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悖论凸显:除了泡沫杠杆,实打实还真不行!
如果按照这种说法,是不是还有:炒股式存款,期货式存款,基金式存款、3D螺旋式存款呢?那要去存个定期,可能就要小心翼翼的绕过一个个陷阱和障碍了。
如果一个公信力很大的机构,和用户玩起了文字游戏,那么则不必多想,用户伸头等刀即可。尤其是很容易联想到一些老年人,走进大厅被一通忽悠后能发生什么。
这背后透露出一种什么心态呢?可能真不在乎普通用户是否理财,而是想把投资、资金利用中的风险,丢给普通用户来分担。
这些年,一部分人被弄成了负债生存模式。债务漫天飞舞,在这些债务之上,堆砌起了一座座城市。整体经济每年都在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建立在众人分债、背债这种模式下。那么问题来了,人们到底通过劳动,得到了什么?通过劳动得到了债务?
这怎么去看,也不像一个好事情。流汗流泪,最后还得负责生存。
如同标题一般,经济悖论就在于:除了泡沫、杠杆,我们的社会经济整体运行,是净产值不足的。如果将每年无数人贡献出的债务、透支总数去掉,还剩多少实打实赚到的经济增长?
资金库,将钱借出去、投出去,形成债权,然而这些债权十之八九会成为坏债,也不是不还,但逾期后还要逾期个几百年就不得而知了。借钱干事为了赚钱,但事情干的一塌糊涂,钱都赔掉了,债权和债务都还剩着,唯独还钱的时候,没有钱!
那么资金库的钱怎么来的,吸储啊。但是具体操作的时候,营业厅不正常吸储,非要为了自己的业绩而战。那就是截胡了,简单业务不想办,就想卖卖理财、保险等产品。
这些产品将资金吸入了隐形的金库里,然后他们拿到市场上去投放,想的很好,要赚的盆满钵满,然而多数情况不仅赚不到钱,兴许还要赔了本金。这种情况下,金融风险与日俱增。
即便是正规的全套流程资金库运作,去进行市场资金的投放,在这个创新乏力、骗局丛生的市场局面下,都不知道能否达到4:6之数,4是失败的,6是盈利的,这样对冲一下,也许还能兑付一部分本金和利息。但这种比例长期下去,依然是会见底。
在之前有地产和金融在维系一个更乐观的比例比如2:8,但这两个劳动价值粉碎机,让很多人的劳动成果化为乌有,还欠了钱。所以要被降温减速。
最后就是,当真实面对实打实创造经济时,发现真的无能为力。偶尔有那么几个创造形经济体,然而更多的,不仅不创造,还把钱、资源、人工,一起浪费掉了。
按照这种思路,金融机构在中间的日子越来越难,放出去就收不回来。最后金融机构不敢玩了,就开始鼓动手上有现金的普通人,为了所谓的高利息,去进行高风险理财了。这是要把风险分散到每一个参与者头上。
那这样对不对呢?没什么对错,一个社会,生存于其中,本就有风险。
但根本问题,为何创造形经济不多,为什么呢?玩实在的就玩不好,互相忽悠就特别能。这是为什么呢?
科技与知识,不见得就是真理,甚至有时候干着与真理背道而驰的事情。人为弄出很多套路,让人防不胜防。
在去正规机构办业务都要小心翼翼,甚至被纠缠不休的年代,焦虑自来,美好何谈。
一些企业乘机煽风点火伺机而动,想的是夺旗么?
正所谓多事之秋,不过如此。心怀鬼胎的太多了,如果鬼比人还多了,就难以期待人间该有的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