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扶贫资金使用方案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使用范围精准。明确产业扶持周转金专项用于贫困户购买发展家庭畜牧业所需幼崽,种植业所需幼苗、良种等。贫困户申请扶持的产业发展项目必须符合贫困村脱贫规划和贫困户帮扶计划,不得使用产业扶持周转金作其他用途。

监管程序精准。对使用产业周转金的贫困户建立明细台帐,明确借款时间,借款金额、发展项目、还款时间等信息。建档立卡贫困户到期归还的借款继续用于其他有需求的贫苦户,实行滚动使用。村委会对借款流程、借款申请、资金使用与归还等进行全程公告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保障措施精准。为有效降低产业周转金使用风险,确保借款农户到期偿还债务。各村成立了以“第一书记”为组长,村支书为副组长,帮扶责任人以及村两委成员为组员的产业扶持周转金风控小组,负责对贫困户产业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指导,着力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市场等瓶颈问题。

如何才能将扶贫资金用到位?

扶贫资金的使用,贵在雪中送炭,要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设计风险防范机制。

在当前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如何把扶贫资金用好、用到位、不浪费,是困扰很多贫困县的难题之一。不久前,审计署公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国家重

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结果显示,在抽查的59个贫困县中,12个县财政资金统筹盘活不到位、项目推进缓慢等,导致6000多万元资金结存1年以上,

其中5000多万元结存两年以上。

扶贫资金躺在银行“睡大觉”,是一种令人尴尬的浪费。在脱贫攻坚已有时间表的当下,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不知道怎么精准地用好这笔钱。尽管

中央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明确把扶贫资金使用权下放到县,并且可以统筹使用。然而,有些地方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显得过度谨慎。据了解,有的贫困县要求各个

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申报产业扶贫项目,等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好了再验收,验收合格后才把扶贫资金拨付到产业扶贫项目上。

这种资金使用方式,的确足够安全,但整体效果很差。贫困户长期缺钱缺技术缺信息,发展产业本来就底气不足、信心不多,现在扶贫产业项目的启动资

金还要自己垫付,等成功了才能获得支持,贫困户当然不愿意干。如果一味地等县里统一安排产业扶贫项目,贫困户的主动性也会大打折扣,脱贫进程就会被拉长。

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兼顾扶贫资金使用的安全和效率,关键是建立一个资金使用、统筹、监督既分工又协作的运行机制。在全国率先脱贫的河南省兰考

县,建立了“村决策、乡统筹、县监督”的扶贫资金分配运行机制,有效地解开了扶贫资金使用的纠结。扶贫资金由县财政局直接下拨到各乡镇财政所,由村里民主

决策确定扶贫项目和分配对象,经乡镇统筹协调后,乡镇财政所负责拨付资金到项目实施单位或贫困户,县扶贫办的工作主要是看项目立项和实施是否经过民主决

策、扶贫资金是否用于精准识别出来的贫困村贫困户、扶贫项目是否有明显效益。这样一来,县扶贫办不再充当“运动员”,而只是“监督员”“裁判员”,乡镇党

员干部不再只是执行者,更是参与者、见证者。这样既调动了广大贫困群众和各个方面参与的积极性,又提升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其实,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安全最好的方式,并非一味地规避风险,想把风险全部化解掉,而是充分地披露信息,让阳光成为最好的防腐剂。还以兰考县为

例,他们采取“村内上墙,县内上网”的方式,从村委会民主评议扶持对象,到具体支持项目和金额,都要让老百姓充分讨论,并形成会议记录予以公示;每到年

终,驻村工作队、乡镇、村委要联合组成考核组,逐户查看贫困户扶贫项目进展情况,公示扶贫成效。既没有让扶贫资金“趴在账上”,又防止了拿钱不干事的情

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扶贫资金的使用,贵在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要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设计风险防范机制,切莫为了追求理论上的绝对安全,不愿负责、不敢担责,让扶贫资金失去用途。

要合理利用资源。

村级扶贫资金使用方案

使用范围精准。明确产业扶持周转金专项用于贫困户购买发展家庭畜牧业所需幼崽,种植业所需幼苗、良种等。贫困户申请扶持的产业发展项目必须符合贫困村脱贫规划和贫困户帮扶计划,不得使用产业扶持周转金作其他用途。

