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什么产业最发达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建筑:

日前召开的湖南省建筑管理工作会议传出喜讯:2007年,湖南省建筑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88.3亿元,同比增长28%:实现利润45.5亿元,同比增长30%。

据了解。2007年。湖南省建筑业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贡献不断提高。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88.3亿元,同比增长28%,增幅为历年之最;实现利润45.5亿元,同比增长30%;上缴税金78.2亿元。同比增长29%;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40.6亿元,占同期全省GDP的6%。建筑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249.3万人,同比增长5.1%;创建筑劳务收入161.4亿元。同比增长20.6%,对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贡献率达12.7%。同时,全省工程质量稳步提升,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全省共有3项工程获得“鲁班奖”,50项工程获得“芙蓉奖”。178项工程获得省优质工程奖,工程一次竣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全年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为1.8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装备制造:

今年前8个月,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81.7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14.75亿元、利润69.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44%、44.72%和135.76%;预计到11月,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都将突破1000亿元大关。机械装备制造业将成为全省首个过千亿元大关的产业!

当不了“全能冠军”就当“单打冠军”!

近些年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业收紧指头成拳头,集中资源重点发展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汽车、轨道交通设备4个优势产业,取得了喜人效果。如工程机械产业,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130.48亿元,是2000年的6.6倍多。全国10大工程机械基地,目前长沙销售收入居第二位,仅次于徐州,超过徐州指日可待;利润连续多年居首位。今年的发展形势更为喜人,中联和三一都能过100亿元。2006年,上述4大优势产业的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占全行业比重已分别达67.01%、68.34%和64.96%。今年将超过70%。

在产业布局上,湖南省引导机械装备制造业向长株潭衡几个核心区域集中,形成若干个产业集群,如长沙工程机械集群、长沙汽车产业集群、衡阳电气产业集群等。2006年,这4市的机械装备制造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占全省的比重已分别达72.01%、74.33%和75.78%。

“开放式调整”同样有声有色。近年全省机械装备制造业从高度集中的国有经济向股份制、民营等多种所有制并存方向转变。2001年,全省机械装备制造业国有独资企业为73%;目前已下降到不足10%。

值得一提的是,全省机械装备制造业从过去相对封闭式发展,走向更加开放。不少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投大靠强”和“找帅当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衡变并入特变电工后,单月产值突破3亿元,1个月的产值相当并购重组前3年产值总和。

过去,湖南省装备制造业中低档产品生产能力过剩,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严重不足。这几年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掌握了一批重大装备的核心关键技术。如工程机械智能化技术,实现了传统工程机械装备向现代工程机械装备的跨越;电力机车、地铁及轻轨车交流传动技术和变频交流调速技术,实现了轨道交通装备由交直传动向交流传动跨越;超高压交流输变电技术,实现了输变电装备由高压向超高压、特高压跨越,电压等级由原来的220kV上升到500kV、750kV、1000kV,甚至已达到目前国内最高电压等级1200kV。机械装备制造业新产品产值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今年头8个月,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236.32亿元,同比增长72.4%,新产品产值率达26.8%。

从资源消耗型向节能环保型转变,在全省机械装备制造业也可圈可点。

行业自身的节能减排风生水起。在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等领域,淘汰和改造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大力推广节电、节油、节煤、节水、节材生产和绿色制造,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全省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加快了新能源和节能降耗型机械装备的研制生产步伐。全省已在混合动力客车、风力发电机组成套设备、核电设备等方面取得喜人突破。湘机集团已研制成功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并在大唐漳州六鳌风电场三期工程等风电项目设备采购招标中中标,今年开始批量生产。最近,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联合三一集团等单位组建的南车时代电动汽车公司已挂牌运作,这是中国第一家集电动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研制生产于一体的企业。此外,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还积极为冶金、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产业提供节能降耗机电装备。如长沙电机厂最近研制成功的YSP系列变频调速电机与普通产品相比,可节电35%以上。

创新发展环境

优化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环境在全省好戏连台。省委、省政府近年加大了对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继今年7月出台支持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后,9月初又发布了支持工程机械产业发展政策。关于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有关政策也已提上议事日程。政策引导对机械装备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无疑将产生重大影响。

众所周知,生产要素所有者既注重产业选择,更重视区域选择。如,一家企业如果选择进入装备制造业,还得选择在什么区域进入。一个地区要吸引要素所者不断向本地集聚,除了资源优势外,最重要的就是产业政策。

