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亭:发展的动力和捷径全在于改革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刘亭
我谈一个观点,就是发展的动力和捷径全在于改革。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学习十九大文件的过程当中,我也写了一些有感而发的文章,我报五篇题目,一篇是《深刻反思才能坚定改革》,第二篇是《高质量发展其实就是转型发展》,第三篇是《何为高质量发展》,第四篇是《怎样才能达成高质量发展》,最后一篇是《咬定信心(数字经济)的青山不放松》。
刚才听了很多专家的高见,我觉得实际上谈的都很好,但是我想强调的这个观点,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新时代国家与区域的发展,这里面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新时代,一个是区域。我们怎么做好这个新时代,最典型的标志就是用改革,还有一个就是发展,我想讲一个观点,就是改革到哪里,发展就到哪里。刚才杜主任讲分化在加剧,除了周期性的,或者自然地理性的约束,更多的是结构性的还有体制性的,实际上我看到最后,最最突出的是体制性的。
我们实际上对于结构性的发展方式性问题的反思早就有了,2003年的科学发展观,再追溯之前的邓小平姿态,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少,实际上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某种意义上会比发展起来以后还要多,这话反过来就这么说。什么问题呢?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增长方式粗放,第二个忽视社会进步。这两个问题,中央发现了,转变发展方式指令都下达了,但是效果怎么不理想呢?我觉得第一个是反思限于少数人,第二个反思了以后执行力有限,到现在为止,中国实际上2003年以后提出来的十五年,应该好好地转型,结果现在这个转型实在不尽如人意。转型为什么不尽如人意呢?因为改革淡化了。关于改革方面的问题,政府的作用扩大,市场的作用后退。第二句话是急于求成,浮夸冒进的阴魂不散。我们新中国建国以后这个教训是非常深刻的,但是现在看是阴魂不散。怎么样才能达到高质量发展?三条,在转型发展的实际工作中,真正摒弃唯GDP主义,第二层全面深化市场化的改革,有效激活市场主体的内生的积极性,以土地市场,什么市场?要素市场。要素市场里面最主要的是土地市场,为江干来撬动区域协调发展。第三个顺应人类社会信息化发展大趋势,高水平发展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千万要注意前面要有一个新,不然的话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是要僵尸企业,就是过剩产能,什么叫“新”,就是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统领的数字经济。
我的观点就是这些,谢谢大家。