监管程序精准。对使用产业周转金的贫困户建立明细台帐,明确借款时间,借款金额、发展项目、还款时间等信息。建档立卡贫困户到期归还的借款继续用于其他有需求的贫苦户,实行滚动使用。村委会对借款流程、借款申请、资金使用与归还等进行全程公告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保障措施精准。为有效降低产业周转金使用风险,确保借款农户到期偿还债务。各村成立了以“第一书记”为组长,村支书为副组长,帮扶责任人以及村两委成员为组员的产业扶持周转金风控小组,负责对贫困户产业项目进行全程跟踪指导,着力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市场等瓶颈问题。

扶贫政策有哪些

2016年1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规划》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8个方面实化细化了相关路径和措施:

一是产业发展脱贫,主要包括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科技扶贫等方面,提出了13项产业扶贫工程或具体措施;

二是转移就业脱贫,主要从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和促进转移就业等方面,提出了6项就业扶贫行动;

三是易地搬迁脱贫,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四是教育扶贫,主要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降低贫困家庭就学负担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措施,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逐步消除因学致贫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五是健康扶贫,主要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贫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六是生态保护扶贫,主要从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个方面,提出了11项重大生态扶贫工程和4项生态保护补偿方式,使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实现脱贫;

七是兜底保障,主要从社会救助、基本养老保障、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会保障兜底措施,通过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脱贫问题;

八是社会扶贫,主要从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帮扶、企业帮扶、军队帮扶、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帮扶,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和要求。

扩展资料:

中国扶贫目标:

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李克强说今年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力争让最后20多万无电人口都能用上电。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向全国全世界立下了扶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军令状。

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近日,习近平对于脱贫攻坚战做出最新指示:行百里者半九十,在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到来之际,各级党委和政府更不能松懈,脱贫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做到一点:真抓实干、埋头苦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扶贫

怎样提高扶贫措施的有效性

一、充分认识做好提高扶贫精准度的重要意义

总书记在湘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设法,把现实问题一件件解决,探索可复制的经验。汪洋副总理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明确要求:“要提高扶贫精准度”。他说:“扶贫就是要瞄准重点、精准制导、定点清除,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扶贫工作重心下移,把扶贫开发任务和措施逐项落到实处。”

当前,扶贫开发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贫困人口数是根据统计抽样调查数据算出来的,至于谁是真正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哪里、致贫原因何在、怎样才能脱贫,还缺乏深度调查和科学分析。近几年虽然建立了贫困人口档案,但缺乏科学的动态管理方法,瞄准贫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不够完善;在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上,存在分散、细碎、撒胡椒面的现象,集中力量和资金解决深层次贫困问题的合力不够,扶贫资金发挥效益和辐射功能的彰显力不够。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就不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务必会影响扶贫的效果,到2020年就难以彻底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实现全国人民同步全面小康的目标。因此,提高扶贫的精准度是当前乃至今后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抓手。尤其是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务院扶贫办在我县开展对口支援这一历史机遇,积极探索做好提高扶贫精准度的新思路、新措施,力争成为全国的典型、先行先试的示范。

二、紧紧扣住做好提高扶贫精准度工作的三个环节

实施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突出扶持重点,要圈出贫困区域、划定贫困群体、制订具体帮扶措施,改“大水漫灌”为“滴灌”,目的在于提高扶持效果。为此,根据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我们当务之急是要按照“识别到人、帮扶到户、落实到位”的要求,抓好三个工作环节:

一是把扶贫对象弄准确。首先是按照省核定我县的贫困人口数量,由统计调查部门科学测算出我县各乡镇、村及各村小组的贫困人口详实数据。其次是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程序和步骤,把各地扶贫对象户和农村低保户平稳、准确地识别出来。然后将识别出来的扶贫对象户和低保户,建立规范的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簿、县乡有电子档案,同时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动态管理制度,使贫困对象进退有章可循。

