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L收费标准是什么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每票货物可以选购保险,如果您需要购买,请务必在付款前告知我们的客服。保费按照货值的2%收取,最低收费为15镑可最多800英镑(必须真实申报货物价值,否则可能无法顺利索赔)

所有报价的收费单位为0.5公斤,所有价格按照英镑结算, 不包含关税或税, 清关费用, 以及增值税和其他可能产生的附加费。燃油添加费已经包含 按照17%收取。

扩展资料:

实重与材积当需寄递物品体积较大而实重较轻时,因运输工具(飞机、火车、船、汽车等)承载能力及能装载物品体积所限,需采取量取物品体积折算成重量的办法做为计算运费的重量,称为体积重量或材积。体积重量大于实际重量的物品又常称为轻抛物。

计费重量按实重与材积两者的定义与国际航空货运协会规定,货物运输过程中计收运费的重量是按整批货物的实际重量和体积重量两者之中较高的计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dhl国际快递

强行调增是什么意思

强行调增就是基金份额“拆分”,在保证基金总资产不变的情况下,将份额净值降至1元,您的基金份额强行增加。

比如你有1000份 2元净值的基金,基金进行拆分为1元净值的就是2000份1元净值。可能你进行基金转换的那天,基金刚好进行基金强制调增,就会暂停基金的转换业务。

拓展资料:

基金划分:

1、根据基金单位是否可增加或赎回,可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不上市交易(这要看情况),通过银行、券商、基金公司申购和赎回,基金规模不固定;封闭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续期,一般在证券交易场所上市交易,投资者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基金单位。

3、根据组织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基金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成立投资基金公司的形式设立,通常称为公司型基金;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投资人三方通过基金契约设立,通常称为契约型基金。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均为契约型基金。

3、根据投资风险与收益的不同,可分为成长型、收入型和平衡型基金。

4、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期货基金等。

参考资料:基金——百度百科

中国有哪些国耻?

中国的国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悲痛,但是人们不能忘记国耻,因为这些事件能激励中国人前进,下面整理了这些。

1.第一次国耻:“银河号”事件。

1993年7月23日,美国以获得情报为由,指控中国籍货轮“银河号”向伊朗运输制造化武原料,赤果果威胁要对中国制裁。美国同时向“银河号”所在的国际公海,派出了两艘军舰和五架直升飞机,将“银河号”强硬扣留长达三周之久。

2.第二次国耻:台海危机。

1995年至1996年间,台湾前省长李 登辉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公开鼓吹要分 裂中国,接着又直选省长,大陆先后两次进行导弹发射和军事演习,在高层相继发声要管制好忘祖背宗孽障的情况下,拿回湾湾似乎便在朝夕之间。

3.南京条约

1842年8月,满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

4.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而日本学者则众说纷纭,但有部分人却试图抹杀事实。

5.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驻中国的侵略军——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借此突然袭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随即在几天内侵占20多座城市及其周围的广大地区,东北三省全部沦陷。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我国有一句有名的古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了解国耻,不忘国耻,就会把国耻作为警戒自己的历史教训,同时更会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热情,鞭策我们自强不息,努力奋进,一步一步去达到目的,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功,使国家更加繁荣兴旺,人民更加富裕安定。只有大大发展经济和技术,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オ是巩固和“维护社会主义制度,保卫国家尊严的最好办法。

黄河什么时候变黄的?黄河的得名在什么时候?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占宗列渠,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终年积雪。黄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无数小湖的沼泽。出星宿海后进入鄂陵湖和札陵湖到玛多,绕过积石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长一千九百多公里。上游段自贵德至绥远省河口镇,长一千五百多公里。黄河在甘肃境内,穿过不少大峡谷,汇集许多支流。中游段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长一千一百多公里。河水折向南流,纵贯黄土高原,夹带着大量泥沙,汹涌而下,到了壶口,地势陡落,形成壶口瀑布,接着穿过龙门峡流到潼关,河道变宽,因汇人汾沁、洛河和消水等支流,水量大增。河水到潼关为华山所阻,折向东流,过三门峡到盂洛,便进入平原地区。下游段自孟津到山东利津县注入渤海,长八百七十多公里,由于泥沙淤积,水流缓慢,两岸筑有大堤,成为高出地面的"地上河"。

黄河河道以源流段和上游段最曲折,中游段次之,而下游段则笔直。从兰州到潼关,河水绕流一个长方形的三边,那就是著名的河套,约长二千公里。古时下游河道游移不定,河水有时在山东丘陵以北注入渤海,有时在山东丘陵以南夺淮流入黄海,两者相距达五百公里。

在历史上,黄河流城经常泛滥成灾。据记载,二千多年来,黄河下游溃堤达一千五百多次,较大规模的改道有二十六次,水灾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苏、安徽,广达二十五万平方公里。河水夹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平均每年超过十六亿公吨。由于下游段地势低平,河道坡降平缓,流速减低,大量泥沙于是沉积在河床上,平均每年逾四亿公吨,其余泥沙则流到河口,冲积成向海伸展的河口三角洲,平均每年造陆达二十多平方公里。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约占全国四成

黄河简介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千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自治区,最后注入渤海。

美丽而古老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对黄河的赞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150万年前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西候度猿人;100万年前的兰田猿人和30万年前的大荔猿人在黄河岸边取鱼狩猎; 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出现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出现晚期智人。 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黄河上游河段水力资源丰富,从龙羊峡至青铜峡川峡相间,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那里可以建造许多电站,已建立了好几个大水电站。

黄河自孟津至入海口是黄河的下游,就是华北平原。这里河道宽阔,水流缓慢,携带的泥沙大量沉积下来,使河床不断抬高。为了防止河水泛滥,河堤也不得不一再加高,自郑州黄河花园口一段起,河床平均比两岸地面高4-5米,有的地方甚至高达10米,成了世界闻名"地上悬河"。

黄河著名的壶口瀑布--雷霆万钧,奔腾而过,壶口象征着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黄河精神。著名的龙门--水流湍急,相传鲤鱼如果能跳过龙门就可成龙,产生“鲤鱼跳龙门”的故事。又相传是大禹治水所凿开的峡口,因而又称禹门口。

黄河谚语、成语诗句、名句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凉洲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不到黄河心不甘。

说 尽 黄 河 只 为 水(谚语)

意 思:比 喻 说 了 多 少 话 , 只 有 一 个 目 的。

例 句:你 不 用 再 争 辩 了,~,还 是 对 我 有 意 见。

•跳进黄河洗不清。

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成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看来他是不 到黄河心不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诗说的是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逝入海。今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悬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比降不大、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亦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黄河至下游后,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于下游河道,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竟高出10米之多。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由于河道高出地面,一般来说郑州以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黄河两岸已不属于黄河流域了。

中流砥柱:这一成语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砥柱山其实是一巨石,位于黄河三门峡段的急流中,是一个石岛,人称"砥柱石",或"中流砥柱"。黄河水到峡谷中被两岸山石束成窄窄的一股,冲到砥柱石前,形成急速的漩涡,分成两股流开,离开三门峡谷,场景惊心动魄。过去黄河水运发达,曾为航船要道。但在三门峡段,常有触礁者。以至水底的山有"米堆"、"谷堆"之称。后船每行至此,船夫们便下船用纤绳拉过。传说中的砥柱石,是用来镇定河水波澜的,在船夫们的眼中,砥柱石却是一座航标。石上原刻有"照我来"三大字,意即要航朝它驶来。船只要朝它驶来,眼看要撞上时,砥柱前面的波涛回过水来,正好将船推向安全的航道,十分神奇。