省委、省政府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将其列为全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予以悉心培育。省领导重点联系的14个产业中,机械装备制造业占有4席———工程机械、电工电器、轨道交通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双百工程”的112个重点项目,机械装备制造业达28个。

创新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环境,湖南省除重点支持带动性强、创新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骨干企业(主机企业)加快发展之外,还大力扶持零部件配套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鼓励主机企业积极采用省内零部件企业的产品,并向零部件企业输出技术和管理,提升配套能力;同时支持零部件企业与主机企业同步引进、同步技改、同步发展;大力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尽快形成产业集群。

这些地方性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必然有效促进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向我省机械装备制造业集聚。

旅游:

日前,湖南省旅游局发布的湖南省旅游业年度报告显示,2006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90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88亿元,占GDP的份额预计在7%以上。湖南省旅游产业已连续3年实现占GDP的份额超过5%以上,表明旅游支柱产业地位已得到确立。

文化:

南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广电湘军,出版湘军,文娱湘军,动漫湘军饮誉全国.去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已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4.5%,已接近支柱产业的临界点.现在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很好,发展空间很大。

烟草:

资源配置,整合省内外资源,湖南省烟草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2006年,实现税利217亿多元,同比增加35.2亿元,增长19.34%。经过多年的奋力开拓,湖南烟草工业在中国烟草行业已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湖南素称"有色金属之乡",已发现各类有色金属矿40种,主要有色金属保有储量2546万吨,名列全国前茅。其中锑、钨、铋等位列全国榜首,锡、铅、锌等均居全国前五位。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每年都占到全国的10%左右,始终位居全国前四位。

钢铁有色:

湖南有色金属工业,共有规模以上有色企业740家,其中省属国有企业13家,地方国有、民营企业727家,遍及全省14个市州。现有矿山350座,2007年年产矿能力达到1500万吨,实际产矿约1300万吨,六种有色金属精矿含金属量46万吨,形成采矿能力1992万吨/年,选矿能力2337万吨/年,冶炼能力131万吨/年,加工能力29万吨/年。拥有固定资产381亿元,在册职工11.3万人。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集地质勘查、教学、科研、设计、采矿、选矿、冶炼、加工和深加工、循环再生和内外贸为一体的完整的工业体系。

全省有色金属行业拥有以中南大学为代表的6家全国一流的有色金属科研院校、2个国家级研究中心(长沙矿山研究院国家海洋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矿山安全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株洲冶炼集团、株洲硬质合金集团)、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锡矿山闪星锑业公司、湖南有色金属黄沙坪矿业分公司、湖南有色氟化学有限责任公司)、2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株洲冶炼集团、株洲硬质合金集团)。

有色金属产业是湖南省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5年来,通过加速改革、调整机构,扩大开放、加强联合,突出重点、培育龙头等有效措施,全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迅速,成绩喜人。

一、经济效益明显提升。自1979年至2007年,全省共生产十种有色金属585.32万吨,比1949年至1978年30年的总和(156.19万吨)增长了2.75倍。以2007年与2000年相比,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由82.42万吨增长到160.8万吨,增长95.09 %;全省有色金属工业总产值由126.81亿元增长到1016.53亿元,增长701.6%;主营业务收入由124.40亿元增长到965.94亿元,增长676.48%;实现利税由10.91亿元增长到86.49亿元,增长692.75%。

二、资源勘探明显突破。近几年来,有色金属找矿探矿出现了突破性进展,省内发现了一批新的矿藏带,即:永州境内的九嶷山―姑婆山锡多金属矿,锡的资源量超过45万吨;益阳境内的诸矿山―万羊山超大型锡铅多金属矿带;湘西境内龙山―保靖200多公里矿带,储量达1000万吨的大型铅锌矿等。还有一批金属矿的找矿探矿评估项目也有重大进展。如郴州境内的荷花坪―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已探明锡资源储量超过30万吨;衡阳境内的水口山康家湾铅锌金银矿外围及深部找到新富矿体,扩大了原矿山储量,延长矿服务年限十年以上;湖南宝山有色金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发现了巨大的铜钼铅锌矿体,其中铜的储量为一座中大型富矿;安化大神山岩体北部钨矿,发现了较好的白钨矿等等,新矿产资源的重大发现,将会实现湖南省有色资源储量的第二次飞跃,为全省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技术创新明显加快。全省有色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钟掘院士主持的"铝资源高效利用与高性能铝材制备的理论与技术"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公司获"中国创新能力行业十强企业",闪星牌精锑、三氧化二锑获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锑白生产方法及其专用装置》获国家发明专利。株硬集团新产品贡献率达24.7%,仅2007年就获专利授权33项。株冶集团开发合金产品新牌号22个,使合金品种达到150多种,2007年锌合金化比例达到70%。省有色金属研究院承担的《低成本高性能锂离电子电池正极材料锂锰镍钴氧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和省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承担的《激光晶体级高纯稀土氧化物分离工艺》均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地勘局地质研究院承担的湖南醴陵市团山背矿区金(铜)普查项目荣获全国中型储量规模二等奖。长沙矿山研究院深海浅地层岩芯取样钻机系列及其勘探工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院承担的柿竹园"群空区条件下连续采矿和地压监控技术研究"项目,在2007年9月24日成功实施了被誉为"世界井下中深孔控制爆破第一爆",使湖南省的井下中深孔控制爆破技术进入世界领先水平。

