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蚕茧拉丝1200米成品90%出口 绵阳产超6A生丝成国外奢侈品行业指定原材料
据了解,天虹公司生产的生丝90%都出口国外高端奢饰品企业,2014年APEC领导人“新中装”和2016年G20峰会丝绸用(礼)品所用生丝主要原料,也来自此产品。
近日,记者就对这个全国唯一一个春季只养雄蚕,有着全国第一个蚕业院士工作站的产业园进行了探访。
引进高级雄蚕种 一颗茧能拉丝1200米
全年90%产量出口国外奢侈品行业
“这是今天运往欧洲市场的第四批顶级生丝。”3月17日,绵阳涪城区桑蚕产业园,天虹丝绸公司办公室主任曾红说,在蚕丝加工成6A级生丝之前,早已被预定。“每年有150吨左右超6A级雄蚕生丝出口国外高端奢饰品企业,占总产量90%。”
1984年,曾红考入西南大学蚕桑专业,1997年毕业后,她回到绵阳进入蚕茧站工作。这么多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惯于一家一户栽桑养蚕的生产模式遇到了极大挑战。在曾红看来,其根源在于,分散经营的模式局限了蚕茧的品质,而这又导致一般品质的蚕茧价格持续走低,无利可图迫使农户砍伐桑树,转入其他产业。
如何破局成为摆在曾红和同事面前的难题,经过考察和实验,他们打算走一条品质提升、生产高端生丝的路线。
基于此,天虹丝绸集中流转了7800亩土地,对土地进行田型整理、修建沟渠、统一栽种桑树,同时每20亩桑园还配套建设了蚕房和蚕台,围绕省力化、工厂化、农场化的养蚕道路,逐步建成标准化桑园。
有了优质桑园,天虹还从浙江引进了“秋华× 平30”雄蚕,经过培育,这种类型蚕种,在小蚕出生时,雌种因基因致死,只留下雄蚕。
“雄蚕茧茧层率及出丝率高,且蚕丝纤度适中均匀、强度好、清洁度高,有优异的强抱合力、高强伸度等性能。”曾红说,普通茧只能拉800米,而他们的茧可以拉丝1200米,目前他们也是全国唯一一家春季只养雄蚕的地方。
曾红说,缫丝超6A级雄蚕生丝,需要确保蚕茧的品质,但采桑叶、育小蚕等关键时期,对劳动力需求较高,以20亩桑园为例,最高峰就需要8个人。
目前,涪城区蚕茧、生丝的品质稳步提升,如今已成为整个行业的标杆,也成为欧洲奢侈品牌原材料指定供应商。而超6A级雄蚕生丝也被业内叫做“软黄金”,每吨高达60万元。
成立院士工作站
入选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案例
3月中旬,春意正浓,涪城桑蚕园内的桑条已发芽,冒出点点翠绿。曾红蹲在桑地边,抛开泥土,渐熟的桑枝蘑菇漏出菇头。随着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推进,桑蚕产品的衍生经济也渐渐起步。
作为从事30年蚕桑养殖工作的专业人士,曾红单位技术人员在两年前便开始尝试利用桑树枝叶、谷壳为基质栽种蘑菇。现在通过废弃桑枝条种植桑枝食用菌,年产鲜菌1000余吨,年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每亩桑园净利润增收2000元。
灵感来源于曾红的大学老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蚕学专家向仲怀教授。“冬季土地闲置,收割后的桑条需要处理,为何不种点菌类?”
201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蚕学专家向仲怀成立涪城现代蚕业院士工作站,并组建科技开发中心、蚕种孵化中心。拟建立现代蚕业技术体系,开展多元化现代蚕桑产业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指导蚕桑丝绸文化特色项目建设与品牌打造。
成功研发空中滑轨式多层可变蚕台、移动蚕盒车、智能补湿器等多项专利产品,推广应用蚕业科技成果20余项,研发新型实用技术1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10项。同时在加大与浙江农科院、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时,积极开发实用新技术、新产品。
为了带动当地蚕桑业发展,天虹丝绸还搭建了一个利益共同体:“企业+家庭农场+农户”一体化联结,农户分散经营,天虹丝绸还聘请了250余位技术人员,免费为合作农户提供技术指导。
技术人员的收入直接与被辅导农户蚕茧品质相挂钩,从而确保在分散经营模式下,各个环节品质得到有效控制。农户免除了技术风险,且不担心市场波动,生产积极性高,蚕茧供应得到质量保障。“我们入选了2017年全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案例,政府的肯定和支持也是公司坚持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