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释放重大信号!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国民理财重点将转向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左俊义

近日,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论坛上表示,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双轨制将逐渐融合。随后,有媒体报道称,央行将放宽对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上限的非正式指导。

为什么会出现利率双轨制?未来普通居民如何在存款和其他理财产品中选择?今天就来分析一下。

我国的利率双轨制是怎么出现的?

在利率传导机制顺畅的环境下,央行通过调节基准利率,整体的利率水平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动。

比如,在紧缩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央行调高基准利率,那么银行从同业市场拆入的资金利率就会提升,同时存款的替代性产品(如货币基金)的利率也会走高。这样,银行为了维持存款的吸引力,就会相应提升存款利率水平;同时,紧缩的货币政策通常发生在企业贷款需求旺盛的阶段,这时银行也会提升贷款利率水平,因为银行的议价能力是提升的。

但是,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并不顺畅。

贷款利率方面,自 2013 年开始,我国推出了贷款基础利率,这是 11 家大中型银行对自己最优质用户发放贷款的平均利率,这一利率推出的目的在于完善我国的收益率曲线,只要观察贷款基础利率就可以看出央行调整基准利率对贷款利率的影响。但实际上,贷款基础利率一般跟随贷款基准利率波动,比如 2015 年 10 月开始,1 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是 4.35%,1 年期贷款基础利率是 4.30%,此后贷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础利率都没有变动过(参见图 1)。但银行实际发放的贷款利率却明显抬升,比如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已经从 2015 年底的 4.7% 上升到 2017 年底的 5.3%。

存款利率方面,虽然 2015 年 10 月放开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的要求,但行业定价自律协会仍然有上限的规定。目前行业定价自律协会对存款利率上限的要求是大银行上浮 1.3 倍、中小行上浮 1.4 倍。以 1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例,2015 年 10 月以来,1 年定期存款的基准利率是 1.5%,目前大行的 1 年定期存款利率基本在 1.75% 左右(上限为 1.5% × 1.3=1.95%),中小行的 1 年定存利率基本在 1.95% 左右(上限为 1.5% × 1.4=2.1%),基本都没有达到上限水平,可能是银行要留出一定的缓冲区间,所以并未用足(参见图 2)。因此,虽然在去杠杆的环境下,银行间资金利率处在高位,但因为基准利率没有变化,银行的存款利率在 2015 年 10 月后也没有变化。

除了资金利率和存贷款利率分叉外,银行负债端还存在存款利率和理财利率的分叉。由于银行存款利率长时间不能变化,但存款的替代性产品如货币基金和宝宝类理财的收益率却持续上升,导致银行存款明显分流。这样,银行只能提升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来维持银行表外存款的规模。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 1 个月期银行理财的平均收益率为 4.8%,明显要比 1 年定存利率高很多(参见图 3)。在资管新规要打破理财刚兑的环境下,银行又通过结构性存款来提振表内存款,结构性存款的利率也高于一般存款。结构性存款和银行理财一样,是银行绕开存款利率限制的一种方式。

利率分化容易导致资产荒和负债荒

上面提到,在去杠杆的大环境下,资金面整体是偏紧的,所以资金利率一直处在相对高位。但由于存贷款基准利率没动,所以存款利率得不到抬升,这样资金利率和存款利率是分叉的。同时银行为保住负债,会拼命提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因此存款利率和理财利率也明显分叉。这就是利率的双轨制,背后的本质是资金利率是市场化的,但表内存款利率没有市场化。

那么,这种利率的分化有什么后果呢?下面来做个分析:

1、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容易导致资产荒。在利率分叉下,如果央行实施偏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容易导致银行体系出现资产荒。目前银行的表外理财规模已出现迅速提升,从 2013 年底的 10 万亿,提升到 2017 年底的 29 万亿(参见图 4)。由于理财规模不断扩大,在央行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阶段,理财品会持续配置债券,一旦债券收益率被买到历史低位,理财产品就会出现资产荒——市场上已经没有能够提供稳定收益的资产了。

比如,2014 年开始,央行实施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银行理财规模仍在扩张,自此理财产品不断配置债券,债券利率持续下行,等到 2015 年年中货币政策和资金利率稳定后,5 年期 AA+ 中票利率开始低于 1 个月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这意味着对理财产品来说,资产端收益率和产品的成本出现了倒挂(参见图 5)。这时资产荒就出现了:配债券就亏钱,但除了债券,还有其他可以配置的低风险资产吗?

2、央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容易导致负债荒。在利率分叉下,如果央行实施偏紧缩的货币政策,那么容易导致银行体系出现负债荒。如果央行的货币政策偏紧缩,但存款基准利率没有变动,那么银行就会出现存款流失。比如 2016 年开始,配合金融去杠杆,银行间资金利率水平开始走高,但存款基准利率没动,银行就面临存款搬家的压力,因为货币基金收益率明显高于存款利率(参见图 6)。

总之,在存款利率无法自由浮动的环境下,银行不能自由调控存款规模,导致资产荒和负债荒会轮流出现。在利率自由浮动的环境下,银行如果想要吸收存款,通过提升存款利率比如大额存单利率就可以实现。在利率不能自由浮动的环境下,银行调控表内存款规模的能力受限,负债规模和资产规模不能匹配,在经济上行、货币政策紧缩时容易出现负债荒,在经济下行、货币政策放松时容易出现资产荒。

普通投资者将迎来哪些机会?

如果存款利率上限逐步放开,那么普通投资者需要关注哪些风险和哪些机会呢?

首先,银行股表现可能不佳。虽然存款利率上限放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毫无疑问这一过程一定伴随着银行息差水平的收缩。如果结构性存款反应了银行吸收存款的真实利率,那么在存款利率上限放开的过程中,银行存款的平均利率会逐步抬升到结构化存款利率的水平(参见图 7)。在脱虚向实的政策导向下,制造业的投资机会显然要比金融业的投资机会要更好。

其次,存款将成为惟一刚兑的产品。存款利率自由化后,银行主推的产品就是存款,不会再有各类绕开存款利率限制的变种产品,而且存款是市场上惟一刚性兑付的产品。银行理财产品变成资管产品,不再保本保收益,类似货币基金和券商短期理财。按照目前的收益水平,未来存款的收益率可能会在 2%-4%;银行理财和货币基金收益大致相当,但理财产品期限稍长,年化收益率可能会在 3%-6% 之间波动,货币基金期限较短,收益可能会在 3%-5% 之间波动(参见表 1)。所以,未来想买保本保收益的产品,只能去买银行存款。

总而言之,存款利率自由化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是好事情,以后大家不再需要忙于研究各类短期理财产品,刚兑和收益较高的存款会重新变得有吸引力,回归存款将是大势所趋。

编辑:陈霞 杨娜

45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