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苏格兰真的有威廉华莱士这个人吗
一.扑朔迷离的身世
现存的大部分有关威廉·华莱士的记载都集中在1297年9月11日他带兵取得斯特灵桥(Sterlingbridge)战役的辉煌胜利到1298年7月22日在福尔科克(Falkirk)败于英王爱德华一世这段时期内。而关于他的身世,则是疑云重重的。那么华莱士究竟是一位草莽豪杰还是一位骑士英雄呢?
在14、15世纪苏格兰的编年史作家中,只有盲哈里和沃尔特·鲍厄(WalterBower)赋予其笔下的华莱士以显赫的骑士身份。其他人,如福尔顿的约翰(JohnofFordun)和安德鲁·温顿(AndrewWyntoun)等都不讳言华莱士相对寒微的家庭出身,但他们显然不想给予这个问题以过多的关注,只是加以描绘他所拥有的雄健体魄和天赋神力。至于电影《勇敢的心》,似乎也倾向于后者的处理方式。
实际上,“华莱士”(Wallace)并不是苏格兰当地的姓氏而是一个绰号,最初的含义是“从威尔士边境地区来的人”。据史料记载,12世纪时,华莱士家族的祖先作为亲兵跟随布列塔尼裔的斯图亚特家族(theStewarts)从英格兰的什罗普郡来到苏格兰。自戴维一世(1124-1153)以后,斯图亚特家族世袭了王室管家一职,并在苏格兰西部的伦弗鲁郡、拉纳克郡及艾尔郡拥有庞大的领地,是权擅一方的大贵族。而华莱士家族作为斯图亚特家族的封臣也得到了苏格兰西南部的一些采邑。根据盲哈里所说,位于伦弗鲁郡的埃尔德斯利正是威廉·华莱士的出生地,他在附近的佩斯利修道院接受了童年教育。青年时代的华莱士曾居住在艾尔郡的里卡顿,这里是他叔叔理查德的领地。华莱士在成年后的首次惊人之举就是在拉纳克郡杀死了英格兰的郡守。照此看来,华莱士崛起于苏格兰的西南部并与斯图亚特家族保持着密切关系,这一点应该是没有多少疑问的。
另外的线索来自于1297年的一枚钤印在信上的图章,这封信是华莱士在当政后写给吕贝克和汉堡两个自治市的市长以要求通商的。图章上刻有“WillelmileWaleysfiliiAlani”这样的一行拉丁文,意思是“阿兰的儿子威廉·华莱士”;除此之外,上面还绘有一副弓箭,也许暗示了华莱士原本是一名职业弓弩手,早年靠捕猎甚至是偷猎为生。而在1296年8月爱德华一世对苏格兰的首次征服过程当中,曾经有不下1500名的苏格兰大小领主在一份“拉格曼文件”(RagmanRoll)中署名效忠英王,其中一人的名字就是“阿兰·华莱士”(AlanWalays)。如果这个阿兰就是威廉·华莱士的父亲,那么我们也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华莱士来自于低级骑士家庭,而他本人却并非骑士出身。
斯特灵桥大捷后,“经王国的一致同意并且以至高无上的苏格兰王约翰·巴利奥尔的名义”,华莱士被册封为“骑士,苏格兰的护国公和军队总指挥”。在中世纪这样一个严格讲究出身和等级分明的社会中,如此之速的晋升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二.英雄与美女
当电影《勇敢的心》中出现男女主角的扮演者梅尔·吉普森和苏菲·玛索时,看电影的人一定都在期待着英雄与美女之间所产生的那种奇妙的“化学反应”。好莱坞的编剧们无疑给观众制造了一个“美女惜英雄,英雄爱美女”的浪漫爱情故事,全然不顾与历史的巨大出入。史上被称作“法国母狼”的爱德华二世的王后伊莎贝拉竟然被苏菲·玛索演绎得如此凄婉多情,实在是贻笑大方的一件事。学者们大多认为这一情节根本不值一驳,事实上这位王妃在华莱士死后3年才从法国来到英格兰,7年后爱德华三世才出生。
在盲哈里的《华莱士之歌》中,只出现了两位与华莱士有关的女性,一位是他的母亲,另一位就是玛丽安·布莱德福特(MarionBraidfute)。后者原为拉纳克郡拉明顿城堡的女继承人,在圣肯蒂真教堂与华莱士结婚。1296年8月27日,苏格兰人在邓巴惨败于英军。次年,华莱士在拉纳克与士气正盛的英军交锋,寡不敌众,逃往妻子处避难。后来玛丽安被英军抓住并遵照拉纳克郡守威廉·海瑟尔里格的命令予以处决。1297年5月,华莱士杀死海瑟尔里格,完成报仇心愿并自此崭露头角。
这位传说中的妻子在电影里是作为一个引导华莱士精神归宿的关键性角色而出现的(不过是身份降低为贫民,他们两人的结合也变成了私定终身)。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影片一开始就设计了少年华莱士的父亲为抵抗英格兰人而英勇献身的背景,他于是跟叔叔学习武艺,不料长大后却只求和心上人厮守终身。妻子的被害击碎了华莱士的美梦,也使得他从与世无争走上了义无返顾的反抗之路。如此的情节安排难免会给人一种“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感觉,不过由此也可见编剧一定要把华莱士塑造成情圣的决心。
历史上是否真的有这么一位玛丽安·布莱德福特是大可疑问的。因为除了盲哈里提到的这些涉及华莱士私人感情生活的零星片段之外,其他的编年史和传记作家都对此只字不语。后世甚至有人指出,“玛丽安·布莱德福特”与哈里一个邻居的名字很相似,怀疑是被诗人借用了。其实在《华莱士之歌》中,类似这种移花接木、“掠他人之美”的例子并不鲜见。盲哈里是在华莱士家族后代(克雷吉的威廉·华莱士爵士)的资助下完成大作的,由此可以想见,不论是出于精神上的由衷崇拜,还是出于客观的经济原因,诗人必然会在创作过程中竭力铺叙事迹,以完成后人崇功报德之心愿。
然而不论玛丽安·布莱德福特存在与否,看上去“为情复仇”的说法都是不成立的。因为早在1296年8月,拉纳克郡的一份法律判决文书上就出现了“威廉·华莱士,盗贼(WilliamleWaleys,thief)”的字样。追源论始,拒绝对英王宣誓效忠应该是华莱士在1296年就背负恶名的肇端。在爱德华一世看来,1296年夏季对苏格兰的首次征服是强弱判明、毫无悬念可言的。邓巴战役后,苏格兰的大小贵族之所以在“拉格曼文件”上署名,表示效忠英王,承认其为苏格兰至高无上的领主,目的就在于换取爱德华一世对他们现有领地及封号的默许。事实上,不管其父臣服与否,如果威廉本人不向爱德华一世的“新英格兰王朝”输诚,他是决不会享有对家族领地和封号的继承权的。爱德华一世派驻拉纳克和克莱德斯戴尔的郡守海瑟尔里格握有苏格兰西南部的司法审判权,并着力惩戒像华莱士这样拒绝效忠的“叛乱分子”,这必然引起后者的强烈不满和愤恨。另外,盲哈里和安德鲁·温顿都在著作中提到,此后不久,华莱士的父兄就因反叛而遭毒手。果真如此,势必坚定了华莱士拿起武器、与英格兰人殊死一搏的信念。
三.与罗伯特·布鲁斯
1286年亚历山大三世的暴毙以及随之而来的坎莫尔王朝的绝嗣是引发苏格兰国内政治动荡和英格兰入侵的导火线。1290年-1291年间,13个有皇族血统的候选人向英王爱德华一世提出了“王位大诉讼”(theGreatCause)。这场王冠之争实际上主要是在约翰·巴利奥尔(JohnBalliol)和罗伯特·布鲁斯(RobertBruce)之间展开的。布鲁斯与斯图亚特通过土地分封和联姻在苏格兰西部形成了庞大的家族关系网。他们虽然在与巴利奥尔的王位角逐中败下阵来,但自始至终也没有放弃对王位的要求。在巴利奥尔统治期间(1292年-1296年),他们一直是以“麻烦的制造者”而闻名的。1296年后爱德华一世的征服战争对他们来说不失为一个东山再起的绝好机会。