黄河的形成:

之一

在距今160万年左右,青藏高原在一次猛烈惊人的抬升运动中,跃然升出地面,其他板块边缘发生断裂褶皱,形成阶梯状地貌,原来广泛分布的湖泊汇集成河。一条由湖泊汇集而成的大河随之奔腾而下,形成地质构造史中惊心动魄的一幕。

之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是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年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黄河与我国其他江河相比,有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水少沙多。

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相当于长江的1/17,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4位。流域内人均水量593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耕地亩均水324m3,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7%。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造成下游河道严重淤积,河床平均每年抬高约10厘米。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合沙量为35kg/m3,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在世界江河是绝无仅有的。如果把16亿吨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其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

二是水、沙时空分布不均。

黄河水量的60%来自兰州以上,秦岭北麓,90%以上的泥沙主要来自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与泾河、北洛河及渭河上游地区。全年60%的水量和80%的泥沙量集中来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来自几场暴雨洪水。这种水少沙多,水、沙分布的集中性,给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和下游防洪,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三是地上悬河。

由于长期泥沙淤积,目前黄河下游堤防临背悬差一般5~6米。滩面比新乡市地面高出约20米,比开封市地面高出约13米,比济南市地面高出约5米。悬河形势险峻,洪水威胁成为国家的心腹之患。

四是洪水灾害频繁。

黄河北抵天津,南达江淮,洪水波及范围达25万平方公里,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惨重损失。同时黄河洪水挟带大量泥沙,淤塞河道,良田沙化,给环境造成的破坏性影响,长期难以恢复。由于洪水灾害频繁,历史上黄河洪水被称为“中国之忧患”。

黄河情况

李白诗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年变率大,且多暴雨。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善徒。从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溢1590次,改道26次。

据史料记载,从先秦到民国年间的2540多年中,黄河下游共决溢1590余次,该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防洪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小浪底工程浩大,总工期十一年。它的建成将有效地控制黄河洪水,可使黄河下游花园口的防洪标准由六十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讯的威胁,减缓下游河道的淤积,小浪底水库还可以利用其长期有效库容调节非汛期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工业供水、灌溉和发电。工程于一九九四年九月十二日正式开工,于1997年11月截流。

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用于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的投资达80多亿元,完成各类土石方14亿多立方米,其工程量相当于建造13座万里长城。群众投劳近5亿工日。依靠防洪工程体系和广大军民的严密防守,已连续夺取50年黄河伏秋大汛不决口的伟大胜利。

确保黄河岁岁安澜,不仅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也十分巨大。据综合分析计算,黄河下游50年不决口,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近4000亿元。避免人员伤亡、河渠淤塞、良田沙化、环境恶化、影响社会稳定等间接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目前流域内已建成大、中、小型水库3147座,总库容574亿立方米,引水工程4600多处,提水工程2.9万处,干流设计引水能力已超过6000立方米每秒。流域内及下游沿黄地区灌溉面积已由建国初期的120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1亿亩,增长了8倍,其中宁蒙河套灌区、汾渭灌区和黄河下游引黄灌区这3大片灌溉面积占全河的70%以上,用水量占80%。灌区农业增产效益显著,在约占耕地面积45%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70%以上的粮食和大部分经济作物,许多灌区已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棉基地。

黄河下游现共修建引黄涵闸94座,引黄灌溉和抗旱浇地面积达3600多万亩,平均年引水量近100亿立方米,豫、鲁两省沿黄20个地、市的百余县用上了黄河水。

黄河水资源利用范围,已从过去主要用于农田灌溉,转为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沿河兰州、包头、郑州、开封、济南、东营等50多座大中城市和一大批工矿企业,均以黄河为主要水源。农村27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也靠黄河供水得到解决。还建成了引黄济青(岛)、引黄济卫(河)等跨流域调水工程。

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共580亿立方米,目前已耗用307亿立方米,水资源利用率高达53%,与国内外大江大河相比,已属较高水平。据综合分析计算,建国50年来,引黄灌溉、供水的直接经济效益达6000亿元。

防洪历史

“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是黄河历史的真实写照和区别于其他河流的显著特点。因此,在黄河下游河道的变迁史上,就有了源于下游决口改道而带来的多个黄河故道。如禹河故道(亦称《禹贡》河道)、西汉故道、东汉故道、明清故道等。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禹河故道。行河时期,从大禹治水开始算起,至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河徙,1400余年,是黄河史上有记载以来最早的一条古河道。

黄河水神与灵物的传说

黄河水神,由来已久,但历史上各朝各代水神的具体名称不同,大河上下各段各地所敬奉的河神与致祭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史籍上记载的黄河水神,最早的一位是河伯。河伯在史籍记载上有“冰夷”、“冯夷”、“无夷”等名。最初很可能是大水有灵一类的自然崇拜,后来渐渐变成为人格化的水神。

他们说,有个叫冯夷的人,被黄河水淹死,一肚子怨恨,就到天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天帝听说黄河危害百姓,就封冯夷为黄河水神,称为河伯,治理黄河。

大禹,是国人最崇敬的历史人物之一。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更是为世人所无限敬仰。透过现象看本质,其真正意义却在于:首先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的真正创立者,其次是在他的治理下,黄河历1400余年无河患,世人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因此,大禹治水后的黄河河道也被世人认为是最佳的河道,并长期影响着后人的治河活动。

伴随着大禹治水的传说,人们有时也把大禹当作黄河水神来敬奉。

郑州一带民间有《河伯授图》的传说,说是河伯冯夷受命治理黄河,但操劳一生没有把黄河治好,到年迈时,跋山涉水,察看水情,画了一幅黄河水情图,又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大禹,将水情图交给了他。大禹根据河伯授给他的这一幅图,疏通水道,终于治理好了黄河。

这故事所要交代的就是大禹是继河伯之后的黄河水神。河南武陟县嘉应观,最高的建筑是禹王阁,阁内塑禹王锁蚊像,而且站在阁上,就可以看到茫茫黄河。开封城东南有一座禹王台,高丘上建有禹王殿,原殿中供奉有高八尺的禹王铜像。山东济南龙洞山,旧名禹登山,传说为大禹治水登临处。

黄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还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利通过 。怎么办呢?闯王日夜焦心,愁得胡须头发在一夜之间全都白了。

第二天一清早,有两人来报:“黄河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的了。”闯王大喜,急忙传令三军赶快渡河。到了河边一看,河水还“哗哗”地流得正欢呢,根本就没结冰。可是上面却起了一座宽大的浮桥,船连船,板连板,四平八稳,正适合大军渡河。

闯王纳闷极了,正要下马察看,忽然从河里爬上来两个人,向闯王一抱拳,朗声道:’大王,我们是黄河的船夫。听说您要渡河,为民谋利,所以特地花了一夜工夫搭起这坐浮桥,就请大军上路吧。”闯王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一定不辜负百姓们的厚爱,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说罢,驱马上桥,领兵东去了。

