者、捐赠基金(endowments)、基金会(foundations)、养老基金和企业投入者。下表 给出了美国各类投入者将资产投入于私募基金的比例和规模。其中2000 年数据为历史数据,2005年数据则是有自由人企业(Freeman and Company)估计的。

从表可以看出,个人投入者是私募基金的紧要投入群体,私募基金超过80%的资产来自个人投入者。据自由人企业估计,2000 年美国个人投入者拥有的可投入资产大约有12.5 万亿美元,是其他类型投入者可投入资产总和的4 倍多。个人投入者投入于私募基金的比例不高,大约占他们拥有的可投入资产的2.5%,相比之下,捐赠基金和基金会可投入资产数量较小,大约分别为2670 亿和2590 亿美元。目前,大约60%的捐赠基金和基金会和20%的养老基金将资产投入于私募基金,投入于私募基金的资产大约占捐赠基金和基金会资产的5%,养老基金只将其

5 万亿美元资产中大约1%投入于私募基金。

目前,我国私募基金的潜在投入人群体在迅速成长,其资产规模也在迅速增长。截至2006 年上半年,我国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超过15.5 万亿元。其中大约80%的资产掌握在20%的人手中。根据我国某经济发达地区某国有银行的调查,在该行存款超过5 万元的居民,其存款占该行所有居民存款的80%,存款超过100万元的居民,其存款占该行所有居民存款的11%。如果按照这一比例,考虑到我国地区间经济进展的不平衡因素,以及我国家庭通常以区别家庭成员的名义,在多家银行开立银行帐户等因素,全国存款规模超过100 万元的家庭,其储蓄存款总额将超过1 万亿元。

富有个人占有规模如此庞大的现金类资产,其投入需求将成为我国私募基金进展提给充足的资金供给。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进展,富有个人资产规模将进一步迅速扩大,私募基金的进展潜力巨大。另外,我国企业经营中的闲置资金数量庞大,也是私募基金的有效资金供给源。

3.我国有大量的私募基金经理人才储备。

美国私募基金经理紧要出自华尔街出色的交易员和基金经理。华尔街被称作年轻人的世界,经纪商通常采用水平型的组织体系,很少有资深交易员可以晋升到总经理层。有些合伙制企业甚至希望他们的合伙人50~55 岁就退休,为有潜力的年轻人创造机会。因此,一些非常成功的基金经理很年轻就退休。

那些经验丰富并且有较好历史表现的基金经理发现,利用私募基金可以增加他们的个人收益。私募基金经营管理企业收取类似于薪酬的经营管理费,以此来代替薪酬。同时,私募基金收取激励费用,以此取代奖金。私募基金经理可以为投入者提给更具备吸引力的回报,同时获得与基金经理一样多,甚至更多的报酬。私募基金为基金经理提给了一个新的舞台,使他们可以利用一种完全区别的商业模式来施展才华。例如,曾经在共同基金中创造了无数奇迹,全球最大共同基金——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在退休后也从事了私募基金行业。私募基金不鼓励经理人提早退休,基金经理的投入经验会增加基金对潜在投入者的吸引力。

中国股市进展至今已走过 16 个年头,十多年来股市起起落落。股市中的投入者除最初的个人投入者外,券商自营和资产经营管理业务,以及共同基金的进展已培养出一大批投入人才,为私募基金的进展做好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

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区别

(1)募集的对象区别。公募基金的募集对象是广大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的投入者。而私募基金募集的对象是少数特定的投入者,包含机构和个人。

(2)募集的方式区别。公募基金募集资金是通过公开发售的方式实行的,而私募基金则是通过非公开发售的方式募集,这是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最紧要的区别。

(3)信息披露要求区别。公募基金对信息披露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其投入目标、投入组合等信息都要披露。而私募基金则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很低,具备较强的保密性。

