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理解证券投资的风险与收益性的?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在现代经济社会里,证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市场体系中居重要地位。 从金融市场的功能看,证券市场通过证券信用的方式融通资金,通过证券的买卖活动引导资金流动,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率。获取收益既是投资者进行证券投资的直接目的,也是筹资者进行证券筹资的基本动机。收益的大小决定了投资与筹资双方的积极性。当然,对投资者而言,收益是指通过购买证券所取得的利息、股息和买卖证券的差价收入;而从筹资者来说,收益则表现为通过证券筹集资金。从而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获利能力或改善国家的财政状况。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人都认为证券投资市场是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是致富的一个手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收益性所在,在证券市场上进行证券投资,一般都能获得高于储蓄存款利息的收益,所以,吸引着众多的投资者。而对于证券发行者来说,通过证券市场可以筹集到一笔可观的资金,他们可以用这些资金补充自有资金的不足,或开发新产品、上新项目,这样便有利于迅速增强公司的实力。但是要在较短时间内迅速筹集到巨额资金,目前看来,只有通过证券投资市场这个渠道才能实现。

  话说:有得必有失,既然证券投资在经济市场有着如此大的作用和影响,且获得资金相对容易,但是收益与风险并存,这是投资的一般规律。我们无论将钱投放在何处,除了关注回报率之外,还要清醒地认识与之相伴的种种风险。

  证券的风险性是指证券持有者有预期投资收益不能实现,甚至连本金也受到损失的可能。在证券市场上,风险与收益是一对孪生兄弟,形影不离。风险越大,收益往往越高,较高的收益可看做是对较大风险的一种补偿。风险对证券投资者和发行者来说也具有不同的意义。从投资者方面看,既会遇到证券价格下跌的风险,又会遇到证券发行单位经营状况不好甚至破产,从而使投资者不能获得证券收益乃至血本无归的风险。从发行者方面看,既会遇到经营状况不好,难以支付利息、股息或者难以偿债的风险,也会遇到因发行费用过大而不能达到筹资目的的风险——这是由未来经济状况的不确定性所致的。

  证券投资的成功与否往往是看这两个目标的实现程度。但是,影响证券投资目标实现程度的因素很多,其作用机制也十分复杂。只有通过全面、系统和科学的专业分析,才能客观地把握住这些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做出比较准确的预测。证券投资分析正是采用专业分析方法和分析手段对影响证券回报率和风险的诸因素进行客观、全面和系统的分析,揭示这些因素影响的作用机制以及某些规律,用于指导投资决策,从而在降低投资风险的同时获取较高的投资收益。

  我国证券市场是改革发展的产物在中国,宏观上,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经济环境在通货膨胀极低的情况下快速稳定发展,国际上已然开始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微观上,中国的经济体系百花齐放,整体由粗放性向集约化转变。整个产业结构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科学、信息、技术型。人民富裕了,人们手里有大量的闲置资金,并且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人们都有投资的欲望。整个社会都期盼一个稳定繁荣秩序的证券市场。市场繁荣的各种客观条件都已经具备,也许它的繁荣只需要一个契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日渐显著,我们有理由相信并且可以预见证券市场今后将会迎来一个新的繁荣时期。

证券投资在个人或家庭理财中得地位和作用,还有如何控制股票投资风险。要求够系统够完善~写论文用

因为金融投资是不需要浪费多少时间的,所以比较适合上班族以及没时间的人。当然,合理的安排资金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股票没有止盈止损,且只能买涨。。。怎么可能可以控制投资风险。其实做这类金融投资最难克服的是人的心态。如果严格的止赢损的话,盈利不说,保本肯定是没问题的。

现在世界主流投资产品都是双向交易的 即使是股票也有指数股票。。现在中国的社会情况不太适合投资股票(是根本没什么成交量)

联系个人或家庭理财实践谈谈证券投资在家庭理财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控制股票投资风险

