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规模打新基金收益率创近三年新低
各机构新股收益呈大分化
国元证券近日研报显示,作为A股特色的收益增厚策略,打新策略的收益核心是A股阶段性的制度红利。据估算,2019、2020、2021年2亿公募多头产品打新收益率峰值在13%、17%、11%,7亿“固收+”产品打新收益率峰值在5.5%、8%、4.5%,预计明年的收益率在今年基础上会有50%的下滑。
汇安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陈欣表示,打新策略是目前公募股票投资策略中非常重要的策略,尤其规模在2-3亿的基金,过去几年的增厚收益较为可观,甚至显著影响基金经理的排名。
在陈欣看来,目前打新的收益率确实出现下滑,其根本原因是机构打新报价的规则出现了变化,从原先入围价格高剔10%降到了高剔1%-3%。这样增加了入围的高价概率。但同样,许多机构难以接受过高的价格,入围率也比以前低了,导致目前的获配金额较以前更大些,这对机构的定价迎来了挑战。“我们目前的应对是,加强新股研究,以放弃某些打新机会,来避免可能的破发概率。”
“打新策略可能在基金收益中,能争取获得相对低风险收益,此前由于市场新股破发现象较多,打新策略收益率受到一定影响而出现下行。”金鹰基金权益投资部基金经理杨晓斌也说,除了注册制、“固收+”扩容以外,今年打新规则也有所变化,新股定价更加市场化,机构投资者通过提高新股报价来换取提高中签的概率,由此也带来打新收益率的回落。
“西部利得新盈混合2021年积极参与打新,这部分收益对基金业绩起到了显著的增厚作用。”西部利得基金固收+投资部总经理周平也向记者透露,面对收益下滑,西部利得基金自新规以来在业内率先提出“追求有效入围、实施立体打新”的最新策略,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多措并举,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整体收益力争超越往年水平。
在周平看来,随着参与打新账户数量的增加,新股收益呈逐年下滑态势。近期新股破发现象更是引发了更多市场关注和讨论。但他也关注到,在网下发行规则修订后,由于市场报价离散程度提高,全市场入围率大幅下降,导致各机构之间的新股收益出现较大分化,对于部分头部优秀管理人而言,新股收益保持平稳,甚至出现不降反增,这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后的良性竞争结果。
针对当前新规下的新股策略,周平认为,投资者必须追求“有效入围”策略,这将更考验投资机构的投研能力,需要有长期专业稳定的新股投研团队的支持。
明年打新收益或下滑
打新基金多策略增厚收益
国元证券表示,随着注册制改革深化,高剔比例降低、新股价格抬升、中签率下降,新股只涨不跌的“不败金身”逐步打破。长期来看,A股的新股定价会向港股市场化定价看齐,机构定价能力的重要性逐步凸显,打新策略的收益风险比也会向市场其他低风险策略回归。
杨晓斌也认为,对于未来打新收益率的判断,虽然可能会有适度下行,但也不必过度悲观。今年IPO上市公司更多来自科创板和创业板,但随着2022年注册制在主板的全面推开,更多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将上市,这些公司或将成为增厚打新收益新的“抓手”。
陈欣也表示,参与打新的资金容量和破发概率呈反比,如果打新收益率不尽如人意,市场参与的账户会减少,变相增加已有账户的获配金额,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所以打新收益率不会无限制下降。同时,当出现某一个阶段新股收益下滑,会倒逼机构集体在定价时选择更具安全边际的估值水平,变相提高上市收益。
对于热衷打新的公募基金,陈欣认为,低风险基金的收益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股票底仓收益、债券收益和新股收益。考虑到新股收益的下滑,对于管理者来说,对于新股研究和股票底仓的管理迎来了更大挑战。同时在债券投资方面,无论是引入可转债投资还是做信用下沉,都有望增厚产品组合收益。
“从布局明年的角度,这类打新基金或许会考虑把基金底仓的方向往类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基金等‘固收+’方向去拓展,将不单单依赖于打新策略,从而在相对低风险资产中谋求收益增厚。”杨晓斌也称。
