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背后的隐秘富豪: 10年套现30亿港币,身价堪比俞敏洪,打工皇帝是如何进阶的?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腾讯总裁:刘炽平

这已不是刘炽平第一次减持腾讯股票。

2015年,刘炽平曾减持腾讯股票并依照当时的股价套现6.66亿港元

2016年套现5.59亿港元

2017年行使两次期权套现1.8亿元

近来十年以来,刘炽平总共套现24亿港元

算上最近这次,累计套现近30亿港元

论财富值,刘炽平可以说是“打工皇帝”了。打工皇帝(英文:King Worker),该名词起源于香港,指收入十分丰厚的工薪人士,薪酬水平远远高于平均的工薪阶层,达到了可称作打工人士当中的“皇帝”的水平。

2017中国上市公司最佳CEO50强榜单中,刘炽平排名榜首。

作为“打工皇帝”,刘炽平在2018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中亦表现不俗。

从2018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看来,刘炽平在全球排行第1070名,身价23亿美元。

对比下来发现,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身价24亿美元,与刘炽平相差1亿美元。而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以22亿美元身价位于刘炽平之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以20亿美元身价排第1215名,盛大游戏创始人陈天桥以14亿美元排全球第1650名,YY直播创始人李学凌、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均以11亿美元排名全球第1999名。

从财富值来看,刘炽平打败了台湾三分之二以上富豪、香港三分之一富豪、内地近六成富豪,财富值相当于2个李学凌或姚劲波,接近于俞敏洪的身价,相同财富值排名的富豪以医药、教育和房地产创业发家,作为打工皇帝,这份财富和荣耀实在瞩目。

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以他的财富值来看,不逊于国内起码半数以上创业起家的亿万富豪。

2

刘炽平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翻开刘炽平的简历,似乎可以找到答案。

25岁时,刘炽平已经拥有斯坦福大学和西北大学两个硕士学位,毕业后,刘炽平先是在麦肯锡担任管理顾问,后来在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担任电信、媒体与科技行业组的首席运营官。

在高盛工作的时候,刘炽平通过大量的商业分析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企业的成功,20%取决于策略,80%取决于执行力。于是,刘炽平开始意识到必须进入企业工作,才能将自己的战略执行。

在高盛亲自操刀腾讯上市项目时,刘炽平遇到了腾讯创始人马化腾。马化腾对刘炽平很是欣赏,而腾讯公司正好是刘炽平想要寻找的平台。

加入腾讯后,刘炽平出任腾讯首席战略投资官,负责公司战略、投资、并购和投资者关系;于2006年升任总裁,负责公司日常管理和运营。 2007年,被任命为执行董事。从2005年到2011年3月,公司市值从20亿美元涨到445亿美元。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腾讯市值从445亿美元到1400亿美元,为百度两倍多。至今,腾讯市值接近4万亿港元。

腾讯版图的扩大、市值的飙升,刘炽平可谓功不可没。如果用一句话梳理的话,可以这么形容:

一个顶尖的人才遇到一家顶尖的公司,在顶尖的平台上证明自己的同时,享受到了这个公司高速发展及时代的红利,也实现了自我价值。

像马云的蔡崇信,李嘉诚的霍建宁,他们为富豪们打江山之前已经是年入千万的精英,这样的人中之龙到哪里打工都会有前途。

有人说,这种精英式的成功充满了时代的偶然性。但我更愿意称之为“他们本身就很成功,在加入了更适合他们的平台之后获得了财富与能力的放大效应”。

3

今天,我们在搜索引擎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焦虑,诸如:

“进XX行业会有前途吗?”

“做哪个岗位有前途?”

“是打工还是创业?”

打工有前途吗?如果简单地回答“有前途”、“没前途”这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这些焦虑归根到底,都是在寻找一种“无须实践验证的心理安慰”。

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三个建筑工人在工地上砌墙,有人问,你们在做什么呢?第一个工人悻悻地说:“没看到吗?我在砌墙。”第二个人认真地回答:“我在建大楼”。第三个人快乐地说道:“我在建一座美丽的城市!”

十年以后,第一个工人还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成了建筑工地的管理者,第三个工人则成了这个城市的领导者。

同样是打工,格局不同,结果不同。

打工思维的初级层次,是将低价值劳动重复化。

前段时间,唐山撤销了外环路上的一批收费站,突然被失业的收费员们组团前来讨个说法。一位36岁的女士激动地说自己已经36岁了,可以用来学习的大好青春已经没了,突然失业,不知道能干什么。

36岁,人到中年失业,没有其他可以谋生的一技之长。当把工作定义为“收钱-找零-下一位”的机械化操作,日复一日,以为是个铁饭碗,殊不知世界的另一端,一批正在研究人工智能的年轻人正在研发如何取缔低劳动价值的工作。