(4)投入限制区别。公募基金在投入品种、投入比例、投入与基金类型的匹配上有严格的限制,而私募基金的投入限制完全由协议约定。

(5)业绩报酬区别。公募基金不提取业绩报酬,只收取经营管理费。而私募基金则收取业绩报酬,一般不收经营管理费。对公募基金来说,业绩仅仅是排名时的荣誉,而对私募基金来说,业绩则是报酬的基础。

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除了一些基本的制度差别以外,在投入理念、机制、危机承担上都有较大的差别。

首先,投入目标不一样。公募基金投入目标是超越业绩比较基准,以及追求同行业的排名。而私募基金的目标是追求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但同时,私募投入者所要承担的危机也较高。

其次,两者的业绩激励机制不一样。公募基金企业的收益就是每日提取的基金经营管理费,与基金的盈利亏损无关。而私募的收益紧要是收益分享,私募产品单位净值是正的状况下才可以提取经营管理费,如果其经营管理的基金是亏损的,那么他们就不会有任何的收益。一般私募基金按业绩利润提取的业绩报酬是20%。

此外,公募基金在投入上有严格的流程和严格的政策上的限制措施,包含持股比例、投入比例的限制等。公募基金在投入时,因为牵扯到广大投入者的利益,公募的操作受到了严格的监管。而私募基金的投入行为除了不能违反《证券法》操纵市场的法规以外,在投入方式、持股比例、仓位等方面都比较灵活。

私募和公募的最大区别是激励机制、盈利模式、监管、规模等方面,具体的投入手法,尤其是选股标准在同一风格下都没有什么区别。

对于公募基金而言,其设立之初已明确了投入风格,比如有的专做小盘股,有的以大盘蓝筹为主,有的遵循成长型投入策略,有的则挖掘价值型机会,品种很丰富,可以为区别危机承受能力的投入者提给相应的产品。

对于私募基金,大多数规模很小,国内很少有上10亿元人民币的私募基金,他们不是以追求规模挣经营管理费为商业模式,而是追求绝对的投入回报。

由于私募经营管理资金规模有限,他们不大会像公募那样跟踪指数(持有大量权重蓝筹股),投入风格较为灵活,也就是说在做好危机经营管理后更多以挖掘个股(大牛股)为主,而且对市场出现的一些热点把握也更为敏感。那些以前做的比较成功的公募基金经理,挖掘牛股能力都比较强,到私募后更能发挥其特长,不必像以前还要被迫大量持有一些表现一般的指数权重股,可以放开手脚去选股,甚至是可以做以前被公募基金视为有高危机的品种,比如ST和绩差股,但前提是经过研究今后其咸鱼翻身的可能性很大,而不只是传统的“做庄”或“操盘手”的玩法。

做私募的生活会比较滋润,从个人和团队角度来看,回报会很诱人。但如果你很有野心,希望规模不断做大,最后还是要转变为公募,挣固定的经营管理费,因为规模越大,超越市场表现的难度就越大。

私募基金的投入门槛

2014年7月11日,证监会正式公布《私募投入基金监督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中对合格投入者单独列为一章明确的规范。明确私募基金的投入者金额不能低于100万元。

根据新要求的“合格投入者”应该具备相应的危机识别能力以及危机承担能力。投入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能低于100万元。投入者的个人净资产不能低于1000万元以及个人的金融资产不能低于300万元,还有就是个人的最近三年平均年收入不能低于50万元。

因为考虑到企业年金、慈善基金、社保基金以及依法设立并且受到国务院金融监督经营管理机构监管的投入计划等机构投入者均都具备比较强的危机识别能力和危机承受能力。私募基金经营管理人以及从业人员对其所经营管理的私募基金的充分了解,因此也被认可为合格的投入者。


为啥叫私募基金的意义相关文章:

私募基金中GP与LP是什么意思

私募基金和阳光私募基金的区别知乎

我是一个私募基金的业务员--怎么做好呢

私募基金200人限制什么意思

为什么私募基金的收益率大多高于公募基金

私募基金为什么要托管在银行账户

产业基金和私募基金有什么区别

那些私募基金的公司可信吗

私募基金的公司制,信托制和有限合伙制区别及优缺点

私募基金的分类

18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