九曲

黄河的弯多,素有"九曲黄河"的说法。黄河在黄土高原转了许多的大弯之后,呼啸奔腾远去。留下那首高亢的信天游民歌还在我们耳旁回荡:"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九"和"九十九"在古代是形容多的意思,说明黄河的弯曲多。黄河自河源到河口,有很多大的弯曲,干流的主要大弯有6个,小弯更多了,大多在黄土高原。大弯中,180度的大弯有3个,90度的大弯有2个,45度大弯有1个。而黄河总的走势就构成一个"几"字型的大弯,总的流向仍然是自西向东的,自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仅为2068公里,但实际流程是5464公里,是直线距离的2.64倍。

金铙山的主要景点

金铙山以“奇、绝、秀、幽”著称。白石顶上看日出乃一大奇观。东方渐露鱼肚时,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由桃红、桔红顷刻变成火红,跃出地平线,放射万道光茫,整个大地顿时沐浴在一片金华之中,洋洋大观,令人陶醉。观云海秀色,千顷云浪在脚下涌动,如万马奔腾,蚊龙嬉戏,碧纱披垂,瞬息多变,使人恍若置身于琼楼仙境。幽深之处在金铙山南端的石燕岩、仙人池和白云峰。石燕岩嶙峋险峻、峭壁挺立、岩洞敞然,洞壁保存着清乾隆年代的摩崖石刻。而仙人池是山顶上天然形成的椭圆形平底石池,莹莹玉液,终年不涸。白云峰秀色则更令人倾倒,只见峰岩嗟峨,悬崖欲坠,造形各异,万态毕陈。这三大景点构成了山、水、岩。洞齐备的大景观。探胜寻幽者络绎不绝。

建宁县已建成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交通十分便利,可走福银高速公路,或乘坐经由向莆铁路建宁县北站至建宁县城再走10多公里的乡村道路即可抵达金铙山。金铙山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千层崖瀑布(俗称:雌瀑)

千层崖瀑布也叫七仙崖瀑布,是一条天然瀑布。很远就听到一阵阵轰鸣声,每个游客都有一种惊天动地的感觉,怀疑自己是不是来到了龙潭虎穴,这就是金铙山一大绝景——雌雄双瀑之千层崖瀑布。从公路下山十分钟进入景区,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条白色的瀑布从四十多米高的悬崖上直泻而下,千层崖瀑布,远远看去,飘然而下,纺织出千丈白练,纤柔轻盈,婉约动人,舒展于天地之间,搭在几百米高的断崖上,从天而降,使人如入仙境。 瀑布下的潭水不深,清爽之极,即使是炎炎夏日,倘若你靠近潭边,阵阵凉风缓缓袭来,潭水极寒,就像是来到了空调房。是绝佳的避暑纳凉之所。

大际面瀑布 (俗称:雄瀑)

大际面瀑布,落差五十多米,同样从公路下山十分钟到达景区。景区内峰峦叠嶂、林木苍翠、空气清新,水源丰富。青山绿水,浑然一体。景区内到处是古树名木,珍禽走兽。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花艳冶如笑,夏绿苍翠 如滴,秋霜明净如洗,冬雪惨淡如睡。大际面瀑布雨季水足,声震数里,溅起飞沫如烟如雾,飘至百米以外,望瀑布似银河泻落,故有“星汉流珠落九天”之句。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天,莲乡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大胆地创造着金铙山的新神话:四条闪着光泽的彩色绶带披挂在金铙山这位历史老人身上——1.8公里的索道连着770米的隧道,隧道那一端连着5公里的龙脊步道;而步道的顶端与650米凌空栈道相连,直达白石顶的龙王岩。这“四道”紧紧绕着金铙山,像四条彩色的绶带,披挂在雄伟壮丽的金铙山身上。

这一条巨龙逶迤在山岭之上,将满天云涛揽在怀中,将满山绿意夹在腋下。这就是2009年开通的金铙山索道,索道从海拔1200米的坪岗上开始,沿着起伏的山岭向海拔1650米高的宝峰山与白石顶中段延伸,垂直落差450米。这条索道总投资2100万元,是目前福建省最长的一条索道。索道为单线循环固定抱锁器两人吊箱式客运索道,最大负荷为每小时单向运送游客300人。从索道上山,可以节省以往从这个路段登山的两小时行程,又可在缆车里欣赏四野的美丽风光。如果遇上雾海茫茫的天气,坐在缆车里上山,别有一番情趣。浓雾一团团从四面八方涌来,天地间一片迷茫,人在空中缓缓而上,如在仙山云端,体验着神仙洞府的飘然境界。

没有恐高症的人可以在缆车里看到相当美丽的金铙山风光,远山如屏,近岭如黛,白云出岫,玉带缥缈,不管是晴空万里还是山岚飘浮,都会令人如在诗画之中,如登仙境之感。即使对缆车下方几十米的深渊有点害怕的朋友也不要紧,只要你举目向天空远望,蓝天深湛白云悠悠,不时还有一群群鸟儿从空中掠过,带给大山无限的生机。这景象会让你心旷神怡,一点也不会产生恐惧感。 金铙山顶空气清新,顺着山脊而上的台阶,一步步向主峰白石顶靠近。白石顶是一块巨大的岩石,仿佛天外来客,就那么摆在高山之巅。在那光滑的岩壁上,硬是靠人力,搭建起一条上下悬空的栈道。向上看,是无处可攀爬的绝壁,向下看,是深不见底的峡谷,远望去,是一个个小山包,果真是“一览众山小”。

越接近山顶,天气变化得越快。在金铙山,有“隔岭不同天,十米不同风”之说。是的,刚才还是阳光普照,现在却是云锁山头,透着一股子朦胧。云海使得大山姿态万千,在飘忽不定的云雾中,奇峰怪石越发扑朔迷离。无数的山峰,被白云淹没,只剩下几个峰尖,像是大海中的岛屿,静谧地躺在天地的怀抱中。

登上峰顶,放眼望去,只见洁白的云霭铺满天际,宛若镶嵌在天地之间的项圈。有时,这片云海翻腾不止,一波一波地涌来;有时,这片云海静如处子,几乎感觉不到她的运动;仅仅是一片云海,就可以让人心头生出千万感慨,使人恍若置身于瑶池仙境。

金铙山的云海奇观,十分壮丽。冬天里的清晨时分,白石顶景区天游峰云烟迷漫,层峦叠翠,在朝阳交相辉映下多姿多彩,时而云雾飘渺,时而云雾绕山转,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美不胜收。千姿百态的群峰在茫茫云海中若隐若现,一如古人所描绘的人间仙境:白云倒海忽平铺,三十六峰连吞屠。风帆烟艇虽不见,点点螺会时有无。 这条栈道悬挂在百丈深渊的石崖中间,头上是刀斧劈开一般的悬崖峭壁,脚下是深不可测的百丈深渊。山风在耳畔呼呼地响着,有时浓雾将栈道全遮掩住,十步之内都看不清,只有湿漉漉的雾气直逼得人喘不过气来。当然,日丽风轻的日子,你登上栈道,就会倍感舒畅:轻纱般的云雾在你脚下飘呀飘,使人像凌空飞舞一样,飘飘欲仙。远处是起伏的山峦,像一群奔驰的野兽般竞跑,并逐渐向绿色的远方而去。

