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德集团的企业介绍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凯德集团于1994年进入中国,中国是凯德集团在海外最大的市场。经过20余年的发展,凯德已在中国48座城市运营超过160个项目。

目前,凯德在中国的总开发规模约2,200万平方米,管理的总资产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凯德致力于创新性地构建和实践综合体战略,以契合新型城镇化的趋势,实现社会、企业、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共成长。

凯德的经营模式对其他房地产公司有哪些借鉴意义?

没什么借鉴意义,人家的资金成本就是你学不来的

凯德的凯德中国

凯德中国是凯德集团在华全资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房地产外企。以上海为起点,20年来凯德中国已经成长为全国性的地产企业。核心业务涵盖住宅、办公楼、来福士综合体及房地产金融,总开发规模达到1,600万平方米,同时管理着7支注资中国项目的房地产基金。

凯德中国在房地产投资、开发、资产管理和房地产金融领域拥有核心竞争力,通过自身完整的房地产价值链,提供优质的房地产产品及服务。公司拥有8座“来福士”综合体旗舰项目,均为所在城市设计独树一帜的地标性建筑,为城市居民带来不同凡响的居住、工作和购物综合体验。

凯德商用

凯德商用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德商用”)是以物业资产总值及地理覆盖范围计算,亚洲最大的购物中心开发商、拥有者及管理者之一。凯德商用综合的购物中心业务模式涉及零售商用地产投资、开发、购物中心运营、资产管理及基金管理等范畴。凯德商用在亚洲拥有及管理新加坡、中国、马来西亚、日本及印度五国53个城市共104家购物中心,物业总值约343亿新元(1,676亿人民币),总面积约98.5百万平方英尺(915万平方米)。

凯德商用的购物中心项目包括位于世界著名购物街道之一——新加坡乌节路的ION Orchard及狮城68、新加坡来福士城及克拉码头。在中国的标志性项目包括北京的凯德晶品购物中心 、上海的凯德龙之梦虹口 和上海来福士广场 、及成都的凯德广场?金牛等。其资产组合也包括位于马来西亚槟城的合您广场、日本东京的Olinas Mall及印度班加罗尔的The Forum Value Mall。

凯德商用的主要业务战略是投资、开发及管理位于亚洲,以零售商用为主的多元化地产组合,并致力于强化其在亚洲作为顶尖的购物中心开发商、拥有者及管理者的地位。

雅诗阁

雅诗阁有限公司(“雅诗阁”)是全球最大的国际服务公寓业主和运营商,在亚太、欧洲及海湾地区的20多个国家80多个城市管理200多家物业,超过35,000 套服务公寓单位。雅诗阁旗下共有三大品牌,即雅诗阁、馨乐庭以及盛捷。

在中国,雅诗阁是最大的国际服务公寓业主和运营商。在全国拥有和管理着64个物业,逾11,600套服务公寓单位,分布在北京、成都、重庆、大连、佛山、广州、杭州、合肥、南京、上海、沈阳、深圳、苏州、太原、天津、武汉、无锡、西安、厦门、香港和澳门。

雅诗阁是凯德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总部设在新加坡。1984年,雅诗阁推出了亚太地区的首个世界级服务公寓。2006年,雅诗阁成立了全球首个亚太区服务公寓房地产信托基金——雅诗阁公寓信托。经过30年的耕耘与发展,雅诗阁在服务公寓行业中备受推崇,在国际上稳占领导地位。

商业地产轻资产运作:看万科,凯德,万达等怎么玩

商业地产商业地产的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对于资金的依赖要比住宅更甚。目前国内的商业地产开发商,融资模式较为单一,过于依赖传统的模式。如果开发商想要大举扩张,就必须减少资金沉淀,保障充裕的现金流,在这个背景下,轻资产成为企业必须追求的路径。

自2010年住宅调控开始,一批开发商开始集中转向商业地产领域。2014年,在住宅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大背景下,更是有大批企业纷纷进入商业地产领域淘金。然而,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商业地产华丽的外表下也隐藏着三大凶险——同质化竞争激烈,运营模式存疑和资金压力过大。其中,尤以资金最为关键(商业地产行业在本质上是金融业)。