许多人将威廉·华莱士看作是一个造反的英雄,这其实是对他名声的最大亵渎。虽然华莱士家族与斯图亚特—布鲁斯家族联盟有着紧密的封建义务关系,但他本人毕生都保持了对巴利奥尔王朝的忠诚。在华莱士短暂的护国摄政期间,当时囚禁在伦敦塔的巴利奥尔依然被尊奉为苏格兰的合法国王。即使是在1298年因为福尔科克战败、华莱士被迫离开苏格兰之后,他也没有放弃营救这位前国王的外交努力。
既然华莱士对巴利奥尔王朝忠心不贰,那么他对一直觊觎王位的布鲁斯家族必然是充满疑虑和警惕的。而布鲁斯家族之所以早早选择站在爱德华一方,无非是想借助英格兰人的力量打击巴利奥尔派以再图王位,因此华莱士的忠诚与威望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威胁,两者可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终难水乳”。有的历史学家甚至怀疑正是罗伯特·布鲁斯出卖了华莱士,因为在1305年捕获华莱士并把他交给英格兰人的门蒂斯的约翰(JohnofMenteith)后来成为了罗伯特一世的宠臣。
15世纪时,斯图亚特王朝詹姆斯三世所奉行的亲英政策再次引起了苏格兰民族主义情绪的强烈反弹。在此背景下,威廉·华莱士和罗伯特·布鲁斯(罗伯特一世)的历史地位被人为地拔高,就此成为全民景仰的民族英雄。在这个英雄神话的创造过程当中,约翰·巴伯的《布鲁斯之歌》与盲哈里的《华莱士之歌》同样功不可没。为了凸显两位英雄在精神上的一致性,他们于著作中虚构了这样一个情节:在福尔科克,当兵败的华莱士撞见了站在英格兰人一边作战的布鲁斯时,痛斥他的胆怯和懦弱。华莱士的一席话有如当头棒喝,唤起了布鲁斯心中沉睡已久的反抗意志。从这以后,布鲁斯力补前愆,回到爱国主义阵营中,并在华莱士殉难后继承他的遗志,继续领导抗击英格兰入侵者的斗争,最终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建立起布鲁斯王朝。说到这,读者不难发现,电影《勇敢的心》也是完全照搬了这一幕。
在这个精心杜撰的故事当中,最致命的谬误就是叙述者完全混淆了三代罗伯特·布鲁斯。“罗伯特”其实是布鲁斯家族一直沿用的名字。第六代卡里克伯爵罗伯特(1210年-1295年)是1291年13个王位竞争者之一,而罗伯特一世(1274-1329)已经是布鲁斯家族的第八代了。在福尔科克一役中,“叛国投敌”的是第七代罗伯特,也就是罗伯特一世的父亲。这时罗伯特一世(我们暂且称他为小罗伯特)的态度是并不明朗的,但可以肯定,在此战结束后,他也参加了抵抗运动,很有可能是与他父亲在对爱德华一世继续臣服与否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然而,当1302年由于华莱士在法国和教皇宫廷所进行的外交斡旋使得巴利奥尔回国复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时,他又一次背离了爱国阵营,寻求与爱德华的妥协。小罗伯特·布鲁斯作为坚定的独立运动领导人的姿态是在1305年华莱士殉难后才得以确立的。1306年他发动政变登上王位,1314年又在班诺克本对爱德华二世取得决定性的军事胜利。在1328年的《北安普顿条约》中,爱德华二世正式承认他为苏格兰国王,并完全放弃对苏格兰的宗主权要求。罗伯特一世固然无愧于“民族英雄”的称号,但至少在1297年-1305年间,他的时叛时附表现出了其本人在以何种方式成就家族王权霸业上的犹疑不定,这自然无法与华莱士的忠诚无私及英勇无畏相提并论。客观点说,贵族是绝对的现实主义者,而华莱士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对自由理想的执著与献身。
其实,在有关威廉·华莱士的文学与影视作品中与史不合之处还甚多,以上只是试举两三例以飨有兴趣的读者。据说,美国权威的中世纪史专家莎朗·克罗撒(SharonLKrossa)在观看电影《勇敢的心》还不到两分半钟的时候,就已经罗列了不下18处的史实错误。我们普通观众当然不需要向她那样辎铢必较,不过如果真想对华莱士其人其事有个全面公允的认识的话,不妨读一读3本有“正视听”之效的著作。一本是格雷姆·冒顿(GraemeMorton)的《威廉·华莱士:真人与虚构》(WilliamWallace:ManAndMyth,Sutton,2001)。另外一本是历史学者阿兰·扬(AlanYoung)和摄影家迈克尔·J·斯泰德(MichaelJ.Stead)合著的《追随威廉·华莱士的脚步》(InTheFootstepsofWilliamWallace,Sutton,2002),本书可谓是图文俱胜。如果说英国萨顿版的两本书是严肃的学术性著作,那么科林·麦克阿瑟(ColinMcArthur)的《蓬岛仙舞,勇敢的心与苏格兰人——好莱坞电影中苏格兰形象的歪曲》(Brigadoon,BraveheartAndTheScots—DistortionsofScotlandinHollywoodCinema,L.B.Tauris,2003)则针对性更强,其对电影的批评已经从内容层面扩展到了对审美趣味、创作观念的批评。在《勇敢的心》中,出现了不少有意设计的意识形态的象征符号,如苏格兰特有的蓟、短裙和高地(实际上没有证据表明十三世纪的苏格兰人穿的是短裙,华莱士也并非高地人,影片开头时少年玛丽安摘了一束蓟花送给华莱士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那非要把手弄得血流不止不可),还有背景音乐中反复响起的风笛声等等。虽然影片创作人员的初衷未必如此,但是它确实迎合了当下西方社会一些极右翼团体的非理性诉求。不管怎样,也许正如法国著名的心态史专家莫里斯·哈布瓦赫所说“一个艺术家成功与否,要看他是否具有作为一个符号聚集点的能力,吸引那些与他的作品并不直接相关的各种情感”,在这个意义上,《勇敢的心》能捧回奥斯卡小金人并在全球大热自有它的成功之道。也许只有历史学家会对其表现出十足的不屑一顾,但受此
机构投资者的意义和作用,急!!!!
什么是机构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是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的注册登记或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
