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五局三公司PPP项目叫停项目多少
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工资能给多少?
这样看来三局还不至于像网上其他说的那么坑人,这下我心里踏实多了。谢谢你啊! 你为什么辞职啊?是太苦还是有其他原因?辞职算是违反签的5年的合同了吧?会不会很麻烦? 非常谢谢你了,真的很希望得到你的帮助
我辞职是家庭原因,父母叫我回家。但是在施工单位也要做好心理准备,挫人不少,屌丝杂堆(没其他意思,勿以偏概全),要静下心,该混日子就混日子,该玩玩该学学。
中交一公局好进吗,刚去月工资多少,前景和中铁中建比咋样?谢谢了
哥负责任的告诉你中交》中建》中铁。中铁垃圾 天天在山沟里 里面永远是铁道兵的当老大 做技术没有前途 不管多赚钱项目到最后都会亏。都被那些人 一层一层的。。。 中建还是可以的 因为现在扩张很快 对新人还是比较重视的 也要到处漂 兄弟能去做设计 不要来搞施工。
今年为什么工地都没开工
主要原因还是国家对建筑行业的宏观调控。
2015年中国建筑业的走势
导读:
2014年中国总体上反映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特别是由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季度末完成357787亿元,与去年同比名义增长16.1%,增速比2013年同期下降了4.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000736,股吧)的投资持续下滑,使房地产的新开工面积也明显地增速下滑。反映到建筑行业是项目资金紧张,跨年度工程减少。于是对2015年的建筑业走势,引起了业内同行的高度关注。
2014年中国总体上反映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特别是由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三季度末完成357787亿元,与去年同比名义增长16.1%,增速比2013年同期下降了4.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的投资持续下滑,使房地产的新开工面积也明显地增速下滑。反映到建筑行业是项目资金紧张,跨年度工程减少。于是对2015年的建筑业走势,引起了业内同行的高度关注。
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发表个人的一些浅见,请同行们指正。
一、从中国经济发展总体趋势对建筑业的影响来分析
李克强总理认为,面对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宏观调控经济有两种选择,一是短期刺激政策拉动经济增长,比如扩大财政赤字,增加货币投放;二是通过推进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权衡利弊,采取了第二种选择。因为第二种选择既利当前,又惠长远,能够保持经济长期增长、持续健康发展。根据新华网2014年7月23日报道,李克强总理7月16日再度邀请经济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座谈。讲话中强调,中国经济发展的“合理区间”上限是防通胀,CPI控制在3.5%左右,下限是GDP增长7.5%。李总理解释7.5%的指标是依照“保就业”的要求测算的(中国经济增速的底线是7%,这是确保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最低增速)。
根据专家最新推算,经济增长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新增加就业岗位120万~150万人。这几年全社会就业的压力都比较大,2012年大中专应届毕业生699万人,2013年732万人,加上部队复员转业军人,和大批进城务工农民,每年必须拿出1000万个就业岗位,处理不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2012年经济增长7.8%,新增就业1266万人,2013年与上年GDP同比增长7.7%。由于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新增就业岗位1310万人。2014年要保住经济增长7.5%任务艰巨,这是因为俗称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和进出口“两匹马”的力道都较弱。到2014年10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3118亿元,同比增长12%,2014年1~10月份出口19038亿美元,同比增长6.14%;进口16267亿美元,同比仅增长1.6%,如果四季度投资再不加大力度,今年的GDP增长7.5%的指标,就恐难实现。
现在的问题是能不能加大投资和有没有钱投资?关于能不能投资,是因为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中国投资过量的担心。《参考消息》2013年7月24日一篇报道用数据说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2012年中国建筑(601668,股吧)总价值35.45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39.73万亿美元,列世界第二位(注:建筑资产总价值为包括公共和私有房产、住宅及商用基础设施,公路、铁路和机场交通等基础设施、发电站及供水网络等,世界上首次用建筑资产代替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富)。
2012年中国建筑资产约相当于GDP的286%,而国际平均水平是284%,即仅仅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所以认为投资过量的说法还缺乏依据。特别是中国人均建筑资产2.6万美元,世界排名二十四位,大大低于美国的人均12.6万美元(新加坡人均建筑资产15.6万美元,世界排名第一,香港人均14万美元,排名第五)。
