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湖北金融发展报告出炉 7281亿元“活水”浇灌湖北经济
该报告由省金融办、人行武汉分行、湖北银监局、湖北证监局、湖北保监局以及有关行业协会联合发布。报告披露了2017年我省金融业改革创新发展情况,包括优化金融业发展环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进金融精准扶贫等。
报告显示,2017年我省金融业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全年新增7281亿元,同比多增1367亿元。去年全省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640.86亿元,同比增长9.0%,同于全省GDP增速1.2个百分点;在全省GDP中占比7.23%,较上年提高0.71个百分点。
报告称,围绕“金融活”和“金融稳”,2017年全省金融业较好地发挥了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资金脱虚向实趋势明显。全省信贷延续快速增长态势,连续七年实现“四个高于”目标:高于我省GDP增幅,高于全国贷款平均增幅,高于中部平均水平,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增幅高于全部贷款增幅、占比高于上年。
该报告透露,2018年我省将接续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信贷投放方面,将加强重点项目银企对接,着力助推“万企万亿”技改工程等。
新闻多看点
《让更多活水,哗哗流向实体经济》
眼下,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及金融监管加强,“去杠杆”促进了更多资金“脱虚向实”,服务于实体经济。
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悉数到鄂
走在街头,有心人可能会发现我省又多了一些新银行的面孔。《湖北金融发展报告(2017)》指出,我省继续加大各类金融机构的引进、设立力度,不断增强金融供给能力。
2017年5月,众邦银行在汉开业,实现了我省民营银行的破冰。6月,恒丰银行武汉分行在汉开业,至此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悉数到鄂。去年新开业的银行业机构还有外资的富邦华一银行武汉分行以及航天科工金融租赁公司、三环集团财务公司。我省银行机构体系进一步完善,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数量均居中部首位。
保险领域,去年我省新增2家保险省级分公司,法人保险机构3家,省级分公司74家,全省法人保险机构数量、外资保险公司数量均居中部六省首位。证券业方面,年内新增14家证券分公司、59家证券营业部,证券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各类金融机构汇集,使得湖北金融组织体系呈现出更加多元和丰富的特点。我省还拥有各类交易场所26家,拥有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典当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机构1000余家。
房地产领域贷款明显降温
目前,金融正在加速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地方经济的“本原”。在湖北银监局看来,全省银行业调整业务结构,信贷资金脱实向虚趋势已逐渐扭转。
数据显示,我省银行机构加大了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投放,全省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3064亿元,同比多增803亿元;支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全省银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611.2亿元,较年初增加97.2亿元,增幅18.9%;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也得到较大“关照”,全省小微企业贷款增幅22.6%,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增幅8.0个百分点。
与此相对应,包括个人购房按揭在内,房地产领域贷款明显降温。2017年末,全省个人住房贷款余额7839亿元,较年初下降18.2个百分点。
从银行自身看,盈利状况持续向好,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加强。全省银行业全年实现利润719亿元,居中部六省第一位,同比增长26%。年末,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为1.52%,较年初下降0.16个百分点。
我省还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推动实体经济直接融资。全年上市公司通过首发募集资金13.8亿元,实现再融资64.5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实现定向增发融资36.33亿元,居中部第1位。去年省内企业实现债权融资2565.23亿元;保险资金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领域的直接投资超过200亿元。
精准扶贫,开凿资本“绿色通道”
报告显示,金融机构对服务三农、扶贫攻坚“兴趣日浓”。
2017年,我省创新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对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且给予扶贫小额信贷贴息和风险补偿。截至去年末,在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到户扶贫小额信贷86亿元,带动帮扶贫困户12.8万户。
债券、IPO也直接融资走入大山。省交投集团发行金额25亿元的专项扶贫超短期融资券,是全国首单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扶贫用途的专项扶贫债务融资工具。在去年,全省贫困地区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等债券,共融资19亿元。
贫困地区企业还开始冲刺股市。辅导规范、IPO“即报即审、审过即发”和“新三板”挂牌“即报即审、审过即挂”,贫困地区企业开始踏上资本绿色通道,加快上市挂牌进程。到目前,全省贫困县域“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20家,累计融资7.76亿元。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