在证券市场上,凡是出资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个人或机构,统称为证券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从广义上讲是指用自有资金或者从分散的公众手中筹集的资金专门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活动的法人机构。在西方国家,以有价证券投资收益为其重要收入来源的证券公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各种福利基金、养老基金及金融财团等,一般称为机构投资者。其中最典型的机构投资者是专门从事有价证券投资的共同基金。在中国,机构投资者目前主要是具有证券自营业务资格的证券经营机构,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投资管理基金等。
机构投资者特点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投资管理专业化。
机构投资者一般具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在投资决策运作、信息搜集分析、 上市公司研究、投资理财方式等方面都配备有专门部门,由证券投资专家进行管理。1997年以来,国内的主要证券经营机构,都先后成立了自己的证券研究所。个人投资者由于资金有限而高度分散,同时绝大部分都是小户投资者,缺乏足够时间去搜集信息、分析行情、判断走势,也缺少足够的资料数据去分析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因此,从理论上讲,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相对理性化,投资规模相对较大,投资周期相对较长,从而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2)投资结构组合化。
证券市场是一个风险较高的市场,机构投资者入市资金越多,承受的风险就越大。为了尽可能降低风险,机构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会进行合理投资组合。机构投资者庞大的资金、专业化的管理和多方位的市场研究,也为建立有效的投资组合提供了可能。个人投资者由于自身的条件所限,难以进行投资组合,相对来说,承担的风险也较高。
(3)投资行为规范化。
机构投资者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投资行为受到多方面的监管,相对来说,也就较为规范。一方面,为了保证证券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稳定,保障资金安全,国家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监督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另一方面,投资机构本身通过自律管理,从各个方面规范自己的投资行为,保护客户的利益,维护自己在社会上的信誉。
中外机构投资者比较含义比较
1.从投资者资金量大小来进行定义,将机构投资者定义为:资金量大到其交易行为足以影响一段时期某只股票价格的投资者,其中包括个人大户。
2. 从投资者身份或组织结构出发,将机构投资者限定为与个人相对应的一类投资者即法人,具体体现是开设股票账户的法人,包括三种类型:
(1)按照《证券法》和相关法规,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从事股票交易权利的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
(2)按照《证券法》和相关法规,可以参加股票交易、但操作受到限制的“三类企业”,即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公司和上市公司;
(3)在能否参与股票交易及参与股票交易的方式上缺乏明确法律规定或权利义务不具体的法人,如“三资”企业、私营企业、未上市的非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社团法人,等等。
3.在2002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中,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定义为:符合有关条件,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投资于中国证券市场,并取得国家外汇管理局额度批准的中国境外基金管理机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及其他资产管理机构。
对比上述关于中外机构投资者的各种含义中外机构投资者的差别最明显地体现在业务活动的专门性上,即国外强调机构投资者的主营业务应主要集中在证券投资活动方面,而我国几乎未能对此加以关注。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外的机构投资者隐含有在金融领域尤其是证券投资领域有丰厚的理性判断能力和操作技巧等先决条件,而我国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则是比较模糊的。
运作实践的比较
从运作实践的角度来进行考察,中外机构投资者的差别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一、机构投资者的起源是基于完全不同的原因。
在西方发达国家,作为最典型的机构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其始祖是1868年诞生于英国的“海外和殖民地政府信托”。18世纪末英国由于经历了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而出现资金过剩,使得许多人将资金投资于海外以谋取更高的资金报酬,但国际投资知识的缺乏以及投资国家证券市场风险的不时爆发,致使这些投资者中有相当一部分遭受到比较大的损失,这样就产生了由政府出面组建基金的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推出的基金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也就顺理成章。紧随其后发行的几家基金,如1873年苏格兰人创立的“苏格兰美洲信托”、1926年美国波士顿马萨诸塞金融服务公司设立的“马萨诸塞州投资信托公司”等,都是基于市场需要的原因而发展起来的。由此不难看出,机构投资者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市场投资者的需要,是一种市场的自发行为。
