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知名品牌倒闭了,于茶饮意味着什么?
融资只是餐饮企业发展路径之一
没有好坏之别
近期发生在餐饮界的两件事,在业内引发较大关注。
一是奈雪的茶完成A+轮融资,估值达60亿,被尊称为茶饮“独角兽”。
二是此前,著名作家、导演张嘉佳和“褚橙”策划人蒋政文合伙创立的“卷福和他的朋友们”餐厅倒闭。
一个是“饮”,一个为“餐”,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两件事有一个共同点,都涉及到了资本投资问题。
“卷福和他的朋友们”,是一个既有众筹又有金融资本关顾的餐饮明星品牌。它的倒闭,并不是个例。
倒闭的原因何在?2015年前后出来混的餐饮项目,到了“总要还的时候”了。这个“还的”正常周期,约为两年。要么,赚了钱“功成身退”;要么,亏了钱撑不下去。
或许,我们用“资本生命周期”与“网红品牌生命周期”曲线来研判“卷福和他的朋友们”更加中肯。噱头过后,没乘机修炼好内功,自然难以避免由盛转衰这一历程。
2
第二波退出潮即将来临
资本退出出现预期参考
不久前,来自中国私募基金前100强品牌的融资曝光及《投资界》相关数据显示,国内外大型投行2017年几乎全部撤离或者转战非餐饮的大消费领域,例如国际CVC、高盛、赛富亚洲,以及国内的英诺融科、青骢资本。
但是,很多餐饮人却出现了近三年餐饮投资很热的错觉,原因在于大量天使投资人与战略投资者涌现在餐饮人身边,同时出现的还有大量的孵化器和战略投资平台。
其实,目前主要是弘毅、天图、红杉、IDG等少数几个投资机构在恋战而已,大量碎片资本都是小打小闹。
资料显示,2014-2017年间,餐饮业共发生65起并购事件。其中2014年弘毅以近95亿人民币并购了Pizza express,2017年中信资本以近140亿人民币并购了麦当劳中国,成为了年度并购事件的主体。
但是,刨去这些个别的重大案例来看,近年来餐饮行业的并购热度是有所下降的。
特别是2018年,证监会还对上市公司并购企业也提出了各类隐形门槛。融了资的品牌,若实现不了IPO,并购又没戏,当初你是怎么要求资本的,未来资本就会怎么要求你。
小编了解到,2014-2017年,金融资本的退出方式中,6例为IPO,例如绝味食品登陆A股主板市场,周黑鸭、呷哺呷哺“曲线救国”,通过港交所上市等。还有3例是股权转让,2例是并购,2例是回购。
有分析师认为,2018年-2020年,金融资本对餐饮即将启动第二波退出潮。
这一波与第一波不同的是,涉足餐饮品牌数量庞大、涉及金额普遍较多,而且1年内是完成不了的,前后将需要3年周期。
更有甚者认为,这一波可能会有一二个震撼的餐饮资本(譬如IDG、弘毅、天图),突然退出一两个震撼的餐饮品牌,从而上演一场跌宕起伏的餐饮大片。
3
新茶饮可否独善其身?
提高内功是关键
那么,作为餐饮领域的新秀,新茶饮可否独善其身?
有分析认为,近几年来,随着资本的介入,奶茶店的成长空间很大。他们加快速扩张,通过自营模式来保持品控。
单从市场规模、体量的角度而言,中国茶行业的规模是一个千亿级的大市场,其增长动力十足,尤其在融入了新一代年轻人的消费角色之后,其增量想象空间巨大。
也有不同观点认为认为,奶茶行业的发展其实是围绕着消费升级进行的,行业天花板也愈来愈近。
尤其是在行业爆发阶段,瓶颈是生产端,基本上生产出来什么就能卖掉,这点和奶茶初期抢钱的阶段很像。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两三年,市场会进入洗牌和稳定发展期,大的品牌会出现,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街边店会被迅速挤压,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专业调查公司欧睿国家的相关数据就是最好的印证。
总之,茶饮品牌在生活化和年轻化这条路上留下的课题还有很多,并且随着全球关联品牌竞争的加剧,资本的涌入、需求的极度细分,体验升级的标准越来越高,茶饮品牌排位赛定会异常激烈。
说明书
赞助商
—————END—————
编辑|小W 版式|小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