井喷式增长 “券结模式”基金规模已超3700亿
管理总规模突破3700亿
数据显示,截至12月24日,目前已经有64家基金管理人旗下基金实施券商结算模式,基金数量增至246只(份额合并计算),在所有基金中占比为2.7%,产品类型也从混合型、股票型、债券型,拓展到QDII、公募FOF等类型。截至今年三季末,实施券商结算模式的基金规模已达到3745.55亿元,并呈现不断扩容的态势。
从实施券商结算模式的产品看,新基金占据主流,2021年就有122只新基金采取“券结模式”,也有部分老基金开启了结算模式的转换,将“托管行结算模式”转为“券结模式”。比如,12月以来,已陆续有长信沪深300指数增强、华泰保兴价值成长、万家经济新动能、富荣中证500指数增强等多只基金发布公告,启动或完成基金的证券交易模式转换工作,由托管人结算模式改为券商结算模式。
针对上述现象,博时基金券商业务负责人王鹤锟表示,券结模式基金发生“井喷”现象,主要是财富管理机构与资产管理机构共同促进的成果。具体可以归纳总结为三个“双升”:一是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日益增长,带来公募产品供给数量和产品策略多元化的双升;二是券商财富管理转型日益成熟,带来定制化产品配置需求和基金选择专业能力的双升;三是券商零售渠道作为公募基金大零售板块中增速最快的合作方,带来了公募基金提供针对性产品策略打磨意愿和特色化陪伴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性的双升。
南方基金也表示,将“托管行结算模式”转为“券结模式”,一是符合监管鼓励的方向。二是管理人深度绑定券商,有利于借助券商做好产品持营和投资者陪伴。
事实上,在2017年底,证监会就开始逐步推进公募基金的结算模式由银行结算转变为券商结算。2019年证监会下发《关于新设公募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模式转换有关事项的通知》,将新设公募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模式从试点转入常规,并鼓励老基金公司在新发产品时采用新交易模式。
“券结模式”发展空间巨大
老基金调整或难常态化
展望未来,王鹤锟表示,随着业务模式的普及和资本市场的创新,公募基金在券结模式的探索将更为常态化和多元化。例如:ETF的券商结算模式、公募基金公司的精品专户产品券结模式、融券对冲的券结模式等。
沪上一位公募市场部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存量的产品修改合同,由托管行结算改为券商结算,可能是出于基金持续营销的考虑,券商渠道的销售能力在提升,尤其是券商渠道的客户以股民为主,风险偏好相对较高,在偏向权益类基金的持续营销中,有利于基金继续做大规模。
“券商对于券商结算模式的积极性是比较高的。”上海一家次新公募基金也表示,相较于托管行结算模式,券商结算模式的优势是更便于进行投资敞口的风险控制,且不涉及最低备付金、结算保证金的缴纳,某种意义上资金效率更高。目前不太便利的是,对佣金的调配不如托管行结算模式灵活,但随着多证券资金账户的实践,这一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未来券商结算模式发展空间巨大,会有越来越多的管理人选择和券商合作发行券结模式产品。”南方基金相关人士也表示,券结模式将趋于常态化,但也有一定制约因素,一方面涉及交易、估值、清算等系统改造升级,投入成本较大;另一方面,与传统商业银行对比,券商在销售能力上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对比券商结算模式与传统结算两种模式,南方基金认为两者主要在交易账户开立、交易席位使用、交易系统、资金交收、资金占用、结算数据和对账单获取等方面存在一定区别。与传统的银行结算模式相比,券商结算模式牺牲了一定的效率,但该模式下公募基金的场内交易由证券公司对其交易账户资券足额、异常交易等事项进行监控和管理,不存在账户透支风险,可以更好地消除交易结算的风险隐患。不过,老基金调整交易结算模式预计不会成为一种常态。
最优规模打新基金收益率创近三年新低相关文章:
★ 基金估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