反观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产生和发展在相当程度上都是由政府出于自己的某种需要而推动的,是一种明显的政府行为。这些需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与证券市场迅速扩容相适应,期望机构投资者扩容带来市场资金的迅速增加。如深圳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分别于1991年、1993年作出允许机构投资者入市的决定,1999年准许三类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等,都是基于上述原因。另外,认为行情低迷、需要市场资金进入也一直是管理层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的原始动力。早在1994年7月,针对市场情况,管理层作出的三大政策中最核心的就是:“发展共同投资基金,培育机构投资者,试办中外合作的基金管理公司,逐步吸引外国基金投入国内A股市场”。在当时市场条件并不成熟的情况下,管理层出台这类措施,很明显地表明了其希望借此刺激市场的意图。另一方面,希望机构投资者能够达到稳定和规范证券市场发展的要求,且这种意图在有关的法规中都有非常明确的表述,如1997年11月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证券投资基金“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是其宗旨之一。为达到稳定和规范市场发展的目的,管理层对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比较优厚的政策待遇,其最主要表现在新股申购方面,如在2000年5月18日前新股发行时可以单独向基金配售,其后基金可以作为战略投资者或一般法人投资者申请预约配售等。
二、机构投资者的运作环境存在非常大的差异。
国外机构投资者的产生本质上是金融创新的产物,而且其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金融创新的发展,两者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而在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基本上是由政策推动,缺乏适应的生存空间,以致于“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成了揠苗助长的产物。
首先,国外机构投资者不仅有规模足够大的国内市场供其运作,而且在投资组合理论扩展到国际范围的背景下,可以不断将其他国家市场特别是一些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纳入其投资组合,从而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规避单个国家证券市场的风险。如在英国资产管理业中,对国外投资占其总比例的20%。
反观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其能够投资的范围基本局限于国内,我国资本市场情形发展的势头即股票市场发展迅速而债券市场发展相对缓慢使其运作空间十分有限,而且股票市场中上市公司呈现出的“数量多、流通盘小”的 特征进一步制约了其投资运作。
其次,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机构投资者比较普遍地使用金融衍生工具,以获得更广泛的投资机会,并提高风险管理的效能。如欧盟国家61%的养老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直接或通过外部基金管理者使用衍生工具,其中75%使用衍生工具是为了有目的的资产配置,50%是为了规避现金风险。
而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系统性风险占据了总风险的大部分,甚至达到80%左右,分散化投资对于风险规避的作用十分有限,而能够规避系统性风险的股票指数期货和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不能按照市场的要求推出,致使机构投资者抵御风险的能力十分薄弱。
最后,国外机构投资者运作空间的日益扩展,为投资者提供了不断创新的投资对象。仅以投资基金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基金业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品种,主要包括:
(1)个人股票计划(PEP)和个人储蓄账户(ISA)。PEP和ISA都是可以享受一定免税优惠的个人储蓄和投资计划;
(2)伞型基金与分割资本投资信托(SPLITS)。伞型基金主要通过运用“雨伞”架构来满足投资者不同的投资需求,其下可设立多个子基金,每个都有特定的投资目标和特征,投资者可以方便且低成本地在各子基金之间转换。而分割资本投资信托则是投资信托中的一个种类,通过发行对资本增长和收益具有不同权利的股份来满足投资者不同的投资需求偏好;
(3)风险投资信托VCT,主要包括创业板VCT、高科技VCT和一般VCT三种类型。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一种创新的基金品种,即“交易所交易基金或一揽子股票转托凭证(XXDR)”在近期获得了迅速发展。ETF的投资者既可以在交易所像封闭式基金一样转让ETF,也可以要求赎回ETF获得其所代表的股票,因而ETF兼具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优点,成为颇具生命力的被动投资品种。同样,曾经是专门针对富人的对冲基金,也被纳入普通投资者的组合。
而在我国证券市场上,能够供投资者购买的基金品种十分有限,不仅缺少在国外市场非常完善的三大基金即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中的货币市场基金,同时债券基金也极其稀少,而且即使是发展到具 有一定规模的股票基金也有很大缺陷,集中表现在这些基金公司操作模式雷同,没有形成各自的独立风格,无法得到普通投资者的认同。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1869.htm
英国现存公爵都有谁啊,是世袭的吗,只有男性才能世袭?
