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自贸区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放管服”改革跑出加速度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四川新闻网成都3月31日讯(记者 陈淋)经济活力来自改革动力、开放红利和制度创新的激励。在中国西部,作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域,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正以改革、开放、创新“三驾马车”为驱动,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的重要引擎。

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规划面积达29.86平方公里,区域内坐落有金融机构云集的金融城、“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窗口——中国-欧洲中心、占地10平方公里的新川创新科技园、创新创业旗舰地——天府软件园以及菁蓉国际广场等,是四川省、成都市经济密度以及经济外向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的过程,就是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不断提高政府效率,让市场更加有效配置资源的过程。”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洪涛介绍,围绕贸易自由化与投资便利化,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深化“放管服”改革,加速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打通“最后一公里”,正是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改革的重要内容。

“带身份证,跟工作人员说清楚相关情况,不到半小时就拿到了营业执照。”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通过“口头申报、现场取照”简易登记模式,让成都市民李青华在成都高新区石羊工商所迅速领到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这是该模式发出的首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相关部门共享数据,实现了企业营业执照“一站式”办理。

为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成都高新自贸试验区挂牌后专门建立基本数据库和云端大数据池,通过在线协报建和协同审批平台,在三维BIM报建、“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实现部分流程的自动审批,大大方便了企业。

减一道程序,少几番折腾,市场正在感知政府之变:率先实现四川首个智能政务机器人为注册企业颁发营业执照,迈出了智能政府建设的重要一步;成功上线“政策在线导航+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自动为企业匹配合适的金融等政策,将政务服务时间从“5天×8小时”变为“7天×24小时”,为园区企业学好、用好政策提供了极大便利。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自贸区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金融、贸易等领域探索形成了40项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在成都市自贸办筛选的具有首创或优化提升的17个案例中,成都高新自贸区占9个;经四川省自贸办深化提炼后上报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的9个案例中,成都高新自贸区占3个。

“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体制已在成都高新自贸区基本形成。对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实行备案管理,办理时限由20多个工作日缩减到3个工作日内。同时,开展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申报登记制改革,在成都率先出台个体小额经营社区备案制度,截至2018年1月31日,已累计备案11135户,充分释放了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与放宽市场准入相联系的“三十二证合一”、全程电子化企业登记改革等多项试点,工商企业核名、注册登记等审批事项办理时限由15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服务满意度提升至99.6%。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方面,成都高新自贸区在四川率先试行“双告知、一核查、证照联动”的“212”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执法事项及其他行政执法事项实现全覆盖。构建知识产权“三管合一、三审合一、三检合一”的“三三制”模式,在全国首创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公检“双报制”。

“放管服”改革跑出了为民服务的全新加速度。成都高新自贸区对外公布“仅跑一次”和“审批不见面”事项清单,涉及经济运行、税务、基层治理、社会事业等687项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其中,“审批不见面”事项50项,总量占到群众性服务事项的87.1%。

成都高新自贸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深入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政务服务”,打造智能政务、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协同开放,着力打造四川自贸试验区核心区和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桥头堡。

(图片来自成都高新区党群工作部)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4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