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亿救市资金出炉购买什么etf基金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目前市场上的总市值超过10亿的ETF基金有32只,累计市值2389亿,规模第一的300ETF市值达到479亿。

政府为什么要救市 应该怎么救市

写在前面:以下仅为个人观点,可能不成熟,但一定很真实。

政府之所以救市,当然是为了国家发展得更好,是为了让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是为了经济的平稳发展。

以目前的现状看,如果不救市,不让资金流动起来,不让实体经济和金融业有充足的货币支持,我国的经济就很容易出现低迷、甚至退化的现象。所以,政府救市的行为很容易理解,因为股市中的资金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资金活水”,股市越是活跃,资金就会越丰富,市场的活性也就越强。

一般来说,政府救市的办法主要是降低利率和政策扶持。降低利率会让存在银行里的钱收益减少,于是人们就会想办法把钱拿出来去往投资收益更大的地方,股市当然就会是目标之一。政策扶持是指政府对实体企业颁的利好政策,如降低税率,如政府订单等等,当然企业得到政策支持的时候,在股市中投向这个企业的资金自然也就会更多。

当然,政府还可以利用舆论导向、科技支持等手段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与竞争力,以达到对股市中权重较大企业的扶持。

最后想说,其实经济发展得越好,我们个人的生活水平也会越高,所以,个人还是比较认同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帮助市场发展的做法。

大家如何看待我国四万亿救市计划?

五天前,中国总理温家宝向世界宣布中国政府将启动一个四万亿元人民币投资的救市计划,以应对中国正在出现的经济增长减速的危机。美国的经济规模大约是中国的六倍多,又是此次世界金融危机的发源地,但是美国联邦政府提出的救市资金却只有七千亿美元,只相当于中国救市资金的一点二倍。人们只要对比一下中国和美国陷入危机的程度、两国政府救市计划的规模、以及救市计划出手的速度,似乎中国政府的决心要大得多,工作也要有效率得多。

“四万亿人民币”已经成了中国政府救市计划的代表性词汇,就像人们谈论美国政府救市的“七千亿美元”一样。只要人们在网上的搜索引擎上输入“四万亿”这个词,马上就会出现数以千计的新闻标题。例如,新华网的财经频道的标题是:“财政货币政策双管齐下,四万亿资金力撬国内需求”;上海证券报的中国证券网的标题是:“十一家券商热议四万亿财政刺激政策”;就连海外的财经时报的中文版的标题也是“中国四万亿投资谁受益”?

在被经济危机逼得焦头烂额和走途无路之际,“四万亿”的中国新闻在国内外的投资界和政界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焦点。世界银行的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干事、正在巴西参加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各国财经首脑、甚至不少国家的政府首脑都对中国政府的规模宏大的救市计划发表谈话,表示赞赏。中国的上海和深圳两地的股市也因此出现了强劲上扬。应该说,中国政府的救市计划在近期的确为市场打下了一剂强心针。

但是,任何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只要冷静地想一想,就会发觉这个“四万亿”计划的疑点很大。

首先的一个疑点是这四万亿救市资金的来源。虽然中国政府没有说明这四万亿人民币将从何处来,但是只要分析一下中国的经济实力,就不难发现,中国政府在两年内是拿不出四万亿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去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为二十四万五千亿元;全年的税收收入近五万亿元。为了救市,此次提出的四万亿元的计划,相当于其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六;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美国的救市计划只相当于其去年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五;联邦政府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八。如果中国政府严格执行现有的财政法规,控制财政赤字的规模,无论如何它也是无法得到这笔资金的。