英国还有1000名左右的世袭贵族,著名的公爵主要有以下这些:
1、威斯敏斯特公爵,27岁(2018年),个人财富为99.64亿英镑。
这位帅气的少年是现在英国最富有的90后,身家大约是威廉王子的200倍!含着世界上最长的金勺子出生,25岁时父亲病逝,根据英国法律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全部财富。
Hugh拥有全英最成功的房地产公司格罗夫纳集团,在伦敦拥有300多公顷的土地,几百年来, 他们一直持有并管理着伦敦最昂贵区域的房产。
包括著名的白金汉宫所处的贝尔格莱维亚区,以及富人区梅菲尔等等伦敦核心区域......仅不动产就价值50亿英镑以上。此外在英国有大量农田、庄园、商城等,在其他多个国家也有众多地产。
威斯敏斯特公爵这个封号有144年的历史,但是Grosvenor家族的历史更长,可以追溯到征服者威廉时代。Grosvenor家族与英国王室的关系十分密切。
他们最初拥有威尔士地区的一点封地,偶然机会购买了伦敦西区的一点土地,之后100多年里,几代人苦心经营,成就了今天如此巨大的财富。
2、Northumberland公爵,61岁(2018年),个人财富为3.82亿英镑。
Northumberland公爵这个封号有467年的历史,有几个家族获得过这个称号,不过最出名的是Percy家族。
Ralph Percy曾在伊顿和牛津读书,后来兄长突然去世,便继承、接管了家业Northumberland Estate。他不仅拥有Alnwick城堡(就是他自己出生的城堡,《哈利波特》也曾在此取景),还拥有众多地产项目,包括诺森伯兰12万英亩的土地。
3、Sutherland公爵,78岁(2018年),个人财富为5.85亿英镑。
这个封号有185年的历史。Leveson-Gower家族在Staffordshire、Shropshire和约克郡拥有大片土地。Sutherland估计是19世纪最富有的人,在1872年拥有130万英亩土地,仅次于英格兰教会。他的遗产被称为确切价值是未知的,它被简单地归类为“上限价值”。
这个公爵在苏格兰边境和东英吉利亚拥有1.2万英亩的土地。他的生财方式为炒地和收藏艺术品,个人资产年增加500万英镑。
4、Bedford公爵,57岁(2018年),个人财富为7.27亿英镑
这个封号曾五次赐封,第一次在1414年。今天的Bedford公爵是罗素家族的15代公爵安德鲁·拉塞尔。他拥有房产9300万平方米,相当于1.3万个足球场。他主要靠投资伦敦地产生财,比如他在Bloomsbury就有180套公寓,个人资产年增加2000万英镑。
他同时也拥有大量艺术收藏品,包括24卡纳莱托,艺术家Giovanni Antonio Canal的画作等等,大约价值4.5亿镑。
5、Pamphilj家族的乔纳森王子和格辛娜公主,个人财富为7.75亿英镑
两名在英国出生的孤儿50多年前被意大利一个王室家庭收养,成为了王子和公主。2000年这对兄妹继承了14个贵族称号。
除了拥有养父母的巨额艺术收藏品,他们在Genova还有一座宫殿,在罗马有一座有1000个展厅的画廊Palazzo Doria Pamphilj。他们的个人资产年增加2500万英镑。
扩展资料:
漫谈英国的爵位
1,英国的贵族,现在指有资格充任议会上院即贵族院议员的人,分为“宗教贵族”和“世俗贵族”两类。
2,“宗教贵族”只有二十六人,他们是:坎特伯雷大主教、约克大主教、伦敦主教、达姆勒主教、温切斯特主教和其他二十一个主教区的主教。
3,“世俗贵族”,即矢志不以宗教为职业的贵族,又分为“世袭贵族”、“终身贵族”和“法律贵族”三种。
4,“世袭贵族”的爵位可由子孙后世永远承袭。这是英国贵族的主体。英国的“世袭贵族”实行长子继承制,世代单传,继承顺序里男性先于女性,年长先于年幼。如某贵族无子嗣,他死后爵位则传给亲前,英国仅有一百四十多名“联合王国世袭贵族”(指苏格兰贵族和爱尔兰贵族以外的英国贵族),十九世纪新加封了约二百五十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又加封了四百多名。
5,“终身贵族”。为了防止议会上院议员人数无限制增加的状况,195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并经女王批准成属关系最近的人。“世袭贵族”由英王或女王根据首相的建议加封,近二百年来其数量激增。
十九世纪为法律,规定英王可以根据首相的建议加封一些贵族,其爵位仅限于本人,不得承袭。
1964年以来,英国新加封的贵族全部都是“终身贵族”;其爵位都是“男爵”,即男男爵和女男爵。
6,“法律贵族”。实际上就是执行上院司法职能的几名高等法官。按照英国宪法惯例,议会上院是全国的最高司法机关,是英国本土各级法院的上诉院,可是上院里的贵族老爷们有多数不懂法律业务,难以胜任这项职能。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议会在1876年通过的“上诉裁判法”中规定,英王可以根据首相的建议,在任期十五年以上的高等法官中加封数名“常设上诉审判贵族”,来执行上院审判上诉案件的司法职能。这些“司法贵族”一般不参加上院法律业务以外的活动,爵位也只限于本人,且多为男爵。
7,英国的“世袭贵族”共分五个等级,即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承袭这些爵位的女性则相应的冠以女字。只是到了近代,一些女贵族才不是通过继承而是由女王直接加封,获得自己的爵位的。这五等爵位中,公爵以下的,一般都统称为“勋爵”。
8,英国现有一千一百余名上院议员,除了二十六名宗教贵族以外,世俗贵族中有法律贵族九人,终身贵族二百人和近九百名世袭贵族。这近九百名世袭贵族中,仅有一百人是本人直接受封的,其余约八百人都是通过世袭继承的爵位。
9,除了九名法律贵族外,所有的贵族都没有薪金,只是在出席议会时间内,每天有少量的车马津贴。二十世纪以前,许多届英国首相都是贵族担任的,可是到了二十世纪,贵族却一律不能担任首相职务了。这时,一些企图跻身政界的贵族反而希望扔掉头上的爵位,以便参加竞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英国爵位
世界上各种狗的聪明度排名是怎样的?
