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觉得今年买基金像“白忙”
为什么会觉得今年买基金像“白忙”
客观原因:
市场风格大幅转变,指数整体表现欠佳
今年A股整体市场风格,相比于2019-2020年,有一个比较大的转变:抱团白马股全年表现欠佳,中小盘股票崛起。截至12.29,以沪深300为代表的大盘股指数,与以中证1000为代表的小盘股指数涨跌幅差距达到23个百分点。
指数层面,2020年涨幅最差的上证指数约有13.87%的上涨,创业板指涨幅高达64.96%,大小指数全面开花。和2020年相比,今年的A股主要指数表现相形见绌,沪深300、上证180、上证50指数涨幅甚至全部为负。可见2021年的赚钱效应,整体弱于2020年。
板块快速轮动,节奏难把握
从年初的茅指数、宁组合,再到“煤飞色舞”,又到半导体芯片、军工、新能源,每当你觉得一个主题要支棱起来了,它又马上躺平给你看。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还是延续去年至年初的思路,大量持有白马蓝筹风格显著的产品或者频繁追逐热点,在今年或很难赚到钱。
没有普涨,只有分化
今年以来A股结构性行情更为显著,行业、大小盘、价值成长等维度都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特征。
从行业看,传统白马股与热门赛道股的走势,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化。受益于资源品涨价的周期股,以及景气度高、穿越周期的新能源表现亮眼。
基金上涨翻身的原因
1、2021年行业跌幅榜单:
第一梯队(跌幅超过10%):家电、非银、房地产、社会服务;
第二梯队(跌幅5%-10%):医药、农林牧渔、传媒。
2、除了看今年跌幅,行业最大回撤背后的故事更多,意味着你高点买入就是被伤多深:
社会服务、钢铁、农林牧渔、食品饮料、煤炭、家电,这六个行业今年的最大回撤超过了30%。
其中,社会服务板块的存在感比较低,其中包含了在A股上市的一众教育股,不幸成为今年为一个最大回撤超过40%的行业。
家电板块由于地产和内需的双料不景气,今年春节以来一路向下,几乎没有见到反弹。
而周期性的钢铁、消费、煤炭,本就是渣男,曾经有多浪,回撤下来就有多惨烈。
3、叠加上牛气的2020年,连续两年下跌的板块有哪些呢?
答案是地产和银行,其中地惨更是连续两年下跌超过10%。
“困境”行业肯定是没跑了。
4、别忘了港股今年实在更困难。
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海外中国互联网50指数(中概互联就是我)、恒生互联网指数跌幅超过40%,恒生科技指数、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跌幅超过30%,成分股中不少互联网巨头惨遭腰斩。
无论如何,这一年又将过去。
截至12月29日收盘,申万31个行业中其实只有11个行业下跌,除非追在高点或者追涨杀跌,今年投资A股相关基金大概率不会太惨。
实际上如果持有这一年,平均收益有8%,但就怕追涨杀跌,高买低卖那种反向操作:
大涨不一定危险,跌多了也未必安全。比如白酒指数2013年回调超过45%,但随后七年十倍。
细品一下,大幅的调整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互联网、医药、地产、传媒、部分消费是直接受损于政策的,还有精准打击,和估值消化;2)非银方面,主要是保险方面的业绩不振压制板块表现;3)农业以猪肉为代表的周期性行业处在下行阶段,回调难以避免。
相对更看好以必选为代表的消费行业的问题
一是经历了一年的震荡及调整,估值得到了一定消化;
二是随着原材料成本的上涨慢慢传导到终端价格,一些必选消费品已经开始涨价,对明年的利润有些帮助;
三是必选消费大多和内需紧密相关,不太会受到出口和外贸幺蛾子的影响。
而这两年最惨的银行和地产price-in得比较彻底。地产方面,明年如果是稳经济的主基调,政策方面应该不会比今年更糟了;而银行方面如果进一步让利实体,可能在收入端会有一定影响。
最后,还有港股。体现全球货币水位的市场,明年美联储收紧流动性板上钉钉,流动性方面仍然是比较负面的;但是在经济波动的环境下,龙头企业其实对抗风险的能力更强,今年港股表现不佳的互联网、消费龙头是不悲观的。
看到嘉实财富给出的2022年投资线索,认为3条主线:
1)高景气:新能源、半导体、军工,but同时估值较高波动较大;
2)困境反转:食品饮料,but同时估值提升空间有限;
3)增长稳健:医药,but同时集采政策压力始终存在但估值合理。
明年也太难了,坐稳了老基友们!
2021年的倒数第二天,市场表现不错,帮不少投资者回了点儿血,希望能继续给力,给2021年收个好尾。
免责声明:本文及本号任何文章的观点,皆为交流探讨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