这是我的论文题目……

哎呦,这个俺木有那么多时间。。。

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分析的论文怎么写啊

我国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一、系统风险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主要风险 我国证券市场目前存在两大风险: 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是指因个别证券公司的特殊状况造成的风险。如公司的业绩不佳、财务状况不良信息的披露、工人的罢工、公司领导人的更换、市场竞争中的失败、派息不合理等。 由于各个上市公司的情况千差万别,非系统风险具有相互抵消的可能, 所以这类风险,可以通过证券组合来加以避免。 系统风险是指由于某些因素给市场上所有的证券都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如宏观经济状况的变化、国家税法的变化、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变化、世界能源状况的改变都会使股票收益发生变动。由于这些风险来自企业外部,是单一证券无法抗拒和回避的,它对所有企业的证券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投资者不能通过多样化投资分散掉,因此,这些风险又叫不可回避风险或不可分散风险。 根据有关人士对我国上海证券市场风险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系统风险在总风险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平均值为 80% ,而在西方的成熟股市中,系统风险在总风险中所占的比例都较小,平均值一般都低,有的仅为 30% 。由此可见,我国的股市与西方成熟股市的差别。 相反,系统风险在证券市场风险中所占比例较大, 非系统性风险所占比例较小, 这必然会导致通过投资多元化来分散和降低风险的空间极其有限,股市投资风险较大。回顾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短暂历史,分析造成股市几次大起大落的原因,也可以证明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主要来自系统风险。 系统性风险包括政策风险、周期性波动风险、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就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最大的系统性风险主要来自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政府有关证券市场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举措、法规出台,引起证券市场的波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 二、我国证券市场系统风险成因分析 有关部门过多地采用政策手段干预,加剧了证券市场系统风险。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催生的,而相对于西方证券市场百年兴衰发展史来说,且仅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还是一个新生的、不成熟的婴儿。人们对证券市场发展的规律认识不足、各种法规体系还不健全、不完善,管理手段不充分,再加上管理体制本身的局限性、市场竞争的无序性、信息的垄断性以及运行方式的不规范性等因素的存在,单靠证券市场自身力量无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运行,这就决定了政府必然较多地、更容易地使用政策手段来干预市场,“政策市”即色彩很强。 由于监管层次单一,还没有形成政府、证券业本身及社会等多个层次的监督体系,并且监管缺乏足够的透明度,一般投资者事先很难预测股市政策变动的情况,从而造成很大的风险。(2006 年等年份股票市如一场疾风暴雨大起大落,就是因为政府政策、政府干预、市场消息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引起股价上蹿下跳,股价并没有体现出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与财务指标等非系统因素的影响,其结果是中小股民受到最大的损失。从股市过去走势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也可以证明这一点。这也是有关人士为什么说我国的股票市场是典型的、封闭的政策市场的原因)。 证券市场的功能定位加大了系统风险 一般而言, 证券市场有资源配置、企业融资、对资本资产的风险收益进行合理定价等基本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源配置功能。在我国由于证券市场不发达,对证券市场功能定位主要局限在帮助国有企业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国有企业筹资解困等。 正是过于强调了证券市场的筹资功能,忽略了证券市场的其它功能,导致部分上市公司不思进取,考虑更多的是怎样索取,通过发新股、配股、增发新股和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方式,变着法向投资者圈钱,把股市圈来的钱当作免费大餐,投资者长期持有,不仅赚不到钱,还要接受上市公司的不断盘剥圈钱。上市公司的短期行为虽然解决了资金不足的燃眉之急,但却为日后再筹资以及股市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也加大了系统性风险。这就客观上加大了系统风险。 退出机制不到位导致过度投机 近年来,在证券市场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投资绩优股赚不了钱,而投机垃圾股能赚到钱。原因在于大搞资产重组,实实在在出现了一些“乌鸦变凤凰”的案例。正是在这种诱惑下,两市大炒重组股,不管真真假假,只要有重组的可能就大炒特炒。然而,真正能重组成功的案例数量却非常少,比例相当低。但暴炒的结果却给投资者造成一种错误的理念,投资绩优股赚不了钱,投机垃圾股能赚大钱。 正是因为退出机制不到位, 才使常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具有所谓的“壳资源” 价值,于是市场中很多早应摘牌的企业,不但没有被市场淘汰,反而总能屡屡起死回生,成了“庄家的宠儿”。在新规定的退市和恢复上市办法中,可以说宽松得不能再宽松了。 管理层不但给了亏损公司一年的宽限期, 而且同时又规定只要公司重组后盈利,就可以摘掉亏损的帽子,获得重新筹资能力。正是新规定的出台,使奄奄一息的亏损一族大涨,其原因是投资者认为既然获得宽限期,那么必然能重组成功,所以寄希望在“资产重组”上大赌一把,因此忽视了市场风险的存在。这其中的投机成分足可见一斑。这在客观上损害了理性投资者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不再相信所谓的正确的投资理念,客观上也误导了人们对政府政策的理解。 购买垃圾股能赚钱的财富效应,使投资者认识趋同,纷纷转向垃圾股,使股市的系统风险越积越大。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尽快实施退出机制,对大幅亏损股票要坚决摘牌,不搞“起死回生”,真正作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才能为股票市场朝着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查处不力,加剧了系统风险。 有关部门监管不严,尽管我们制定了不少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这对维护二十多年来股票市场的发展秩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现行的法律和法规在实际贯彻执行方面还存在不足,执法力度还很不够。主要表现在:现行的法律对于约束上市公司恪守投资承诺软弱无力,使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行为基本上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如大庆联谊利用财务公告误导投资者,至今没有受处罚;深华源公开违反会计准则做假帐,至今没有被立案审查;亿安科技、水仙股东起诉上交所和证监会,操纵股价造成投资者损失,管理层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等等。在此我们不讨论责任的归属问题,而是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根源,这就是监管不严,查处不力。