狗智商排名
一、冠军组(非常聪明):
1.边境牧羊犬
2.贵宾犬
3.德国牧羊犬
4.金毛猎犬
5.杜宾犬
6.喜乐蒂犬(谢德兰牧羊犬)
7.拉布拉多猎犬
8.蝴蝶犬
9.洛威拿
10.澳洲牧牛犬
排名冠军组的狗狗.大多数听到新的指令五次以内.就会理解该完成的动作并且牢牢记住.主人下达命令时.它们的完成度高达95%.并且能够在三秒之内做出反应.如果你家的狗狗也在名列十名内.那么恭喜你.因为即使饲主训练不足.他们依然可以学的很好.
二、亚军组(中等聪明):
11.威尔斯科基犬
12.迷你型雪纳瑞
13.英国跳猎犬
14.比利时特弗伦犬
15.史其派克犬/比利史牧羊犬
16.苏格兰牧羊犬
17.德国短毛指示犬
18.英国可卡/标准型雪纳瑞
19.布列塔尼猎犬
20.美国可卡
21.威玛猎犬
22.伯恩山犬
排名亚军组的狗狗.学习次数需要5-15次.指令达程度也高达85%.虽然有时候它们会犹豫一下下.但是稍加训练.它们仍然会成为相当优秀的狗狗.
三、季军组(普通智力):
23.松鼠犬
24.爱尔兰水猎犬
25.维兹拉犬
26卡狄肯威尔斯科基犬
27.切萨皮克湾拾列犬/波利犬/约克夏埂
28.巨型雪纳瑞
29.万能埂
30.伯瑞犬
31.威尔斯跳猎犬
32曼彻斯特埂
33.萨莫耶犬
34纽芬兰狗/澳洲埂/美国斯塔福郡埂/戈登蹲猎犬/长须牧羊犬
35.凯恩埂/凯利蓝埂/爱尔兰埂
36.挪威猎糜犬
37.猴面埂/丝毛埂/迷你品犬/法老王猎犬/克伦伯长毛垂耳猎犬
38.洛威埂
39.斑点狗
排名季军组的狗狗.其实智力不输前面的狗狗.只是在动作的执行上比较没那么顺畅.你会发现它们常常歪著头.露出似懂非懂的表情.但是往往再第一次下达指令时.它们会因为好奇而表现优异.一旦指令开始重复.失去新鲜感的时候.饲主可能就需要多一点耐心去说服它们.而且当你的距离太远或是诱因太弱(例如:不喜欢的零食).就有可能让这些狗狗的表现比较差强人意.
四、迟钝族(反应稍慢):
40.贝林顿埂
41.爱尔兰猎狼犬
42.库瓦兹犬
43.萨路基猎犬
44.骑士查里王猎犬/德国刚毛指示犬
45.西伯利亚雪撬犬/比熊犬
46.藏獒/灵堤/英国猎狐犬/美国猎狐犬/格里芬犬
47.西高地白埂
48.拳师狗/大丹狗
49.腊肠狗
50.阿拉斯加雪撬犬
51.沙皮狗
52.罗德西亚背脊犬
53.爱尔兰埂
54.波斯顿埂/秋田狗
这些狗狗的训练次数需要15-20次左右.并且可能因为时间久远而忘的一乾二净.饲主必须掌握重复训练的重点.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跟它们复习所有的动作跟指令.过程中如果狗狗分心了.也可以靠它们近一点.让它们知道主人在说嘿!小子.我在跟你讲话.专心点
五、分心族(我行我素):
55.斯凯埂
56.西里罕埂
57.巴哥犬
58.法国斗牛犬
59.马尔济斯犬
60.意大利灵堤
61.中国冠毛犬
62.丹地丁蒙埂/西藏埂
63.英国老式牧羊犬
64.比利牛斯山犬
65.苏格兰埂/圣伯纳犬
66.牛头埂
67.吉娃娃
68.拉萨犬
69.斗牛獒犬
这些狗狗.常常会被冠上有个性.独立的形象.其实它们也不是笨.只是个性比较好奇.不容易专心而已.想要让它们达成饲主的要求.心情的好坏占了很大的因素.只要对它们温柔有耐心.保持愉快的心情.它们还是会多少给主人一些面子的.
六.笨狗族(幸福白痴):
70.西施犬
71.巴吉度猎犬
72.比格犬/獒犬
73.北京犬
74.血堤
75.苏俄牧羊犬
76.松狮犬
77.老虎狗
78.见生吉犬
79.阿富汗猎犬
什么是私人银行?