四、企业实力明显增强。通过政府推动和市场整合,2004年组建湖南有色控股集团,集团于2006年在香港成功上市,募集资金近21亿港元,顺利完成国内第一大和第二大硬质合金集团的整合,控股了A股上市的"中钨高新",在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设立合资公司合作开发当地资源,并投资购买澳大利亚堪帕斯约10%的股权,合作开发境外矿产资源。2007年企业资产达到2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86亿元,实现利税26亿元,成为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之一,从2006年起被连续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并进入2007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名203位。株洲冶炼集团、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锡矿山闪星锑业公司、湖南晟通科技有限公司、创元铝业、金龙铜业、湖南经阁集团等在国内外都享有一定声誉。全省有色企业呈现出"数量多、活力强、发展快"的良好态势。2007年,地方国有和民营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8.25亿元,占全行业的63%;利税58.03亿元,占全行业的67.1%。

五、循环经济明显发展。近几年来,湖南省有色金属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发展迅速、影响较大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和再生有色金属园区。具有代表性的是"一企五园",即:株洲冶炼集团、汨罗市再生资源工业园、永兴"中国银都"、衡东大浦工业园、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益阳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其中,株洲冶炼集团被列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汨罗市再生资源工业园被列入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株冶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目标明确、采用技术工艺先进,元素综合回收率达75.6%,铅锌产量和综合回收率均居国内同行业首位,2007年完成铅锌总产量达50.2万吨;其它5个循环经济和再生有色金属园区共有企业200多家,2007年生产铜、铝30余万吨,钨、锑10余万吨,白银及稀有稀贵金属4000余吨,创主营业务收入200多亿元,利润及税金15亿元。

六、改革改制明显推进。2001年以来,全省有色工业省属企业共有20户企业28个项目陆续列入国家政策性关闭破产计划,目前已破产终结17个项目,涉及职工9.8万人,依法核销银行债务8亿元,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44亿元。通过关闭破产可每年减少亏损3亿元以上。与央企对接迈出新步伐,在省国资委的支持下,继2006年二十三冶集团进入中国五矿集团、衡阳有色冶金机械总厂进入中钢集团后,2007年,中国铝业集团成功收购重组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又与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签署了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产权转让备忘录,拟整体收购长勘院。中国五矿集团与张家界市签署经济技术合作框架协议,投资开发张家界市镍钼资源。

湖南主要的支柱产业是哪些?

据说湖南能称得上是支柱产业的除了烟草工业,其他的都算不上是支柱产业。

而近几年湖南在文化业上大展身手,娱乐业、旅游业等蒸蒸日上。

有人说,湖南产业的发展有一个总体特征:已经形成一部分支柱企业,但是没有足够有说服力的支柱产业。

也有一说是三大支柱产业: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和卷烟制造。

楼上说的那个是湖南的文化六大支柱产业。

2012年湖南投资股票最高价是多少

5.66元!

梅州籍最有名的20位企业家有哪些?

1、曾宪梓 广东梅州市梅县人,2010年财富200亿人民币左右,总部在香港,自有品牌,香港上市公司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事领带、男装、皮具、皮鞋等产品研究、设计、生产、销售,亚洲领带大王、男装大王,国内总部在广州东站,为三十多层的金利来大厦。

现年70岁,有三个儿子。迄今为止,国内捐款已达10亿多人民币。其中一个儿子从事顶级原装进口欧式家具的国内外连锁经营,在深圳有一家店,叫金宝来。金利来是中国人创立的第一个国际名牌。

