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旅游业不能破坏生态红线”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密云区委书记夏林茂
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和快速发展的关系。
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随着产业升级,越来越多白菜心的产业发展起来,比如高精尖的科技研发、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高产值少污染,生产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就会解决。
谈功能定位
各区不能都干一件事情
北青报:新版的北京城市总规,对不同的区有不同的定位,密云作为生态涵养区,怎么认识这种不同的定位?
夏林茂:不同区域自然地理条件、生态环境、发展阶段都不一样,有些地方是主要建设区,有些地方是生态屏障,密云是北京最大的区,森林覆盖率超过60%,是国家生态文明先行区,这些不同的定位都是基于各区方方面面的基础条件进行科学划分。
北青报:在保障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不能大规模发展高污染高耗能的工业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
夏林茂:不能各个区都去干一件事情,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比如高端的、生态的、高科技含量的农业,放在城市核心区没有地方,放在密云就比较合适。另外,密云的生态旅游资源非常好,人们周末可到密云休息放松一下。
但是,发展旅游业也不能破坏生态红线,人数到了一定程度容量上限,环境指标就下来了,所以要有一定限度。还有环保产业、绿色金融产业,包括怀柔科学城有32平方公里在密云,如何跟高精尖的科技创新产业相结合,这都是值得研究的。科技和人才在将来的发展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城区有些高校等疏解到郊区,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谈环境保护与GDP
生态保护也是政绩
北青报:以前不少地区的发展中追求GDP,产业项目大干快上,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现在是不是已经告别了只看GDP的情况?
夏林茂:以前有的地方单纯为了追求GDP,什么产业都不管不顾,这是因为当时的关注点是GDP、如何致富,走到今天肯定是不行了。
总书记说过,要看GDP,但是不唯GDP,GDP快速增长是政绩,生态保护和建设也是政绩,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和快速发展的关系。我们要考虑在保护生态环境下如何去发展,国际上很多大的城市环境非常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一定低,恰恰是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他们创造了很好的发展条件。
北青报:如今从中央到地方都将环保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怎么看待这个趋势?
夏林茂:纵观历史,很多国家都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物质文化需求满足了,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就都提出来了,因为环境污染了,可能对身体健康会有影响,健康都没有了,何谈美好生活?比如空气质量,我印象里小时候天也经常灰蒙蒙的,但当时都没当回事儿,现在吃穿不愁,就开始关注空气不清新这些问题,这就是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
谈发展与环保
产业升级解决生产与环境的矛盾
北青报:为了保障生态环境,会有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不获批的情况发生,这会给经济增长带来损失,如何看待这个矛盾?会不会纠结?
夏林茂:客观地说,有的高污染企业项目停产就会减少GDP。比如为了保证空气质量,关停退出高污染的企业,其实就是拿GDP、财政付出来换一片蓝天。政府买单,企业也有损失,但是为了还老百姓一片蓝天,这方面就要做出牺牲,这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不光是政府层面,可以说全社会的思想认识都统一了,企业自己心里也明白,他们也在转型,只是快慢问题,有的舍不得那些钱,转得慢点,有的快刀斩乱麻。但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是大势所趋,谁都不可能螳臂当车,挡住历史前进的方向。
另外,随着产业升级,越来越多白菜心的产业发展起来,比如高精尖的科技研发、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高产值少污染,生产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就会解决。
北青报:具体到密云,如何在保证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夏林茂:结合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幸福产业,是密云下一步比较契合的方向,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这些都是幸福产业,这是一种差异化的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绝不会是单一的经济考核,是多方面多指标的考核,目前还没有一个细的考核指标,但是市里有产业禁限目录,不能干的就不能上。
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摄影/本报记者 崔峻
作者:李泽伟 崔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