没有危机意识,没有自我价值提升的打工都不叫打工,只能叫重复劳动。重复低劳动价值的工作必然是没前途可言的。

打工思维第二个层次,是开始出现愿景意识。

2013年,方文山在撒贝宁主持的《开讲啦》提到过他的人生故事。

出生在台湾蓝领家庭的方文山,因为只有私立职高学历,做过纺织厂机械维修工、百货物流送货司机,去台北前最后一份工作则是安装防盗系统的工人,每天头顶安全帽,手拎电钻,在尘土瓦砾中汗流浃背地工作。

在演讲中,他提到了“一边拿着电钻钻孔的时候,一边在脑海里构思着歌词怎么写”:

“就算现在回过头看当时写的歌词,确实写得不怎么样,但起码当时是在练习了。”

当过建筑工地工人的方文山,如果把自己的工作定义为“打钻”的,那么他也许后续很难跳跃到一份比“打钻”更好的工作。

当他一边打钻,一边脑海里构思如何写歌词的时候,他已经产生了愿景意识,剩下的,就是如何想办法实现了。

为了给自己创造机会实现写作梦,他自行分析出一套“概率论”:

“十五年前我就有编导证了,但那个时候台湾的电影市场很小,我就试着投稿,我想给自己制造机会,所以我投了100份。

那100份里面,唱片公司的总机会过滤掉50份,然后另外的50份,制作人跟助理、艺人宣传又挡掉了25份,然后剩下的25份应该会到制作人跟歌手手上,制作人和歌手又过滤掉12份,再接下来,估计只剩下5~6个人会打开我的文件,然后对方有时间,有空有意愿,记得我这个人的情况下,恐怕只有一两个人回应我了。

寄出100份,最后只有吴宗宪给了我回复。”

演讲中,方文山多次强调“别人没有义务看你的作品”,那种坦然面对小概率事件但全力以赴的好心态让人印象深刻。

众所周知,方文山被歌迷熟知,很大程度是由周杰伦的名气带起来的。演讲现场,一位青年代表向方文山提了一个问题:

“您和周杰伦,在创作上,谁更需要谁?”

这个问题其实更像是:“没了周杰伦,你还能是方文山吗?”方文山的回答是:

打工思维的最高层次,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说起“打工皇帝”,还得提到另一个人——唐骏。

1994年加入微软公司美国总部,唐骏先后担任微软全球技术中心总经理,微软中国公司总裁。2004年出任中国最大的互动娱乐公司盛大网络公司总裁,并帮助盛大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2015年1月出任微创(中国)董事长至今,被誉为“打工皇帝”。

拥有这样傲人“打工”经历的唐骏曾说过一句话:

“中国有很多像我这样的打工的,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不是在为别人打工,是在为我自己打工,为我的财富、人生和未来打工;打工就是在为自己的人生创业,因为结果都是一样,通过打工获得了财富,获得了认同,获得了经验。”

懂得如何打工的人,必然懂得如何规划和验证自己的前途,而不是听天由命。

4

最近大火的韩国电视剧《迷雾》,女主角高慧兰出身低微,却拥有一个“实现正义社会”的梦想。在管理层多是男性的情况下,因为是女性身份,在一个岗位里工作了7年,而比她晚来的男同事,在职一年后就升职了。为此,她开始主动为自己谋求出路。

面对同事嘲讽,从来没有逆来顺受:

面对晚辈争权夺位,从来没有退让过:

面对上级,从来没有妥协过自己的原则:

面对当局权力玩弄打压媒体,从来没有退缩过:

就这样一位气场炸裂屏幕的女主,屡次遭遇内部、外部力量打压阻挠,甚至被捕入狱,仍然不改从业初心。

这大概是许多人“想成为而不敢成为的模样”。现实中,女主那样的行事风格,不难想象会处处树敌,但以新闻为例,坚持初心,报道事实,不为权力妥协扭曲,伸张社会正义,也正是女主那个岗位应该做到的。

从执行力角度看,女主气场全开,决定了做的事,没有一件事会失败,这样的执行力是值得称颂的。

故事的结局,女主以强硬的姿态扛住来自各个心怀不轨的利益集团、个人恩怨的攻击,为新闻媒体从业人士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因此也迎来了此前那些不理解她的人们的欣赏。

当一个人把公司乃至整个行业的责任感、荣誉扛在肩上的时候,这种主人翁意识的呈现,已经不是一个普通打工者的格局,这种格局将会引领他走向更广阔的前途。

5

不管是常青藤名校出身、名企经历加持的刘炽平们,还是私立职高出身、打杂讨生活的方文山们,他们的人生起点差异巨大,但同样是通过替人打工这条路,最终找到了各自领域顶尖水平的“前途”。他们有哪些共同点?

1、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2、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

3、借助平台实现自己的价值

能做到以上三点的打工者,必然是有前途的。如果你拥有这三点思维,还拥有“高慧兰式使命与执行力”,想不成功也难。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金融八卦女频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44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