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郑州,激情买房的热潮为什么从不停歇?

chenologin2分享 时间:

在居民户均约1.02套住房的中国,激情买房的热潮为什么从不停歇?活在郑州,你又有什么誓死买房的理由?

1

导弹和180万

最近发生了两件事。

叙利亚的导弹

落后就要挨打,列强秀肌肉,除了同情叙利亚人,真没什么好说的。这跟中国人买房,更加搭不上边。

然鹅,你看这张图:

是不是再一次被刷新了三观?

当然,我相信恶搞的成分居多。但你不得不佩服国人的智慧,似乎什么事都能和房子扯上关系。

而这张图片在朋友圈疯传,本事也已经很说明问题:房子,终究是大家挥不去的痛点。不在乎的东西,谁会去说、去疯狂转发?

翡翠书院的尴尬

这几天,万科首个自持租赁房项目——北京翡翠书院示范区开放,平均近两万元的月租金引发舆论热议。

说实话,万科有点冤。

这个项目,万科仅拿地就花了109亿。其他的如建安、装修、资金利息等加起来,也超过50亿。

有人替万科算了一笔账。万科翡翠书院平均年租金为2000元/平方米-2400元/平方米,如果项目全部建成且100%出租,每年租金收入大约为2.73亿元到3.28亿元之间,10年租金收入为27.3亿元到32.8亿元之间。这意味着至少要30年才能收回成本。

相对于利润丰厚的商品房,万科租赁房项目还真是个微利项目。

翡翠书院的遭遇,其实是开发商参与租购并举的尴尬。如果一哥万科做起来都举步维艰,其他的开发商恐怕就更难了。

不少人发出终极提问:月租两万元和月供两万元,你选哪一个?

绝大部分人肯定选择后者。不管万科把租赁房做得多牛逼,买得起房的多半不会选择租房。翡翠书院成为舆论焦点,国人对购房的执念可见一斑。

2

房子关乎人生输赢

在古代,贫富差距关乎生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现代,大体上不过是吃沙县小吃还是米其林餐厅,用大宝SOD蜜还是兰蔻小黑瓶的区别。

人们既不想要人人都受穷,也并不真的想要什么“共同富裕”,而是想要——自己比别人更富裕。说到底,中产的核心焦虑还是财富缩水。

有人将年薪10至50万的人群定义为新锐中产。

他们的素描是这样的:40%的人对收入不满意,仅有13%的人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 95%新锐中产会感到经常焦虑或偶尔焦虑;中产的荷包主要贡献给了房子、车子和孩子,等等。

今天的中国人对身份极度敏感,谁都不希望掉队。总眼看着好好的一个中产就要被消灭了,只好病急乱投医、逢庙就烧香,不焦虑才怪。

我有两个同学M和L,2007年毕业后都留在了郑州。M进了街道办,L通过校招进了一家大国企。

毕业第二年,M结婚,于是掏空家底,在郑州买了一套100多米的房,当时房价3800元/平米。很多同学都觉得M被婚姻压弯了腰,年纪轻轻就要还房贷。

后来,工作调动,M又贷款在未来路买了一套房。而L则坚持不当房奴,辞去了央企稳当的工作,和朋友创起了业。

春节,同学相聚。M还是一名普通科员,只不过工作地点换到了区委。由于较早享受到了房价红利,刚刚买了第三套房。L也不错,成了一家互联网企业的副总。

席间觥筹交错,L不无羡慕地对M说,我的年收入是你的三四倍,但和你一比,我就像一个十足的Loser。

不管你承不承认,房子上的输赢,早已取代了职业、工资高低,成为中国人在生存竞赛中成败的关键。

在房子上赢了,你人生基本上就赢了,在房子上输了,人生基本上就输了。这种“一震出局”的游戏比绝大多数竞赛更残酷。

3

没房哪有婚姻

结婚不买房,就是耍流氓。这不是有趣的玩笑,而是无奈的调侃。

现在,房子已经成为了男孩子最重要的相亲标配。可以说相亲必买房,买房才结婚,已经成为了2010年之后的婚恋新规矩。

还记得那个中国相亲价目表吗?在城市的公园一角兴起了相亲会,众多大爷大妈集合在一起各种物色儿媳、女婿,对于相亲对象更是“明码标价”——户口、房子一个不能少。

在各种物质条件的比拼下,那些还在还房贷或连房都没有的人,在相亲角几无立锥之地。除非是容貌极其出众的女性,而男性,无论条件再好,都“100%不考虑”。

相亲时,背景调查是必不可少,当然,大爷大妈大多会以一种含蓄的方式展开。

老人们最常用的开场白便是,“天不早了,你赶紧回去吧,一会儿晚高峰该堵车了。”以公交车为例,半个小时就能到家,说明房子基本在市区内,车程在一个小时以内的基本在三环内,而一个小时以上的,往往出了三环。

