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苏州:中国制造2025的苏州样本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降低,在外资渐冷的挑战和机遇面前,苏州的制造业正经历着转型的阵痛。
错失互联网和手机通信行业风口的苏州,近些年发展相对缓慢。
依托于外资主导的外向型经济,苏州GDP一度逼近深圳,但短短几年之间,两者之间几百亿的差距,就被拉到了五千多亿。这与立足深圳的腾讯、华为等行业巨头的快速发展不无关系。
与深圳的差距不断拉大,身后成都、武汉、杭州又紧追不舍,苏州难免有些落寞。
不论是关闭工厂的希捷、日东,还是布局东南亚,进行产业转移的其他跨国企业,外资渐冷已是不争的事实。
淘汰落后产能,进行腾笼换鸟的苏州,立足于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进行了哪些产业布局,是否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呢?
数据显示:2010年,苏州传统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72%,新兴产业占28%;2016年,传统产业占比降到50.2%,新兴产业上升到49.8%。
与此同时,苏州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超过6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2.9%。
一、新能源
基于苏州现有光伏、电池和汽车零部件产业,新能源汽车成为苏州发展的下一亮点。
2818年3月31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独角兽奇点汽车,宣布未来5年将投资150亿元,打造奇点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奇点汽车苏州生产基地。
仅仅半年之前,上海同捷总部迁入苏州,成立苏州同捷汽车,计划投资百亿,进行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
而2015年2月成立,并在苏州高新区投资建厂的前途汽车,有望于2018年6月,将自己的首款电动超跑汽车K50上市销售。
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的推进,相信苏州在将来的新能源市场中,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新医疗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老龄化的到来,人们对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据悉,苏州高新区已经20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并以年产值20%的速度递增。
而苏州园区医药产业园,已有近五百家企业入驻,预计到2020年,将聚集超过1500家生物医药创新企业,产业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
三、新材料
苏州纳米城2013年1月开园,目前已形成微纳制造、纳米新材料、能源与清洁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等四大企业集群。
2016年苏州纳米城总产值达383亿元,整体企业数439家,就业人数3.473万人,其中超10亿企业9家,2017年预计产值500亿元。
近些年走入人们视野的碳纤维,在苏州也有些不错的发展,在吴江已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
随着新能源汽车到来,新材料的需求渐增,将来也会有更好的发展。
(欢迎关注和讨论。橙子怕天黑,有你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