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首富李振国:现实版中国合伙人 青春约定终铸成“单晶帝国”
不过,对很多关注陕西资本市场的人士来说,被誉为光伏行业单晶龙头、单晶帝国的隆基股份并不陌生。
这家成立于本世纪初的民营企业,只用了短短十数年时间就问鼎“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并荣获“2016年中国主板上市公司价值百强”称号。
青春约定终成商业帝国
在一些证券论坛上,投资者戏称隆基股份是典型的“夫妻店”。不过,从隆基股份的发展史和创始人之一的李振国的经历来看,似乎用中国合伙人来形容更为合适。
199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物理系的李振国,分配到陕西华县华山半导材料厂工作,不安于现状的李振国,在这里干了两年后递交了辞呈。
后来,他到西安理工大学帮建单晶生产线,并在2000年创建了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这就是隆基股份的前身。
根据企查猫工商信息显示,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为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2月14日,法定代表人为李振国,注册资本为199589.0829万元人民币。
不了解隆基股份的人都猜测,这家公司的名称是否取自于唐玄宗李隆基,暗含繁荣盛业的美好期许?
事实上,李振国等公司创业者大部分毕业于兰州大学,多年前在校园里仰望江隆基老校长塑像的下午,是他们这一级学生集体的入学教育。“今后出去做企业就要取名隆基”,也是同学间尊师重道的约定。
怀着满腔热情,以老校长严谨治学的精神办企业,青年时代的梦想最终变为现实。1993年,张承臣和其他四位同学一起在抚顺创办了抚顺隆基(现为沈阳隆基),致力于磁应用领域的研发和拓展,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磁性装备供应商。7年之后,李振国在单晶硅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后,也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企业——西安隆基。目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商。
钟宝申、李文学、李春安、张长江、陈红、马炳仁,这些曾在兰大读书的同门,毕业十余年后,均告别了各自不同的事业,重新汇聚在李振国一手打造的单晶帝国中。这些人生遭际,似乎是真真切切发生在现实中的、另一个版本的中国合伙人故事。
“可能是一种宿命感”,马炳仁说他们这些同学都觉得,李振国的厉害就在于能够数十年坚持只做一件事,把这件事不断做大做好。
在公司随后的发展中,钟宝申(隆基股份董事长)、李文学(隆基股份全资子公司乐业光伏总裁)、李春安(隆基股份董事)等等这些曾在兰大读书的校友,也在毕业十余年后,告别了各自不同事业,重新汇聚在李振国打造的单晶帝国中。
《中国合伙人》上映的时候,李振国和妻子李喜燕一起去电影院观看。影片结束音乐响起的时候,李振国说,“我怎么没感觉我们当年创业的时候像他们这样苦啊?”
“怎么没有啊?我都帮你记着呢。”李喜燕给他一一列举,往事就像放电影一样再次浮现在李振国的脑海中。
李振国感慨地说,1990年,我走出校门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华山半导体厂的车间里拉单晶,我这辈子差不多就干了这一件事。
数年来坚持降低成本
13年前,在那个还是“拥硅为王”的时代,光伏是切切实实的全球新兴行业。施正荣等“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纷纷回国,开始打造属于他们各自的光伏帝国。
当时,李振国的隆基还是一个只有十几台单晶炉的小厂。
是否要继续单晶路线?还是和多数国内企业一样走上追逐多晶硅的大潮?他认识到这是关系到企业未来生死的重大战略问题。
“光伏行业的服务本质是什么?”李振国和他的团队反反复复思考,最终得出结论:那应该是从最终客户的价值来考虑,也就是发电成本的降低。
经过缜密的研究,最后他们得出结论,未来光伏发电的主流路线是单晶高效电池。
也正是基于最终客户的价值这一出发点,隆基几年来一直坚持走单晶的技术路线。
光伏3.0时代:机遇中蕴藏挑战
去年7月,李振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分布式光伏在2017年正式进入3.0时代。
这两年,隆基股份的组件功率快速提升,260W、270W、280W、290W,一步步跨越向前。如今,300W组件也已实现量产。
300W组件的量产,代表了人类利用太阳能发电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未来两年,300W预计将成为组件的入门标准。
随着以300W为代表的高效优质组件应用于分布式领域,标志着光伏行业最领先最前沿的技术产品不再只是国家光伏“领跑者”计划、地面电站的专属,而是开始走向千千万万终端用户。
3月13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在光伏先进技术研讨会上指出,过去一年中,我国光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分布式成为新亮点,但市场还存在一定问题和困难,如部分项目可靠性差、分布式补贴有所下调等。
同时他也提醒,2018年,占全球市场80%以上的中、美、印、日四大市场均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且美、印等国正在高筑贸易壁垒,外贸形势不容乐观。此外,随着平价上网步伐的加快,大型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光伏项目的补贴力度都有所下调。
关于今年的行业形势,王勃华认为2018依然是丰收之年,全球市场仍将保持一定体量,我国分布式光伏将进入迅猛发展期,在全国装机中的占比也将继续提升。新的一年,技术竞争、成本竞争和价格竞争将会更加严酷,企业间的整合重组,产业的技术升级,落后产能的加速退出将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