关于有没有钱投资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公有和民营资本两方面来分析。2013年底,我国央行资产为31.73万亿元人民币,按当时汇率折合5万亿美元,而同期美联储资产为4万亿美元,欧洲央行资产为3.12万亿美元,日本央行为2.2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公有资金是充足的;而据网上资料,2012年底民间资本就首次超过国有资本,这么多民间资本需要有合适的投资渠道来释放。2010年5月,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各有关部委2012年6月底前一共按规定出台了42个配套的相关文件。2013年9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有效落实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激发活力,健康发展的措施。
笔者在2014年4月某天央视《新闻联播》节目里看到播出三条与利用民间资本的新闻:一是家电商苏宁进驻了电讯行业,移动电讯把“137”号段让苏宁经营和管理。电视画面上出现苏宁工作人员忙着安装服务器,已经装好了几百台,还需要再装几百台。过去移动、联通、电信三巨头垄断电讯行业被打破了;二是民间资本成立私人银行,这放在过去是不可思议的事,金融的垄断也被打破,将倒逼国有银行面对竞争,必须提高服务质量;三是民营资本进入了中石油。同样是2014年4月,国务院推出过去由国企主导的行业中80个项目供民间投资,涉及铁路、港口、清洁能源、信息技术、石油及天然气网、煤制化工和石化产品等。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014年10月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促进有效投资和创业,即新出台的“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以外的项目,企业投资均实行备案管理(投资目录内项目属于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和涉及全国重大领域布局、战略资源性开发、重大公共利益的项目)。不到一年时间,国务院两次修订核准目录,大幅度地取消下放投资项目核准。这一举措使过去不管是政府投资项目还是企业投资项目都实行审批制,现在变成了不到10%的属于政府投资的项目实行审批制,不到15%的实行核准制,超过75%的项目都实行备案制,让民间资本有了广阔的投资空间。
事实上各省各地也在高调引入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湖北省发改委2014年7月20日发布首批95个鼓励社会投资的项目目录,估算总投资2834亿元,涵盖了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油气管网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保护与开发、保障性住房等七个领域。河北省2014年9月公布首批鼓励民间投资项目清单,38个项目总投资额超2100亿元;9月29日安徽首批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正式发布,涉及42个项目,总投资额709.53亿元;8月27日湖南省发布124个重大公共项目,涵盖交通、棚户区改造等15个领域,项目将向民间融资1756亿元;9月23日江苏高速公路的投资项目向民资开放,总投资额达4300亿元。在投资减速,各地又急需稳增长的背景下,河南、贵州、广东、江西、陕西、重庆等多个地区都在陆续抛出了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清单。于是社会有投资需求,国家有打破垄断的政策,民间有充裕的资金,让民间资本这个发展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这么多民间投资逐步转化为实物工作量,靠谁完成?唯有建筑业。
因此在公有资金和民间资本的共同作用下,2014年第4季度及2015年全年,投资拉动将是非常明显的,中国经济在CPI3.5%和GDP7.5%区间的发展趋势是有把握的。GDP增长7.5%的目标也一定能实现。
以上是从投资角度来分析,再试着从目前各类主要经济指标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来分析:
除了前文提及到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指标外,还有一些主要经济指标也必须关注。
2014年1至10月,我国财政收入119642亿元,同比增长8.2%;
2014年1至10月,外商直接投资958亿美元,与往年基本持平,对外直接投资818.8亿美元,同比增长17.8%;
2014年1至9月,国家外汇储备38877亿美元,同比增长6.14%;
2014年一季度,企业的景气指数为128,同比增长28%;企业家信心指数124.3,同比增长24.3%;
2014年1~10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23427亿元,比同期增长23.4%,高于同期全社会投资3.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3.5%。
11月份中国借APEC会议传递了经济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说:“风险确实有,但没那么可怕,中国经济的强韧性是防范风险的最有力支撑。”据笔者理解,从以上指标应该可见经济强韧性之一斑。11月3日,李克强总理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李总理强调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打好发展“持久战”。发展不仅要保持合理的速度继续放大,更要提高质量效益,着力做强。说到底就是要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紧接着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2日起,将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40个基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75%,A股市场从24日起一下子就连续上涨,多年低迷的股票市场呈现出牛市行情。说明依靠货币政策的调整效果明显。这次存贷款利率下调不对称,各地商贷和公积金贷款的房贷利率全面下调,给投资者看到利好。南京有个碧桂园凤凰城楼盘,央行降息后的首个周末,两天时间卖房两百余套,销售额超亿元,创造了南京房地产近年来的日销售奇迹。此外,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尤其A股市场通过像沪港通的启动,能够跟境外市场做到互联互通。综合以上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总的趋势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二、从区域经济加大投资态势来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域经济得到很大发展。根据收集到的部分省区和有关行业2014年前三季度及明年投资情况,就可以看到呈现一派如火如荼之势:
1、新疆建设兵团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6.29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较1月至8月提高6.5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588.72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较1月至8月提高9.2个百分点;
2、青海省1至9月份,全省固定资产投资2396.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1%,持续保持快速成长,其中民间投资978.36亿元,同比增长20.6%;
3、甘肃省1至7月份,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91.34亿元,同比增长22.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国第4位;甘肃还建立了动态项目库,共录入投资规模500万以上项目3.6万个,总投资需7.9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355亿元;
4、10月6日西藏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经国家批准正式开工,总投资664亿元,标志着规划17个梯级电站预计投资2500亿元的雅砻江中上游开发将加速推动。
5、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新闻发布会宣布,今明两年将建设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中,目前在建工程总投资规模达6000亿元;
6、宁夏回族自治区,截止7月底争取到中央各类专项资金40.15亿元,其带动效应显着,一批民生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7、西安加快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今年计划投资29.5亿元,已完成80%以上。
8、国务院印发《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东北将规划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解决发展瓶颈制约。
诸如此类,中西部尚且如此,东部省份投资热情更不减当年。网上随便搜索一下就能发现区域经济建设中少至几十亿,多则上千亿的各种投资信息,为建筑业开拓市场带来大量的机遇。
三、从“丝路”战略,给建筑业带来的利好分析
11月22日德国一家媒体报道:中国在过去两周里显得慷慨大方:中国拿出500亿美元筹建其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个新开发银行将为整个亚洲的港口、铁路和电力等方面的建设提供资金。中国还拿出另外400亿美元建立丝路基金,将重新激活从中国经中亚直至欧洲的历史贸易路线。中国也在大力投资非洲。中铁建集团日前获得尼日利亚修建一条长达1400公里的铁路订单。中方将为这个总价值近120亿美元的项目提供初始融资。文章还专门提到:中国领导人宣布,预计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达1.25万亿美元,那意味着将比迄今为止的对外总投资量增加两倍。笔者从这“出口转内销”的信息中得到的启发是:中国的建筑业不仅要在国内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更要借助中国投资海外的契机,大踏步走出去。以往我国的经援项目不仅国内派出施工队伍建设,而且也相应带出去设备和材料,在中国参予筹建的亚投行今后投资的项目中,以及用丝路基金投资的项目中,中国理所当然有了比较多的话语权。即中国不仅准备提供资金,还可以提供一部分技术和施工工人。据报道,亚洲的投资需求巨大:仅到2020年,东南亚和中亚国家仅在必要的基础设施项目上就需要至少8000亿美元。有前瞻性的建筑企业家会从中发现商机,并未雨绸缪,超前准备走向国际市场的专业人才。这里要多说一句,从资质管理的角度,为了让更多的企业能走向国际市场承揽工程,建筑行业内是不是也应该打破垄断?交通、水利、铁道、机场等专业工程在国内市场上,地方施工企业往往被排斥在招投标之外,基本形成行业内的垄断。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打破垄断,下一步走出去后,工程任务以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为主,仅凭我们原有的专业队伍是远远不能胜任的。能不能眼光放长远一点,专业从事基础设施的老大哥队伍,用合作的形式带带目前属房建资质、但不少已具有一定市政和基础设施能力的“穷哥们”呢?市场蛋糕是足够大的,分一点给兄弟们又何妨?都是代表中国人,合作共赢“走出去”挣国外的钱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国内的“丝路”上的项目,我们更得关注。今年10月西咸新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获得海关总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四部门联合批准,为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经过近4年时间建设,作为国家重点开发区之一的西咸新区,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10亿元。据悉,西咸新区目前已将46个总投资额达1186亿元的项目列入今明两年开工计划,分别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片区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范例等领域。
四、从推行新型城镇化和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来分析
