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份“远程医疗营销方案”总纲
一、远程医疗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承办单位介绍
(三)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承担单位介绍
(四)项目主管部门介绍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产品销售、原料供应、政策保障、技术方案、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和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主要包括:
(一)项目产品市场前景
(二)项目原料供应问题
(三)项目政策保障问题
(四)项目资金保障问题
(五)项目组织保障问题
(六)项目技术保障问题
(七)项目人力保障问题
(八)项目风险控制问题
(九)项目财务效益结论
(十)项目社会效益结论
(十一)项目可行性综合评价
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部分中,可将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作全貌了解。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第二部分 远程医疗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远程医疗项目建设背景
(一)“十二五”规划对医疗信息化的大力扶持
(二)远程医疗市场前景广阔
二、远程医疗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进一步推进我国远程医疗行业发展
(二)进一步提升我国远程医疗工业技术水平
(三)……
三、远程医疗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远程医疗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在于,任何一个项目,其生产规模的确定、技术的选择、投资估算甚至厂址的选择,都必须在对市场需求情况有了充分了解以后才能决定。而且市场分析的结果,还可以决定产品的价格、销售收入,最终影响到项目的盈利性和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详细研究当前市场现状,以此作为后期决策的依据。
一、远程医疗项目产品市场调查
(一)远程医疗国际市场调查
(二)远程医疗国内市场调查
(三)远程医疗价格调查
(四)远程医疗上游原料市场调查
(五)远程医疗下游消费市场调查
(六)远程医疗市场竞争调查
二、远程医疗市场预测
市场预测是市场调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延续,是利用市场调查所得到的信息资料,根据市场信息资料分析报告的结论,对本未来市场需求量及相关因素所进行的定量与定性的判断与分析。在可行性研究工作中,市场预测的结论是制订产品方案,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所必须的依据。
(一)远程医疗国际市场预测
(二)远程医疗国内市场预测
(三)远程医疗价格预测
(四)远程医疗上游原料市场预测
(五)远程医疗下游消费市场预测
(六)远程医疗项目发展前景综述
第四部分 远程医疗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一、远程医疗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远程医疗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远程医疗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在商品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合格的销售模式,争取扩大市场份额,稳定销售价格,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市场营销模式进行研究。
1.投资者分成
2.企业自销
3.国家部分收购
4.经销人代销及代销人情况分析
(三)促销策略
……
第五部分 远程医疗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一、远程医疗项目建设地
(一)远程医疗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远程医疗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远程医疗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远程医疗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远程医疗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远程医疗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1.厂址
2.厂房建设内容
3.厂房建设造价
(二)土建规划总平面布置图
(三)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1.项目占地
2.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内容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1.供水工程
2.供电工程
3.供暖工程
4.通信工程
5.其他
第六部分 远程医疗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在项目建设中,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法律,对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影响劳动者健康和安全的因素,都要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防治措施,并对其进行评价,推荐技术可行、经济,且布局合理,对环境的有害影响较小的最佳方案。按照国家现行规定,凡从事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制度,同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要有专门论述。
一、远程医疗项目环境保护方案
(一)项目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二)项目环境保护措施
(三)项目环境保护评价
二、远程医疗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一)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标准
(二)项目资源利用及能耗分析
三、远程医疗项目节能方案
(一)项目节能设计依据
(二)项目节能分析
四、远程医疗项目消防方案
(一)项目消防设计依据
(二)项目消防措施
(三)火灾报警系统
(四)灭火系统
(五)消防知识教育
五、远程医疗项目劳动安全卫生方案
(一)项目劳动安全设计依据
(二)项目劳动安全保护措施
第七部分 远程医疗项目组织计划和人员安排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组成和工艺流程,研究提出相应的企业组织机构,劳动定员总数及劳动力来源及相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远程医疗项目组织计划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远程医疗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第八部分 远程医疗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期的进度安排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项目实施时期亦可称为投资时间,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到项目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这一时期包括项目实施准备,资金筹集安排,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施工准备,施工和生产准备,试运转直到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等各工作阶段。这些阶段的各项投资活动和各个工作环节,有些是相互影响的,前后紧密衔接的,也有些是同时开展,相互交叉进行的。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将项目实施时期各个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作出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安排。
一、远程医疗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二、远程医疗项目实施进度表
三、远程医疗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第九部分 远程医疗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远程医疗项目总投资估算
二、远程医疗项目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三、远程医疗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四、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五、远程医疗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六、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七、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八、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第十部分 远程医疗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