另一个疑点是,为什么中国救市需要这么多钱?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一个最大不同点在于,任何一分钱的财政投资都会立即转变为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换言之,如果中国政府的四万亿是真金白银,那末单凭这四万亿的投资,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就可以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百分之十六,或者说在今后两年中每年增长百分之六左右。如果再加上四万亿计划之外的原来就能实现的经济增长,那末中国今后两年的年均增长速度将高达百分之十四以上。如果果真如此,“四万亿”就不是一个救市计划了,而是一个加速经济增长的计划。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中国政府投资四万亿本身只是一个刺激市场的宣传而已。通过最近两天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官员解释,实际上中国政府只能拿出一万一千多亿元的追加投资,希望由此带动全社会四万亿的投资。其实,对中国政府能够在不增加财政赤字的基础上拿出一万一千亿,笔者也是持高度怀疑的态度的。如果通过增加财政赤字的方式来追加投资,在中国现有的情况下,不仅难以带动社会投资,反而有可能通过“挤出效应”压抑私人投资,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的官方媒体大肆渲染的“四万亿”对社会舆论是一种误导。政府利用这种误导民众的宣传方式管理经济是十分危险的。一旦政府的行为与它一手营造成的投资者和老百姓的市场预期出现巨大的差异,将会对经济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同时,作为“最高权力机构”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财经委员会居然在如此重大的决策中毫无发言权;而且对这种误导市场、误导民众的宣传也没有进行纠正。四万亿救市计划你信吗?

中国“股灾”历年救市争议有哪些

从周末的双降,到万亿养老金,到官媒安抚……再到昨晚的“三道金牌”。中国政府为了救市可谓不遗余力。但回顾历史,中国股市从来就不缺少各种政策托市、行政干预。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陆一指出,无论是1994年的“三大政策”救市、1999年的“跨世纪行情”、2007年的“股改行情”,还是2014年11月至今的“国家牛市”,政府对于股市的干预,无一不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

而中国“政策市”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5年前。陆一撰文详细介绍了1990年深圳股市从诞生到疯狂,再到政府出手干预的全过程。华尔街见闻摘取其中的一段:

1990年10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处级以上党政干部不得买卖股票。11月20日,深圳党政干部响应红头文件的规定,纷纷踏入股市开始抛股。

鉴于上述种种措施,持续上涨半年的深圳股市从12月8日开始掉头向下,自此开始了长达9个月的下跌,其间,深市总市值蒸发近八个亿,市场一片恐慌。

在这样的下跌中,1991年4月22日,刚刚拿到人总行同意成立批文的深交所出现了中国证券市场历史上空前绝后的零成交记录。

深圳市政府面对连续9个月市场持续下跌的严峻局势,不得不在1991年8月19日召开有企业家参加的“救市”会议,动员机构入市,加强市场的支撑力。然而在这次会议上,所有到会的企业家们,没有一个出面应声。此后直到1991年9月2日,深圳市政府连续召开五次“救市”会议,但仍未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

9月2日晚,深交所向市委书记李灏要求依靠政府财力救市。李灏问:“需要多少钱? ”深交所负责人说:“我们不要多,你给2个亿,把股票价格托起来,把股民的信心恢复起来! ”“我同意! ”李灏回答很干脆。市长郑良玉要求一定要绝对保密,遵循证券市场规则,巧妙自然地将股价托起来,唤起广大股民的信心,变熊市为牛市。

9月7日,正是龙头股跌得最惨的一天。深发展当天的开市价仅为每股13.70元,最低时跌到了13.40元。深圳救市基金以每天5000手(一手=10股)频率吃进,稳住龙头股,保持在每股13.7元。到9月29日,深发展股价已经恢复到每股14.95元。

10月3日,深发展一开市,就挂出了14.95元/股的价格。许多先前对证券市场丧失信心的股民们,又一次杀回了证券市场。 9月29日至10月3日,短短的几天,深圳证券市场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10月3日当天,深发展股价曾经冲到16.10元/股。随后,10月4日深发展的开市价曾达到15.85元/股。

10月上旬,深圳证券市场冲出谷底,股价上升幅度:深发展为50.68%,万科为74.47%,金田在此荣登榜首,创下了101.55%的最高记录。安达与宝安也都分别达到了67.09%和63.38%。

到11月14日,深证指数创下收报136.9点的当年最高记录,日成交金额也于11月13日达到1.1亿元的新记录。

陆一不无感慨地评论称:“25年前中国股市这第一个涨落,勾勒出一抹惊艳的深V,也奠定了中国股市最富特色的监管调控底蕴——以意识形态判断股市涨跌的背景;实施涨跌停板;加诸印花税;党政干部不能买卖股票;暂停IPO;国有股限制流通;党报评论员(内参)成为市场调控风向标;开创了政府动用资金打指标股托市的首个案例。”