推行新型城镇化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而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无论是大量基础设施,还是学校、医院的修建,无论是生态环境建设,还是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都离不开建筑业作为主力来参与。
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力争超额完成2014年改造470万户的基础上,提前谋划2015~2017年棚户区改造工作。2014年国开行承诺棚改贷款6760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8倍,上半年实际发放棚改贷款2195亿元,占上半年国开行新增贷款的43.6%,支持新增建筑面积2.5亿平方米,惠及棚户区居民213万户。建筑企业应该高度关注国家层面重大战略部署,抓住市场机遇,求得更大发展。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笔者得出的结论是:2015年中国建筑业的走势不仅健康平稳,而且一定能呈继续上升走势,我深信中国建筑业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新常态下如何做好平台融资的实践与思考
(一)结合平台定位,明确转型发展方向
制定平台转型发展战略。融资平台要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客观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立足当前实际,着眼未来发展,制定过渡时期的发展战略,确定发展定位和使命愿景,明确一定时期的发展方向。
继续推进城市开发建设。一般来说,城市开发建设是各地平台的主业,也是核心竞争优势。在转型过渡期间,基于继续获得地方政府支持以及自身转型需要,平台首先要继续坚持城市开发建设的目标任务。一是继续做好当地政府交办的任务,取得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为转型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在此期间,要培育形成可复制、模块化的城市开发建设能力,为“走出去”参与市场化竞争奠定基础。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把资产运营管理作为重要任务之一,科学高效运营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国有资产,健全管理体系,拓宽经营思路,创新经营模式,不断提升国有资产运营管理能力,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例如西城集团制定了2014-2018年五年发展战略,战略明确提出西城集团的发展定位为:以城市开发建设和资产运营管理为核心,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建设有实力、可持续的现代企业集团。
(二)规范资本运作,严格防范债务风险
投资决策科学审慎。平台要建立集中管控、分级审批、预算管理、阳光公开的预算管理制度,严格实行预算管理;建立投资决策机制,在现有“三重一大”议事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平台实际对投资方向、投资数额限定等进行明确规定。
融资渠道多元合规。要建立多元化、结构化的融资渠道,多措并举,确保资金安全和资金链安全。要把合规放在首位,建立专门的法务部门和监察审计部门,对各类融资进行内部审计;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定期不定期对融资运作进行外部审计。
政府债务安全可控。投融资平台要未雨绸缪,对未来一定阶段的到期债务科学制定还款计划,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同时,根据当地城市发展需要,结合自身债务情况,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及时报当地主管部门审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平台承担的公益性项目或业务,要积极协调当地政府,明确资金来源。近几年西城集团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前提下,积极推行了预算管理制度,在市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合理确定年度投融资规模,同时加强与银行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重点进行了直接融资的有益探索,成功发行了企业债、中期票据、海外债等,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有力规避了各类金融风险。
(三)完善治理结构,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构建经营“防火墙”。首先,进一步理顺和政府的关系,在新的发展阶段,要积极协调政府按照购买服务等合规程序操作;其次,要尽快解决投融资平台在当地与其他国有企业等之间的互保问题,逐步斩断风险链条;最后,要合理确定平台内部的公司层阶,避免管理失控,引发连锁反应。
提升财务管控水平。投融资平台的本质即为投资融资,核心业务即为资本运作。财务管控水平总体要完成从“会计核算型”向“管理+服务+监督型”转变,力争建成“决策支持型”财务团队,为平台各项经营管理决策提供重要支撑。同时,建立科学完善的资金结算中心,必要时可组建成立财务公司。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在投融资平台本部层面,以资本结构为基础,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所属子公司经营例会、职工代表大会等决策机制和会议制度,同时健全监事会体系和纪检工作体系,为平台发展筑起坚固防线,全面提升投融资平台的决策水平和执行效率;在所属子公司层面,以股权结构为基础,通过人力资源统管、高管人员派出、财务委派、定期审计、组织架构审核、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加强所属企业管控,有效行使出资人权利,维护平台合法权益。例如济南西城集团结合自身实际,实行了以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以及子公司例会为主体的决策治理体系。党委会决策由谁干,董事会决策干什么,总经理办公会和子公司例会作为执行层确定怎么干。