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十一部分 远程医疗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在建设项目的技术路线确定以后,必须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财务、经济效益评价,判断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并比选出优秀方案。本部分的评价结论是建议方案取舍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建设项目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本部分就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财务、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要内容做一概要说明
一、财务评价
财务评价是考察项目建成后的获利能力、债务偿还能力及外汇平衡能力的财务状况,以判断建设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财务评价多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为主的办法进行。并用财务评价指标分别和相应的基准参数——财务基准收益率、行业平均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相比较,以判断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一)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是指把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财务净现金流量,按照一个设定的标准折现率(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建设期初(项目计算期第一年年初)的现值之和。财务净现值是考察项目在其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主要动态评价指标。
如果项目财务净现值等于或大于零,表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达到或超过了所要求的盈利水平,项目财务上可行。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财务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等于零时的折现率,也就是使项目的财务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财务内部收益率是反映项目实际收益率的一个动态指标,该指标越大越好。
一般情况下,财务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基准收益率时,项目可行。
(三)投资回收期Pt
投资回收期按照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以动态回收期为例:
(1)计算公式
动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项目的现金流量表,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Pt=(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出现正值的年数-1)+上一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现值的绝对值/出现正值年份净现金流量的现值
(2)评价准则
1)Pt≤Pc(基准投资回收期)时,说明项目(或方案)能在要求的时间内收回投资,是可行的;
2)Pt>Pc时,则项目(或方案)不可行,应予拒绝。
(四)项目投资收益率ROI
项目投资收益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营运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总投资收益率高于同行业的收益率参考值,表明用总投资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ROI≥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润率(或基准投资利润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五)项目投资利税率
项目投资利税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或平均年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与项目总投资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或年平均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投资利税率≥部门(行业)平均投资利税率(或基准投资利税率)时,项目在财务上可考虑接受。
(六)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是指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净利润或运营期内平均净利润(NP)与项目资本金(EC)的比率。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高于同行业的净利润率参考值,表明用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满足要求。
(七)项目测算核心指标汇总表
二、国民经济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项目经济评价的核心部分,是决策部门考虑项目取舍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采用费用与效益分析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参数,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以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也可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指标,涉及产品出口创汇或替代进口节汇的项目,要计算经济外汇净现值(ENPV),经济换汇成本或经济节汇成本。
三、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
在可行性研究中,除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以外,还应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也就是对不能定量的效益影响进行定性描述。
第十二部分 远程医疗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一、建设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
二、法律政策风险及防控措施
三、市场风险及防控措施
四、筹资风险及防控措施
五、其他相关风险及防控措施
第十三部分 远程医疗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与建议
根据前面各节的研究分析结果,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建设方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主要内容有:
1.对推荐的拟建方案建设条件、产品方案、工艺技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的结论性意见
2.对主要的对比方案进行说明
3.对可行性研究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
4.对应修改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提出修改意见
5.对不可行的项目,提出不可行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6.可行性研究中主要争议问题的结论
二、附件
凡属于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但在研究报告以外单独成册的文件,均需列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所列附件应注明名称、日期、编号。
1.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报告)
2.项目立项批文
3.厂址选择报告书
4.资源勘探报告
5.贷款意向书
6.环境影响报告
7.需单独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单项或配套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8.需要的市场预测报告
9.引进技术项目的考察报告
10.引进外资的名类协议文件
11.其他主要对比方案说明
12.其他
三、附图
1.厂址地形或位置图(设有等高线)
2.总平面布置方案图(设有标高)
3.工艺流程图
4.主要车间布置方案简图
5.其它
民间资本“新36条”是那些?对投资有什么影响?
36条全文请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3610644.htm
至于对投资的影响...条例里面说的很清楚,开放了很多新的领域和行业...
这些行业和领域在36条全文里面都有..
只是具体对投资的影响主要还是需要观望...看具体的实施细则...
因为民间资本在山西煤矿上就是典型例子...一进一出...钱没了...所以投资上 还是需要慎重...
不过其中有一条:(一)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
这个就需要大家去自己思考了...具体指什么行业和领域就不清楚啦..反正肯定是灰色领域就是了..毕竟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嘛...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610644.htm
谁有2012-2016年中国医疗保险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可以发给我么?