据说当年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的摩天岭,也只有像我们金铙山这样险峻的悬崖峭壁。只因为薛仁贵是大唐的功臣,他在摩天岭打了仗,那地方就出名了。而在我们金铙山狩猎的闽王没有“一字并肩王”薛仁贵名气大,也因为我们这里旅游开发的比较迟,所以名气还没有那么大。不过,这也像“藏在深山人未识”美娇娘,她的美貌会渐渐被世人所认识,她必将成为后起之秀,将无比美丽的风光展现给现代人。 白石顶是金铙山的顶峰,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周边闽赣9个县的地界。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这里看周围的群山,就像大海中的波涛一浪一浪起伏不平,一个个绿色的山峰连绵不绝。泰宁的金湖,像一面镜子,闪发着亮光,映着天光云影,美妙的风光尽收眼底。如果是秋高云淡时节,站在白石顶上观景,轻风吹拂,阳光明媚,会使人精神倍增,感到心旷神怡。

历史上曾有不少文人墨客,面对白石顶之秀丽景观挥毫写下妙文华章。据《增修胶志》载:“邑人李进士世锡题朝阳寺南涧诗云:‘上有珠山之高,下有沧海之深,中有古涧长千寻,危石撑挂结重阴。流水隐隐鸣后林,紫苔碧草覆前岑,高秋风日清衣襟,有客有客皆素心。美酒满壶为我斟,黄花满把为我簪,何必踞山而钓海,聊腹大醉而长吟’。”此诗镌石壁上,末志康熙丁丑。后其宗人李鸣谦又题诗云:“石上观诗剥绿苔,涧南有寺一桥开,游人行到云生处,疑是龙蛇出地来。”《灵山卫志》载:清朝宋坫《游小珠山》诗云:“寻幽渐近海云乡,松树阴阴下夕阳。长啸一声凌绝壁,山灵应声米生狂。”范德寿《游仙人迹》诗云:“大道虽无迹,真仙亦有痕。波涛磨有灭,即此悟仙根。”如今,小珠山上的名胜古迹虽然历经破坏,但经过规划修复,就其游览价值,仍令人惊叹。每当春季,奇峰峥嵘,绿林新翠,怪石与清泉成趣,杜鹃与迎春争艳,登山远眺,烟波浩渺,海天一色,舟帆点点,鸥鸟翻飞,使人感到心旷神怡。至于朝看日出,暮观晚霞,则更可与泰山媲美。 龙脊步道是金铙山“四道”中最长的一条,全长5公里。龙脊步道全是采用就地取材的方法铺筑,这一步一石都浸透着建设者的滴滴汗水和一片心血。由于金铙山海拔比较高,所以这条处在高海拔山巅的龙脊步道,就多了几分风景:往上看,白石顶直刺云天,有时云雾缭绕,如有仙人在上方出没,闻得到天籁清音;有时则被浓雾遮掩的严严实实的,半天也不肯露出“庐山真面目”。在天高云淡的日子,登上龙脊步道,可以放眼四周,群山如屏,山岚缥缈。远处的一座座高山,此时都在脚下了。就是有数座奇峰突起,也只是像大海中飘浮的一叶轻舟,任凭风浪吹打。一团团云雾从山涧之中起来,拱托着突起的山峰,这时云海一片白茫茫,只有几个尖尖的山峰刺破浓雾,露出苍翠雄壮的本色,这是摄影家们最爱捕捉的瞬间,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风景。

龙脊步道是沿着金铙山主峰山脉上行,像一条巨龙游移于绿色的山脉之间。由于我们身处山脉之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感觉不到这条巨龙的雄壮威武。如果是站在另一座山峰看过来,或者坐在热气球甚至飞机上看下来,就能清清楚楚地看到一条巨龙背上出现的龙脊步道,也是同样的壮观、美丽。 金铙山隧道是一个穿山而过人工创造的奇迹,这条隧道处于建宁县与泰宁县交界的建宁县一边。你们看,这里是一座花岗岩的石头山,要在这无比坚硬的岩石中间人工凿出一条通道实属不易。而今,这条隧道不但缩短了大家登山的路程,也为金铙山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隧道全是花岗岩,正好成为天然的浮雕之壁。

这是一条浓缩着丰厚历史文化的隧道,也是一条展示着金铙山丰富内涵的隧道,它一头连接着悠悠的历史时空和遥远的传奇,一头却对接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美妙景色。传说中闽王狩猎时遗失一面金铙在山上,一到夜里,金铙就会发出闪闪的亮光,所以此山叫金铙山。而今,这里虽然不见闽王的金铙闪光,却有索道、隧道、步道和栈道上的一串串电灯光,在夜色朦胧中与天上的月光、星光交映生辉,胜过那传说中闪光的金铙。 户外滑雪场

位于三明建宁县的全省首个高山滑雪场——金铙山滑雪场,金铙山滑雪场占地约2万平方米,目前景区内全长2.6公里的小火车铁轨全部铺设完成。建宁县金铙山滑雪场,选址在闽江源生态旅游区内金铙山海拔1600米万亩草场处。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建设金铙山户外滑雪场、高山小火车,还将配套8公里旅游步道、52幢各式各样的帐篷宾馆、5000平方米的停车场等。

室内溜冰场

据了解,金铙山滑雪场占地约2万平方米,而室内溜冰场达900平方米。项目建设拟分两期进行:今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完成一期工程建设,重点建设初级雪道及冰场,即建设长 170米、雪面面积10660平方米的初级雪道以及1200平方米的滑冰馆。具体为一季度完成索道安装、帐篷宾馆和小火车及车站建设;二季度完成旅游公路的拓宽改造工程;三季度完成滑雪场、室内溜冰场及游客中心土建和装修工作;四季度完成一期建设,举行首滑式。明年进行二期工程建设,主要是建成中级滑雪道,即建设长370米、雪面面积7660平方米的中级雪道。金铙山滑雪场投产后可同时接待700人滑雪。 千年古刹报国寺位于金铙山半山腰,又称金铙寺。始建于后梁龙德元年(公元921年)。寺基面积1368平方米。寺院外有护寺转墙,内有大厅、正厅、禅房、地藏楼、观间 楼,共13厅64间。大厅为天王殿,

正厅为大雄宝殿,皆画栋雕梁,四面壁画。报国寺初建时有八景:白莲池、红芍圃、虎溪桥、蟾窟井、龙鳞松、铁线梅、翠蒲 涧、白玉峰。白玉峰山梁瘠地,绿草如茵,巨石如林,有的屹立山顶直指天际;有的横卧悬崖,险如欲坠;有的三五成群,堆叠如山;有的相峙而立,互比高低。馒 头石、垫腰石、棋盘石、仙人石、蛤蟆石、龟石,千姿百态,各显其形。登上白石顶极目远眺,山城披薄雾,濉水向东流,湖光山色尽收眼底。1984年山崩,泥 石流冲塌正厅,政府拨款和团体民众捐款修葺。1987年1月,美国纽约福寿寺主持方丈、北美佛教会会长释广贤捐款1万元人民币修缮报国寺佛像。

自古以来,山因古寺而添色,寺因名山而增辉。金铙山因有报国寺而增加了不少人文价值和历史的厚重感,尤其是增添了金铙山的禅宗意境,从而使金铙山多了几分诱人和神秘。 金铙山原名大历山,又名太弋[yì] 山。据说,闽越王无诸及越王勾践的第十三代曾孙,晚年很爱围山打猎,有一次来到建宁的太弋山白石顶打鹿,遗失他的金铙一面,落在了金铙山上,每到夜晚的时候,金铙就会发出光芒,当地的居民捡到后觉得是个吉祥的物品,就把这座山改名为金铙山。

