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最后100米” 快递柜叫好不叫座?
A
收入下滑
投入巨大致三泰亏损
过去一年的成都三泰可谓不平凡,据其发布的2017年财务报告显示,上市公司2017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报告期内,成都三泰营业总收入为80554.17万元,同比下降22.50%;营业利润40954.65万元,同比增长132.95%;利润总额为31164.64万元,同比增长124.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239.62万元,同比增长123.19%。
从几经“硝烟”的快递柜业务来看,虽然各路资本你争我夺,但给成都三泰带来的贡献度确实越来越小。成都三泰年报显示,2017年,速递易业务带来的营收是1.42亿元,在公司总盘子占比17.69%,同比下降了36.46%;而在2016年,收入是2.24亿元,占比21.57%。相比而言,今年一季度整体将大幅度亏损。成都三泰称,报告期公司亏损加大主要系“中邮速递易”加大智能快件箱硬件设备投入,以及公司增加股份支付费用所致。
在2017年前,独自掌舵速递易的成都三泰,2015、2016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均为负值,2017年刚扭亏为盈,结果今年一季度又呈现亏损态势。
B
整合难
重组数月还未落定
除了业绩的过山车,成都三泰目前仍处于因重大资产重组而停牌的状态。成都三泰称,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满足战略发展需要,公司实施重大资产重组,为原全资子公司我来啦公司引入中邮资本、驿宝网络和亚东北辰三位重量级战略投资者。
我来啦公司将使用“中国邮政”商标,智能快递柜更名为“中邮速递易”,与中国邮政集团旗下快递柜进行整合。2017年8月17日,我来啦公司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完成交割。
据记者了解,本次交易完成后,成都三泰持有我来啦公司34%的股权,中邮资本、驿宝网络、亚东北辰分别持有我来啦公司50%、10%、6%的股权。我来啦公司成为中邮资本、三泰控股、驿宝网络及亚东北辰在智能快递柜行业的合作平台。
2017年11月13日,成都三泰因筹划资产购买事项,公司股票开始停牌至今。3月11日,因与芮沛投资(上海)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三泰继续因重大资产重组停牌。
持续停牌和亏损,已引来投资者质疑:“为了停牌而停牌的感觉堪忧”,“利润都没有,谈怎么分有意义么?”
C
站在风口?
丰巢一路追赶
作为最早“吃螃蟹”的,速递易以解决快递“最后100米”配送难题为切入点,开始打造开放式快递末端服务平台,并打算在此基础上发展社区新型互动广告媒体平台、O2O本地生活流量分发平台等增值业务。
截至2017年末,中邮速递易在网点规模、入柜量、日均投件量等方面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线下市场规模方面,继续领先,累计投件量超过15亿件,中邮速递易在全国范围内运营快递柜约8.4万组,覆盖全国225个城市,2017年累计投件量为6.05亿件,较2016年投件量增长37.70%。
在保证投件率稳步持续增长的前提下,速递易实行面向快递端的付费服务模式。不过此举遭遇市场巨大抵抗。
2016年11月11日,在重庆、南充、潍坊、襄阳、台州以及德阳等城市,先期试行了速递易“超期存放4小时收费”的新政策,但持续不到两周,遭遇市场强力反对的速递易做出让步,收费模式不了了之。
与之对应的是,一直强调免费的丰巢迅速扩张。据顺丰方面介绍,顺丰控股通过与顺丰商业网点、合作代理点、物业管理及智能快递柜的合作实现最后一公里的覆盖。
截至2017年末,顺丰控股与近3万个合作代办点及673个物业管理公司网点展开合作。顺丰控股参股的丰巢科技在社区/写字楼安装运营的智能快递柜已达约7.5万个,覆盖国内深圳、广州、北京、上海、武汉等80个城市。
D
末端争夺
“顺丰系”和速递易均面临挑战
快递柜在末端的争夺发展至今,可谓“速递易系”与“顺丰系”的争夺。2013年,三泰控股就开始布局智能快递柜业务速递易,并分别在2013、2014年发布公告,拟募集7.5亿元、7.12亿元加码快递柜业务。随后在2015年1月募集金额29.4亿元,11月又宣布拟募集28.7亿元。
对比而言,顺丰进入智能快递柜要晚得多。丰巢于2015年6月6日,由顺丰、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5家物流公司投资5亿元成立。其中,顺丰持股35%,申通、中通、韵达各持股20%,普洛斯持股5%。
成立整整一年后,2016年的6月6日,丰巢宣布获得原始股东5亿增资;2017年1月得了25亿元A轮融资,鼎晖领投,国开、钟鼎、熠遥跟投。
不过,如今“便利店+代售点”的模式,正在给快递柜带来强势挑战。
“快递柜、便利店、物管是目前最主要的三个投递渠道,哪个方便用哪个。”重庆申通快递员小李向记者表示,各种渠道投递都是免费的,选择主要看客户的便利度。而从多位市民反馈的体验来看,快递柜和便利店也没分出明显的高下。
某大型快递企业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快递与便利店合作好处颇多,尤其对于快递企业来说,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递公司就能补充营业网点的数量,极大的弥补其自营网点不足的问题。但是在中国零售市场上,大多数便利店都是零散个体户主独立运营的,成规模的集约化、标准化管理的便利店更少。所以,快递企业进行此项业务前期的接洽合作谈判的过程将是一件庞大繁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