二是把扶持措施搞对路。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逐个分析致贫原因,号准“脉”,找准症结,选好“药方”。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制定帮扶计划,明确挂牌帮扶责任人,确定具体的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一家一户调研摸底、一家一户一本台帐、一家一户一个扶贫计划、一家一户结对帮扶、一家一户回头跟踪扶贫效果”,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通过三年帮扶,全县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贫困发生率有较大幅度降低。

三是把帮扶责任落到位。以“三送”为载体,制订《县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实施方案》,实现对贫困户帮扶全覆盖,为每户帮扶对象指定一名党员干部作为帮扶责任人,并将帮扶情况和帮扶成效作为明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帮扶责任人和帮扶实施情况建立电子档案,以便随时查询。参与帮扶工作的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高标准要求、高效率工作、高质量服务。同时建立和完善考评考核机制,定期督查通报情况,对在帮扶工作中有实招、干实事、见实效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帮扶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三、突出重点做好提高扶贫精准度工作的五大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建档立卡工作。按照精准度的要求,根据省、市核定我县2013年底贫困人口66291人的数量科学分配到各乡、村、组,组织人员到村到户开展好贫困状况调查,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采取“五定”措施(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

二是加强“二项制度”的有效衔接。要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确保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保尽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扶尽扶。让他们都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住房、医疗和教育)。

三是加快移民搬迁的步伐。全面推行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建设、危旧土坯房改造、生态建设、圩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有效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环境。我办将结合移民搬迁进城进园工作,加大移民搬迁宣传力度,强化措施,大力推进。2014年计划实施“进城进园“搬迁移民1500人,实现进圩镇、中心村梯度安置500人。切实解决深山区、地质灾害区、生态保护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从而不断减少贫困人口。

四是抓好培训转移就业扶贫。通过实施“雨露计划”等培训工程,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工作进程。改进“雨露计划”实施方式,以贫困家庭“两后生”和进城进园安置贫困户劳动力为重点,集中扶持贫困户“两后生”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和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2014年,计划完成学历教育及劳动力转移1920人。

五是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模式,争取国务院扶贫办的政策支持,创造条件开展中央彩票公益金、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扶贫项目贷款贴息等试点工作,充分发挥省产业扶贫资金1000万元的作用,重点培育壮大扶贫龙头企业,加大对农村农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推动贫困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努力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四、统筹把握做好提高扶贫精准度工作的五大关系

一是统筹把握加大扶贫力度和注重扶贫效果的关系。加大投入是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但最终要体现在提高扶贫效果上。近年来,我县在自身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以罗霄山片区开发和国务院扶贫办对口支援为契机,持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投入,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仅2011年以来全县共争取上级扶贫资金7500余万元;全县124个部门单位以“三送”为平台参与定点扶贫,共投入11754余万元。重视程度之高,投入力度之大,效果之明显,都是空前的。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一方面扶贫力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贫困人口仍然很多。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既要坚持加大扶贫力度,继续加大资金投入,整合各方资源,集中力量打好扶贫攻坚整体仗;更要按照“瞄准重点、精准制导、定点清除”的要求,注重提高扶贫资金、项目的效益,提高扶贫工作的实效,打好扶贫攻坚歼灭战。尤其要坚持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并举,少一些“锦上添花”,多一些“雪中送炭”,切实关注解决贫困地区群众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今后的扶贫工作考评,既要考评各地投入的资金、人力等情况,更要考评扶贫工作的实际成效,考察减少了多少贫困人口,考察脱贫群众的生产生活,以科学的考评推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水平。

二是统筹把握好探索扶贫模式创新与形成扶贫长效机制的关系。创新才有活力,制度更具长效。要继续探索长效稳定可持续的促进贫困群众脱贫机制。比如如何整合各类资金,发挥最大使用效益。扶贫资金可以用于扶持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劳动入股等形式创办合作社;可以作为贫困群众的股份投入龙头企业,变一次性年度扶贫资金为稳定收入来源;还可以帮助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养结构,使更多的农民走上发展多种经营致富的道路。要探索成立扶贫基金管理机构,整合政府资源筹集资金市场化动作,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搭建农村各类资源要素合理有序流动交易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尤其要重点建立健全扶贫投入增长、激励和约束、考核评价、监督管理等制度机制,通过建章立制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三是统筹把握好整村推进、集中连片与因户施策的关系经。整村推进、集中连片扶贫,有利于支持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但是贫困群众致贫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因病致贫,有的因灾致贫,有的因家庭负担重而致贫,有的因不具备或丧失劳动能力而致贫。帮扶到户是因户施策的一个好方法,要在深入细致搞好调查摸底、搞清贫困成因的基础上,做好“五定”工作。