【报告名称】2012-2016年中国医疗保险业市场深度调研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出版时间】2012年7月
【页 码】
【交付形式】特快专递或Email
【订购电话】
010-57101558 010-52891825
【订购传真】010-84953789
【纸 质 版】:6500元 【电子版】:6800元【纸质+电子】:7200元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医疗保险行业及市场分析
第一章 2011-2012年保险业发展状况 1
第一节 中国保险业政策环境 1
一、国内保险公司政策环境 1
二、外资保险政策 1
三、保险资金管理 2
第二节 中国保险业状况 3
一、2011年末保险业概况 3
二、2011年我国保险市场运行情况 7
三、2012年我国保险业发展动态 13
四、2012年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 15
第三节 2011-2012年我国几大社会保险基本情况 28
一、养老保险 29
二、医疗保险 30
三、失业保险 31
四、工伤保险 31
五、生育保险 32
六、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 32
七、社会化管理服务 33
八、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设 34
第四节 全球保险业概况 34
一、世界保险业的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多 35
二、世界保险业非均衡增长格局加剧 36
三、世界保险业的组织结构形态变化巨大 37
四、保险创新已成保险业增长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39
五、资金运用已成保险业的重要内容 39
六、启示与建议 42
第五节 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对策研究 43
一、中国保险业发展状况的国际比较 43
二、我国保险业增速减缓的因素分析 49
三、我国保险业未来发展的对策 50
第二章 我国医疗保险政策环境 52
第一节 2011-2012年医疗保险政策环境 52
第二节 2011-2012年我国加强工伤保险医疗管理 57
第三章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发展状况综述 62
第一节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62
一、城镇保险覆盖率 62
二、农村保险覆盖率 63
三、城镇不同群体医疗保险覆盖率 63
第二节 基本医疗保险状况分析 64
一、总体状况 64
二、工伤保险 65
三、生育保险 66
第三节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研究 67
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受益资格条件的规定 67
二、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规定的利弊分析 68
三、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规定的改进措施 72
四、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实施的制度建设 72
第四节 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调查报告 74
一、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回顾 74
二、对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的评价 78
三、北京基本医疗保险展望 80
第四章 2011-2012年商业医疗保险市场运行情况 82
第一节 2011-2012年商业医疗保险保费状况 82
一、2011-2012年商业医疗保险保费分析 82
二、2011-2012年主要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分析 85
第二节 商业医疗保险市场状况 88
一、寿险业市场格局分析 88
二、2011-2012年全国各地区保费收入情况 89
第三节 2011-2012年要寿险公司经营状况 92
一、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 92
二、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 94
三、新华人寿保险公司 94
四、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公司 94
五、泰康人寿保险公司 95
六、太平人寿保险公司 95
第四节 寿险公司经营风险 95
一、定价风险 96
二、销售风险 97
三、运营风险 99
四、管理风险 101
五、政策风险 102
第五节 健康保险经营风险分析 103
一、来自投保人方面 104
二、医疗机构方面 104
三、保险公司内部 104
第二部分 城镇和农村医疗保险分析
第五章 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发展情况分析 105
第一节 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评估与发展对策 105
一、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评估 105
二、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 107
三、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对策 109
第二节 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111
一、目标和原则 111
二、参保范围和筹资水平 112
三、加强管理和服务 113
四、深化相关改革 114
五、加强组织领导 115
第三节 商业医疗保险在我国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119
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120
二、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2
三、完善商业医疗保险的对策及建议 124
第六章 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发展情况分析 127
第一节 保险业参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分析 127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情况 127
二、保险业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方式 128
三、保险业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的优劣势分析 129
四、积极支持保险业参与新农合制度建设的对策 132
第二节 综合性农村医疗保障构架的制度分析 133
一、国内农村医疗保障演进的制度结构与功能分析 134
二、国外发展中国家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构架的经验与启示 136
三、综合性农村医疗保障构架的制度体系分析:多层次模式 138
四、小结 141
第三节 我国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建设 141
一、农民工医疗保险中存在的问题 141
二、农民工医疗保险体系建设的对策 143
第四节 农村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 145
一、农村健康保障困境呼唤商业健康保险 146
二、商业健康保险在农村卫生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定位 147
三、农村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空间 150
四、农村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策略 151
第五节 商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协同发展研究 153
一、商业保险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定位问题 153
二、商业保险参与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155
三、商业保险介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模式选择与利弊分析 157