这样,无论是上市公司, 还是投资者都无法在一个市场游戏规则健全,能够完全实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环境中参与交易,其结果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损害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加剧了系统风险。 因此, 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上重视资本市场的法制建设问题。企业资金入市助长了股市过度上涨,1993 年证券市场资金准入的制度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允许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公司、上市公司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入市, 允许保险公司资金入市,允许券商的增资扩股资金、股票抵押贷款资金和从银行拆借市场获得资金入市,对于沟通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推动股市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但应看到,允许企业资金入市,可 以使资金面变得宽松,但如此宽松的一个负面效果在于投资者忽视股市的基本面风险,上市公司增加股票投资的同时也增加了股市泡沫风险,不仅损害了大众投资者的利益,而且也将自己的业绩风险暴露在股市泡沫风险面前。 在实业投资前景不好、实际税负较重、企业边际利润很小,而证券市场投资一级市场的投资收益率高达200%, 又几乎没有风险,二级市场投资风险目前也并不大的情况下,使证券投资对资金的吸引力远远大于实业投资。允许企业资金入市,为资金名正言顺流入股市打开了方便之门。于是,很多贷款特别是一些大企业的贷款,只在企业内走上一圈,很快就进入市盈率可观的股市。贷款资金用于“炒股” 虽金额并不太大, 但发生额却不小。据测算,股票抵押贴现,券商透支,银行融资,放大了系统风险数倍。一些上市公司收1益的来自战略投资人,一些上市的实业公司甚至转向资本运营公司,从价值创造者变成了价值评估者, 就是这种情况的最好证明。 由于受目前各种市场和市场因素的潜在影响,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在客观上会导致新股发行市盈率过高,使上市公司获得超额认购资金,这又使发行价走高成为必然趋势。再就是更多的上市公司为了获得较多的募集资金,在招股说明书中空列项目,在得到资金后,又变更募集资金投向,更多的上市公司则直接将 钱交给券商炒股票,助长了股市泡沫。三是部分上市公司由于难以处理超过计划的那部分资金,出现募集资金被闲置浪费的现象,违背了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的初衷,也不利于充分发挥证券市场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功能。四是目前股权结构非流通股居多,流通股发行价越高,与非流通股的成本价相差越大,将来 国有股按市场价减持的阻力就越大。五是当市场机制不灵时,市场化就成了无政府化的代名词。其结果是: 发行价高、上市首日开盘价高、上市首日换手率高的三高现象,使上市公司圈钱之风愈演愈烈, 二级市场失血状况越来越严重。造成信息不对称,加大了系统风险。 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信息披露制度已成为证券市场制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证券法规都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出了相应的规定,我们国家也不例外。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并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和国际化,极大地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发展。但相对于迅速发展起来的证券市场而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管理相对滞后,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这主要表现在:信息披露的非主动性;信息披露的随意性;信息披露的滞后性和不连惯性;信息披露的虚假性、信息披露的不规范性。由此造成投资者和投资者之间以及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之间因掌握信息量的多少、内容的真假、时间上的先后不同对同一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值做出不同的反映和判断。由于对新信息的产生及其客观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很难预期,买卖双方对证券产品的价值变化的判断就很不确定,双方信息的不对称状况十分容易引起价格操纵,导致证券产品价格的严重扭曲,由此造成证券市场上供求双方大量的非理性投机。 这一方面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另一方面也加大了证券市场的风险。 加大了系统风险。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最基本的要求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要求上市公司是一个有国家法律保护的、制度严谨的分权——制衡体系,通过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机制,维系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平衡。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企业改制只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换个形式罢了。主要表现在: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国有资产所有者严重缺位,和由此产生的代理问题, 作为公司代理人的经理人员缺乏长期的激励机制;股权结构畸形,难以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由于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经理人员三者之间的责、权、利制度安排难以规范和统一,其结果是,董事会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董事长和总经理一肩挑,行为不受监督和约束,甚至凌驾于董事会之上,独断专行等等。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上市公司与原有母体之间形分实合,在人员、资产、财务方面难分彼此,界限模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是两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其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资产、财务不分彼此, 完全是一笔糊涂帐,这就给了某些别有用心的大股东以可趁之机。如幸福实业 20亿多万元资产被集团私自拿去抵押,三年来公司居然不知情。更奇怪的是绝大多数担保不要说没经过董事会讨论,甚至连董事会也不知道。然而,即使上市公司与集团明明白白地实行了“三分开”,部分上市公司也难逃“摇钱树 ”的下 场。因为在多数公司仍然是“一股独大”。 在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情况下,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难以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将中小股东玩弄于鼓掌之间也就不足为奇了。 分析中国证券市场的种种系统性风险,我们不难发现,股票市场最大风险,不是庄家做市炒股票,而是市场交易规则不健全,政策不完善,是管理层重大政策出台时不能确保投资者同一时间获知,导致上市公司与庄家相互勾结进行内幕交易,而监管部门不及时查处违规、涉嫌犯罪的行为所带来的风险。投资者在一个 交易规则不健全的市场参与没有完全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游戏, 其系统性风险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 当然, 我国证券市场的系 统风险是在特定时期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是不可避免的,但我 们不能因此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 事实上, 我国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是可以控制和化解的。