在此之后,中国股市历次涨跌背后都不乏政府“有形之手”的参与。《环球人物》杂志曾在文章《朱镕基与中国股市:创办上交所,3次救市》中,详细介绍了朱镕基对于稳定中国股市起到的作用。文章指出,从朱镕基1991年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到2003年卸去国务院总理之职,12年间,有3次比较明显的股市波动,都在他的努力下回归平稳,没有引发大的震荡。

1992年,中国股市从5月的1429点一路跌向11月的386点。朱镕基果断要求政府出手,稳住了股市,据《环球人物》:

在去英国访问前,他还给证监会和上交所的领导打电话,要他们一定稳住股市,不能再跌了。证监会和上交所有关同志很快布置救市,提出让二纺机等所有上市公司拿出募得资金的10%,买回自己的股票,回购托市。此外,他们还组织本地和外地券商入市,让杨怀定等股市名人带头买股票,又鼓励深圳股民在上海买股票,并放慢新股上市速度。多管齐下,让1992年的股市下跌势头得到遏制。

1993年,中国经济冲向新一轮高峰,全国基建投资猛升,货币投放增发同比高达34%,同时社会总需求强力扩张,拉动了通货膨胀。到了春夏之交,金融混乱达到顶点。朱镕基接连出手,稳住市场:

当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颁发了轰动全国的“十六条”,整治金融乱象。同时,中央任命朱镕基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他约法三章:一、清理违章拆借;二、不得竞相提高利率、不得收取贷款回扣;三、银行不得向自办实体注资,自办实体和银行脱钩。此外,他还采取铁腕手段,命令属下的行长们在40天内收回计划外的全部贷款和拆借资金。“逾期收不回来,就要公布姓名,仍然收不回来,就要严惩不贷。”在如此严厉的措施下,到7月底,拆借的资金收回来332亿元,还增加了405亿元的储蓄,一片混乱的股市回归平稳。然而,第二年7月,上证指数又出现了暴跌。朱镕基接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报告后,立即布置救市,采取了“半年之内不发新股,对信用良好的机构给以银行融资,组织养老基金入市”三大措施。同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相继成立。这些银行由政府投资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对于股市稳定起到积极作用。这一轮股市波动就此止住。

1997年夏天,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亚洲经济出现危机。自1997年5月到1999年3月,沪深股市都是弱势调整,股指越走越低,金融机构和散户们经历了难熬的“熊市”。朱镕基采取了基金入市,降低印花税等措施,再次激活股市。:

1999年4月,朱镕基在美国纽约访问期间,特地参观了纳斯达克证交所,并为当天的股市开盘。回国后,朱镕基就股市的发展提出了8点意见,其中包括要求基金入市,降低印花税,允许商业银行为证券融资等。此外,他还指示尽快制订和颁布上市公司管理条例。5月18日,证监会向八大证券公司传达了朱镕基的8点意见,研究了落实政策。第二天,中国股市立即上涨。6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标题为 《坚定信心,规范发展》,指出“调整两年之久的中国股市开始出现了较大的上升行情……近期股市反映了宏观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市场运行的内在要求,是正常的恢复性上升。”文章还强调,证券市场的良好局面来之不易,各方面都要倍加珍惜。此文发表后,股市再次出现大涨,从6月15日的1387点激活,6月30日最高达到1756点。

