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衡水市市长吕志成:坚持高质量发展,打造“中科院+、院士+、硅谷+”
着力建设京津冀创新发展和产学研合作基地
“衡水是典型的‘三无’地区,无央企、无驻军、无高校,而且地下没有矿产资源,但衡水历史上人杰地灵,现在也是人才辈出。因此人力资源就是最大的资源,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人的优势,是衡水市委、市政府着力思考的重要课题。” 全国人大代表、衡水市市长吕志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近年来,衡水高新区坚持以科技蓄积发展新动能,优先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以每年1亿元财政资金的幅度递增,2017年财政投入科技研发资金9.5亿元,研究与开发投入达5.6亿元。
吕志成表示衡水市按照2017年9月河北省省长许勤调研衡水高新区时的要求,按照“存量绿色化、增量高端化”的路子,坚持把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着力建设京津冀创新发展和产学研合作基地。
吕志成介绍,衡水市始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把高质量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着力打造4个+,即中科院+、院士+、__+、硅谷+,具体来说:
一是“中科院+”。近年来,依托中科院衡水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规划建设了总投资28亿元、占地730多亩的衡水科技谷,与中科院所属的过程工程研究所、工程热物理所、微生物研究所、信息情报中心等12家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同时,以中科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院两校”为重点,持续扩展“中科院+”的“朋友圈”。
二是“院士+”。目前,全市共建成了12家院士工作站,与韩布兴、张懿、汪懋华、康绍忠、杜善义等21名院士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骨干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争取达到20家。
三是“__+”。目前,已经有两位__专家项目落户衡水。同时,正在谋划建设衡水千人发展研究院,今年将举办衡水湖千人发展论坛和电子信息项目对接会,争取每年最少引进 3 名国家__专家。
四是“硅谷+”。去年以来,衡水积极承接美国硅谷转移转化项目。目前,正在谋划建设总投资12.6亿元的桃城硅谷产业园,今年上半年可具备入驻条件,并洽谈储备了8个硅谷高科技项目。
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国率先实行“一照通”
除了从硬件条件上下功夫以外,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也是衡水吸引人才、企业的重要措施。
吕志成介绍,2016年衡水市在河北省率先实现了县级行政审批局全覆盖,2017年又率先成立了市级行政审批局。下一步,衡水市将按照创建行政许可审批国家试点的要求,在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局开展“三同”(同权划转、同步下放、同标运行)工作,实现规范高效运行。同权划转,即市县行政审批局划转审批事项规范统一,按照市级划转的行政许可事项目录,县级对应划转,确保市县审批事项顺利衔接。同步下放,即市县行政审批事项统一下放,原审批部门不得再各自下放,有利于市县统一协调。同标运行,即审批中事项标准统一、软件平台统一、运行管理统一、行为规范统一、评价系统统一的“五统一”。
“在前两年推行‘先照后证’‘多证合一’的基础上,2017年我们在全国率先实行‘一照通’,建立了‘一窗受理、同步审批、制证送达、一码公示、一照通行、监审协同’工作模式,将涉企许可证的‘证’和营业执照的‘照’合一,实现一张表格提交申请、一个窗口集中受理、一个执照全部涵盖的‘一照通办’,只需扫描‘一照通’二维码,就能了解市场主体的所有信息,为市场主体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吕志成说,“今年我们将继续深化,抓好网上服务平台建设,有效打通信息孤岛,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最美湿地衡水湖的吸引力
除了在软件、硬件上吸引人才之外,吕志成表示被誉为京津冀最美湿地、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的衡水湖也是衡水的一张名片。
衡水湖水域面积75平方公里,相当于11个杭州西湖那么大,有东亚“蓝宝石”之称。湖区有植物383种,鸟类310种,是全球3条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2017年发现的青头潜鸭,属于全球极度濒危物种,极具保护价值。与此同时衡水湖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湖畔每立方厘米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6000多个,无愧于天然氧吧的称号。
“可以说有这么多院士、专家、学者看好衡水的发展,除了政府创造的条件外,美丽的衡水湖也是我们吸引人才的一大优势。”吕志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