闽越国在无诸的治理下,国家太平,经济繁荣。据说,闽越王无诸每年都要到太弋山(即金铙山)校猎,狩猎的同时,他还巡视地方吏治,了解当地民情,帮助太弋山百姓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使当地百姓过上了安定富足的生活。无诸校猎,为金铙山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有闽王桥、试剑石、贵妃池、分封台、金铙佛光等。一些传说故事如无诸祈雨仍在坊间流传。相传,有一年闽越王无诸校猎到太弋山(金铙山),适逢百年一遇的大旱,只见河道干涸,庄稼枯萎,百姓祈雨,久无甘霖。无诸深感百姓疾苦,于是也加入祈雨。可是连求三日,滴雨未见,无诸焦急,拔出宝剑刺向左臂。闽越王的血流入祭器,惊动了老龙王,一查原来是九龙治水,龙多不管事。大怒的老龙王赶紧亲自来到太弋山为周围百姓呼风唤雨,降下甘霖。此后,太弋山方圆几百里一直都是风调雨顺,物阜民安。后来当地百姓为了感谢闽越王无诸和老龙王,于是在太弋山一侧的岩壁下建了一座龙王庙,并在庙门上刻下对联:虎为听经常拜佛,龙来归钵恰朝王。直到今天,龙王庙依然香火不断。 建宁莲子的来历有一段传说;有一次王母娘娘在天方宴请百花仙子,荷花仙子捧着一碗生莲子汤,姗姗来迟。王母娘娘盛怒之下,将生莲子汤泼向人间,这莲子刚好落在金铙山寺前的两口池塘里,後来那两口莲塘一口开红花,一口开白花。传说虽然美丽,却不可信,但莲中珍品枣西门莲,实乃他乡莫能及。据《县宁县志》云:“南唐、梁代龙德年间(922年),金铙山寺门前二口塘极有白莲和红莲,经自然杂交获得新种,後传入西门,经西门莲农世代选择而保存下来。”西门莲为莲之上品,将西门莲放在刚冲开水的保温瓶中,半小时就烂,且汤汁清香。西门莲的生长有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产地风山坑、灯钵坑和吴家坑,东、西、北三面环山,呈“三字’形,那里避风向阳,光照适宜,冬暖夏冰,土质肥沃。称为“建宁第一泉”的风山玉泉水流入莲塘,清泉涓流不息,至今,西门莲塘还是县内的莲种基地,长期以来为县内外提供优良莲种。建莲的栽培加工也有其严格的传统程序。有一年栽收三年、当年栽当年收,春分栽藕、四月长叶,六月开花结果,七月采莲,一般可采莲十七道。三伏天采的莲子叫“伏莲”,中伏莲子尤佳。采摘莲子在早晨日出之前,收回来後要及时剥掉莲蓬、莲谷,再小心翼翼地褪去莲膜,捅去莲心,再用木炭文火加以焙烤,火候要适宜,否则将焙得过老成太嫩。以上4道工序都要在几十秒钟内完成,且要精心细致,不能损伤莲仁,更不能让汗手沾圬,否则将影响它的洁白。 建莲一向被作为名贵中药和滋补佳品,是建宁人馈赠亲友不可缺少的礼品。《红楼梦》第十四回从到张太医给泰可卿开的药方,其中“七粒建莲去芯”做药引,第五十二回又提到“建莲红枣汤”,其中“建莲”就是建宁的莲子。建莲全身是宝,莲子、莲花、莲叶、莲顺、莲蓬、莲藕、莲梗均可入药。莲子具有益肾固精、养心明目、补脾健胃、增进食

欲的功效;莲花能生津止渴,去毒收敛;莲叶可消暑解热,和血安胎;莲顺能补虚涩精;莲蓬能补血解毒;莲藕可通乳健脾。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认为:“莲子浦中养神、益气力,久服轻身耐苦,不饥延年,益心肾、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 近年来,建宁莲子除在大陆畅销外,还销往台湾和澳大利亚、日本、东南亚和欧洲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1984年4月26日,美国总统里根到中国访问,李先念主席设宴欢迎,第8道菜为“冰糖银耳建莲”。199O年建莲被确定为十一届亚运会标志产品;1993年建宁县举办“’93中国首届建莲节”,建成了福建省最大莲子专业市场,引来了众多海内外客户。建宁莲子深受台胞喜爱,凡来建宁探亲的台胞,必定要带上几斤莲子回台湾,以馈赠亲友和寄托对家乡思念之情。

长河的资料

长河,又名太湖河,长江支流皖河的支流(或源头)。发源于岳西县多枝尖,流径太湖县店前、牛镇、花凉亭、太湖县县城、黄泥镇、官坝头、陈家渡,至潜山县与怀宁县交界的石牌镇汇合皖水、潜水形成皖河干流,长145 公里(一说全长137.5公里 ),流域面积2506 平方公里。 太湖县境内干流上建有花凉亭水库,为流域内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水源,下游是安庆地区著名的粮食产区。历史上,长河也岳西县-潜山县入长江的重要航道。流域地处大别山南麓,是皖文化的中心地带,徽剧、黄梅戏流传盛行,有司空山等知名景点。

干流概况

河道走向

在岳西县,干流称店前河,以东源的银河为主流,次长河源头岳西县店前河为西源徐良河,为长河上游干流。银河自黄茅尖西出源后,流向西南,经凉亭转向南流,至河图急转向东,复转东南,又转向西,再转东南形成河套。主河道平均坡降10.3‰,河床稳定,基岩裸露处多。徐良河分别发源于上古坊和乌米岩,流向东南,平均坡降9.42‰,属低山丘陵性河流,河床多积卵石夹砂,源头基岩外露。二流在三合滩汇合后,至杏花村入太湖县境。

在太湖县,长河原名太湖河,经杏花村入境,自西北向东南纵贯县境,牛镇镇至县城以上为花凉亭水库库区,主河道流经境内全长81公里,河宽200-800米,本县流域面积1769.6平方公里。境内长河具有山区河流的特点:山洪暴发,汹涌澎湃;枯水季节,赤足可渡。长河古道出龙山宫后,原从城西马路河下泄,明万历年间洪水长河太湖县龙山宫段(长河二桥)改道东门,清乾隆十九年(1754)筑堤浚河,使之仍归故道。二十四年,东堤又决,此后县城东西两面行洪。

在潜山县与怀宁县,长河,源于岳西县境内的黄茅尖西,环经潜山县境西南隅,由西向南流。是为潜山、怀宁两县界河,由西向东经至黑河口入境,再经黄泥港、母猪山、彭潭渡至乌子岗(怀宁县石牌镇老鱼潭)与潜水汇合,东行约2公里至浏河口(刘河口),再与皖水汇合构成皖河干流 ,至长江。境内长18.75公里,河宽为300-600米。河道弯曲度为1.25。纵波为0.35‰。河床由中细粒砂石构成。河底大量淤积中细粒泥沙,普遍低于圩内田面,属圩畈平原区河流。黑河口、斗宕河口以下,人工筑有沙堰,可引花凉亭水库尾水,灌溉黄泥、王河、河镇等乡(镇)部分田地。