(四)强化资产整合,奠定转型发展基础
加强与政府沟通协调。当前,平台公司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现有资产的确权划转,实现资产与资金的良性循环,必要时可通过资产证券化直接融资。
加强资产优化重组。各平台公司要明确专职单位将分散在各个板块的资产进行集中管理和优化重组,提升整体运营效益。例如济南西城集团成立了企业管理部和资产运营公司,企业管理部负责资产监管、完善确权手续,资产运营公司负责集团所有物业资产的运营管理。
提升资产经营收益。广泛借鉴资产经营管理的先进经验,创新经营思路,在确保出租收益稳定提升的同时,大力发展相关领域的主力公司,孵化新兴产业,打造经营专业、模式多样、效益突出的综合性资产管理运营集团公司,努力在各自优势行业形成自主性品牌。
(五)完善约束机制,激发队伍整体活力
健全人力资源体系。要坚持“德为先,能为本”的用人理念,打造一支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干部队伍。平台的员工队伍要实现由建设者向建设者和经营者兼具的总体转型,形成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职位结构合理,核心骨干队伍稳定,后备人才梯队充足的优势人力资源;改变不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传统行政人事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用人机制,在薪酬、绩效、培训、招聘等人力资源模块中构建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体系。
强化目标约束。在完成上级主管部门政府性考核指标的前提下,要根据平台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市场化经营要求,科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制定自身考核方案。要积极参考平台各业务板块的市场化指标和占用母公司资源情况,合理制定发展目标。例如济南西城集团业务涵盖金融投资、城市开发建设、资产运营、健康、文化和旅游六大板块,由于各业务板块发展模式不一,西城集团主要参考各自板块市场平均利润率、各板块占用集团资金资源情况等确定的考核指标。
全面评价成效。结合平台公司机构设置,明确承担考核任务的责任单位,严格按照考核方案进行业绩评价。平台公司要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发放、干部岗位调整等挂钩,真正发挥考核激励约束作用和导向作用,为平台转型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六)增强市场意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实现制度化。要注意搞好制度设计,重点要着眼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要根据投融资平台实际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和层次,用制度来管人管事管钱管权,让权力和决策在制度框架内阳光运作,以制度为抓手提升平台管理水平。
业务流程实现规范化。投融资平台要根据自身的政府背景和市场化运作需要,进一步完善平台内部各项工作流程,明确职责权限和任务分工,做到确保责权利的统一。
经营决策实现科学化。主要是决策要科学,科学决策关键要树立科学的理念,明确科学的思路、制定科学的程序,要加强研究论证,加强民主协商。
(七)主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抢抓新型城镇化机遇。目前,新型城镇化及相关政策导向为城市的开发建设指明了目标方向,新型城镇化不再单纯追求规模与空间的扩张,要求平台要坚持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功能配套为着力点,打造生态、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片区。
抢抓国企改革机遇。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大幕的拉开,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指引下,国企改革在产权层面、经营层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投融资平台应围绕国企改革方向,拓宽合作思路,扩大自主经营权,利用国有资本撬动社会资本,可考虑选择与知名上市房地产开发公司、大型商业管理运营公司等业务关联度高、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大企业集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逐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例如,在济南西客站片区,西城集团先后与恒大集团、中建八局、上海绿地、山东高速等实力企业组建了合作公司,直接参与土地二级开发和城市建设。
抢抓推进PPP运作模式机遇。顺应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面的形势,将积极参与PPP和企业自身的转型发展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从最初履行政府出资方职责、获取股权收益向作为社会资本方投资运营区域开发项目的角色过渡和转变。例如济南西城集团正在推进的西部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是济南市规模最大的会展中心,已经纳入济南市首批PPP运作示范项目,同时也是济南西城集团的首个PPP运作项目。目前济南市政府已初步确定由济南西城集团作为社会资本方负责投资运营。通过深入沟通交流,取得政府大力支持,深度参与PPP运作,将使西城集团进一步提高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水平。