一些有先见之明的企业,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商业地产的轻资产化运作,并摸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可行操作方案,明源君思考对比总结了目前商业地产轻资产运作的3种主流模式、具体案例、实现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点,供大家学习借鉴。为表述简单,我们选取了3种模式的典型代表企业对模式进行命名。

一、凯德模式

- 集运营与投资为一体,运营机构同时作为投资管理人,打通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与投资退出整条产业链

凯德的模式是,将投资开发或收购的项目,打包装入私募基金或者信托基金,自己持有该基金部分股权,另一部分股权则由诸如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海外机构投资者持有。待项目运营稳定并实现资产增值后,以REITs的方式退出,从而进行循环投资。国内标杆房企中,万科商业地产轻资产运营模式被认为是凯德模式的典型代表。

1、盈利模式:基础费用+额外收入

在凯德模式中,以地产金融平台为动力的全产业链是其盈利模式的核心构架(如图1)。通过投资管理+房地产金融平台+招商运营,成功实现以金融资本(私募基金与信托基金REITs)为主导,以商业地产开发收购、管理运营为载体,既实现稳定的租金收益和持有项目增值收益,又实现金融业务发展带来的“跳跃性高收益”。

具体而言,凯德模式下,收益来自于基础管理费和额外收入。

1)基础管理费

对于CRCT,基本费用占持有物业价值的0.25%,如果按照8%的资本化率计算,基本费用占净收入比重约3.125%(0.25%/8%);业绩提成费为净收入的4%;物业管理费一部分由总收入的2%构成,而CRCT的净收入/总收入历年来一直稳定在64%左右的水平,因此这一部分占净收入比重约3.125%(2%/64%),而另一部分为净收入的2%。综上所述,凯德置业从CRCT提取的管理费理论上合计应为净收入的12.25%,实际提取的管理费用占净收入的比重为14%~15%。

2)额外收入

由于持有20%CRCT的份额,因此除了基础管理收费,凯德置地还可以享受基金分红。根据简单的估算,在2007年~2013年期间,凯德置地平均每年从CRCT获得的分红收入为0.1亿新元,外加年均提取的基础管理费收入0.12亿新元,相比其初始投入的1.5亿新元(CRCT运营物业总价值7.57亿新元×20%),年均投入资本回报率约为15%(0.22/1.5)。

2、融资模式:PE+REITs

以房地产PE和REITs为核心的金融平台是凯德置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如图2)。

3、基金的3大特点

1)凯德主导运作基金产品,但所持权益比例适中;

2)优质商业资产进入信托资产包,平衡了投资回收和长期回报的问题;

3)信托产品以稳健的收益健康发展。

二、铁狮门模式

- 以投资机构为核心,运营机构作为受托管理人的基金模式

前面讲到,商业地产商业地产的投资大、回报周期长往往吓退无数英雄好汉,即便“有钱、大胆、任性”进入者,获取的投资收益也相差甚远。有没有一种方法,只需要投入很少的钱,却能够获得超额的收益?铁狮门一度做到了。

铁狮门的总裁曾坦言,通过合资基金模式,铁狮门不仅实现了加速扩张,而且能够以不到5%(通常只有1%)的资本投入,却分享项目40%以上的收益!下面,明源君以其旗下上市基金、澳大利亚交易所上市REITs

Tishman Speyer Office Fund(TSOF)的管理合约为例,分析铁狮门的“空手套白狼”的轻资产运作模式。

TSOF于2004年12月在澳大利亚交易所上市,募集资金4.05亿美元。上市之初,TSOF通过发起另一只私募基金铁狮门Speyer

Properties(TSP),间接收购新加坡国家投资公司旗下Prime

Plus基金在美国持有的12处物业45.9%的股权(当时总估值约18.87亿美元,总收购价18.52亿美元),后又借助TSP参与收购了另外6处物业(根据协议,TSOF有权利在TSP新收购的位于美国核心地区的物业资产中占有至少25%权益,但如果TSOF连续两次拒绝TSP提供的投资机会,或在24个月内拒绝了3次投资机会——无论连续与否——或TSOF的控制权改变,则上述参与投资协议终止)。