2、田家炳,广东梅州市大埔县人,财富估计80亿人民币左右,香港田氏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主要产品为人造革和塑料薄膜。82年捐款12亿人民币设立田家炳基金会,专门捐助内地、港澳的公益事业,仅在家乡大埔县就已捐款2亿,目前捐款总额已达标15亿。

现年85岁,有5子4女。3、罗桂祥,广东梅州市梅县人,财富估计80亿人民币左右,已逝,香港维他奶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人、前董事长,自有品牌,主要产品有豆奶、果汁饮料、茶饮料、汽水、水等,03年销售额22。7亿,固定资产18亿。

4、姚美良,广东梅州市大埔县人,财富估计30亿人民币左右,已逝,香港南源永芳有限公司创办人、前董事长,永芳牌化妆品是中国大陆90年以前第一品牌,高峰期年销售额6亿,目前国内已投资10多亿。

由于姚美良英年早逝,加上公司决策、管理方面出现一些问题,目前处于低潮。生前国内捐款2亿多。

5、伍捷仆,广东梅州市梅县人,财富30亿美元(96年),泰国第二大商业银行--泰华农民银行创办人、董事长,泰国客属总会创始人。

6、他信。西那瓦,原姓丘,祖籍广东梅州市丰顺县客家人,曾经任泰国总理。任总理前,是泰国首富、电信大王,垄断泰国的卫星通信、移动电话,财富14亿美元,公司资产24亿美元,1子2女,兄弟姐妹9个。

7、张弼士,广东梅州市大埔县人,生卒于1841-1916年,创业于印尼、马来西亚,开办种植园,种植椰子、咖啡、橡胶、胡椒、茶叶等,开办锡矿、轮船公司、银行、药材批发公司等,是当时海外华侨中首屈一指的巨富。

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酒公司就是他创办的。

8、朱孟依,广东梅州市丰顺县客家人,45岁,香港上市公司合生创展集团董事长,2009年财富300亿排全国第5名。

所投资的项目都是几亿、十几亿、几十亿的大盘,是房地产行业大盘开发商代表,广州最大地产商,全国著名企业家自负的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非常尊敬的同行,并且说朱孟依和他的合生创展集团与珠江实业集团才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手下汇集了从国内著名房地产公司老总位置跳槽来的大批地产精英。

仅从穿越广州市珠江的通信电缆工程就获利10亿,创造一个神话。目前已在广州、北京、天津、上海、惠州等城市大展拳脚,高歌猛进,其中天津的项目投资将达100亿,建造一个神话般的城镇。朱为人很低调。在梅州市区捐资3000万建设东山高级实验学校。兄弟三人。兄弟所拥有的广州珠江投资公司是亲密的生意伙伴。

9.叶澄海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2010年财富135亿。上榜中国“胡润百富榜”。中国国籍,香港永久居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叶澄海是原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副市长。现任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9年9月,叶澄海创办的深圳信立泰股份有限公司登陆A股,他也一跃成为亿万富翁。

10、缪寿良,广东梅州市五华县人,49岁,2010年财富68亿,上榜“胡润百富榜”。现任深圳富源集团董事长。

卖烟丝起家,而后卖烟丝机、开石场。承接广深高速公路、广深公路、深圳机场、深圳北环大道等大工程的石料供应而崛起。是一个“硬打硬”的成功客家男人。目前拥有深圳宝安区主要商业区的大部分,仅此年租金收入就达一亿。

拥有深圳宝安区大型住宅区富源花园、几个大型工业区、投资2亿多的富源文武学校、32层的富源商贸中心,深圳福田区4栋32层大厦;正投资4亿建设一个大型的高科技工业园。全国政协委员;目前捐款已达5000多万;有3子1女。

11、梁亮胜,广东梅州市梅县人,52岁,香港丝宝集团董事长,2010年财富68亿,中国百富榜连续8年上榜,03年排35位,02年公司销售额22亿,纳税2亿,国产化妆品、洗护发、洗护肤品第一品牌,是世界同行第一品牌--美国宝洁公司(拥有飘柔、海飞丝、玉兰油、激爽等品牌)在中国的第一对手、强劲对手,拥有中国名牌舒蕾、风影、丽花丝宝、柏兰、美涛、洁婷、伊倍爽、捷泰等,产品有化妆品、洗护用品、卫生用品、药品。

国内总部在武汉,总部大楼为23层自有物业--丝宝国际大厦,有湖北仙桃、武汉、广州三大生产基地,武汉基地投资4亿多;在起家地湖北仙桃投资2。3亿建成三家宾馆(其中一家四星级)、一条步行街;公司内设有博士后工作站;梁亮胜所创造的终端营销模式已成为国内营销模式经典,目前国内捐款已达8000多万。