综上所述,近些年,各类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为城市开发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积累了不容忽视的风险和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平台公司面临中央监管措施不断加强和自身债务不断膨胀的双重压力,为保证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好的发挥积极作用,平台一方面要加强业务模式创新,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充分抓住市场机遇,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协调,转变思路观念,拓展外部市场,实现真正的转型发展。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建筑业改革发展二十条意见对监理行业有什么影响
一是在总体要求方面,提出了定量定性的硬目标。要求通过政企合力,加快推进全省建筑业转型升级、改革发展,促进建筑业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保持合理增长,到2020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2%以上,继续保持全国前列。这一目标,是根据我省近年来自身发展情况综合考量提出的,既遵循新时代建筑业的发展规律和客观实际,又体现了“跳一跳摘桃子”、自我加压、相互比拼的工作姿态,永不懈怠推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在改革方面,明确了深化“七项改革”的硬任务。这“七项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筑业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大框架,在市场规则、组织方式、招标制度、建造方式、风险管理、工程结算、用工制度等7个关键环节上,聚焦改革发展难题,根据我省实际,有针对性提出创新举措。如,提出的“放管服”改革,强调开展“承诺在先、动态核查”审批试点,旨在实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提出对列入省重点扶持范围内的企业,具备两个以上总承包一级及以上资质的,放宽其承担相关专业工程项目的限制。提出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强调政府和国有投资新建项目应带头采用工程总承包,装配式建筑全部采用工程总承包,到2020年,我省新建项目工程总承包占比,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应达到30%以上,其他市州应达到15%以上;培育10家以上具有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能力的咨询服务企业,政府投资工程带头推行全过程咨询服务。提出的招标投标制度改革,强调进一步厘清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的职责,加强行业主管部门的标后监管职能;非政府投资工程由建设单位自主决定发包方式。提出的深化建造方式改革,要求从2018年10月1日起,全省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满足装配式建筑技术条件的,50%以上项目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一体化装修技术;将装配式建筑优先纳入“鲁班奖”等培育计划,符合装配式建筑而未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的,一般不纳入评奖范围。提出的工程风险管理改革,强调任何单位不得拒收建筑业企业提供的银行保函、保险保单和担保公司保函,严格清理规范各类涉企收费,严厉打击工程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行为。提出的工程结算制度改革,强调建设单位不得以未完成审计作为延期工程结算、拖欠工程款的理由;对有拖欠工程款行为的建设单位不得批准新项目开工;2018年10月1日起,建设周期超过2年以上的项目,应按照经验收合格的分部工程,同步完成进行过程结算;2020年开始,所有工程项目实行工程价款按分部工程过程结算。提出的用工制度改革,强调适时取消省内劳务资质,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依法按月足额发放工人工资,对存在拖欠工资造成恶劣影响的企业列入“黑名单”。
三是在发展方面,提出了“五个加快”的硬要求。当今时代,标准化建设的引领作用、信用体系建设蓬勃发展、人才建设首当其冲、科技创新日新月异,这既是新时代的重要体现,更是我们建筑业发展短板和瓶颈问题,必须加快步伐、加大力度、勇立潮头,引领和支撑建筑业发展。在加快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上,强调因地制宜提高标准对安全、质量、性能、健康、节能等强制性指标要求,在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实施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地方标准,鼓励企业制定更加细化、更加科学的企业标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加快推进勘察设计咨询业发展上,创新建筑设计事务所等业态模式,基本完成“事转企”改革及国有勘察设计企业改革,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深度推进新技术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集成应用,实现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综合效益。在加快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上,提出制定实施建筑行业诚信评价办法,实现发改、建设、交通、水利、工商、国土、税务、人社、金融、司法等各类信息共享互认;实施建筑市场主体“黑红榜”制度,推行信用信息与行政审批、招标投标、监督抽查、评优评先、工程担保等关联机制。在加快建筑人才培养上,提出建筑人才要尽快适应当前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和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新方式,加强建筑业高端人才和国际性人才培养,把建筑业领军技术人才纳入“__”;突出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考核,对长期在一线从事工程技术、管理的人员优化调整考试科目;获得重大表彰项目负责人可破格申报参加职称评审;组织开展湖北勘察设计大师、建造大师评选;将建筑业农民工培训纳入“阳光工程”。