河道特征

花凉亭以上为山区河道,主要有店前河、野鸡河、安乐河等支流,河长河潜山县黄泥镇段道曲折深切,比降5‰-1‰,花凉亭以下流经多为丘陵圩畈地区,河道曲折河床中沙洲发育,河宽350~800 米,平均比降0.4‰。

水文特征

据水文资料测算,长河年平均径流量13.94亿立方米。在建花凉亭水库以前,年平均水位42.43米,年平均流量43.2立方米/秒。根据历史洪水调查资料和历年最高水位51.23米(1982年)推算,得出洪峰流量9870立方米/秒。

主要支流

岳西县

冶溪河,为长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岳西县西坪,流经冶溪、桃阳两乡后,在桃阳乡的梅子林入太湖县境。自源头至狮子岩6公里的上游段,坡降达45‰,狮子岩以下,坡降为8.4‰。下游河砂淤积,部分河床,高于农田,形成冷浸田的集中区。

棠梨河,源于潘家冲,南流出祝家冲,转东北经张家河、刘家河、龙门寺,转东南经方家洲、石矶头穿棠梨畈至古路河,西纳界址河(源出太宿交界的鹧鸪寨,经枫香驿入境),转东北穿虎形潭渡槽,折转东南至花香畈,北纳银子河,出城江桥入长河。主河道25.8公里,流域面积117.2平方公里。

龙潭河:源于芭蕉坳,经白石山之西、北、东,经九龙庙、螺丝墩至龙潭湖,在准堤庵下注入马路河,东南直下棋盘石入长河,长14.5公里(河在龙潭湖被花灌总干渠截断,设泄洪闸排水,马路河不再分洪)。城关之水也归本河。

夏家河:源于祈雨山,北流经转桥头、蛇形,转东北经苦树嘴、夏家湖,至棋盘石入长河。河长8公里,流域面积18平方公里。

泗水港河:主要河道有四条,呈折扇形汇于来兴寨下,在驮龙山麓入长河。主河道源于香茗山莲花尖,西北流经初阳门,在蔡家畈东汇何英畈水(源出鹿磨山,长7公里,流域面积13.1平方公里),折转西南,东纳长冲水,南汇响岩湖水(源出官桥铺,长4.7公里,流域面积11.7平方公里),转东北流,西汇大湖田水(源出梅子岭、何家墩,长5.5公里,流域面积16.1平方公里),经章家团湖至驮龙山。长18.5公里,流域面积79.3平方公里。

新仓河:源于驮龙山,循东南麓出龙堰,在新仓畈下首陶家嘴入长河,长7公里,流域面积19.9平方公里。

黑河:属长河中下游的主要支流。它是1960-1965年冬为缓解王家河洪水的压力,人工挖掘的一条河道,始于方家山嘴,全长3.4公里,宽150米。集太湖县境内诸水注入长河,纵波为0.33‰。流域面积217平方公里。 1958年夏,塞长河分支斗宕河进口,以免长河分洪入王家河注潜水为害。1959年冬-1965年冬,黑河改道,开通新黑河,废老黑河、金桥河、后河及黄泥圩内分支,集太湖县诸水入长河,洪灾大减。 源出高界公路以北山区,流域分东西两大片,东片有白沙河和小池河,西片有枫铺河、石子河、罗家河、汪洋河、观音寺河,以罗家河为主道。罗家河发源于天台、罗溪交界的天头山,南行出章河冲,经祠堂边、罗家河,在五羊畈东合汪洋河、北合石子河(源出天头山南,途经刘山铺,长11.9公里,流域面积13.1平方公里),至横山桥,西纳观音寺河,东行经汪家山进入花园圩,在李家坝北合枫铺河(源出海会寺,流经枫香铺、方家河,长12.5公里,流域面积21.2平方公里),在罗陂畈北纳高桥河,在余龙桥北合小池河(源出天台山,东南流经刘家山、小池驿、孔河,长16.7公里,流域面积27.8平方公里)、白沙河(古称焦羊河,源出玉皇庙,东南流经石霞,至东堰口,穿白沙畈,在方龙北纳杨埠河,经上格城沿山而下,河长24.5公里,流域面积58.2平方公里;杨埠河又名落马河,长11公里,流域面积20.9平方公里),直至姚家祠堂入长河。全长32公里,流域面积212.6平方公里。

鲊陂河:古称东门河,源出鹿磨山,北流经鲊陂桥,转东北经怀宁境入长河,全长13.5公里,流域面积29.6平方公里。

航道航运

长河岳西县航道,有店前河航道,为店前、白帽两区货物吞吐要线。县内店前至杏花村段10公里,长年可通1.5吨位大排。汛期,店前上游5公里处的三合滩,可通木排。50年代初,店前的粮食和白帽的木材,均经此道出口。后因下游修建花凉亭水库,航道阻断,加之公路修通,水运遂被陆运取代。

太湖县段,有太湖河-皖河航道。自店前河至石牌,长145公里,为流沙河,沿途深浅不一,只能通排,不能通船。枯水期,上游有险滩,下游多沙洲,行排也需人力背纤。此航道,自古就是长河流域山区人民以排筏输出竹、木、生漆、桐油、皮油、栗炭、茶叶、果晶、药材等土特产品,运进盐、米、布匹、日杂百货等生活用品的重要运输线。排筏装卸点有:店前河、百里墩、羊角河、桥埠滩、薛义河、牛镇、龙湾、辛冲、大湖河、塔镇、花凉亭、太湖老城、驮龙山、新仓、黄泥港、官坝头、陈家渡、石牌。店前河以上为狭谷,素不通航;牛镇上溯店前河,一般通载重2至3吨排筏;牛镇以下直抵石牌,一般航行载重5吨排筏。1959年,花凉亭水库大坝截断河道,大坝抵石牌61公里航道停航,大坝上游用木帆船和小型机动船运输。水库蓄水期,10吨以上机动船可从檀树坳(或大坝)至牛镇,航程30公里,枯水期只能到辛冲,航程16公里。水库内常年开辟檀树坳(或大坝)至辛冲、马龙、寺前、罗溪的4条短航线,有12马力、5至10吨的小机动船经营客、货运输。

长河在潜山县内长18.5公里。建国初期以前,竹排上行抵达牛镇镇附近,汛期抵店前,花凉亭水库以下通行帆船。花凉亭水库建成后,黄泥港以下仅通行木船。70年代以后,黄泥港以下仅通行竹排,汛期通行木船。

水利工程

1958 年,在花凉亭建花凉亭水库,1976 年竣工,总库容23.98亿立方米,装机容量4×10000 千瓦,最大泄洪量10100 秒立方米,在其下游的花凉亭灌区,设计引水流量70 秒立方米,有总干渠1 条,长36.7 公里,干渠4 条,长158 公里;到渠以上建筑物1083 座,可使太湖、怀宁、望江、宿松4 县的103 万亩受益。

