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花展主题花,从百合、天竺葵,到大丽花,说明了什么?
花展只有主打“新奇特”来博眼球这一条路?
3月22日(周四)开幕的第十二届上海(国际)花展或将另辟蹊径。从荷兰引进的50多个新优品种共两万多株大丽花,除了担任本届花展的主题花之外,还将接受为期至少一年的观察和试验,经过优胜劣汰,筛选出一批在上海城市绿化中有应用潜力的花卉。
主题花要“好养活”
从追求表面的华丽,到思考实用性,进而将适合上海气候环境的花卉推荐给更多的家庭,打造“绿城”“花城”,这样的转变正在上海各类花展中发生。
查看近三届上海(国际)花展的主题花,就能明显感到这种变化:第十届是百合,第十一届换成了天竺葵,今年则是大丽花。如果将后两者和百合比较,那么后两者的特征就是“好养活”。
“好养活”的大丽花,在上海植物园内盛开 邵剑平 摄
“花展办了十二届,受到广大市民认可的同时,也有不少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上海植物园副园长毕庆泗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前年大规模展出的百合虽然观赏性很高,但比较娇气,并不适合地栽,多以鲜切花这样“寿命”不长且较为浪费原材料的姿态来展示,要经常更换才能保证整体的展出效果;加之百合大多数都为“舶来品”,其种球采购自荷兰,再到上海植物园进行培育、催花后对外展出,各环节累积起来的成本不菲。
相比百合,天竺葵和大丽花是两种更符合绿色、低碳和节约型社会理念的花卉,其花期很长,养护容易,省去了频繁更换的消耗。
据毕庆泗介绍,大丽花是世界名花,但有名并不等于娇贵,其以品种多、颜色丰富、生命力强等特点著称。大丽花原产于墨西哥,目前世界多数国家均有栽植,据不完全统计,其品种已超过3万个,是世界上花卉品种最多的物种之一;颜色以红、黄、橙、紫、白等为主,几乎所有颜色都有;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花茎直立粗壮,可高1.5米至2米,因此被墨西哥人视为大方、富丽的象征。
大丽花的颜色丰富 陈玺撼 摄
据上海植物园透露,如果一年中天竺葵、大丽花的种植达到一定规模,预计能为花展主办方节约两成左右的布置用花材成本及换花的人工成本。
天竺葵的“淘汰赛”
不过,要从苗圃到家庭,不少花卉还有一大段路要走,其中关键一步是克服原生地与上海气候环境的迥异,否则无法适应存活,大规模推广就无从谈起。
记者了解到,15℃至25℃是大丽花较为适宜的生长温度,在理想状态下,其花期可横跨夏秋两季,尤其是凉爽的秋季,大丽花开花最大、最艳、最盛。然而,上海夏天的高温闷湿气候,尤其是阳光曝晒和雨涝,会让大丽花“吃不消”。
毕庆泗表示,为迎接上海气候环境的挑战,上海植物园和相关园艺单位组成了专门的课题组,对50多个品种的大丽花进行“淘汰赛”,最终留下适应性良好的品种,进而重点培育,最终向上海城市绿化输送。
去年的天竺葵已经开了个好头。50种、近5万株天竺葵经过优胜劣汰,其中的糖果系列、中子星系列、龙卷风系列等经受住了考验,被广泛推广到城市绿化,可在人民广场、常德路、静安嘉里中心等地的绿化带或花箱中找到它们,许多市民的花盆、花坛和阳台上也能发现。
去年,天竺葵经推广,走进了许多上海市民的家门 陈玺撼 摄
花展转型为平台
除了发掘新的城市绿化,用天竺葵、大丽花替代百合,还有更深层的用意。
从长远来看,以百合为代表的“舶来品”在上海各座公园大规模种植,无法体现本土园艺的水平,对本土花卉产业的推动作用也十分有限。近年来,樱花、郁金香等观赏性强的花卉在中国走红,的确将各座城市的春天点缀得鲜艳夺目,但冷静反思,这些花卉及其种球、幼苗大多都是从国外直接购买,价格相对较高。有些花展举办一届就在“买花”方面耗资上百万元,繁荣了国外花卉产业,却对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冲击,影响了自主研发的积极性。
时至今日,花展上的郁金香仍相当依赖进口 张海峰 摄
据透露,国内天竺葵品种的自主研发正在推进中,一些企业已经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等待种苗数量充裕后便可推向市场;大丽花经过初期的栽种试验选出适应性好的品种后,也将送到一些苗圃“练手”,为打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铺垫。如此一来,上海(国际)花展将转型为壮大本土花卉产业的平台。
业内人士指出,开发一个新品种花卉,至少三年,有些更是耗费了一代人的精力,期间要进行杂交育种、适应性试验、扩大培养繁殖等多个环节。就算开发出了一个适应性、稳定性都不错的新品,还须接受市场考验,如得不到认可,前期辛苦研发都泡汤了。这些风险,让不少有志于走自主知识产权之路的人士踟蹰不前,甚至有了“养花不如直接买花”的想法。而花卉产业平台的搭建,将有效降低研发者的前期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