作为TSOF的管理者,TSP和旗下管理公司TS

Manager每年将提取相当于TSOF总资产0.5%的基础管理费;在所有运营成本、开发和再开发成本实报实销的基础上,TSP还将提取相当于年收入2.5~4.0%的物业管理费,并在改善性投资中提取相当于施工成本2.0-4.0%的监理费,在新开发项目投资中提取相当于施工成本3.5%的开发管理费,在收购事件中提取相当于收购总价1%的收购管理费,在资产出售事件中提取不超过转让总价1%的资产转让费,租户支付的租金保证金也由TSP代管。

上述由TSP和TSP

Manager提取的运营费收益约占到TSOF基金年净收入的13~14%,这些还只是铁狮门日常的管理费收入。此外,它还参与基金超额收益的分享,即业绩提成。根据协议,自成立之日起,TSOF每5年进行1次业绩分享(第一次是在2009年12月1日),只要5年的年均总回报率(包括租金收益和资产升值收益)超过10.5%,超过部分TS

Manager将提成30%。

鉴于2007年高峰时铁狮门旗下许多物业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已升值了两倍,以此计算其分成收入确实能达到30~40%水平!

当然,铁狮门的模式在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因其一味通过放大财务杠杆扩大收益等原因,在上一次金融危机中遭遇重挫,值得警惕。

三、万达模式

- 以运营商为核心,投资机构作为财务投资人的类资管模式

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地产商,万达早期的模式,是一方面低成本获取土地,一方面用销售物业回流的现金,来弥补百货、酒店等持有物业的资金沉淀。

与之对应的,作为北美最大的零售商业地产商,西蒙地产的核心在于有效的资产运作和资本管理,以REITs来支持扩张和发展必需的资本,由于没有资金沉淀的负担,其绝大部分精力放在运营上,收入大头也来源于零售租户租金。

虽然万达正在走的路径与西蒙有所不同,但目标都是为了实现轻资产化运作。王健林说,未来,万达广场的设计、建造、招商、营运、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由万达做,但投资全部来自机构,资产归投资者,双方从净租金收益中进行分成。

1月14日,万达对外宣布已经与光大安石(北京)房地产投资顾问(中国光大控股附属公司)、嘉实资本管理、四川信托及快钱支付四家公司,分别签署了有关设立合作投资消费平台的框架协议,4家投资机构拟出资240亿元用于投资20座万达广场,万达商业只负责建设和管理。

万科商业地产业务与凯雷的合作属于专业的商业地产开发商与专业的头管理机构合作的典型案例。但不同于万科转让成熟的商业地产项目个给凯雷,万达商业地产的轻资产化选择了用新建项目与投资机构合作。

万达已经用数年的时间证明了其运营能力,而且有故事可讲和良好的政府关系,目前公司的很多地块较为核心,未来还有新增项目,对于投资人来说有利可图,值得期待。

四、4条路径实现地产轻资产化

从提升企业资产流动性,进而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以及有效利用外部资源快速发展,提升净资产回报率(ROE)进而在短期内提升业绩的角度而言,商业地产企业的轻资产化都是十分必要的。

商业地产企业实现轻资产化经营的途径主要有售后回租、REITs、商业信托、合作开发4种。

五、发展轻资产要注意的4点

1.良好的资本运作能力是轻资产模式成功的关键——物业前期的开发和收购需要占压大量资金,凯德采用“REITs+私募基金”的方式解决物业开发和培育的问题,而美国铁狮门则采用高财务杠杆收购实现规模扩张;

2. 良好的运营管理能力是成功的依托——无论是新加坡还是美国REITs,后期都是通过成熟优秀的运营管理能力获取超额收益;

3. 优化资产组合是成功的推进力——新加坡凯德以及美国铁狮门等往往是通过不断优化资产组合,提升整体的投资回报水平;