第三部分 医疗改革与保险业
第七章 医疗卫生体系改革与保险业发展 161
第一节 医疗卫生体系改革 161
一、2012年中国医疗改革分析 161
二、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未来走向 168
第二节 2011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173
一、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 173
二、卫生监督 176
三、农村与社区卫生服务 177
四、妇幼卫生保健 178
五、医疗服务 179
六、门诊和住院病人医疗费用 181
七、卫生资源 183
八、医学科研和教育 186
第三节 公共健康与医疗保险 186
一、中国公共健康状况 186
二、影响公共健康因素 188
第三部分 医疗保险行业发展趋势
第八章 医疗保险热点问题探讨 189
第一节 构建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 189
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框架与特点 189
二、现行医疗保障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190
三、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194
第二节 基于管理式医疗的全民社会医疗保险初探 200
一、美国管理式医疗及其风险管理模式 200
二、我国现阶段医疗保险的现状 202
三、我国全民社会医疗保险模式构建 203
第三节 社会医疗保险的营销问题探析 206
一、对社会医疗保险需不需要营销的讨论 206
二、社会医疗保险的营销设计和实施 208
三、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营销行为讨论 211
第四节 医疗保险制度公平:国内近年研究的若干进展 212
一、医疗保险制度的公平性的内涵与内容 212
二、社会医疗保险不公平现象存在的原因 214
三、医疗保险公平性的评价指标及方法 215
四、提高社会医疗保险公平性的途径 216
五、结论与讨论 217
第九章 2012-2016年医疗保险发展趋势 219
第一节 基本医疗保险发展趋势 219
一、基本医疗保险的主要政策 219
二、基本医疗保险发展趋势 219
第二节 商业医疗保险发展趋势 220
一、保险需求与供给预测 220
二、健康保险发展趋势分析 229
第三节 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234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 234
二、社会保障制度 234
三、市场化程度 235
四、人口因素 235
五、通货膨胀率 235
六、公众的风险意识以及对保险知识的了解程度 235
七、其他因素 236
第四节 中部三城市健康保险需求调研 236
一、被调查者的健康保险选择及评价 237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思考 239
第四部分 医疗保险行业发展对策
第十章 主要国家医疗保险发展情况分析与借鉴 241
第一节 德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及其借鉴 241
一、德国的法定医疗保险体制 241
二、德国的护理保险制度 243
三、德国的医疗保险改革 243
四、值得借鉴之处 244
第二节 英国医疗保险体制改革评析 245
一、英国医疗保险体系的主要特点 246
二、英国的医疗保险体制改革 247
三、英国的医疗保险改革绩效评析 249
第三节 英国重大疾病保险发展情况及对中国的启示 252
一、重大疾病保险起源 252
二、英国重大疾病保险发展情况 253
三、对中国的启示 256
第四节 英美医疗保险体系比较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257
一、英美医疗保险体系成因研究 258
二、决定一国医疗保险体系模式的因素 264
三、对中国的启示 265
第五节 中美商业健康保险税收政策比较 266
一、我国现行的健康保险税收政策 266
二、美国的健康保险税收政策 267
三、美国健康保险税收政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69
第六节 加拿大、墨西哥医疗保险制度发展情况及对中国的启示 271
一、加拿大医疗保险的有关情况 272
二、墨西哥医疗保险的有关情况 275
三、几点启示 279
第七节 日本医疗保险体制的现状与改革 281
一、日本医疗保险的类型 283
二、日本医疗保险体制的分工与整合 284
第十一章 2012-2016年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策略 288
第一节 现阶段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288
一、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开办的医疗保险产品 288
二、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开办的医疗保险的现状与困境 289
三、加快发展我国商业性医疗保险的建议 291
四、发展健康保险须防范道德风险 292
第二节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现状与国际潮流及改革之路 295
一、中国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保险体系现状 296
二、商业保险参与构建医疗保险体系是国际潮流 301
三、市场力量的有效运作是医疗保险体系改革的动力 306
四、中国医疗保险体系的改革之路 311
五、结论 315
第三节 商业保险开办补充医疗保险的探索与实践 315
一、厦门市的“第三方管理+浮动管理费用”型模式 316
二、太原市的“盈亏自负+保费可调整”型承保模式 317
三、保定市的“盈亏自负+保费不可调整”型模式 318
四、无锡市的“第三方管理+盈亏自负+保费周期性调整”承保模式 319
五、北京地区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业务经营情况调研 321
第四节 卖方医疗市场中健康保险的专业化发展之路 326
一、基本医疗保险与卖方医疗市场的博弈 326
二、信息不对称在医疗问题上凸显 328
三、健康保险的专业化发展所面临的困难 329
四、专业化健康险发展的必由之路 331
五、专业化健康险的衍生职能 332
六、我国健康保险的专业化经营策略 333
第五节 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建议 337
一、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评价 337
二、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339
三、发展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建议 341
第六节 对我国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思考 343
一、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空间 343
二、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经营状况及其国际差距 345
三、推进专业化经营,提高我国保险公司健康险水平 347
第七节 发挥商业医疗保险在扶贫解困中的资源配置优化作用 348
一、扶贫解围是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使命 349
二、商业医疗保险在扶贫解困中的资源配置优化作用 352
第十二章 2012-2016年医疗保险其他发展建议 356
第一节 关于建立我国医疗意外保险制度的思考 356
一、医疗意外界定和分析 356
二、医疗意外纳入保险制度管理的必要性 357
三、建立医疗意外保险制度的方法 359
第二节 健康保险的风险特征与产品创新 361
一、健康保险的风险特征 361
二、健康保险产品创新的探索 362
第三节 医疗保险费用控制难点及对策浅析 365
一、医疗保险费用控制难点 365
二、国际先进的医疗保险费用控制措施——管理式医疗 367
三、管理式医疗的应用效果评价 368
咨询订购《2012-2016年中国医疗保险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请拨打 400-682-4002 (免长途费) Emai:kf@51baogao.cn
图表目录
图表:2001-2011年全国保险费收入增长趋势图 4
图表:2001-2011年全国保险总资产规模增长趋势图 4
图表:2001-2011年全国保险资本金情况增长趋势图 5
图表:2001-2011年全国保险机构情况增长趋势图 5
图表:2001-2011年全国保险从业人员情况增长趋势图 6
图表:2001-2011年全国保险营销员情况增长趋势图 6