私人银行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众多业务中最高端的理财服务,是为那些财富金字塔顶端的富豪们专门服务的,通常只有国际级银行集团或金融集团才能提供该服务。私人银行在欧美国家已经有百年历史。境外学者LynBicker于1996年把私人银行定义为:“私人银行是为拥有高额净财富的个人,提供财富管理、维护的服务,并提供投资服务与商品,以满足个人的需求。”
通常意义上的银行机构的私人银行服务对象或贵宾理财,大多数是一些中产阶层以上的人,在瑞士银行、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客户至少要有100万美元银行可以接受的资产,才可以在私人银行部开户;美国最大的私人银行摩根大通,开户底限是500万美元。而摩根士丹利私人银行部,除了高达500万美元的最低开户限额之外,还要求其私人银行客户最低净资产达到2500万美元,同时必须拥有1000万美元流动资产。而一些第三方的私人银行对象多是属于社会上真正的超级富豪。”在国外,私人银行开户金额的底限通常是100万美元,通常每一笔交易的金额都以几十万美元为单位。
据称,最早的私人银行起源于17世纪初伦敦的一些金匠,最初是由私人独资或合伙投资经营的非股份公司形式的银行,属个人所有。
古典的私人银行服务充分尊重客户隐私,对客户承担无限责任,为客户提供着“从摇篮到坟墓”的服务,或许几百年、几代人都在为同一个家族服务,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国著名的一家私人银行已经为西敏寺公爵家族服务了三百多年。
随着世界各国财富群体的激增,综合性国际金融集团以及专业的资产管理咨询公司逐渐成为提供私人银行服务的两大主体。
它们维持着在一般人看来高不可攀的门槛,支付着高得惊人的服务成本,利用一批专业的理财人员以及遍及全球金融市场的触角,使客户资产实现保值增值。此外,它们的业务范围也非常广泛,涉及合理避税、遗产管理、继承人的教育安排等多方面。
中国已拥有足够的富裕人口基数,而且富裕人口集中度非常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富集中度高,银行前2%零售客户的金融资产为个人银行业务创造了50%以上的利润。二是区域集中度高,中国70%以上的富裕客户都集中在中国的五大城市。
2007年3月28日,中国银行在北京朝阳和上海浦东两地,同时推出了国内第一批私人银行客户专属网点,服务对象确定为个人金融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客户。
渣打私人银行在去年取得超水平的发展。渣打私人银行全球总裁Peter Flavel昨日表示,渣打私人银行在去年仅用5周的时间就在全球11个市场启动业务,其中包括中国市场。通过收购美国运通银行,渣打私人银行网络在12个月内拓展了3倍,目前有33个私人银行中心,管理资产总额超过400亿美元。
谈及渣打私人银行在未来2-3年的扩张计划,Flavel说,将通过内外各个渠道新增150位客户经理,同时也会继续在中国和印度市场的扩张。随着渣打私人银行的成长,我们能够持续培养自己银行的私人银行家。
近几年,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在全球异常活跃,十年前出售了其亚洲私人银行业务的渣打,又再次进入这一领域,重新推出面向亚洲富豪理财,并且,针对富豪的子女做各种方式的教育和吸引。按照摩根斯坦利分析师的说法,这种转变很大程度上与该行业越来越聚焦于管理资产和发展跨代业务有关,这是私人银行最新的两个趋势。
之前还被视为金融服务业中的鸡肋、一度沉寂的行业,私人银行现已如火如荼,迎合了全球富人行列的扩大,围绕财富保值、增值和传承者形成了一幅财富流动地图。
孩子们过上了特殊的夏令营:私人银行正在为富有客户的子女举办金融夏令营,让他们学习税务、投资、管理财富基础知识,着眼于家庭财富传承的需要,不同文化、教育背景的孩子还可以相互交流,所谓“下一代计划”(Next Generation Program)——结识高净值客户的下一代符合银行的根本利益。
富婆们过上了“有氧生活”:在日本,Tokai证券公司除了常规的投资、税务和遗产咨询之外,还通过贵宾沙龙提供一系列有想象力的课程,比如烹饪、艺术欣赏、舞蹈,而且吸氧,据说这种体验是为了思路清晰,随后,他们会“做出正确的财务决定”。
在中国,高净值人群(金融业对于富人阶层的专业定义)有了更多神秘的去处,私人银行纷纷在大城市设立豪华办公室——尽管有人认为私人银行在中国被“神话”了:在上海陆家嘴花旗大厦28层,花旗的Private Banking从2006年3月开业至今,已有100多名本地客户;在北京金融街英蓝国际大厦一层,是汇丰银行的卓越理财中心,花旗也将在此开设贵宾理财业务;在二楼,工商银行英蓝支行,据说将是工行私人银行业务的“试验田”。
如果说中国是私人银行的“香格里拉”,那么祝你在这个财富胜地旅游愉快。尤其对你的子女来说,这说不定像“艾丽斯梦游仙境记”一样美妙呢。
一体化模式
我们知道富人正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富——据美林与凯捷咨询2006年报告,中国大陆约有32万名超级富豪(100万美元以上),占亚太区富人总数的29.1%。我们也知道私人银行家正投入巨大的资源,准备大快朵颐——在这个兵家必争之地,中国银行和苏格兰皇家银行合作,中行行长李礼辉说,“中国经济增长迅速,改革仍在继续,特别是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物权法》,将令中国人创造和保留财富更为容易。”
然而,我们更应该知道的是,“全球的私人银行业已出现变化的趋势,”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兼北亚区私人银行部主管耿安联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传统的私人银行已经不能满足客户,他们需要全面的服务,为他们量身定做财富管理方案。”用汇丰私人银行全球总裁克里斯?米尔斯的话说,若干年前,这个行业就不再是你将钱存下、然后拿利息了,现在要找到更高的回报和不同的投资。
“这些趋势在亚洲尤其来得明显和重要。私人银行不但要提供私人财富管理的专业知识,还有要企业金融的专长。高净值投资者越来越重视地域或资产类别多元化的投资以减少风险,他们要把握在亚洲、甚至在欧洲、某种程度上在美国的投资机会。”耿安联强调,“所以,他们要求的是增长,而不是保财。”