股票市场与经济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中国股市和经济是独立运行的,股市都崩溃了,各公司照样正常运行,这是中国特色.导致大跌的不是经济问题,而是直接改变资金面的大小非问题. 熊市继续着熊的步伐,一切配合机构出货股评的鼓噪声在熊掌下一片狼迹,所谓的反转不过是机构再次给个人投资者编织的一幅美丽的梦而已,既然是编织的,当机构出货目的真正实现后,梦就该醒了.破1800后大盘已经连续9个交易日在均线下横盘运行了,虽然和前期连续下跌比比较缓和了,但是又在重复以前熊市的老套路了,如果后市继续被均线压制横行无法放量突破(当然需要很多有利因素来支持),那习惯性的大跌小心再次来到,昨天美国大选结果出来了,美国带动全球股市上涨,但是该消息不具备实质性作用奥巴马上台也还得面对布什留下来的烂摊子,救市资金还是一样的杯水车薪,金融危机还会继续下去,最新消息美国社保基金亏空缺口高达1300亿美圆,而据统计该数值将达到3040亿美圆,那8500亿的救市资金都还没着落,这金融危机下的新的帐单又来了,美国的经济风暴无法避免,而且还有加重的危险(持续时间估计3年甚至以上),而国内导致大跌的大小非问题,还是A股的顽疾,它们带来的抛压,带来的资金面的长期空头压制多头无法避免,熊市也就无法避免,固执的看多者反复的抄底行动带来的只是机构的反复出货熊市时间延长而已,而且现在机构也撕掉了价值投资的遮羞布,天天超短线操作,把散户玩弄于股掌之中今天涨停说不定明天就跌停了,资金游动过快,对行情的持续性并不好。 而中国交通运输部门“酝酿”5万亿的投资计划也刺激了昨天的高开高走,请看清楚是酝酿这两个字,前期机构也传出消息财政部要酝酿3万亿资金救市但是第二天财政部就辟谣了导致头天追涨的短线资金全部被套,而这个消息不排除也是机构放出来的配合做短线甚至出货的套子。 证监会前主力周道炯表示民间还有20多万亿的资金可以进入股市救市,看来政府已经在盘算着在怎么把这些资金吸进来接大小非的筹码了,既然政府已经在盘算从民间套钱了,那大小非政府较长时间内还是没有解决的希望了。政府决意让市场和民间资金来消化大小非的烂帐。 而基金最新报表显示除了一家新发基金还没建仓外,其余股票和指数型基金全部亏损,只是亏损多少而已,这已经表明了未来的趋势,机构在大小非的抛压下只有边打边撤退的份,炒短线减少损失也是被避无奈,只要机构继续撤退未来大盘新低无法避免。机构的仓位越低,未来的走势可能越不好看,这次印花税行情机构出货接近千亿,散户被套资金也是近1500亿,血的教训再次放在投资者面前,在导致大跌的大小非没解决前凭主观愿望希望迎来反转行情本来就是个不顾现实的梦,机构在巨大的大小非面前都选择逃命的时候,个人投资者凭什么去迎接反转行情?大小非还不解决下个目标暂时是1500了, 永远站在大多数疯狂投资者的对面可能也是理智之举!在大多数人疯狂失去理智和判断力的时候保持一份警惕心没有坏处。而中长线趋势投资者这次大盘如果看低到1500附近时可以开始分阶段选择股票小幅度建仓了,3季报显示部分业绩好的次新股成为这次机构重点建仓和加仓的品种,而未来大盘从单边下跌阶段进入震荡横盘阶段后,这类次新股可能成为引发大盘反弹的排头兵,可以开始筛选股票做功课了,仓位维持轻仓,保留主动权就行了. 可交换债:稳市又一"定心丸"? 可交换债券与可转换债券一样,也具备赎回、回售的条款,以及向下修正转换价的可能性。可交换债业务的推出,让“大小非”股东多了一种市值管理、债务融资的工具。对投资者而言,则多了一种新的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 从发行股东角度看,在市场逐步企稳转好的前提下,所持股票在交换期可以溢价出售,价格将比目前市场价高出20%至30%,可以获得当前融资,解决迫在眉睫的资金困境。从投资者角度看,如果市场转好上涨,投资者拥有的换股期权将转化为实利,从而分享股价上升的收益。但是该政策都是在一个假设前提下才会有作用,也就是市场逐步企稳转好的前提下价格将比目前市场价高出20%至30%,但是现在是牛市吗?谁愿意去在下跌市中赌股市将长期上涨??又让散户去消化吗?而且该政策还存在很多不好解决的问题,大规模发行也面临一些障碍。