图表:2001-2011年全国保险外资公司数量情况增长趋势图 7
图表:2011年中国保费收入结构 8
图表:2005与2011年中国保费收入比较 8
图表:2005与2011年中国公司总资产比较 9
图表:2011年1-12月保险业经营数据 12
图表:2012年保险业经营数据 14
图表:2012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占比情况 16
图表:2012年末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情况 17
图表:2012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持证情况 17
图表:2003-2012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季度变化情况 19
图表:2004-2012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新增季度变化情况 19
图表:2004-2012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数量推出季度变化情况 20
图表:2012年全国保费收入渠道占比情况 21
图表:2012年兼业代理机构数量占比情况 22
图表:2012年兼业代理机构经营收入占比情况 23
图表:2001-2012年保险营销员数量变化情况 24
图表:2003年世界各地区(国家)保险业发展情况 37
图表:亚洲非寿险上士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比较 37
图表:20世纪90年代后期西方主要市场非寿险业务承保结果和投资收益情况 40
图表:2002年世界各国保险资金运用情况比较 41
图表:1980-2005年中国保费收入增长率、GDP增长率与世界保费增长率比较趋势图 44
图表:1980-2005年全球保费、非寿险业务与寿险业务增长率趋势图 45
图表:2005年世界保险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保费与中国的比较 46
图表:1999-2005年中国保险深度与保险密度的国际比较 47
图表:2001-2011年中国保险市场保险集中度指标变化趋势 48
图表: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的非寿险保险公司数量与保险集中度比较 48
图表:1994-2003年中国城镇保险覆盖率 62
图表:2003-2005年中国居民中没有任何医疗健康保险者比例比较 63
图表:2003年中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形式与医疗保障服务范围表 63
图表:2001-2011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发展状况 64
图表:2001-2011年我国工伤保险发展状况 65
图表:2001-2011年我国工生育保险发展状况 66
图表:北京市各类医院具体报销比例 76
图表:1999-2012年中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表 83
图表:1999-2012年中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趋势图 84
图表:1999-2012年中国健康保险赔付支出表 84
图表:1999-2012年中国健康保险赔付支出趋势图 84
图表:1999-2012年中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与赔付支出增长趋势对比图 85
图表:2011年1-12月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情况表 85
图表:2012年人寿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 87
图表:2011年1-12月全国各地区保费收入情况表 89
图表:2012年全国各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情况表 90
图表:2001-2011年我国城镇职工参保和基金运行情况 106
图表:目前我国居民医疗保障方式 107
图表:1980-2004年我国卫生总费用的支出构成 108
图表:2000-2004年全国卫生总费用 120
图表:2000-2005年度全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的统计数据 124
图表:商业健康保险在农村医疗保障中的定位 147
图表:农村保险的概念 149
图表:三省农民对健康保险的需求 150
图表:2011年全国27种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率 174
图表:2011年部分市、县前十位疾病死亡专率及死亡原因构成 175
图表:2005与2011年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1) 176
图表:2005与2011年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2) 176
图表:2005与2011年孕产妇保健指标 178
图表:监测地区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 179
图表:2011年医疗机构工作量及病床使用情况 180
图表:2005与2011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医生人均每天担负工作量 181
图表:2011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元) 182
图表: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及涨幅情况 182
图表:2005与2011年卫生机构及床位数 183
图表:2005与2011年卫生人员数 185
图表:全民社会医疗保险运行模式 204
图表:2005-2012年人身保险需求规模及增长率 221
图表:2005-2012年财产保险需求增长率 222
图表:2004-2012年三种财产保险需求模型预测结果比较 222
图表:2004年中国保险资产分布结构 236
图表:英美两国主要健康指标比较 263
图表:1999-2011年中国寿险、人身意外险、健康险规模比较 296
图表:商业医疗保险在全球的普及率 304
图表:医疗保险的参与层次 310
图表:医疗保健融资系统 311
图表:入选2011《财富》500强的以经营健康险为主的公司 346
图表:保险公司健康险的各种经营模式的比较 347
2019年,我国医疗行业有什么新变化?
2019年,我国医疗行业新变化:
一、努力推进医联体建设,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
县级医院是医疗社区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医疗社区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要加强县级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更好地完成上下衔接、双向转诊的工作,理顺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关系。
并且,在最新发布的《关于印发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要求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探索实施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随着县域医共体的全面推进,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发挥主导作用。
二、大力发展远程医疗
互联网医院正式走上轨道,远程医疗将成为一种新型而普及的诊疗方式大范围推广开来,大大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专家看病。
三、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口号。去年10月份国家发布《关于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的指导意见》,公布家庭医生签约十一项,签约内容得到明确细化,从内容和执行上“做实做细”,提高百姓获得感。
从国家层面来看,近一年来,家庭医生不再盲目追求签约率,去掉各种指标压制,更加注重服务质量的签约,实现了“签而有约”。
四、强化三医联动改革破解看病贵问题
三医联动就是医保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联动,即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即三医联动。
