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托管部总经理李勇:做投资者权益的守护者
下午好!
首先很高兴参加第八届北外滩财富与文化论坛,在美丽的上海外滩与业界共同纪念公募基金行业20周年。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做投资者权益的守护者”。1998年南方、国泰、华安、华夏、博时等首批基金管理公司成立,正式拉开了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大幕。20年来,公募基金行业快速成长,基金规模从40亿元增长到12万亿元,基金管理人由5家发展到127家,基金数量由5只增长到4841只,有效个人投资者账户数达到4.2万亿,公募基金行业已成为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托管人充分发挥第三方监督作用,保障投资者权益,托管机制成为促进基金行业健康发展、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下面我想从托管银行的角度谈几点看法。
一、公募基金行业与托管行业携手共进、蓬勃发展
1998年之前,国内资管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仅有的“老基金”存在资金混合管理、账务不透明、资金挪用乱用等问题,证券、信托等行业经常出现挪用客户资金、侵害投资者利益事件,信任缺失、监督缺位是当时制约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最大难题。《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后,公募基金行业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特别是《基金法》强制公募基金引入托管机制后,托管人与管理人作为共同受托人,分别履行保管、监督与投资管理的职责,在份额持有人、管理人、托管人之间形成所有权、使用权、监督权三权分立的治理结构。托管人作为独立第三方,为保障投资者权益、公募基金规范运作提供了制度基础和保障,对支撑公募基金健康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托管人的介入使得投资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与保管权分离,形成了科学的治理结构,有效地保障了资产的安全性;二是托管人对投资管理人的投资行为进行监督,督促合规运作,对投资管理人可能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提示和报告,切实保护了资产的安全;三是托管人通过核算估值、与管理人建立对账以及信息披露机制,促进基金产品实施净值管理,实现信息公开披露,保障了委托人的切身利益。
20年来公募基金一直采用最严格、最规范、最标准化的“强托管”模式,行业规模从最初不到100亿元发展到当前的12万亿元,并且历经A股市场多轮牛熊转换,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运行;与此同时,当下监管机构最为关心的刚性兑付、监管套利、投资资产穿透等问题,在公募基金行业也早已经得到解决。目前在国内大资管领域,公募基金是唯一一个获得市场普遍认可的子行业,完善的顶层设计和健全的托管机制对规范基金治理结构、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大资管全行业树立了良好示范。与此同时,随着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大资管行业快速发展,托管行业规模从2009年的9万亿增长至2017年末的120万亿,年均增幅超过40%,托管机制全面嵌入基金、保险、信托、银行理财、券商资管等领域,对资管规模的覆盖率由2012年的67%攀升至2017年近100%。可以说,20年来,基金行业与托管行业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成为我国金融行业规范发展的典范。
二、“强托管”将成为托管市场的主流模式
20年弹指一挥间,今天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大资管行业过去20年突飞猛进、蓬勃发展,2017年末,资管行业总规模超过120万亿元,其中银行理财29.5万亿元;基金、证券、期货53.4万亿元;信托24.4万亿元,保险16.4万亿元。快速发展的同时,大资管行业的各项风险也在逐渐暴露。
托管人作为第三方监督主体,深深体会到不同托管机制下金融风险的巨大差异,目前大资管领域存在三种不同的托管机制:一是“强托管”模式,在公募基金、全国社保、企业年金及保险资产等场内产品托管业务中,托管人承担共同受托职责,对投资过程的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实质性监控与监督,全面履行保管、清算、核算、估值、监督、信息披露等职责,有效防范挪用风险。在强托管机制下,我国公募基金行业从最初不到100亿元发展到目前的12万亿元,总体上保持了相对平稳的运行,开展场内投资的基金专户、券商资管计划等产品规模约7万亿元,保险资产10万亿左右,再加上全国社保、企业年金等,“强托管”模式下的资管产品规模合计约30万亿,在大资管行业占比1/4左右,这部分是大资管行业最健康的部分。二是“弱托管”(或“保管”)模式,在信托、银行理财及通道类的券商资管计划和基金专户等非标投资类产品中,托管人虽然开立托管专户保管现金资产,但仅对资金划款指令进行形式性审核,无法全流程监督资金流转情况。这种模式下,托管人由资管人选择,由于没有类似基金法那样的强制约束,托管人的第三方监督职能往往无法有效发挥。该模式下的资管规模70-80万亿,占比2/3左右。三是“无托管”模式,在部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领域、P2P借贷等互联网金融领域,尚未引入托管机制。这类产品处于无托管状态,风险较大。“弱托管”和“无托管”领域托管人独立三方监督机制缺失或者落实不充分导致风险高发,而应用“强托管”模式的公募基金最为规范、健康。刚才大商所李正强理事长讲,日本、台湾公募基金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之一是未引入强托管机制。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庞氏骗局操作者麦道夫,600多亿美元基金,18年无一笔交易、每天做一张虚假交易记录也没人发现,关键就是缺乏一个托管机制。因此,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资产管理产品应当由具有托管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独立托管,实施实质性的独立托管”。资管新规实施后,大资管行业的所有子行业都将实行强托管模式,在此背景下,托管人的地位更加重要,托管范围更加广泛,托管服务内容将更加充实。未来,托管人将成为资管新规最重要的落实者和推动者之一,可以为支持和保障公募基金以及资管行业健康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三、发挥第三方监督作用,做投资者权益的守护者
20年的发展实践证明,托管机制是保障大资管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石,托管人是资管公司的紧密合作伙伴,更是投资者权益的守护者,刚才李超副主席也对托管的重要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中国工商银行自1998年开办托管业务以来,一直在国内托管行业保持绝对领先地位,特别是过去三年,随着大资管业务的快速增长,工行托管规模增长了三倍,达到16万亿元,市场占比12%,四行占比高达35%,是工商银行所有业务中市场占比最高的业务品种,没有之一、就是第一,并且在行业标准制定、科技系统开发、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走在国内前列,工商银行作为亚洲第一大托管银行的领先优势也在不断巩固。2015年以来,蝉联《亚洲银行家》“亚太地区最佳托管银行”大奖。20年来,工商银行累计57次被国内外著名媒体评选为“中国最佳托管银行”。
展望未来,工商银行将始终坚持“专业创造价值、信任成就梦想”的价值观,认真履行托管职责,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为公募基金行业、大资管行业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纪念公募基金行业20周年,工商银行将在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指导和带领下,与各位同仁一道,不忘初心,继往开来,积极实施“全流程、穿透式”的强托管制度,扫除监管盲区,实现托管全覆盖,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为投资者创造更大的价值,为促进资产管理业务回归本源,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做出更大贡献。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祝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明天更美好!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业协会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