一方面,换股价格难以确定;另一方面,大规模发行可能会影响到大股东的控股权,大股东会愿意吗? 对于“小非”而言,可交换债的发行门槛稍显严格。证监会要求发行可交换债的股东最近一期末的净资产额不少于3亿元,且最近3年可分配利润不少于公司债券一年的利息。这使得“小非”不太可能成为发行主体。 既然小非不具备资格,大非又会因为股权受损,大非会主动伸脖子挨宰吗?那该政策真的能够解决大小非问题吗?文字游戏是政府最喜欢玩的,其实把字眼看清楚了什么也不是。 首先救市就需要钱来救而这最基本的东西做为世界第一富裕的国家美国却出现了很尴尬的事欠的外债数十万亿没法还完的情况下经济又出了问题(次贷危机涉及的负债额超过3万亿美圆,后续陆续有企业破产累加负债值无法避免)美国是除中国以外的唯一一个可以靠强大的内需度过经济危机的国家但是这次正好出问题的是内部问题而不是外部问题,所以这和上次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不可同一而语如果这次危机在美国捉襟见肘的救市资金下扩大成全球金融危机,那可以毫不避讳的说美国可能经历超过5年的经济衰退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在中国肯定不可能独善其身现在的冲击只是开始而已,中国扩大内需的策略也是刻不容缓. 客户向证券公司借资金买证券叫融资交易.客户向证券公司借入证券卖出叫融券.该消息初期对入市资有限,在很长一段时间后走上正轨后(可能在3年以上),规模才可能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而且通过国外市场显示,融资融券发展到相对平衡后有助涨助跌的左右,但不会改变大趋势,如果在牛市中该消息是利好,因为会放大上涨的势头,而在熊市中该消息一定程度上是很大的利空,因为下跌趋势也可能被放大,该政策是把双仞剑,在不同的趋势中作用正好相反,由于该制度涉及业务担保品、保证金强制规定、强行平仓制度、结算风险基金、信用等级制度等,必须要注意因杠杆投资带来的远超过以前的投资风险。 当然作为想出货的机构,就算是利空,机构、股票和媒体也会忽悠个人投资者一直看多该利好政策,并认为该政策是实质性的利好,当然他们只想让个人投资者这么认为,他们心理很清楚,该政策可能几年内对股市都不会产生什么利好,甚至可能因为熊市中的助跌作用是股市跌得更厉害,而借所谓的利好出货,个人投资资金接盘的意愿更大,说到底和印花税政策一样的是掩护机构出货的遮羞布。 9月“大非”减持数量为1.47亿股,小非”9月的解禁数量为1.58亿元,但减持数量却高达3.05亿股,说明此前解禁未卖出的“大小非”纷纷选择在9月出逃。救市行情成出逃良机.而10月份的资金进出统计大资金还是以出逃为主对比这几个月的股市走势,能清晰得出一个规律:行情好,走势稳,大小非跑得就越多;反之,则减持少。 如果导致这次熊市的大小非问题真的如国家通过新华社评论所暗示的让时间来解决,那解禁高峰期后的2011年才有希望,走出底部调整到位.主力出货的行情没底.底是机构大规模建仓抄出来的不是散户建议稳健对安全要求较高的投资者不介入,持币为主轻仓观望. 导致大跌的大小非问题直接导致了资金面的失衡,空方长期压制多方,而在这个长期趋势中资金面被空方占据,行情自然是长期震荡走低.这就是股票为什么老跌的真正原因.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请谨慎采纳朋友

采纳哦

股市中的国家队指的是什么?

股市中的国家队指的是管理着巨额资金且在股市中投资的国家级政府部门

国家队,顾名思义不是一般的队伍,而是上升到了国家层面。现在在股市中有多支国家队:比较早投入的社保基金,不久前为救市而来的中央汇金、证金公司,还有即将入市的养老基金。这些部门都属于国家级政府机关,管理着庞大的资金,而且投资不能有所闪失,对股市的走势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俗称“国家队”

128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