福建三明、安徽、上海等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医疗服务质量优化的目标。2019年,三医联动模式必将走向更多的地方,使医疗机构之间配合更加权责一致、统一高效。
五、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会议提到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完善集中采购和使用的政策。
新版基药目录已经发布,并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今后目录将实行动态调整,调整周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坚持进出口并重,不断完善品种结构和数量,满足疾病防治的需要。
六、统筹推进医疗价格调整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
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公立医院整体医疗价格调整和绩效考核,配合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促进各地医疗直接结算。
不久前,国家命名148家医院为试点医院,建立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体制。随着合同管理的实施,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合同时代的临近,2019年公立医院管理水平将发生重大变化。
同时,医保支付方式也将覆盖更多领域。12月29日,国家12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加快落实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进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型医保支付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
七、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
促进中医药发展,深入发展中医药服务,加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去年,中医专长考核纷纷落地,一大批民间中医通过或即将通过考核,可以肯定的是,2019年将有一大批中医诊所出现,中医药事业迎来蓬勃发展。
八、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政策,完善职称评定措施。
近两年来,国家全力支持基层职称特别是全科医师的职称评定,提高基层医师的发展前景,鼓励医学人才留在基层。
九、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促进社会医疗服务发展
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法治建设,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鼓励社会医疗事业发展。加强政策解释,做好典型宣传工作,实行全面监管制度,加强科技创新,参与全球卫生治理。
十、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为基层工作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要锤炼实事求是、一抓到底、担当为民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反对“四风”,特别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着力把层层检查、层层汇报、层层留痕等形式主义减下来,给基层留出更多做工作的时间和空间。
这个要求可以说是符合基层医生的要求。基层卫生工作不是靠山的形式,而是靠实际行动,少走形式,基层医务人员可以多为人民做些实事求是的事情。
十一、构建更加成熟定型的分级诊疗制度
建立更加成熟、规范的分类诊疗体系,促进城乡分离、上、下、快、慢相结合,引导优质医疗资源的沉陷。
十二、全面实施卫生扶贫工程
要实施全系统扶贫工程,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长效机制,完善贫困地区的医疗保障制度,加强贫困地区健康风险因素的防治。
十三、做好公共卫生工作,坚持预防,继续前进
会议要求,扎实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做好免疫规划,加强传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和职业病防治。
大健康理念的树立,促使今年的公共卫生工作将更加完善、重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工作重心“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十四、深入推进医养结合
严格落实妇幼安全五项制度,构建养老护理体系,进一步促进医疗与护理的结合。
保险国十条全文
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保险业务快速增长,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市场体系日益完善,法律法规逐步健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风险得到有效防范,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在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保险业起步晚、基础薄弱、覆盖面不宽,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充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与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和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面向未来,保险业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巨大。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今后一个时期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
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有利于应对灾害事故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稳定运行。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和交通、生产等各类事故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巨大。由于受体制机制等因素制约,企业和家庭参加保险的比例过低,仅有少部分灾害事故损失能够通过保险获得补偿,既不利于及时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又增加了政府财政和事务负担。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建立市场化的灾害、事故补偿机制,对完善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增强全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保障需求。我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保障需求不断增强。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鼓励和引导人民群众参加商业养老、健康等保险,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全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间接融资比例过高,影响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利于金融风险的分散和化解。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更为突出。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发挥保险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促进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协调发展,对健全金融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有利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提高政府行政效能。