类似的问题还有“孩子有没有车”、“车好不好停”、“停车费贵不贵”,来推断对方的房子位于中高档商业小区还是老旧社区。

在相亲角,房子也分出三六九等:

本地房主看不起外地的,三环内看不起三环外的,东区的看不起西区的,北区的看不起南区的,学区房的看不起非学区房的,新商品房的看不起老房改房的,住楼房的看不起住平房的,没拆迁的看不起拆迁分房的,三居室的看不起两居室的……

哪怕是农村婚姻中,房子的地位也不可撼动。曾问了几个老家在农村的朋友,房子在农村很重要吗?

A君:在我们那儿,有房才有媳妇,而且得是县上的房子。没房子,媒人都懒得登门

B君:一位发小春节回家相亲,女方的妈妈一听男方在城里没有房子,直接拉起女儿就走,一边走还一边埋怨媒人,“为啥不调查清楚就见面,瞎耽误工夫。”

C女:上个春节,我爸妈5天给我安排了12个人相亲,春节假期,时间太紧。结果,媒人直接按照家里房子数量排序。

4

不过是安身立命

房子大概是身在异乡年轻人们永恒的话题,大多数只身来到城市打拼的人都把“有瓦遮头”当做梦想的起点,这个“暂时的容身之所”可谓安全感与不安全感的诡异结合,它会反复地提醒自己的漂泊无依,也会在风雨来临时给予漂泊在外的我们一个庇护。

很多年轻人活成了《欢乐颂》里成天叨念着买房的樊胜美,却无法活成《老友记》里愉快合租的瑞秋、莫妮卡。

2013年底,同事刚子为了买房,已经禁欲半年。他的生活严格遵循三不原则:不购物、不聚餐、不旅游。

当时我们并不知道他要买房,只是觉得这个来自豫西农村的同事很吃苦。他18线院校毕业,基层员工,那时的薪水,还不到五千。

那一年,郑州到处都是工地。刚子选择了高新区一个新开楼盘,115平米三房,一步到位。那会儿,刚子女友怀孕了。刚子咬咬牙说,无论怎样,要给他们一个家。

买房后的刚子,在头一年里,这边交房租,那边还房贷。为了省钱,泡面不吃桶装的,抽烟标准从14块降到7块,从不打出租车,衣服鞋子生活用品都在淘宝上搞定。

好在,生活没辜负勇敢的男人。上个月和刚子一起吃饭,他的状态早已不是之前的颓状。说起刚买房那会儿,苦逼的细节一笔带过,好像从没发生过。

现在他儿子已经2岁,生活开销增加,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生活。三四年时间里,他的月收入增长很多,首付款借的钱早已还清,现在就每月那几千块房贷,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事。打算过明年,在南边上置换一套大的。

男人,为了就是家。

5

骨子里没安全感

全世界人民都在买房投资,而且全世界的家庭资产配置都是房子买得多、股票买得少,经济学家们把这称为“资产配置之谜”。

但是中国人买房尤其狂热。根据美联储2013年的消费者金融调查,美国大约三分之二的家庭都买了房,而中国的住房持有率更是高达89.7%。

之前,央行发布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5月,国内个人存款达62.6万亿。与此同时,大家普遍认为未来赚得会越来越多。

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在拼命赚钱的同时,又在拼命存钱?为什么我们不能像美国人那样借钱提前消费呢?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中国人骨子里缺乏一份安全感。

尤其过去10年一轮一轮的房价暴涨,最终让我们不得不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对于普通来百姓而言,通过买房才能扛住通货膨胀和人民币贬值,通过买房才能快速跻身上一个阶层。

从90年代城镇商品房子改革至今,近十年中国的房价都没有真正跌过。在2010年限价政策出台以前,中国各城市房价持每年平均涨幅高达10%,房价收入比十倍以上,而世界平均水平的房价收入比在4-6倍。

那早买房的中国人大概挣了多少?综合居民购买房产的时间、价格和当前售价进行收益率计算,排除掉极端数据,在近十年买房的中国人至少获得了32%左右的收益。

十年前,你笑我啃老买房;十年后,你问我借钱首付,这就是现实。

活在郑州,关于房子,也来说说你有什么非买不可的理由吧。我们留言区见!

-End-

来源:楼市观澜

45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