在加快建筑科技创新与运用上,提出要大力推进先进建造方式、智能设备、BIM等技术的研究应用,鼓励创建精品工程,对获得市级以上工程质量奖的,招投标中对企业及项目负责人实施加分奖励;对获得“鲁班奖”项目的总承包企业,省政府给予100万元奖励,获得国优奖工程、省优“楚天杯”工程及省勘察设计优质工程奖的建筑企业,分别由项目所在地政府给予适当奖励;鼓励符合条件的建筑业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对企业发生的研发费用,按规定执行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四是在服务方面,提出了“四个着力”的硬措施。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务服务,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解企业之所困,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我省建筑业企业数量多、“鱼龙混杂”的现状,意见提出,要着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支持高等级资质企业、专业企业加快发展,依法处置“僵尸”企业;完善重点企业培育制度,提供“直通车”服务,着力打造以中建三局创新发展为引领的湖北建筑业“十大品牌”、建筑业20强、装饰装修10强和勘察设计10强企业,着力培育湖北工程总承包20强、全过程工程咨询10强、建筑全装修10强企业。针对我省民营建筑企业相对江浙一带、相对央企国企而言,发展明显落后且有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要着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强调按照“非禁即入、非禁即准”的原则,支持民营企业进入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不得对民营企业设置限制、附加条件和禁止、歧视性条款;支持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发挥各自比较优势,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针对我省建筑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大的普遍性问题,要着力创新金融服务,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和信用保险业务;允许建筑业企业以建筑材料、工程设备等作为抵押进行反担保;大力开展工程总承包金融创新;对企业在省内外承接政府投资项目,凡符合信贷政策和贷款条件的,凭建设、交通、水利等行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施工许可证,可在我省的开户银行申请贷款;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针对我省建筑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要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各级政府要积极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推动我省建筑业资源整合、企业联动、项目合作、互利共赢;支持企业申请国家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专项资金,积极引导我省企业与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合作;对于我省各级政府推动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工程项目建设,优先对接我省企业,带动我省勘察设计、咨询、施工、监理等企业“抱团出海”、共同“走出去”。
五是在管理方面,提出了“四个强化”的硬规定。意见从行业管理部门职能角度,逐一明确关键性重大问题和重要规定。强化建筑市场管理,全面推动建立建筑市场统一开放,各市、州、县不得变相设立审批、备案等准入条件,杜绝以行政权力不当干预市场竞争;强化市场与现场联动,依法给予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责任单位停业整顿、限制招投标、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等行政处罚并予以公示,给予注册执业人员暂停执业、吊销资格证书、一定时间直至终身不得进入行业等处罚。强化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全面实行“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工程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竣工工程永久性标牌制度;整治规范工程质量检测市场,严厉打击虚假检测、虚假报告;开展监理单位向监督机构定期报告工程质量情况的试点工作,落实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调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要依法承担安全生产责任,严禁违规压缩工程工期,严禁降低安全条件;全面落实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六位一体”的施工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安全执业人员联网监管,建立全覆盖、多层次、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层级考核制度。强化监管能力建设,加速监督模式转变,将差异化管理、重点监控与“双随机”检查方式有机结合;各级政府要着力加强建设工程市场、质量、安全执法监督队伍建设,切实保障执法监督机构和人员配备,并将其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监管力量不足的,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参与建筑市场、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提升监管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