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必须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手段,不断改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积极引入保险机制参与社会管理,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对完善社会化经济补偿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对保险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保险需求日益增强,保险的作用更加突出,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日趋成熟,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成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立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力解决保险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做大做强,发展中国特色的保险业,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总体目标是:建设一个市场体系完善、服务领域广泛、经营诚信规范、偿付能力充足、综合竞争力较强,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现代保险业。围绕这一目标,主要任务是:拓宽保险服务领域,积极发展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再保险和保险中介市场,健全保险市场体系;继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自主创新,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提高资金运用水平,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和改善监管,防范化解风险,切实保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完善法规政策,宣传普及保险知识,加快建立保险信用体系,推动诚信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
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研究制定支持政策,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将农业保险作为支农方式的创新,纳入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发挥中央、地方、保险公司、龙头企业、农户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农业部门在推动农业保险立法、引导农民投保、协调各方关系、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有步骤地建立多形式经营、多渠道支持的农业保险体系。
明确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业务范围,并给予政策支持,促进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改变单一、事后财政补助的农业灾害救助模式,逐步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与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农业风险防范与救助机制。探索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农户投保给予补贴的方式、品种和比例,对保险公司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适当给予经营管理费补贴,逐步建立农业保险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多层次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担机制,探索建立中央、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
探索发展相互制、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鼓励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支持保险公司开发保障适度、保费低廉、保单通俗的农业保险产品,建立适合农业保险的服务网络和销售渠道。支持农业保险公司开办特色农业和其他涉农保险业务,提高农业保险服务水平。
四、统筹发展城乡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等人身保险业务,满足城乡人民群众的保险保障需求。
积极发展个人、团体养老等保险业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商业保险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计划,提高员工保障水平。充分发挥保险机构在精算、投资、账户管理、养老金支付等方面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企业年金业务,拓展补充养老保险服务领域。大力推动健康保险发展,支持相关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努力发展适合农民的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建立节育手术保险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探索保险机构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有效方式,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健康发展。
五、大力发展责任保险,健全安全生产保障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充分发挥保险在防损减灾和灾害事故处置中的重要作用,将保险纳入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不断提高保险机构风险管理能力,利用保险事前防范与事后补偿相统一的机制,充分发挥保险费率杠杆的激励约束作用,强化事前风险防范,减少灾害事故发生,促进安全生产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采取市场运作、政策引导、政府推动、立法强制等方式,发展安全生产责任、建筑工程责任、产品责任、公众责任、执业责任、董事责任、环境污染责任等保险业务。在煤炭开采等行业推行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在高危行业、公众聚集场所、境内外旅游等方面推广。完善高危行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探索通过专业保险公司进行规范管理和运作。进一步完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通过试点,建立统一的医疗责任保险。推动保险业参与“平安建设”。
六、推进自主创新,提升服务水平
健全以保险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保险创新机制。发展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保险,为自主创新提供风险保障。稳步发展住房、汽车等消费信贷保证保险,促进消费增长。积极推进建筑工程、项目融资等领域的保险业务。支持发展出口信用保险,促进对外贸易和投资。努力开发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人民群众需求的各类财产、人身保险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拓宽服务领域。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保险产品科技含量,发展网上保险等新的服务方式,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提高保险精算水平,科学厘定保险费率。大力推进条款通俗化和服务标准化。加强保险营销员教育培训,提升营销服务水平。发挥保险中介机构在承保理赔、风险管理和产品开发方面的积极作用,提供更加专业和便捷的保险服务。加快发展再保险,促进再保险市场和直接保险市场协调发展。统筹保险业区域发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保险服务水平。