4. 严格的风险控制是成功的保障——美国波士顿模式即通过严格的资产交易原则(P/FFO或租金回报率/资金成本)把握行业周期,从而规避风险,实现低买高卖,以提高整体投资回报率。

六、总结

地产趋之若鹜追求轻资产运营是否过火了?争论还在继续。

但争议归争议,地产轻资产化运营趋势已无可阻挡。无论是重资产还是轻资产发展模式,其发展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本投入,而轻资产模式财务杠杆率更高,可以使商业地产商更好的突破资金瓶颈,获得快速发展。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渐成熟,商业地产商应逐步搭建REITs平台,前端整合金融资源,后端提升运营能力,同时坚持风险底线,避免铁狮门的悲剧,实现快速稳健的发展。

商业地产“轻资产”怎么“玩”

开发商向轻资产转型的3大模式

从业务线选择、价值链定位以及资本资源整合三个方面判断,商业地产领域已经形成了三种主流的轻资产运行模式:

【模式1】以运营商为核心的“万达模式”

这种模式在欧美商业地产非常盛行。如RTM创格奥特莱斯(北京)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直接以商业地产运营商为自身定位,用专业运营经验和资源服务于商业地产开发商的模式。又比如万达商业地产拟实施的轻资产模式就是选择了用新建项目与投资机构合作也属于这种范畴。

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地产商,万达早期的模式,是一方面低成本获取土地,一方面用销售物业回流的现金,来弥补百货、酒店等持有物业的资金沉淀。 

【模式2】以投资机构为核心的“铁狮门模式”

铁狮门通过合资基金模式,铁狮门不仅实现了加速扩张,而且能够以不到5%(通常只有1%)的资本投入,却分享项目40%以上的收益。

铁狮门基金的运作,分别由其澳大利亚子公司(Tishman

Speyer Australia)和总部的全球投资组合管理部(Global Portflio

Management)完成。前者负责铁狮门旗下唯一一支在澳大利亚上市REITs基金的发行管理工作,后者负责其余12支非上市房地产投资基金的运营管理工作。

铁狮门基金运作模式

TSOF所有权结构

【模式3】集运营与投资为一体的“凯德模式”

凯德的模式是,将投资开发或收购的项目,打包装入私募基金或者信托基金,自己持有该基金部分股权,另一部分股权则由诸如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海外机构投资者持有。待项目运营稳定并实现资产增值后,以REITs的方式退出,从而进行循环投资。国内标杆房企中,万科商业地产轻资产运营模式被认为是凯德模式的典型代表。

凯德运作模式

从集团内部孵化、到私募基金的开发培育,再到REITs的价值变现和稳定收益,凯德集团构建了从开发商到私募基金再到REITs一条完整的投资和退出的流程,凯德集团构造了一个以地产基金为核心的投资物业成长通道,这种“地产开发+资本运作”的模式是凯德集团地产经营模式的核心。

凯德商用的全业务链条

三、商业地产实现轻资产的4大途径

从提升企业资产流动性,进而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以及有效利用外部资源快速发展,提升净资产回报率(ROE)进而在短期内提升业绩的角度而言,商业地产企业的轻资产化都是十分必要的。

商业地产企业实现轻资产化经营的途径主要有售后回租、REITs、商业信托、合作开发4种。

售后回租、REITs、商业信托、合作开发4大途径优劣势分析

1、售后回租方式最现实

售后回租是工业企业常用的一种融资方式,类似于向银行进行的分期付息、到期还本金的抵押或质押贷款,只不过交易对手由银行换成了租赁公司。售后回租的好处除了以固定资产换取了流动资金以支持企业经营以外,还可以将该固定资产移出表外,在回租期限内不再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改善企业的资产流动性,提升流动比率并迅速提升经营绩效。

正因为如此,售后回租除了作为一种融资工具和融资方式用来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需求之外,还常常被上市公司用来在短期内改善经营业绩以推高股价,其核心价值就在于将固定资产移出表外,使公司资产变得更轻,流动性更好。