写一篇论文,题目是《我的证券投资观》

大盘近来出现了连续大幅下跌的走势,技术图形出现破位,深成指已经触及3940点颈线位,极有可能构筑一个中等规模的M头双顶,一旦跌破3904点, 将直指3550点,也就是说技术上还有10%的跌幅。

本人认为大盘此轮下跌是正常的价值回归,是对今年年初至今近40%巨大涨幅的修正,而不是死多头们乐观想象中的诱空陷阱。

促成本轮下跌的因素很多:

1. 结构性估值泡沫, 即使上证50指数成分股也只能说部分估值合理

2. 宏调前景不明, 资本市场不欢迎不确定因素

3. 圈钱劣根性未除, 市场信心下降。以前只有上市公司圈,现在部分基金公司背后的大股东们也想着联手坐庄的法子通过拉高净值圈。圈钱的手段也越来越多, IPO圈, 定向增发圈,定向回购也圈。公募基金拿着公众的钱也不当回事,苏宁电器48元增发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基金经理有没有吃回扣,有没有中饱私囊?

4. 所有新股高开低走,众望所归的中国银行也不例外。市场操纵迹象无处不在,证监会不作为。

5. 老基金仓位太高,丧失了进一步做多的力量,新基金宁愿在一级市场打新股也不愿意在二级市场当轿夫,更不用说每年的打新收益高达惊人的20%。

6. 已经公布中报的上市公司业绩没有明显增长,甚至比去年同期有所下滑。

7. 八九月份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小非解禁如洪水猛兽,光G中信的小非就需要一百多亿资金去填,相当于又发了一个中国银行。

8. 国际环境产生微妙变化: 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亚洲国家相继提高利率,中国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也不例外。国际银根趋紧导致投机资金成本上升,欧美资金也正从近年来获得丰厚回报的日本,印度市场撤出。资源商品价格可能会因为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减速导致的需求下降而逐步回落到正常水平。

利好因素也不是没有:

1. 大型优质公司上市将稳定市场, 树立健康的投资理念

2. 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 近日人民币汇率连创新高并突破7.97

3. 融资融券的实施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股市只有做多才能赚钱的现状,将对泡沫形成有效的挤压,市场定价机制将更健康

4. 当然, 经济的高增长是最大的利好。

总结:

1. 只要经济不硬着陆, 牛市大趋势应该还是不会变,现在说熊来了还早。不过对短期的收益率不要抱过高的期望,因为部分上市公司的股价早已经透支了2008年的业绩。

2. 目前的下跌以较小的成交量完成,表明大多数市场参与者还存在侥幸心理

3. 大盘可能的止跌迹象: 市场恐慌导致成交量急剧放大; 中国银行、中国联通和长江电力为代表的大蓝筹止跌; 新股跌破发行价或一级市场收益率迅速下降

4. 通过A股以往几波牛市行情可以发现,被爆炒过的板块出现30%以上大幅下跌后通常几年内都会疲弱不振,比如96,97年的长虹,海尔和深发展; 2000年的海虹, 梅林; 2004年的汽车、石化板块; 估计2006年的吃喝、零售、有色板块也难以幸免.

不知道和不合你的要求,希望这些资料可以帮到你。

求论文一篇《从证券投资基金经理道德风险的角度谈投资者保护问题》

公开。。。。。。。太公开了

胆子好大啊。

我就是你老师

125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