鼓励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责任保险等专业保险公司。支持具备条件的保险公司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控股(集团)公司。稳步推进保险公司综合经营试点,探索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金融保险服务。
七、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水平,支持国民经济建设
深化保险资金运用体制改革,推进保险资金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运作,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水平。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实行全面风险管理,确保资产安全。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要树立长期投资理念,按照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相统一的要求,切实管好保险资产。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逐步扩大资产管理范围。探索保险资金独立托管机制。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鼓励保险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资本市场,逐步提高投资比例,稳步扩大保险资金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规模和品种,开展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和创业投资企业试点。支持保险资金参股商业银行。支持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拓宽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和范围,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性和稳定性的优势,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八、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进一步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和风险管理,强化法人机构管控责任,完善和落实保险经营责任追究制。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探索规范的股权、期权等激励机制。实施人才兴业战略,深化人才体制改革,优化人才结构,建立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保险业在全面对外开放条件下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认真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促进中外资保险公司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境内保险公司在境外设立营业机构,为“走出去”战略提供保险服务。广泛开展国际保险交流,积极参与制定国际保险规则。强化与境外特别是周边国家和地区保险监管机构的合作,加强跨境保险业务监管。
九、加强和改善监管,防范化解风险
坚持把防范风险作为保险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完善以偿付能力、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行为监管为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制度。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建立动态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健全精算制度,统一财务统计口径和绩效评估标准。参照国际惯例,研究制定符合保险业特点的财务会计制度,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及时、透明,提高偿付能力监管的科学性和约束力。深入推进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监管,规范关联交易,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强化市场行为监管,改进现场、非现场检查,严厉查处保险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提高市场行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按照高标准、规范化的要求,严格保险市场准入,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实施分类监管,扶优限劣。健全保险业资本补充机制。完善保险保障基金制度,逐步实现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建立和完善保险监管信息系统,提高监管效率。
规范行业自保、互助合作保险等保险组织形式,整顿规范行业或企业自办保险行为,并统一纳入保险监管。研究并逐步实施对保险控股(集团)公司并表监管。健全保险业与其他金融行业之间的监管协调机制,防范金融风险跨行业传递,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加快保险信用体系建设,培育保险诚信文化。加强从业人员诚信教育,强化失信惩戒机制,切实解决误导和理赔难等问题。加强保险行业自律组织建设。建立保险纠纷快速处理机制,切实保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
十、进一步完善法规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既要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根据不同险种的性质,按照区别对待的原则,探索对涉及国计民生的政策性保险业务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鼓励人民群众和企业积极参加保险。立足我国国情,结合税制改革,完善促进保险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不断完善保险营销员从业和权益保障的政策措施。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修改完善保险法,加快推进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建设,研究推动商业养老、健康保险和责任保险以及保险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健全保险法规规章体系。将保险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和引导作用,普及保险知识,提高全民风险和保险意识。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沟通协调和配合,努力做到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提高运用保险机制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水平。要将保险业纳入地方或行业的发展规划统筹考虑,认真落实各项法规政策,为保险业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坚持依法行政,切实维护保险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及其他合法权益。保监会要不断提高引领保险业发展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水平,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分类指导,推动政策落实。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保险业又快又好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国务院
二○○六年六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