虽然地产公司采用售后回租方式进行融资还是一个灰色区,但是作为中小地产企业商用物业销售的重要方式之一,售后回租成为支持中小商业地产开发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但中小低产企业的信用较差,往往在以散售形式进行,且在预售商铺时承诺了过高的回报条件,在回租期满时常常不能履约回购,引发群体事件而被建设主管部门屡屡叫停。

如果单单从融资的角度而言,营业中的商用物业完全可以采用向银行申请长期经营型物业贷款来进行,资金成本比售后回租的租金水平更低,期限可长达8-10年。但是在银行贷款融资模式下,商用物业作为固定资产只是作为向向银行提供的抵押或者质押等保证措施与增信条件,仍然计入企业的固定资产科目,无法将之移出表外。而售后回租的融资方式,因为向金融租赁公司或者投资机构进行了商用物业产权的转移,将之完全移出了表外,从而实现了企业的轻资产化。

正因为如此,售后回租可以成为大型商业地产企业或者持有商用物业较多的大型零售企业轻资产化的可选途径之一。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与行业政策环境下,售后回租是最现实的方式。

2、利用REITs实现轻资产化

实际上,我国商业地产由于过高的物业价格造成过高的租售比,使得租金收入通常只有2-5%,难以覆盖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在基本的商业逻辑上难以成立,不大能够支持REITs的实现。

REITs的两种形式

3、以商业信托实现轻资产化

商业信托突出的好处是可以实现资产出表或者大部分出表,是实现资产轻型化或者以轻资产方式进行商业地产扩展的非常好的金融支持工具。

在这种金融工具支持下,开发商可以实现“轻资产+重经营”,实现“小股操盘”,而专业的商业地产运营上可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实现在商业信托支持下的运营扩张。商业信托是近年来香港与新加坡资本市场针对商业地产金融支持的一种创新产品与融资工具,与REITs类似,但又比REITs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以说是REITs的升级版。

商业信托的特征

4、以合作开发来实现轻资产化发展

在目前国内金融支持工具不足、资产或者权益出境尚有较大难度、投资机构规模普遍偏小、难以以支持大体量商业地产项目或者大型地产企业实现轻资产化的情况下,合作开发或者与专业投资管理机构的合作就成为更为现实的选择。

万科/万达的合作开发模式

上市后的万达商业地产改变了“现金流滚资产”和“以售补租”模式,将走上“轻重并举”的发展道路。

四、发展轻资产要注意的4点  

1、良好的资本运作能力是轻资产模式成功的关键——物业前期的开发和收购需要占压大量资金,凯德采用“REITs+私募基金”的方式解决物业开发和培育的问题,而美国铁狮门则采用高财务杠杆收购实现规模扩张;

2、良好的运营管理能力是成功的依托——无论是新加坡还是美国REITs,后期都是通过成熟优秀的运营管理能力获取超额收益;

3、优化资产组合是成功的推进力——新加坡凯德以及美国铁狮门等往往是通过不断优化资产组合,提升整体的投资回报水平;

4、严格的风险控制是成功的保障——美国波士顿模式即通过严格的资产交易原则(P/FFO或租金回报率/资金成本)把握行业周期,从而规避风险,实现低买高卖,以提高整体投资回报率。

五、总结

重资产抑或轻资产运营,是企业根据发展环境以及企业战略需要进行的理性选择,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甚至轻重之间的转换也只是企业发展的暂时之需。

飙马商业地产认为,无论是重资产还是轻资产发展模式,其发展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本投入,而轻资产模式财务杠杆率更高,可以使商业地产商更好的突破资金瓶颈,获得快速发展。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渐成熟,商业地产商应逐步搭建REITs平台,前端整合金融资源,后端提升运营能力,同时坚持风险底线,避免铁狮门的悲剧,实现快速稳健的发展。

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助推经济虚拟化的时代大背景下,财富观与企业理念也在与时俱进,资产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而服务于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才是资产经营的永恒诉求。

127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