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改革银行业显著提升
10月30日,首创股份以湖南首创为标的资产的债转股业务落地。本次债转股以总规模不超过5亿元债转股置换存量债务。全部交易结束后,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将成为湖南首创公司股东。
“十三五”期间,我国提出要推行“三去一降一补”,推动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作为推动结构性去杠杆的重要途径,债转股为“三去一降一补”的推进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债转股也是防范化解企业债务风险的有力手段。
在帮助企业去杠杆的同时,金融业积极引导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和库存。“十三五”期间,我国钢铁、煤炭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从2016年到2018年,我国通过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顺利完成了去产能、去库存的阶段性任务。
数据显示,2016年到2018年,我国钢铁和煤炭分别压减淘汰落后产能1.5亿吨和8.1亿吨,煤电淘汰关停落后机组2000万千瓦以上,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目标。
在去库存方面,2015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71853万平方米,位于历史高位,而这一数据在2019年末下降到4982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9%。
与此同时,银行业还通过信贷结构调整,引导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近年来,各家银行将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向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特别是今年疫情发生以来,银行业迅速将信贷资金投向包括新基建、生物医药、在线教育等在内的新兴行业,在帮助缓解疫情冲击的同时,为经济恢复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结构的调整,也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普惠发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
2019年2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发展普惠金融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金融系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要求,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普惠金融发展新格局。
近期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20)》显示,当前,我国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报告称,“十三五”期间,我国已经基本建成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同时,金融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便利性明显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更加多样化,尤其是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现代信息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疫情发生以来,人们对“非接触式”金融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加速了金融业的数字化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也乘势而起。
“过去几年,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领域做得还是非常多的,普惠金融的增长速度很快。特别是各家金融机构大量采用数字化技术,在数字普惠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疫情防控期间,银行机构线上业务的服务替代率平均水平高达96%,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成为当前普惠金融发展的主流。
此外,为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各家银行都针对小额贷款客户需求开发了专属贷款,客户可根据自身需要申请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的贷款,帮助个体工商户和有小额贷款需求的小微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十三五”期间,在政策引导下,金融业将大量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各行各业。今年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通过综合运用降准、定向降准、MLF、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了市场整体利率稳中有降。
截至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分别为10.9%和13.5%,较上年同期提高2.5个和2.8个百分点,明显高于上年。融资成本明显下降,9月企业贷款利率为4.63%,同比下降0.61个百分点,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夯实基础以新基建为代表行业崭露头角
如果问“十三五”期间有哪些新兴领域受到市场格外关注,新基建便是其中之一。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时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开始,短短两年时间,在国家密集部署和市场热烈响应之下,新基建迎来风口。
今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并提出将从四方面促进新基建发展。随后,各地的新基建规划纷纷出炉,如上海市政府出台《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初步梳理了未来三年实施的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广州市为该市首批73个重大数字新基建项目举行线上签约仪式,签约项目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北京市在《北京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中提出“扩大5G建站规模,加大5G基站选址、用电等支持力度,2020年实现5G基站新增1.3万个,累计超过3万个,实现五环内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室外连续覆盖,五环外重点区域、典型应用场景精准覆盖”等具体规划;深圳市确定首批新基建项目95个,总投资4119亿元,预计年内可形成投资100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