全球银行业的一体化模式正扑面而来。过去五年间,瑞信、汇丰、花旗等一直在努力将其投资银行与私人银行部门更密切地融合在一起。巴克莱新近推出了一项名为“私人投资银行”的服务。通过“一体化”,各业务部门能资源共享,交叉销售,从而挖掘更多财富空间,那些正在将企业出售或上市的客户将是私人银行的理想顾客。高盛帮盛大网络IPO后,就为陈天桥和陈大年兄弟开立了私人银行理财账户。
自今年初开始,瑞信推行新的“一家银行”(One Bank)战略,旨在将投行、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结合起来。目前,瑞士银行、花旗和美林占据了全球财富管理市场的前三甲。“我们坚信:财富管理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咨询服务,”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副主管罗振纶对《中国企业家》说:“瑞银客户体验(UBS Client Experience)基于这一理念,确立了四阶段的咨询方式,即理解、建议、执行、评估。”瑞银提供多元化的产品服务:从单一的股票和债券,到结构性产品和另类投资,还包括子女教育基金与馈赠、遗产和继承规划、税务规划、保险、信托与基金会、艺术品投资等。
抢钱战已经开始。2004年,瑞银在中国成立分行,针对富裕客户做小规模的财富管理。2005年9月,瑞士友邦银行进驻上海,成为银监会首家批准的外资私人银行。2007年人民币业务全面开放,中外资银行短兵相接。今年6月,建行成立个人业务部,工行也即将推出理财白金账户,行长杨凯生说,工行1.7亿客户中已有超过10%可视为中高端客户。公开的秘密是:中国的“Lazy Money”(躺在银行低息存款账户上不活跃的个人外汇资产)高达800亿至1000亿美元,十个客户里有八个不知道怎么让“钱生钱”。
财富二代
“你们能不能教我们的孩子如何理财?”再有钱的人,也会遇到孩子听不进自己的话和财富继承的难题。于是,全球私人银行业正日益向下一代延伸服务。
“教育是亚洲父母最重视的价值,很多亚洲企业家属于制造财富的第一代商人,家族事业和管理、继承计划、所有权等,都是他们切实考虑的事宜。”耿安联说,瑞信已推出了“亚洲新一代”计划,2003年起与瑞士圣加伦大学合作推行国际年轻投资者计划;2005年专为150多位亚洲客户而设,通过讲座、投资组合游戏等活动,让他们全面了解家族和下一代面临的挑战。2006年11月底,瑞信又推出亚洲家族财富延续计划,参加者是15个家族及其介乎21-35岁的子女。
过去几年,花旗私人银行在纽约举办了一个训练营,分为财富管理、全球投资战略和家族治理等日常主题。它还重点关注亚洲,2004年在上海四天的研讨会包括以资本市场及继任规划为题的演讲,还有“我是谁?”的讨论和“金钱游戏”的模拟交易项目。
JP摩根私人银行对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美元的客户推荐其“下一代”(NextGen)训练营,年龄21至30岁。2005年,JP摩根在上海开了三天的“维持家族企业”研讨会,早上健身,接着是8个小时讨论,从管理财富说到转移财富——他们观看了《李尔王》录像,以说明代际相传的问题。晚餐安排在顶级餐厅和俱乐部。“你为客户做点什么事,只有当最后是一场音乐会或体育赛事收尾时,他们才会记住。”
美林、美国运通等也都应顾客要求,为其子女开办了夏令营。雷曼兄弟、北方信托还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此类夏令营不收学费,唯一的标准是孩子父母是私人银行客户,并由自己的银行家推荐。名额总是供不应求。有的训练营活动颇具创意,比如模拟履行信托建立过程:一人扮演信托公司,另一个扮演税务局,还有人扮演父亲。
今天,慈善事业已经成为超级富翁的另一个重要事务。渣打私人银行的“未来商业领袖训练营”就将部分收入捐助希望小学,并带领孩子们去参观和捐助民工子弟小学,培养财富二代的责任感和树立健康的价值观。
此类训练营背后的理论之一是,让孩子们远离家庭,以便他们能公开地谈论。除了学习,有些银行还安排孩子们去市内旅游观光,到餐厅享用美食等活动,就像渣打夏令营项目的标语:“您为孩子开启商业梦想,我们助他发现心中彼岸”。对银行来说,对二代的延伸服务不仅是推广产品,也是着眼未来、巩固同富裕客户之间关系的大好机会。
挑战与未来
作为财富管理的“金宝塔尖”,私人银行在发达国家已经百年浸淫,但真正爆炸性的增长也就是近几年。据波士顿咨询估计,截至去年底,私人银行管理的总资产大约96.4万亿美元,较前一年增加8%。Scorpio Partnership发现,全球高净值资产中有75%左右仍未由私人银行管理。普华永道2007年私人银行报告称,未来3年,全球私人银行有望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局面(30%),其中亚洲所占比例会日益加大。
表面看来欣欣向荣的亚洲私人银行市场,内在却潜藏着很多隐患:专业人才匮乏,由于中国金融仍分业经营,符合财富管理要求的理财师并不多;门槛比较低,银监会国际部副主任罗平承认,“我们私人银行从发展的规模、水平来看,还停留在一般的财富管理上。”据称,亚洲私人银行业务平均税前利润率为45%至50%,而在欧美不到30%。不断上升的成本压力和日益激烈的价格战,将推动行业整合步伐。
尽管诸多外资银行都已进入中国——2006年底,来自22个国家的74家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了200多家分行和14家法人机构,但真正将私人银行业务开展起来的还没有几家。除了政策制约之外,耿安联认为,“外资银行面对的一个主要挑战就是如何在中国这个庞大市场建立及维护客户对其品牌的认识,要在中国建立成功的业务,必须有强大的财政支持、专业的投入和长远的承诺。”
中国私人银行业务的未来是什么样?尽管仍处于萌芽阶段,但在亚洲已经处于第二位。据波士顿调查,2005年底,中国大陆富豪家庭总的流动性资产高达1.44万亿元,预计到2009年将达到2.3万亿元。
不利于私人银行还有一个因素,不同国家的客户存在巨大差异。“这是一宗多国业务,但还不是全球性业务。”如果你没有时间管理自己的财富,每年支出远超出2%的管理费是值得的,但与银行的规模相比,你也许会感觉渺小——毕竟,你想要人记住自己的名字而不是财富数字。同时,也要警惕市场上的自满情绪,你与一个金融机构的关系会持续很长时间,你必须感到舒服——毕竟,那是你的钱。
7月底,在“中国私人银行业2007高峰论坛”上,渣打私人银行全球总裁Peter Flavel说,“了不起的银行都有‘理性和情感’的因素,理性就是指你要有很好的产品和金融技巧,情感就是软技巧,就是跟人交流的技巧,并不是唱唱卡拉OK你就可以搞定客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