12、李彬兰,女,广东梅州市兴宁市人,全国著名的新一佳超级市场的总经理,2010年财富55亿,上榜“中国胡润百富榜”,该公司03年在全国拥有50多家分店、50多亿销售额,为广东第一、全国第十二大的商业连锁公司。

13、张新辉,广东梅州市人,香港佐田集团、梅州佐田服装公司董事长,投资50亿人民币在湖南衡阳市建设火力发电厂和水电站各一座,建成后年产值达成23亿。

14.刘伟,广东梅州市大埔县,现任广州佳都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2010年财富50亿。上胡润百富榜”。

15、叶华能,广东梅州市梅县人,广东宝丽华集团总裁,40多岁,2010年财富42亿,上榜“胡润百富榜”,涉及行业有房地产、建筑施工、茶叶种植、农业观光旅游、服装、高速公路等,拥有男装名牌法国”绅浪‘,拥有总投资 14。

1亿的梅汕高速公路百分之二十股份,同时承包百分之四十工程,投资1。8亿建成梅州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投资12。

9亿建设梅县火电厂。

16、杨钦欢,广东梅州人,上市公司广东梅雁集团董事长,该公司03年总资产59亿,净资产27亿,涉及水电、建筑、IT、生物工程制造业等行业。

17、邹锡昌,广东梅州市梅县人,大陆改革开放后的弄潮儿,2009年财富20亿,42岁,中山大学毕业,香港昌盛集团董事长,该公司总资产80亿。91年,投资3亿在广州市中心建成30多层的天秀大厦;93年,投资额14亿在广州市商业中心建设65层的中华广场,该广场是广州市新地标、首个MALL,一期工程已于99年竣工开业,目前仅此年租金收入就达1。

6亿,二期工程已动工,将于07年竣工;投资11亿在北京中心城区建成高档住宅区使馆新城,1、2期已售完;正投巨资在北京市中心老城区进行大规模旧城改造;国内捐款已达4000多万。

18、黄华,广东梅州市人,香港南方国际集团董事长,高峰时财富30多亿,受97金融风暴影响,目前处于低潮。高峰时拥有三星级深圳南方国际大酒店、深圳新王朝大酒店、广州市中心30多层的南方国际中心相当股份、90年以前广州市最高级的商场--世贸广场购物中心(仅装修费就达1亿)。

95年投资10多亿在广州市中心进行大型旧城改造。目前捐资已达四千多万。

19、李贵辉,广东梅州市梅县人,55岁,广州绿丹兰集团董事长,该公司涉及精细化工(化妆品)、服装、房地产、儿童娱乐、银行、交通等行业,总资产36亿。绿丹兰品牌化妆品高峰时年销售额达10多亿,曾主导国内化妆品市场,为当时全国名牌。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处于低潮。目前为止捐款已达5000多万。

20.温纯青,广东梅州市五华县人,财富30亿人民币左右,1971年12月出生,1989年9月参加工作,无党派人士,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现任广东省政协第十届委员、梅州市政协第五届委员、梅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大百汇集团董事长、广东“五叶神”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神农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云南省云矿股份公司执行董事、总裁。

21、吴炯声,广东梅州市五华县人,61岁,深圳西湖集团董事长,该公司刚完成私有化改造,吴炯声拥有百分之70多股份。

该公司目前净资产近20亿,年总产值3亿多,涉及出租车、城市公共汽车、宾馆、酒楼、房地产、旅游、汽车维修等行业,是奔驰汽车售后服务深圳唯一合伙人。

曾任炮兵部队营长,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劳模、深圳市人大常委。

22.刘年新,广东梅州人,现任深圳市洪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0年财富20亿,上榜“中国胡润百富榜”。

23.丁家骏,广东梅州丰顺县人,被称为泰国的石油巨子,为清代名臣丁日昌的后人。

1952年,丁家骏赴泰国定居,创办泰油贸易有限公司,并获美国“宾赛”名牌润滑油及西雅图“巴达”石油公司在东南亚各地的代理权。1985年建起了一座占地16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润滑油及油脂调和厂,成为泰国最大的油脂供应商,估计家族财产约有3亿美元。

丁家骏曾任泰国中华总商会副主席、泰中友好协会副会长,著名侨领、实业家、慈善家,为慈善公益事业及泰中友谊和文化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24.廖晓霞,广东梅州市人,49岁,香港欧化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2010年财富24亿,上榜“胡润百富榜”,这个白手起家的女富豪。