水库

花凉亭水库,位于皖河支流(或河源)长河的上游,花凉亭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发电、供水、养殖、航运、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1)型水利枢纽工程。工程位于安徽省太湖县境内,坝址坐落于太湖县城西北约5km处。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87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入库流量46.3m3/s,多年平均来水量14.6m3,水库具有多年调节性能。水库正常蓄水位88.0m,设计汛限水位85.5m,死水位74..0m,1970年修正设计时设计洪水位为95.58m,校核洪水位97.61m,总库容23.66亿m3。水库除险加固后,设计洪水位为95.21m(0.1%),校核洪水位97.30(0.01%),总库容23.66亿m3,水库正常蓄水位88.0m,设计汛限水位85.5m,死水位74.0m。[1]

水电站

花凉亭水电站,1958年8月15日开工兴建。枢纽工程由拦河坝、泄洪洞、溢洪道、发电洞、发电厂五项主体工程组成。1976年主体工程已按设计要求基本完工,其中引水发电洞(兼导流隧洞)直径7.5米,长469米,进口装有3×6.5米事故闸门两扇,出口设有4.5×4.5米高压弧形闸门,最大泄量473立方米/秒。距出口约100米处设有4条支洞平行通向发电厂房,洞径由4米变到2.8米。发电厂房长52.1米,宽14.4米,内装水轮发电机组4台,每台1万千瓦。厂房附近有升压站、开关站等配套设施。1980年9月,为发挥水库效益,实现防洪、灌溉、发电、养殖、航运综合利用,实行维护性装机发电,省计委决定在保证大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水位,实行低水头运行发电。同年冬,省电力局修造厂派人来太湖进行水轮发电机安装,1981年10月9日1号机组投产发电,11月26日2号机组投产并网。1985年安装3号、4号机组,安装工程由电站自行承担。1981至1985年累计发电1.55亿千瓦时。

电站1、2号水轮机型号为HL263-LJ-200;发电机型号为TS-425-94-28,10000千瓦;主变型号为SFSL-25000/110;发电机终端电压为10.5千伏,通过25000千伏安三圈主变升压为38.5千伏及121千伏。121千伏侧至潜山110千伏变电所与华东电网相接。38.5千伏侧向太湖及宿松县供电。潜山与花凉亭电站1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由安庆地区输变电工程指挥部施工。1975年动工,1977年完工,开始以35千伏降压运行(二线一地制),太湖县1977年10月1日通电即由此线路输送。1981年7月,花潜线开始以110千伏运行。花凉亭电站至太湖县的35千伏线路,由二线一地改按原设计的三相运行。电站351开关为太湖县与华东电网相接的唯一开关,是太湖县的供电咽喉。

灌溉工程

花凉亭灌区,1958年10月在花凉亭水库下游龙山宫动工修建。1964年即引水8立方米每秒,使太湖、望江两县10万亩农田受益。1973年引水25立方米每秒,灌溉面积达到22.8万亩。至1985年,建成总干渠长36.7公里,分干渠4条长156.11公里,万亩以上支渠26条长243.65公里。建引水拦河坝、各类水闸、渡槽、渠道水电站、桥涵等主要建筑物29座,引水能力已达60立方米每秒,年平均引水总量5.3亿立方米。太湖、怀宁、望江、宿松四县65万亩农田受益,其中自流灌溉面积达到90%。

花园圩灌区,是建国前唯一的万亩灌区。上起金鸡岭,下至黄泥港,圩内河道纵横交错,塘堰星罗棋布。若逢旱年,沟塘干涸,即在长河拦河打坝,引水补给。1951年冬,皖河工程处派员查勘设计,在徐胜埠堤上建翟惠闸,最大引流量2立方米/秒,可灌面积2万亩。黑河改道后,花园圩经治理呈长形,圩内面积19.5平方公里,有耕地1.75万亩,由1条总干渠、3条分干渠、24条支渠控制。水源除圩内径流外,还有黑河与长河。黑河堤上有梓树坝、刘家岭、周家老屋、徐家小屋4座进水闸,分段引水入圩。一旦发生旱情,就在长河里打坝,从翟惠闸引水入圩。长河拦水筑坝处宽约0.8公里,底高程26.5米,临时沙坝需3米高,筑坝一次需木桩千余根,稻草万余公斤,劳力2000余人。花凉亭水库建成后,河床不断降低,打临时沙坝难度增大。灌区输灌一次,时间需5-6天。

店前大堰,本县第一座永久性拦河自流灌溉工程。拦河坝于1959年11月动工修筑,先后三移坝址,最后定址于店前公社店前大队狮子口。1961年11月,用水泥砂浆、条块石砌成重力式滚水坝。坝长78.6米,河谷处最高坝高5.5米,拦长河水系的店前河水入渠,上游集水面积414平方公里。下游消能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梁式框架结构,框架方格空间,用浆砌块石填实,与框架连成整体。1962年6月,完成渠道等配套工程。初建时渠长2840米,灌田1500亩。1970年后,延伸渠道,引水量达每秒1立方米。规划灌区增至3500亩。后因延伸渠道末端退水及搞多种经营等原因,今实际灌区为7个村的2000余亩农田,灌区人口近8000人。

防洪排涝工程

圩堤

筑堤拦水,是太湖县内历代的主要防洪措施。民国24年(1935)《安徽通志稿》列入太湖堤圩名目27处。建国初期,全县有圩堤30处(其中保护面积1000亩以上的6处,1000亩以下的24处),堤长计70.7公里,保护农田4.65万亩。旧时圩堤,大多低矮单薄,隐患很多,汛期多雨,长河一带年年都有洪涝发生。为治理洪涝,1950至1958年,县人民政府发动群众,重点对翟惠堤、护城堤、新仓堤、无忧堤、长河园堤进行扩宽加高加固。堤坝高程一般均超过1955年最高洪水位1米以上。累计修整河堤200多公里,护岸10公里,完成土石方189.6万立方米。其中1954至1955年春,培修复堤即达59.6公里,完成土石方60.6万立方米。随着花凉亭水库、方洲水库的兴建蓄水,60年代主要河流洪水基本得到控制。1960年,为解决花园圩的洪涝灾害,结合联圩修建黑河新堤10公里。70年代初,开始对花凉亭水库以下长河河道进行整治,新建堤防16.5公里。

县内圩区,大部分分布在长河两岸。1985年止,全县有圩堤25处,堤防107.9公里,保护农田面积5.02万亩。其中万亩以上圩堤1处,堤长23公里,保护农田1.75万亩;万亩以下、千亩以上的圩堤9处,堤防总长56.5公里,保护农田2.64万亩;千亩以下圩堤15处,堤防总长28.4公里,保护农田0.63万亩。

翟惠堤:又名翟公堤,建于元末至正年间(1341-1368),已有600余年的历史,是县内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长河中游左岸,上起猫山,下至潜山黄泥港,全长13公里(其中王家坝至黄泥港约4公里,1956年划归潜山),为均质沙坝。素有"太湖粮仓"之称的花园圩就在该堤保护范围之内,圩内农田面积1.75万亩,人口2.4万余。太、潜、怀三县受益,自古至今,地方官府都很重视,岁岁年年,培修加固。原坝顶宽1.4-1.6米之间,内外坡1:1-1:1.5。解放后进行培宽加固,坝顶宽达5米,内外坡1:2。70年代初,为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对龙山宫以下长河两岸的堤防进行全面根治,从徐胜埠至赵家坝裁弯取直,老堤以外另立新堤3.7公里,堤顶高程28-31米,顶宽6米,内外坡1:2.5-3,堤脚全用块石护砌。

