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大王没落, 6年市值缩水800亿, 是谁打败康师傅?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康师傅”的创始人是台湾魏氏四兄弟: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充和魏应行,四兄弟祖籍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古竹乡黄竹烟村。

1954年,魏应州出生于台湾彰化,曾祖父是福建永定人,早年赴台经商。1958年,父亲子承父业,在村里办了一家“鼎新”小油坊,主要生产蓖麻油、棕榈油。

直到1979年父亲去世,油坊还是局限在周边的四、五个村里。等到魏应州25岁接管鼎新时,账上只剩下250万资产以及300多万的债务。最惨的时候,工人半个月工资都发不出来,门口天天有银行催债,威胁要查封工厂。

1980年正月,女儿吵着要吃椰子,魏应州心疼孩子,掏出20块给买了一个。不料,椰子沾在衣服上粘糊糊的,“比菜油还难洗!”魏应州由此决定做椰子油。

正是靠着椰子油,魏应州不仅还清了300万债务,账上还存下200多万。此后8年间,魏应州又将触角延伸到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等6款产品,他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0万。

由于在台湾岛内的发展始终磕磕绊绊,20世纪80年代末期,魏家兄弟带着1.5亿新台币到大陆试水。

短短4个月,魏应州就在燕郊办了一家鼎新油脂厂,并把出厂价格定在每瓶5.5元。不过,魏应州显然没有意识到内地消费者更喜欢平价产品,“图的就是物美价廉”。

此时的魏应州兴致正浓,他一口气在济南、秦皇岛和内蒙古通辽办了3家工厂,先后推出“康莱蛋酥卷”和蓖麻油等4款产品,还在央视扔下500万广告费。

到了1991年第一季度,不但一分钱没赚到,还赔了2000多万。几个弟弟打起了退堂鼓,唯独魏应州不服输,“就此回到台湾,没有面子!”但是,市场不相信眼泪,魏应州已经没有太多选择。

一次出差,魏应行因为不习惯火车上的饮食,就带了台湾产的方便面在车上吃,不料香味引来众人旁观,不时有人询问哪里能买到这种方便面。“大陆这么大,坐火车的人那么多,方便面的市场该有多大!

经过市场调查后,魏氏兄弟发现大陆已经有不少方便面企业,但是两极分化非常严重:一边是国内厂家生产的廉价面,几毛钱一袋,但质量差;另一边是进口面,质量好,但五六元一碗,这在90年代初人们可消费不起。品质和价格适中的中端产品留有大片空白。

1992年8月,魏氏兄弟投资800万美元成立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生产方便面产品,他们为品牌选了一个胖厨师形象,取名康师傅,意为健康加专业。

“康师傅”第一碗红烧牛肉面诞生,适合国人的口味加上1.98元一包的价格,使得“康师傅”几乎一问世便成了国人心中方便面的代名词。

到1995年底,即便批发商拿着现金在厂区门口等5个多小时也买不到一泡面,为了解决产能瓶颈,一年后在广州、杭州、武汉、重庆、西安、沈阳等地方建立了7个生产基地。康师傅日产量很快突破2500万包,康师傅销售量也超过60亿包,市场占有率达到40%,成为方便面的龙头老大。

2011年,处于鼎盛时期的康师傅控股总市值一度超过1400亿元港币;但截至2017年9月,康师傅控股总市值约为626亿港币。6年左右的时间里,康师傅控股总市值蒸发接近800亿港币。

方便面市场已经连续五年出现了衰退迹象,这与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替代品有直接的关系,尤其是近两年外卖的兴起,对于方便面而言形成了直接的冲击,餐饮业的发展和外卖平台的爆红已经形成了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方便面的生意,以后可能越来越不好做。

有专家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人们一直对方便面的营养性存疑,而且方便面的口味比较单一,这些问题都在影响方便面的市场发展。

45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