四是统筹把握好救济扶贫和开发扶贫的关系。扶贫首先要救济,决不能让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没有着落;扶贫根本靠发展,只有让扶贫地区尽快发展起来,才能为群众脱贫致富奠定坚实基础。要统筹抓好救济扶贫和开发扶贫,既“输血”,更“造血”;既扶贫,更扶智;既保障贫困群众基本生存,更推动贫困地区持续发展。

五是统筹把握好外部帮扶和自我奋斗的关系。外部帮扶是条件,自我奋斗才是根本。贫困群众即是扶贫开发成果的受益主体,也是扶贫开发事业的实施主体。解决贫困问题,固然离不开外部观念、资金、技术、项目的推动,但最根本的还是要靠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总书记强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俗话也常说,人穷最怕志短,扶贫必先扶志。要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坚定战胜贫穷、改变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要让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开发规划制定、扶贫项目建设、扶贫项目管理和监督的全过程,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民主权利,充分调动他们自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扶贫的五种帮扶形式

扶贫的主要形式:

1.定点扶贫。中央定点扶贫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健全制度。动员本单位、本行业、本系统干部职工广泛参与,定期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挂职扶贫。

多渠道筹措帮扶资源,创新帮扶形式,帮助协调解决定点扶贫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做到帮扶重心下移到贫困村,帮扶对象明确到贫困户,帮扶措施到位有效,年度工作总结和计划报送及时。

各单位领导同志每年到定点扶贫地区开展扶贫调研,督促指导定点扶贫工作。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和有关单位的定点扶贫工作参照中央层面做法,组织开展定点扶贫。

2.东西部扶贫协作。强化政府援助,协作双方要共同研究制定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将对口帮扶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建立协作双方联席会议制度,市县层层结对、行业部门对口帮扶。

扩大区域合作,推动东西部资源、产业、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加强企业协作,动员东部企业遵循市场规律、发挥自身优势,到西部地区投资兴业,开拓市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结构。

加强人才支持,推动东西部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双向挂职交流,引导人才向西部等艰苦边远地区流动。充分发挥东部职教优势,提倡合作办学、订单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

3.军队和武警部队扶贫。明确省军区、军分区政治机关和人民武装部作为同级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按照“就地就近、有所作为、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省军区(武警总队)主要帮扶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军分区帮扶扶贫任务较重的乡镇或贫困村,作战部队结合实际就近确定帮扶对象。

部队院校、医疗、科研、装备修理等单位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

4.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扶贫。鼓励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发挥联系面广、人才智力富集等优势,通过定点扶贫、智力支边、光彩事业等形式,帮助贫困地区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5.企业扶贫。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和命脉,要在扶贫开发中发挥带头作用。民营企业是社会扶贫的重要力量,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扶贫开发。

鼓励各类企业通过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招工就业、捐资助贫、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参加村企共建、结对帮扶等扶贫工作,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各级国资委、工商联和扶贫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联系机制,做好支持、服务和宣传工作。

扩展资料

扶贫的保障措施:

1.落实支持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设立扶贫基金,拓展社会扶贫筹资渠道,专项用于开展扶贫帮扶工作。参加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部省市,可在协作双方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安排一定数额的帮扶资金。加大财政对扶贫公益事业的支持力度,制定政府购买扶贫领域服务的具体措施。

2.健全激励机制。在每五年开展一次社会扶贫表彰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扶贫荣誉表彰体系。对扶贫成效明显、贡献特别突出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可在尊重其意愿前提下给予项目冠名。

3.加强监督评估。建立定点扶贫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和通报制度。建立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扶贫监测评估体系。完善扶贫项目招标采购、社会组织征信、第三方评估、审计等相关制度,推动参与扶贫的社会组织增加透明度、提升公信力、扩大影响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扶贫

126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