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随后当过教师、工程师等。1990年8月,廖晓霞创办香港欧华实业有限公司,也是奥特迅现在的控股股东,主要经营电子产品的进出口业务,目前该公司负责为奥特迅在香港地区采购电子元器件等原材料。

1998年2月,廖晓霞成立了奥特迅的前身深圳奥特迅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25.蔡志浩,广东梅州市梅县白渡镇人,五洲电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个人资产十亿人民币以上,1958年出生于梅县白渡镇,1974年高中毕业后,曾先后在梅县造纸厂、梅县电子公司工作,1993年开始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创办了一系列子公司:梅州五洲电路板有限公司、五洲多层电路(梅州)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株电路板有限公司、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镇钟屋五洲电路板制品厂等。

26、黄贤成,广东梅州市兴宁市人,财富2亿,广州贤成集团董事长,主营纺织和地产,上市公司青海省白唇鹿公司实际控制人。

27、余焕良,广东梅州市五华县人,深圳英特泰投资公司董事长,96年,在家乡五华县投资五千多万进行大规模现代农业开发。

28、徐伟建,广东梅州人,梅州三宝集团董事长,97年,公司总产值2.

5亿,总资产1.5亿。

29、何中华,广东梅州人,广东大华集团董事长,目前仅为家乡梅州的捐款就打1.2亿。

30、张坚力,广东梅州人,上市公司广东明珠集团董事长,03年总收入6.1亿,利润3600多万,总资产11亿,涉及阀门制造(全国最大的阀门公司之一、生产高质量高技术阀门)、药业、酒业、建筑施工等行业。

31、林梅光,深圳青青世界观光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台商,广东梅州市梅县人,87年投资1000万美元创办深圳青青世界观光农场。

32、严----,广东梅州市梅县人,广州泰奇食品公司、四川古绵纯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前者销售额4--8亿,后者为全国最大的中低档白酒公司,作为一个新品牌,在竞争非常激烈的白酒行业已领风骚7--8年,非常成功。

33、刘晓,广东梅州市大埔县人,深圳博士眼镜有限公司董事长,该公司为深圳最大、全国最大之一且定位中高档的眼镜连锁销售公司,目前全国有70多家店,而且都是大型高档店,仅深圳就有30多家。

34、李建华,广东梅州人,广东威华集团董事长,公司总资产13亿,涉及发电、供水、林产(胶合板)、建筑、IT基础材料等行业,其中胶合板产销量广东第一。

35.何侨生,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人,走出围龙屋的客家人 东南亚钢材大王,新加坡丰顺会馆会长、著名侨领、新加坡隆英私人有限公司董事主席何侨生先生,商场驰骋30多年,创建了数十亿元(人民币)的基业。

他不忘祖国和故乡,为故乡的社会公益事业捐巨款,为祖国经济建设斥巨资,深得国人称颂。

36、张瑞坤,广东梅州市大埔县人,河源出生、长大,投资1亿多元,建成国家级风景区----河源万绿湖边的桂山风景区。

37、李金松,台湾客家人,祖籍广东梅州市梅县,香港钧帝国际集团、香港金心集团、七星国际集团董事长,河南省政协委员、重庆海外联谊会名誉会长,沈阳市、开封市、许昌市政府经济顾问。主营:通信;食品和调味品贸易;环保设备的生产、贸易、咨询;金融和房地产。

在国内10多个省市投巨资建立了30多家经营性或生产性公司,拟投资20多亿参加西部大开发。

38、钟光超,广东梅州市五华县人,研究生学历,约90---98年任广东省政府驻香港窗口公司、当时内地驻港最大中资公司----粤海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掌管二百多亿的庞大国有资产。

39、李显扬,祖籍广东梅州大埔县,李光耀之子,新加坡最大国企----新加坡电信公司总裁,掌管几百亿美元的资产。

40.叶红汉,广东梅州市梅县人,广东健力宝集团董事,最大股东.财富12亿.

我是湖南的想投资5万元办个蛋鸡养殖厂.谁能告诉我具体怎么做吗.是在农村..有地方....就这点家底.想试试

你那不是保守的估计,而是乐观的估计。市场价格和疫病防治是蛋鸡获利的关键要素,最近这段时间的市场价格是历史最高,但不代表这趟的行情会永远都持续下去。疫病防治更重要,你能保证你的鸡永远不会得病吗?药费是小事,因疫病引起产蛋大幅下降,再好的行情也是没钱赚甚至亏损。

12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