无忧堤:位于城西乡无忧村,沙土坝。上起花凉亭干渠龙潭闸,下迄凤形桥,原全长7公里。1970年对马路河口以下老河堤裁弯取直,建新堤4.2公里,现堤全长5.5公里,堤顶宽3-4米,内外坡1:3,堤内受益面积5000亩。

新仓堤:位于新仓乡,上起长河中游的驮龙山北麓,下至新仓街下陶家嘴,全长6公里,受益农田3500亩。解放后扩宽加高加固,顶宽大部分3米,内外坡1:2。70年代治理长河时,下段河堤裁弯取直,重立新堤2.4公里,新堤顶宽6米,内外坡1:3,堤脚干砌护坡。

长河园堤:位于罗湾乡境内,长河中游左岸,上起花顶山,下迄沙坝村,堤长3公里,受益农田1500亩,通过历年加固培修,现顶宽2.5-3米,内外坡1:2,干砌护岸300米,已达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护城堤:即县治环城堤。长河绕县城北、东、南三门,旧有土堤,岁多水患。清嘉庆元年(1796),自北门至南门杨树沟修筑堤坝一道。道光七年(1827)大水,西门河堤溃决。道光十年,筑西门外新堤,名孙公堤,并在堤上筑4座"宣御闸",拦洪排水。同治五年(1866),将各堤修筑完固。光绪年间,除修复南堤上闸外,又在南堤上加筑水闸两座。民国5年(1916),增修东门河堤和焦家园内坝。8年,省长吕调元在工赈项下拨款加修护城堤。22年,在丁漕(人口税)项下附加护城堤经费一成五分,拨款修筑。建国后,1950--1958年,发动在城机关、企事业职工和居民年年加高培厚扩宽,使东南西北护城堤连成一体。对焦家园、东门及牛角杪等堤坝险段进行块石护岸、筑丁字坝拦水护坝。护城堤全长6.2公里,加修后,堤高平均6米,顶宽4--5米,内外坡1:2--1:3,堤防断面比建国前扩大2倍,累计完成土石方40多万立方米。1960年,由于长河上游花凉亭水库拦洪蓄沙,下游河床逐年降低,该堤洪水威胁减轻,每年都安全度汛。因而60年代平堤兴种和挖堤建房较为普遍。70年代初,护城堤外的长河、龙潭河开始治理。治理后,东门大堤加宽加长与滚水坝西端相连,长河洪水沿东门河直泄。龙潭河上游已建闸截断,不再分洪。城北、城南、城西的大片沙滩已改成农田和果园,护城圩内种植面积由原来的800亩扩大到3200亩。现在的护城堤东起长河大堤,西至龙潭河新堤,北界花凉亭水库总干渠,南迄棠梨河新堤,堤总长17公里,该堤可防十年一遇洪水。

1970年12月,长河沿岸受益的新仓、江亭和城关的民工开始动工,左岸从东门桥至新河口堤长7.7公里,右岸从护城圩到灯明山堤长5.6公里,疏通河道,重建新堤。1971牛冬至1972年春,参加民工达1万余人,完成土沙方134.7万立方米,石方5471立方米。1972年冬后,治理规模缩小,1975年底停工,共完成新堤16,5公里,护砌9公里,土沙方350.7万立方米。砌石3.6万立方米,小型水利建筑物11处,浆砌1170立方米,改滩造田5000亩。共投资12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6万元,地方投资14万元。上段河堤已达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下段河堤未达设计要求。治理任务仅完成原计划的三分之一。

流域地理

地形地貌

长河发源地多枝尖,属大别山山脉的岳霍交界的多丛山脉,由多枝尖经团凸寨东越西界岭、公界尖(1562.8米)、来榜坳、黄毛尖(1578.4米)、黑黎尖(1286米)、猫耳尖(1416米)、二祖山(1365米)、铜安寨(1342.3米)、双坪抵丛毛尖与潜山交界,全长约60公里,古为潜霍两县界岭。多枝尖至二祖山一段山脉为大别山东部江淮主分水岭。大别山东南部山峰,在岳西县境内西部,东为和平、横河、茅山、田头、柳畈5乡;西为凉亭、河图、南山、前河、岩上5乡。为中山山地,坡度在40度至60度之间,少量切割深度达千米以上。区内山峰林立,山势陡峻,岩石外露,沟谷呈"V"字形。风化壳厚约三四米。本区气候温凉,雨量充沛,相对湿度大,天然林蓊翳蔽日。区内还有一部分草地和名茶产地,近万亩农田零星分布,一年一季中稻常遇"青封"灾害。

该区域,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复杂,小气候差异大。多为海拔800米以上的的江淮分水岭以北高地,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下,大于或等于10℃积温在3900℃以下,年极端最低温度-19.8℃,气候偏寒,为宜林之地。为大别山集雨中心,年平均降水1600毫米以上;低山区域年平均降水在1400-1600毫米之间;低丘盆地年平均降水1400毫米。

为太湖县、潜山县的大别山侵蚀构造低山区: 该区位于大别山南麓,属大别山余脉。区内沟壑密布,河川纵横,山脉蜿蜒。断块山、断陷盆地、山地、丘陵、盆地相间排列。海拔为400-800米。相对高差为100-400米。山顶多呈尖园型。山脊线曲折绵延。坡度一般为20°-30°,局部陡坡达40°-50°。冲沟发育明显,呈"V"型或"U"型。出露的岩层为晚太古界及混合花岗岩。土壤母质为酸性结晶岩类的残积物和坡积物。区内气候温凉,雨量充沛,适宜于发展林业。

长河下游,为大别山前丘陵区,位于潜山县境中部,依山呈条状分布。包括双峰、源潭、岭头、余井、潘铺、野寨、痘姆、牌楼等乡的局部地域,及太湖县东南部的转桥、新仓、茗北、江塘、太平一线。海拔为100-400米。相对高差为50-300米。山势平缓,丘陵起伏,河谷迂回其间,山顶多为浑园型。坡度一般为10°-30°。山丘脊线平滑,顶面舒坦。冲沟发育显著,沟谷呈"U"型。出露的岩层为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和少量的中性岩。土壤母质为酸性、中性结晶岩类及少量的碳酸盐岩坡积物。该区剥蚀和堆积作用并行,相对湿度大。宜植松、杉树和经济作物。 丘陵区边缘分布有冲积洪积平原:主要分布于大别山南麓山河出口处和长河两侧,包括城西、岔路、刘羊、小池、中心、白银、花园等地。地面倾斜度较大,平均坡度5度左右,边缘坡度2-3度。每个扇形倾斜平原面积较小,一般不超过3平方公里,花园圩冲积平原面积大于山前洪积平原。

长河河口地区属堆积平原区(圩畈平原区),分布于怀宁县西南和潜山县境东南部交界处,包括潜山县王河、油坝、梅城等乡和梅城镇的全部及余井、潘铺、罗汉、黄泥等乡(镇)的大部分地域。地势平坦低洼。海拔在50米以下。该区以下降运动为主。进入中生界后,山区的大量泥砂在这里堆积,形成河流迂回曲折、沟渠纵横交错的现代地貌形态。出露的地层为白垩纪时期湖相砂砾岩沉积物和第四系砂层。土壤母质为湖相沉积物和河流冲积物。该区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是粮食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

11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